天天看小說

第21章 揮軍南下

是李信第一次與王離的兵馬硬碰硬,也算是第一次與帝國正規軍作戰,如果追根溯源的話,更是第一次與原來蒙恬的兵馬作戰。

李信離開這支軍隊有多長時間了?要是讓他回想,一時半會的還真算不準多少年了,但這支秦軍的戰鬥力以及視死如歸的精神仍同他未曾離開時一個樣。殺了蘇角之後,李信令人把‘蘇角已死,速速棄械投降。’的消息喊得震天響,可這支人馬並無多少投降的,更沒有散作一團胡亂作戰,仍是保持著戰鬥的隊形,人多處就以一屯人馬爲戰,人少時就以一伍人馬爲戰。

一直殺到天亮,戰鬥才總算平息了下來,森林也歸於一片的寂靜。一臉疲憊的李信拎著盔隨意的坐在地上,面前是一隊騎兵在看押著數百俘虜,剩餘的人馬則緊張的在樹叢中尋找負傷的夥伴,收繳敵人散落的兵器。

磨盤大小的紅日在地平線上一起三落,血一般的光芒毫不吝嗇的灑在大地。李信把眼瞇了起來,一股睏意襲來,順手把頭盔墊在腦袋之下準備打下盹。面前出現一個人,遮住了陽光形成一團黑影,他把眼睜開,見來的是張良,開口問道:“傷亡如何?”

“死三十五人,傷一百三十六人!”張良頓了頓,見到李信的臉痛苦扭曲了一下,接著道:“其中重傷十八人,只怕是無法看到明日的太陽了。”

“怎麼會?敵人拿的大多是輕弩短劍,這些兵器並無法刺透鎧甲,傷亡爲何會如此之大?”

“那些兵器確實無法刺透鎧甲,他們都是受重力而死。”張良道:“另外戰馬死七十六匹,傷二百三十二匹,其中無法再上戰場的有九十八匹。”

受重力?不用張良解釋李信也知道,他親眼目睹那些秦軍成羣結隊的圍著一個騎兵打,在用弩射、劍斫、戈刺無效的情況下,他們三五成羣把騎兵壓在身上。用石塊砸,木棒敲。這些東西雖也無法刺穿鎧甲,但足以把鎧甲裡邊的人砸死,敲死。

“秦軍的情況如何?”

“森林裡血流成河,秦軍有多少死傷還沒點算清楚,不過死傷肯定在五千上下。除此之外一共俘獲秦兵九百有餘!”張良道。

“三萬人馬。這纔不足六千,其他的呢?”

“其他秦軍分成三股,一股朝‘大陸澤’地方向逃去,一股朝涉間的營地逃去,還有一股朝‘鉅鹿’方向逃去。黑夫、英布、彭越各率一隊騎兵追了過去,不過敵人在潰逃之下而隊形不亂,只怕此去也是無功而返。”

“既然明知無功而返又何必追他?這不正犯了窮寇莫追的大忌!派人去把他們都叫回來,留在此處稍作休息。等項羽來了再作打算。”

“大王!”張良道:“此次夜遇蘇角軍,一場混戰下來,其戰力清晰可辨。這樣一支求勝意念強烈的秦軍非‘柏人’縣的郡縣兵可比。也非那十萬由囚徒新組的秦軍可比,各國義軍怎能敵得過這樣地一支人馬?我擔心憑項羽所率的不足三萬人馬無法敵得過涉間的四萬大軍,更無法敵得過王離尚存的二十多萬大軍,將軍是不是應該考慮考慮……”

李信坐起身擺了擺手道:“先生還是被秦軍給嚇住了,其實秦軍並沒那麼可怕,這次我們不就勝了他嗎?如果不是人馬過於稀少,一定可以把這支秦軍全部俘獲,以後這種喪志氣的話萬不可再說。這一次勝的異常之險,怎會不明不白的就讓蘇角摸到了這裡。要不是項嫣無意中發現了他們,明日項羽從此經過一定會吃大虧的。看來這順查敵意還得繼續搞,多派出一些探馬,不光要把涉間地一舉一動搞清楚,王離的舉動也要搞得一清二楚。”

“大王責備的極是,秦軍雖強但我們也非沒有勝算,不過這勝也將勝地極難,是一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張良舔了舔乾裂的嘴脣。道:“大王千金之體又何必在此犯險,要是有個什麼損失,讓良如何給九原的百姓交待?依良之見不如大王返回‘柏人’縣坐陣,此處兵馬就由良來指揮,一定也可勝了秦軍。”

