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章 角木蛟楊環

布在兩座高坡前設下一萬兵甲,更前邊還有八千兵卒高坡上伏著兩千兵甲,高坡後是從蕭縣調來的八萬兵甲依魚鱗陣佈下陣勢。

英布是一個英勇善戰的猛將,不是一個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謀將,依據地勢,坡前以‘鋒矢陣’對敵,坡後依‘魚鱗陣’防守,並在高城上藏下伏兵,這已經是他所能想出的最高計策。

如果他所帶領的是十萬三秦勇士而非由原‘殷國’降兵並‘西魏’國一部的人馬所組成的十萬大軍,依靠兩座延綿數十里的高坡是能把‘楚國’三十萬至五十萬大軍阻在高坡之外。或許憑著一勇之力,帶領屬下將領殺出威風來破了還可能破了項羽的大軍。最不濟也可以在這裡守個十天半月的,讓李信有充足的時間排兵佈陣,最終勝了來犯之敵。

然而,英布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並且漏算了一點。他忘了他所率領的兵馬並非三秦勇士而是戰力不強,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他漏算了項羽此次來的也非以十萬、二十萬計的步兵,而是腳力極快的三萬騎兵,長達數十里的高坡對腳力不強穿著笨重的步兵或許是個問題,對於腳力極快騎兵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問題?

三萬騎兵?就算明告訴英布,英布也會在腦子裡打個大大的問號!李信爲了組建騎兵,在‘九原’經營多年,亦不過組建起幾萬的騎兵罷了,項羽才稱王多久竟能組織起三萬的騎兵?所以說。英布不會相信項羽來地全是騎兵。充其量是少量地騎兵配以大量的步兵。這事就算擺在韓信、李信面前,他們也不會相信項羽能憑空的整出三萬騎兵來。

項羽是在英布從噩夢中驚醒地兩刻鐘前從坡上悄悄退去的,已近大軍集結的時刻。他要去集結點查看人馬是否來齊。二十八將帶領屬下都已趕到集結地,並無一兵一卒掉隊。

英布在谷地紮下營,明擺著要把他阻在此地,於是項羽眉頭一皺,想出一計來。他派出探馬前去打探敵情,一個時辰後。探馬紛紛回報。就如他所料想的那樣,英布把‘蕭縣’的兵馬全部調了出來。

攻戰於城不如決戰於野,英布把人馬全部從城中調出,正中項羽的下懷。當即,項羽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爲準,把三萬騎兵分成四隊。其中,青龍七將轄七千人馬從正面攻擊英布人馬,朱雀七將率七千人馬從西繞過高坡。渡過‘谷水’河從右翼攻擊英布擺在谷後地大軍。白虎七將與玄武七將率領一萬四千人馬從東繞過高坡,過坡後兩隊人馬一分爲二,白虎七將率領七千人馬從左翼攻擊英布大軍,玄武七將則去攻擊英布的後腚。

月落星沉。天剛矇矇亮,四周的景色反而不如剛纔那樣清晰。項羽親率九千人馬快速的朝英布的‘鋒矢陣’逼近。他並沒有打算靠這九千人馬的去破英布的‘鋒矢陣’,僅僅是爲了吸引英布的注意力,掩護另外地三路人馬去攻項布集了八成兵力的魚鱗陣。

英布每隔百步便設了望臺一座,連綿五里有餘,如果不是因爲時間緊迫的話,他甚至想把了望臺一直延伸十里二十里,直到楚軍的主力營地。瞭望臺分三路呈放射狀向前延伸,一路向北,一路向西,一路向東,如此,敵人不管從哪個方向攻來,他都可以一清二楚,提前二刻鐘把‘鋒矢陣’地衝擊方向調整到敵人攻來的方向。可惜,瞭望臺只是設了五里,不然早就可以發現有兩路人馬朝高坡地盡頭而去,並且這兩路人馬都騎著馬。

雖然英布知道,現在挖溝駐壘有些遲了,要想把溝壘挖築到可以防止項羽兩千左右騎兵的衝擊,必需得費一日之功,而天一明項羽就會率兵來攻。但英布還是調集了八千兵士玩命的挖,這仗打起來會沒完沒了,沒有個十天半月很難結束,有準備總比沒準備讓人覺得放心。

直到此時,在英布的計劃中,項羽的騎兵仍只有兩千,後邊跟著的是數不盡的步兵。想到那兩千騎兵,英布總是會產生一絲的不安,擡頭看了看天上唯一剩下的啓明星,他突然一個閃念,暗問自己那兩千騎兵會不會去攻他的後路?正要派兵馬去通知指揮‘魚鱗陣’的主將注意防陣後被襲,前邊傳來‘隆隆’的馬蹄聲。

