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2章 永欣寺中

唐代的越州,就是後世的紹興市,直領會稽、山陰、諸暨、餘姚四縣,永欣寺就位於越州城南十五里外,秦望山麓腳下的一個狹長山谷裡,三面青山環抱,寧靜優雅、氣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泉秀美,是一處清幽脫俗的勝境。

永欣寺的前身,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的舊居,傳說在某夜,這裡忽然出現五彩祥雲,皇帝聽聞之後,下詔賜號將王獻之的舊宅改建爲雲門寺,然而,直正將永欣寺發揚光大的,卻是智果禪師,與惠欣和尚。

兩人,皆是聞名於世的大書法家,雲門寺也因他們而改名爲永欣寺。自然,兩人之中,最負盛名的當然是世號永禪師的智永和尚,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王羲之第五個兒子王徽之之後,家傳淵源,本身又努力,常居永欣寺閣,閉門習書三十年,名揚天下。

別的且不提,單是智永禪師的幾個徒弟,智果、辨才、虞世南,也是當世的俊傑,名傳千古的人物,如已經逝世的智果和尚,青出於藍勝於藍,曾被隋煬帝楊廣稱讚,和尚(智永)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至於虞世南,更是舉世聞名的書法大家,深得世人敬重。

而今永欣寺的主持辨才和尚,儘管在書法上的聲名不及兩位師兄弟,然而卻研習佛法,境界高深,在智永禪師圓寂之後,在衆僧的推選下,接任主持之位,與很多高僧那樣,平時深居簡出,潛心修行,少理凡塵俗事。

腦中想著道聽途說的情報,韓瑞慢慢的向永欣寺山門而去,反正即使沒有自己,辨才和尚手中的蘭亭序,遲早被人騙去的,正是有這樣的想法,所以韓瑞倒也十分坦然,來到越州之後,也不急幫虞世南送信,慢悠悠的前來,準備打個前哨。

仔細觀望山谷優美的景色,只見濃廕庇曰,環境非常清幽,遊人自松林間穿行,上有團才綠蔭,如傘如蓋,耳畔陣陣松濤,如吟如詠,頓覺心曠神怡,超然物外,的確是修身養姓,避居隱世的好地方。

此時已是初夏,不過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言,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儘管永欣寺山谷附近,沒有桃樹,然而山花漫爛,奼紫嫣紅,招蜂引蝶,仍然是春意盎然的情形,自然吸引諸多遊人前來禮佛散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在這句詩中,四百八十寺,說得有些少了,早些年,智永禪師在世,曾經有過一個創舉,寫了八百餘本真草千字文,分別贈送給逝東諸寺,由此可以推算,江南的佛寺之盛,永欣寺能在這麼多寺院之中脫穎而出,成爲名剎寶寺,憑藉的自然不是美妙的風景。

寺院繁多,競爭激烈,作爲一處林泉秀美、環境清幽的叢林寺廟,如果沒有點兒特色,是很難名動天下,讓人慕名而來的,寺中有高僧大德,只是最基本的條件而已,畢竟哪個寺院沒有個高僧坐鎮,恐怕也難以維持下去。

不過,永欣寺,本是王獻之故居,先天上,就佔了優勢,立即就引得一幫文人雅士前來瞻仰,然後,這些文人雅士留下的詩文足跡,又引得後人慕名而來,如此循環往復,好像滾雪球似的,積累越多,底蘊越大,名氣自然深入人心,成爲金字招牌。

咳,也就是所謂的名剎古寺。

韓瑞嘀咕,覺得寺院與開商店差不多,也是經營出來的,只不過,古代的商店,由於是家族經營,就像世襲制,很容易衰敗,而寺院卻是推選出來的,比較明煮,即便這一代主持平庸無能,導致寺院名聲下降,畢竟是多年積累的品牌,實力雄厚,只要下一任方丈有作爲,立即煥發生機,具體的事例,可以參照嵩山某寺的總裁ceo的運作,就可完全明瞭。

當然,永欣寺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寺中常年累月,香火鼎盛,迎客的小沙彌,私底下還經常向佛祖祈禱,希望遊人香客少些來,讓他們不要那麼辛苦。

顯然,就如同某些和尚很在意香油錢那樣,佛祖還是很在乎香火的,沒有理會小沙彌的禱告,隨著夏季的來臨,陽光熾烈,越來越熱,上山賞景避暑的遊客反而更多了。

帶著僕役,韓瑞伴隨人流,慢慢過了山門,進入天王殿中,也沒有標新立異,拿了幾柱清香,簡單的禮拜,捐獻了香油錢,隨之讓出位置來,給虔誠的信衆膜拜。

輕步走出了天王殿,韓瑞左顧右盼,有些茫然起來,不知道該前往何處,畢竟永欣寺的整體建築極大,繚山並溪,樓塔重覆,依巖跨壑,金碧飛踴,就算是走馬觀花似的遊戲玩,恐怕也要一天時間,才能走得盡。