“嘿嘿!我說你張良從出城到現在爲何總說喪氣之話,原來是想把我從這裡給支開了啊!不,我不會走到,更不願錯過了‘鉅鹿’的這場熱鬧。”遠處過來一支人馬,李信把話打住,站起身道:“項羽來了。我們前去迎他一迎。至於勸我去個安全地方躲起來的話語,從今往後再不要說,除非你能勸得項羽與我一起躲起來,我便依你。”

“這……”張良遲疑了一下,見李信翻身上馬朝項羽的隊伍跑去,也連忙上了馬跟在後邊,乾笑兩聲,道:“大王甘願犯其險,我不勸就是,大不了隨大王同生共死。只是良有一事不明,想請教於大王。”

“唐王李信拜見項將軍!”才走出十多步遠,便碰到前來探查情況的項羽親兵,李信打發走那位親兵,笑問道:“有何事請說。”

“當初,大王率十萬軍返回‘九原’,先令韓信率軍出征匈奴,這是對的。所謂外患不除內必不安,良能夠理解。但接下來大王親率一千騎,打著救趙反秦地口號趕來‘鉅鹿’,這其中的意思良是百思不得其解。若爲反秦故?應該率軍過了黃河直奔咸陽!我軍雖少,能調用的不過一千騎兵,可秦的兵馬全都調到了‘鉅鹿’,秦都咸陽兵馬並沒多少,一攻而得‘咸陽’應有九成的把握,不知大王究竟是爲了什麼舍近而求遠?”

“我記得很多年前曾與韓信促膝夜談,一談就是幾個晝夜,終於定下西據‘陰山’口,東佔‘雁門’關,南守黃河可保‘九原’在亂世中獨存,然後徐圖各郡的戰略。如今天下

起,正如你說率軍南下是個極簡便的定秦之策,我也過,可這樣一來豈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如此的滋味我實在是不願嘗試。”

“火上烤?”

“對,火上烤!其一:我本是大秦地將領,反秦已是不該,貿然的攻佔三秦之地那裡的秦人會如何想?雖說嬴胡亥受趙高擺佈不得民心,但我一秦將反秦又佔三秦之地,只怕秦人會把對趙高的仇恨轉嫁到我的身上。況且……”李信笑了一笑:“我府中有兩個妻子你是知道。其中有一個便是大秦地公主興樂,我攻打秦都你想想她會是如何的反應?家不和,則國不和也,我來‘鉅鹿’反秦總比直接去‘咸陽’反秦對她的刺激小點。”

“這個憂慮不難解決,大丈夫行事不能有所束縛,必要時可除了興樂以解後顧之憂!”張良面色平靜的道:“其二呢?”

“這古人行事之風怎麼都會如此之狠?雖說我早在心中下定要做一個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的人,可讓我下令除去自己地妻子仍是狠不下這條心來。”李信心中暗想,接著道:“這第二嗎?秦將滅已是個不爭地事實。所以早晚都會有人入‘咸陽’,而最先進咸陽的肯定會遭到諸國義軍的敵視。正所謂木秀與林風必催之,蟲起得早鳥必吃之。爲穩妥起見。我覺得還是不作這個出頭鳥爲好。”

李信有時會講些奇怪的話語,張良聽得多了也不以爲怪,接著問道:“這倒是個顧慮,那其三呢?”

“天下能算得了英雄的人物你也基本上算見全了,你說說這其中有誰能算得了天下的霸主?”

“劉邦爲人最狠,詭計頗多雖說現在力量極弱,但其霸主的身份已經顯現。項羽爲人兇惡,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也將成爲一方霸主。大王深謀遠略。天下之事似乎都在算計之中,也是一霸。”

“那你說說我們三人之中,誰有資格最先稱霸?”

“大王地實力最強,但有匈奴爲患,全力對付中原還不到時候。劉邦算計項羽一道,討了個便宜由西線進攻秦都‘咸陽’,可其實力太弱,就算打下咸陽也得瞧著別人的臉色過活。除非他一時糊塗,拿自己的後半生作場豪賭。看來只有項羽會最先稱霸,只要其能解了‘鉅鹿’之圍,正應了他那首曲子,搖身一變就成了楚霸王,號令羣雄而又無人不敢不從。”

“這就對了!”李信笑道:“我來這裡就是爲了先助項羽稱霸,與其打好了關係,將來能得到地好處還會少嗎?”