“終於來了!”英布暗道一聲,也打消了去通知後邊‘魚鱗陣’主將注意後陣的念頭。大約過了半刻鐘,‘隆隆’之音越來越近,距陣前不過五里的樣子,英布把眉頭一皺,心道一聲不妙。

憑經驗來看,來的騎兵不似只有兩千,好像有六千往上,更可怕的是瞭望臺上竟沒有打出信號。還好,蒙鼓聽音的兵卒從坑裡爬了出來,指著正北的方向也就是‘鋒矢陣’正對著的方向向英布稟報敵人從正前方而來,戰馬應在八千匹至九千匹左右,暫時沒有發現步兵的蹤跡。

“原來這是項羽要以騎兵來打頭仗,不過慶幸的是他們並不懂得騎步配合,竟以一支九千的騎兵來衝擊我十萬大軍。可,他們哪裡來的九千騎兵?”英布嘴角掛笑微微點了點頭。九千騎兵的數量確實不小,不過對於手握‘鋒矢陣’,‘魚鱗陣’,中間只有一條孤路尚伏有兩千弓弩手的他來說,這九千騎兵前來無疑是送死。

身邊有兩個兵卒說起了悄悄話,一個道:“看來是要下雨。”另一個道:“胡說八道,大好的晴天沒有一塊雲彩何來的雨?”一個道:“不下雨何來的雷聲?”另一個眉頭一皺,撓撓頭無法解釋越來越近的‘隆隆’雷聲。

“那是萬馬奔騰的聲音,聽起來像是雷聲!”對於這兩個兵卒地孤陋寡聞英布忍不

,道:“都別說話了。遵守戰場軍紀。傳我命令把甲調到陣後,準備與敵接仗。”……

太傅高密候楊環之所以可以霸佔雲臺二十八騎首位是因爲射得一手好箭,如果楊環某一天突然說他射箭之術僅能排天下第二的話。那除非是當年的後竟自活了過來。

楊環射箭地手藝是祖傳的,要是真追究其祖上的恩師是誰話,到最後肯定能與後扯上一點關係來。他射箭的手藝不是別人可以比擬的,李信、李敢甚至於匈奴的射鵰手如果見到地話,除了自嘆不如外,根本沒有勇氣在他的面前露一小手。

楊環射箭從不用弩。只用一張祖傳的大弓,可別小看這張弓,普通的力士根本拉不圓弓,因此從這張弓裡射出的箭能達四百五十步遠,可以比擬一張普通的牀弩。此弓長八尺六寸(比楊環還高出半頭),弓臂上有兩個用黃金打造的金龍,兩條龍在弓臂上十分對稱的擡起頭正對著中間地一顆碩大夜明珠,龍身則把弓臂包纏了個嚴實。弓弦有小指頭那麼粗。經過長年累月的用油浸,散發出一股黑亮。

楊環射箭還有一個神乎其技的絕藝——拉一次弦可以射出四枝箭來,天底下沒有第二人會。

爲何英布派出的瞭望臺竟沒有一個報出敵人來襲地警告?這全是楊環的功勞。大軍未動,楊環已領令出擊。一般一個瞭望臺上有兩個人。一個人負責觀察四周敵情,一個人負責點火警告。所以要想讓敵人地瞭望臺傳有出消息通常會派出兩個神射手,並且這兩個神射手互相之間要配合默契,不然射出的箭一快一慢不能同時殺死了望臺上的兩個人,消息難免會被傳出去的。

然而項羽有了楊環就如有了打敵耳目的神手,每次去消滅敵人瞭望臺上的耳目總是隻派楊環一人便可。

其實,當楊環進入瞭望臺二百步距離時,瞭望臺上負責觀察的人已經發現他,看到楊環把大弓從身上解下也不當作一回事。因爲了望臺與楊環的距離遠,憑弓一百五十步的射程根本無法傷到他們。楊環一次從箭壺中抽出兩枝箭,同時上弦,先發一箭,這時弦只是半鬆,箭速並不很快。等到前箭飛出二十多步後,楊環才把弓弦完全鬆開送出第二枝箭。

前箭稍慢後箭稍快,前箭先出後箭後出,這一快一慢一前一後之間兩枝箭同時飛到了瞭望臺,臺上的觀察手與點火手察覺箭飛來時莫說躲的機會就連喊的機會也沒有,同時悶哼一聲死在臺上。後邊百步之外的瞭望臺上,只顧去觀察四周有無敵情,誰會去注意前邊瞭望臺上的人是否死了,而楊環尚在三百步外,天上月兒雖明但四百步的距離著實是觀察的極限,因此誰也沒有發現楊雄,誰也沒有注意到前邊的瞭望臺上的人已經死了。