“什麼好處?”張良問了一句,接著笑道:“我明白了,項羽英勇過剩謀略不足。將來滅秦之後也必無稱霸天下之心而甘心以楚地爲王,不然他也不會對楚霸王三字情有獨鍾。大王是不是想等到那個時候……”

“別說了,莫要讓項羽聽到!”李信道了一聲,離項羽尚有一百步的距離,已在馬上拱手道:“項大哥!”

“賢弟,你這是?”項羽指著前邊李信的兵馬問道。

“別提了,我壞了哥哥的大計,還請哥哥責罰!”李信目光呆滯,無限懊悔的道。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快告訴哥哥!”項羽一臉的著急,道。

“昨夜小弟出城之後,無意間發現蘇角竟把兵馬藏在那片密林之中。本想派人回去稟告哥哥,問明該如何辦。又怕這一去一回將耽擱許多時間,被蘇角發現後誤了戰機,無奈之下擅自作主的令手下騎兵趁著蘇角軍在林中酣睡,掩殺了過去血戰一夜,雖說殺了蘇角,但還是讓秦軍大部逃了出去。”

“你竟敢耍騙哥哥!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何況你大勝了敵軍?”項羽重重拍了李信的肩膀一下,笑道:“蘇角把軍藏在此處,定是料我會在此出現打算伏擊我軍,兄弟解了此圍,破了此局,還說這等討便宜的話,真是該打。快把戰情詳細說來。”

“敵人總共死傷五千左右,其餘地分成三股朝、王離、涉間三個方向逃去。我那騎兵也多有死傷,下一步該如何動作還請哥哥示下。哦,對了,那邊還有近千的俘兵,不知該如何處理?”

“與王離馬上就會知道蘇間被殺的消息。陳餘的兵馬已離常山,將在近日朝這邊運動,估計在三日後會趕到‘沙丘平臺’附近。王離會在今夜或者明晨派來援兵,看來只能快馬加鞭的趕到涉間軍前拽住涉間在天黑之前吃掉他,莫讓這老小子跑了就後悔莫及了!”項羽說道。

“是否仍由我這支騎兵去斷涉間的後路?”

“不!如今的情況已發生變化,再用對付蘇角的辦法去對付涉間已是不能。”項羽目視前方道:“你這支騎兵激戰一夜多有疲累,隨在我地軍後慢慢趕來,待與涉間接上陣後還得靠兄弟這支人馬衝擊涉間的大陣呢?”

“謹遵哥哥令旨!”李信在馬上拱手道,策馬正要離去,回身又道:“那一千俘兵該如何處理?”

“殺!把他們全部殺掉!”項羽將牙一咬,道。見李信面露不忍之色,笑道:“素聞弟弟宅心仁厚,最是不忍殺降!可如今大戰在即,並無時間查明這些俘虜的底細,貿然編入軍中若臨陣易幟是個大患。我們兵馬本就稀少分兵看押這些俘虜,人馬就顯得更少了,不如殺了他們,一了而百了,絕了種種禍患。”

“哥哥所慮極是,可……”李信躊躇了一下,道。

“此事不用再議,兄弟下不了手就由哥哥來代勞吧!”項羽把臉一寒,率領一千人馬出了隊形,急奔至俘虜處。

第51章 李良手刃武臣第3章 雲臺二十八將第25章 順我者昌第16章 深夜探訪第3章 半夜驚魂第33章 去其手足第30章 佔盡優勢第87章 出遊(二)第10章 嚴刑第24章 長漆會戰第4章 角木蛟楊環第67章 繳獲(三)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31章 鳥陣第20章 龍騎士第8章 關門打狗第14章 突襲柏人第31章 鳥陣第50章 匈奴大亂第30章 李信出擊第15章 飛沙走石第40章 兵圍古噔口(二)第36章 權在足下第23章 一場屠殺第12章 大踏步轉移第60章 偷城(二)第21章 迎戰張耳第22章 怪力亂神第37章 海上遇白鯨第7章 解救黑夫第21章 仁義之師第39章 迷惑項羽第31章 爲奪郡 項羽殺人立威第26章 英布被圍第20章 重任(二)第6章 悅來客棧第9章 一破糧道(三)第20章 水淹富平第7章 埋伏第31章 鳥陣第14章 三秦歸漢第49章 出使趙國第43章 文武雙全(三)第65章 繳獲第23章 如雁行第30章 鄣邯歸降第42章 南門突圍第92章 指鹿爲馬第27章 陳勝稱王第3章 雲臺二十八將第81章 千鈞一髮(十)第51章 雷神之怒(三)第30章 李信出擊第29章 劉邦起義 李信回郡第58章 夜擊齊楚聯軍第2章 拿下楚都第4章 李信兵分兩路 項羽準備擊秦第45章 宴請聖使第43章 禍起蕭牆第54章 李信孤身勸楚王第44章 單于庭生變第31章 齊亡第26章 火攻(二)第27章 決裂第45章 李信施計賺澠池第23章 如雁行第36章 權在足下第2章 出鬱州島第4章 角木蛟楊環第50章 匈奴大亂第7章 埋伏第14章 爲了回來第24章 戰王離軍第52章 渡河第8章 一破糧道(二)第8章 削番第33章 咸陽歸漢第3章 半夜驚魂第22章 出關第8章 削番第38章 狂鯊圍攻第82章 晉見第31章 齊亡第1章 離郡第37章 路遇項嫣第33章 兩翼齊飛第41章 高臺鬥法第14章 突襲柏人第30章 匈奴兵退高句麗第20章 重任(一)第24章 長漆會戰第21章 迎戰張耳第25章 火攻第45章 富貴天降(二)第22章 出關第5章 海上之王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51章 雷神之怒(三)第76章 千鈞一髮(五)第88章 扶蘇之死
第51章 李良手刃武臣第3章 雲臺二十八將第25章 順我者昌第16章 深夜探訪第3章 半夜驚魂第33章 去其手足第30章 佔盡優勢第87章 出遊(二)第10章 嚴刑第24章 長漆會戰第4章 角木蛟楊環第67章 繳獲(三)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31章 鳥陣第20章 龍騎士第8章 關門打狗第14章 突襲柏人第31章 鳥陣第50章 匈奴大亂第30章 李信出擊第15章 飛沙走石第40章 兵圍古噔口(二)第36章 權在足下第23章 一場屠殺第12章 大踏步轉移第60章 偷城(二)第21章 迎戰張耳第22章 怪力亂神第37章 海上遇白鯨第7章 解救黑夫第21章 仁義之師第39章 迷惑項羽第31章 爲奪郡 項羽殺人立威第26章 英布被圍第20章 重任(二)第6章 悅來客棧第9章 一破糧道(三)第20章 水淹富平第7章 埋伏第31章 鳥陣第14章 三秦歸漢第49章 出使趙國第43章 文武雙全(三)第65章 繳獲第23章 如雁行第30章 鄣邯歸降第42章 南門突圍第92章 指鹿爲馬第27章 陳勝稱王第3章 雲臺二十八將第81章 千鈞一髮(十)第51章 雷神之怒(三)第30章 李信出擊第29章 劉邦起義 李信回郡第58章 夜擊齊楚聯軍第2章 拿下楚都第4章 李信兵分兩路 項羽準備擊秦第45章 宴請聖使第43章 禍起蕭牆第54章 李信孤身勸楚王第44章 單于庭生變第31章 齊亡第26章 火攻(二)第27章 決裂第45章 李信施計賺澠池第23章 如雁行第36章 權在足下第2章 出鬱州島第4章 角木蛟楊環第50章 匈奴大亂第7章 埋伏第14章 爲了回來第24章 戰王離軍第52章 渡河第8章 一破糧道(二)第8章 削番第33章 咸陽歸漢第3章 半夜驚魂第22章 出關第8章 削番第38章 狂鯊圍攻第82章 晉見第31章 齊亡第1章 離郡第37章 路遇項嫣第33章 兩翼齊飛第41章 高臺鬥法第14章 突襲柏人第30章 匈奴兵退高句麗第20章 重任(一)第24章 長漆會戰第21章 迎戰張耳第25章 火攻第45章 富貴天降(二)第22章 出關第5章 海上之王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51章 雷神之怒(三)第76章 千鈞一髮(五)第88章 扶蘇之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珠海市| 香河县| 阿勒泰市| 彰化市| 尖扎县| 翁源县| 抚远县| 乌拉特后旗| 黎川县| 古浪县| 闵行区| 辛集市| 盐池县| 宽城| 高平市| 兴宁市| 谷城县| 长海县| 丹江口市| 苍南县| 绍兴市| 漳州市| 霞浦县| 延吉市| 广平县| 虎林市| 涡阳县| 大余县| 淮安市| 丰台区| 清水县| 来凤县| 易门县| 蒙山县| 乐平市| 成武县| 彭州市| 来安县| 中宁县| 常德市|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