對付剩下了望臺上的觀察手與點火手,楊環改變了策略,他趕到離觀察哨還有二百五十步時便停下身來,拿出弓箭,不再拉一弦射兩箭,而是手中握著兩枝箭,先把一箭放於弦上,把弦拉至九成滿先放一箭。然後迅速的再次把弦拉至十成滿,放出第二枝箭,因此仍是兩枝箭同時射中兩個人,就算有分先後,那先後也不是普通人能察覺出來的。

當楊環走到一座瞭望臺時,他往往會把馬停住,爬上了望臺上。並非是他對自己的技藝不放心要去察看一下上邊的人是否死去,而是要把箭取下。他的弓比普通的弓大了許多,箭自然也與普通的箭不同,不能浪費掉任何的一枝箭。

楊環一直把最後一個瞭望臺上的觀察手與點火手射殺都沒人察覺瞭望臺上的人全死完了,可見他射箭的技藝是如何的高超。不過,最後兩個瞭望臺上的箭矢他沒有敢去收回,那裡離挖溝築壘的英布人馬太近了,不過五十步遠。直到挖溝築壘的人全部離去,他才爬到了望臺上把四枝羽箭收了回來。

這時,天已大明,站在最後一座瞭望臺上的楊環見項羽率領九千騎兵殺氣騰騰的朝此處趕來,楊環爬下了望臺,上了龍心騎,先項羽一步跨過且未完工的溝壘,快馬加鞭一里多地,在英布的鋒矢陣前三百步開外停了下腳步。

“隆隆”馬蹄之音越來越近,英布打量著站在陣前,騎著一匹鐵青駿馬的楊環,不知這人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仗著身穿可擋天下任何弓弩射來利箭的無縫鐵甲,英布略一估量,感覺在後邊騎兵趕來之前,他可騎馬上前殺了這員身穿二十級軍爵鐵甲的候王,給敵人一個下馬威。按照他的想法,如此高級別的將領就算不是這次來犯敵人的主帥也必是騎兵的主帥,只要殺了他,敵人的士氣將會大減,對於自己來說絕對是個好事。況且,敵人跨下的鐵青戰馬雖不知出自何處,但比他跨下從匈奴那裡以千金購得的戰馬要好上許多,頓時起了奪其戰馬的念頭。

英布從陣中衝出,先用神臂弓朝楊環射了一箭,然後收弩抽鏜幾個動作一氣喝成,如一道閃電般衝向楊環。

神臂弓的射程爲三百五十步,到楊環處已成強弩之未,楊環含笑舉弓把飛來的弩箭磕掉,順手亦從箭葫中抽出三枝箭來,等待著英步進入二百步內最佳的射程後,手指如彈琵琶一樣依次鬆開,三枝箭成品字狀有先有後朝英布飛了過去。一箭直指英布的咽喉,剩下兩箭分指英布前胸左右兩個乳頭的位置。

“休要傷他性命!”正好趕到的項羽大喝一聲,可開弓沒有回頭箭,楊環無奈的回頭看著項羽。

第41章 反其道行之第31章 烏龜王八陣第45章 富貴天降(二)第25章 軍中市場第3章 半夜驚魂第42章 南門突圍第15章 拜見蕭何第20章 三破蘇角軍第4章 分說天下大勢第76章 千鈞一髮(五)第40章 夜探曹陽第1章 劉邦西出擊秦 李信九原稱王第14章 初識呂稚第51章 雷神之怒(三)第4章 分說天下大勢第49章 出使趙國第59章 魏王自殺第6章 李信強留酈食其 項羽破舟激士氣第96章 蒙恬自殺第24章 戰王離軍第14章 順手牽羊(二)第22章 趕匈奴入海第26章 楚國建立第25章 順我者昌第35章 援兵(三)第19章 暗殺失手第7章 埋伏第38章 李斯遭陷(四)第9章 刺殺第42章 御風飛昇第26章 權衡第3章 半夜驚魂第8章 誘敵深入第27章 決裂第13章 請君入甕第29章 劉邦起義 李信回郡第25章 軍中市場第81章 千鈞一髮(十)第5章 海上之王第96章 蒙恬自殺第4章 暗箭行動(二)第31章 背水一戰(三)第22章 怪力亂神第24章 興建要塞第3章 半夜驚魂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42章 文武雙全(二)第34章 火燒王八蓋第7章 徵兆第5章 劉邦得陳留要衝第6章 美夢成真(二)第16章 韓信奪上郡第38章 狂鯊圍攻第34章 火燒王八蓋第83章 晉見(二)第14章 初識呂稚第84章 晉見(三)第31章 烏龜王八陣第41章 文武雙全第1章 五百壯士第13章 車到沛縣第27章 初戰告捷第39章 太陽神殿第61章 偷城(三)第47章 下毒第19章 怒斥和親第23章 劉邦隱碭山第29章 遊說鄣邯第42章 文武雙全(二)第18章 一敗富平第9章 定奇計第69章 突感意外第47章 富貴天降(四)第22章 怪力亂神第71章 突感意外(三)第7章 埋伏第11章 暗殺未遂第67章 繳獲(三)第2章 漠北王第50章 遊說李良第9章 加官進爵第14章 突襲柏人第73章 千鈞一髮(二)第40章 漢亡第31章 背水一戰(三)第17章 甕中捉鱉第11章 收英布(三)第9章 收英布第30章 李信出擊第1章 御風回秦第42章 南門突圍第29章 遊說鄣邯第91章 蒙恬被逮第19章 二戰富平第23章 劉邦隱碭山第48章 富貴天降(五)第38章 半渡而擊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28章 火攻(四)第15章 三路出擊
第41章 反其道行之第31章 烏龜王八陣第45章 富貴天降(二)第25章 軍中市場第3章 半夜驚魂第42章 南門突圍第15章 拜見蕭何第20章 三破蘇角軍第4章 分說天下大勢第76章 千鈞一髮(五)第40章 夜探曹陽第1章 劉邦西出擊秦 李信九原稱王第14章 初識呂稚第51章 雷神之怒(三)第4章 分說天下大勢第49章 出使趙國第59章 魏王自殺第6章 李信強留酈食其 項羽破舟激士氣第96章 蒙恬自殺第24章 戰王離軍第14章 順手牽羊(二)第22章 趕匈奴入海第26章 楚國建立第25章 順我者昌第35章 援兵(三)第19章 暗殺失手第7章 埋伏第38章 李斯遭陷(四)第9章 刺殺第42章 御風飛昇第26章 權衡第3章 半夜驚魂第8章 誘敵深入第27章 決裂第13章 請君入甕第29章 劉邦起義 李信回郡第25章 軍中市場第81章 千鈞一髮(十)第5章 海上之王第96章 蒙恬自殺第4章 暗箭行動(二)第31章 背水一戰(三)第22章 怪力亂神第24章 興建要塞第3章 半夜驚魂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42章 文武雙全(二)第34章 火燒王八蓋第7章 徵兆第5章 劉邦得陳留要衝第6章 美夢成真(二)第16章 韓信奪上郡第38章 狂鯊圍攻第34章 火燒王八蓋第83章 晉見(二)第14章 初識呂稚第84章 晉見(三)第31章 烏龜王八陣第41章 文武雙全第1章 五百壯士第13章 車到沛縣第27章 初戰告捷第39章 太陽神殿第61章 偷城(三)第47章 下毒第19章 怒斥和親第23章 劉邦隱碭山第29章 遊說鄣邯第42章 文武雙全(二)第18章 一敗富平第9章 定奇計第69章 突感意外第47章 富貴天降(四)第22章 怪力亂神第71章 突感意外(三)第7章 埋伏第11章 暗殺未遂第67章 繳獲(三)第2章 漠北王第50章 遊說李良第9章 加官進爵第14章 突襲柏人第73章 千鈞一髮(二)第40章 漢亡第31章 背水一戰(三)第17章 甕中捉鱉第11章 收英布(三)第9章 收英布第30章 李信出擊第1章 御風回秦第42章 南門突圍第29章 遊說鄣邯第91章 蒙恬被逮第19章 二戰富平第23章 劉邦隱碭山第48章 富貴天降(五)第38章 半渡而擊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28章 火攻(四)第15章 三路出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上杭县| 霍城县| 什邡市| 浦县| 岑巩县| 兴义市| 阳春市| 云安县| 泽普县| 监利县| 句容市| 资源县| 萝北县| 富锦市| 海城市| 萝北县| 北流市| 阳江市| 宜兴市| 同江市| 青海省| 云浮市| 大连市| 峨山| 通海县| 绥芬河市| 乌拉特后旗| 宿迁市| 蓝田县| 仁化县| 固原市| 博兴县| 敦煌市| 巨鹿县| 建始县| 库车县| 嵊州市| 隆昌县| 岳阳市| 康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