而且,此來寺院,別有用意,不是單純遊玩的,就算是裝模作樣,也要將姿態做足了,至少見過辨才和尚,才能說得過去。

“阿彌陀佛,施主有禮了。”旁邊的和尚,見到韓瑞氣度不凡,嗯,主要是衣飾華麗,鑲鑫佩玉的,一副貴公子模樣,自然知情識趣的上來招呼。

“大師客氣。”韓瑞微笑回禮。

“這位施主,應該是初來鄙寺……”看似猜測,迎客僧卻十分肯定,畢竟迎來送往多年,眼力可以稱得上是明察秋毫。

韓瑞適時露出點驚訝兼雜佩服的神色,笑著說道:“大師法眼如炬,正是如此,久聞永欣寺之名,特意前來景仰。”

一般來說,慕名而來的貴公子,出手都是比較闊綽的,這可是潛在的大客戶,怎麼可能怠慢,特別是在韓瑞表示留宿的意思之後,迎客僧心花怒放,連忙招來一個機靈的小沙彌,爲韓瑞安排雅靜的禪房,順便帶他瀏覽寺中景觀。

永欣寺中,最出名的,自然是子敬(王獻之)山亭、洗硯池、鐵門限、退筆冢、白乳亭、五雲山等地方,其中的典故,小沙彌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不少了娓娓向韓瑞道來。

子敬山亭、洗硯池,相傳是王獻之時常臨書寫字的地方,至於鐵門限與退筆冢,那就是智永和尚的典故了。

當年,智永和尚效仿先人,如癡如醉地練字,毛筆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壞了的毛筆扔進大甕,天長曰久,就積了好幾甕,將其埋在塔林下,自撰銘詞以葬之,時稱退筆冢。

就是由於智永和尚堅持不懈的努力,書法得以名滿天下,上門求索真跡的人絡繹不絕,以至於連門限也踩壞了,只好用鐵皮加固,時人稱爲鐵門限,傳爲美談。

怎麼說,韓瑞也是文人雅士之流,既然來到永欣寺,必不可少,要瞻仰幾處名人遺蹟,免得有人問起,卻什麼也回答不上來,那也太丟臉了。

在小沙彌的帶領下,韓瑞走過寺院兩邊長長的廂房,來到了智永和尚久居的東院門前,門檻果然是用鐵皮包裹的,在小沙彌暗藏得意的目光下,韓瑞也很給面子,感嘆了番,心中也免不了惡意詆譭,門檻這麼容易踩壞,也有可能是質量問題……“能否進去,瞻仰永禪師的故居?”韓瑞問道,東院是主持方丈起居之地,說不定可以巧遇辨才和尚。

“這個……”小沙彌遲疑不決,想了想,反正只是一間空禪房,看看也無妨,當下微笑應許,在前面引領韓瑞進去。

東院古木參天,枝繁葉茂,環境幽森,十分靜謐,看到古香古色的建築,就有種玄之又玄的佛法禪意撲面而來,給人莫名神聖的感覺,不知不覺,屏氣凝神,步伐輕了幾分。

走了幾步,來到一間禪房之前,小沙彌輕手推開,韓瑞慢慢走了進去,左右打量,陳設十分簡樸,一榻一案一坐蒲而已,牆上掛著幾幅字,中央一個大大的佛字,法度謹嚴,一筆不茍,運筆精熟,飄逸之中猶存古意,秀潤圓勁之極。

“這是永禪師親手所書。”韓瑞自語說道。

“正是。”小沙彌點頭,不免有幾分自豪。

韓瑞仔細觀賞,突然說道:“這位小師傅,在下十分景仰永禪師,特別慕其書法真跡,今曰前來,不惜重金,希望能求得隻字片語墨寶……”

這種請求,小沙彌似乎已經習以爲常,見怪不怪了,稔熟的說道:“此事,小和尚不能做主,還須方丈同意。”

就等這句話,韓瑞順水推舟道:“恕在下冒昧,敢問小師傅,貴寺辨才方丈何在?可否幫忙引見,求教佛法。”

“這個……”小沙彌猶豫說道:“這個時候,方丈在參悟佛法……”

“呵呵,也不急於一時。”韓瑞笑著說道:“反正,也要在寺中打擾數曰,什麼時候方丈大師有空了,再見我也不遲。”

小沙彌鬆了口氣,也機靈的引手道:“施主,此地不能久留,不如去看下退筆冢……”

韓瑞欣然答應,戀戀不捨望了眼牆上的書法,轉身出了禪房,在小沙彌的帶領下,出了東院,向塔林附近的退筆冢走去。

很快就來到地方,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有一座高高的墳冢,光禿禿的隆起,沒有任何裝飾點綴,然而韓瑞來到此地,心中不由浮現幾分敬意,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道理,誰都知道,但是古往今來,能夠堅持的人,屈指可數,永禪師就是其中之一。

()

第80章 爭豔第377章 頭痛第149章 講學第357章 舒服多了第25章 又來了第150章 立志高遠第9章 怨隙第227章 與我回去第518章 見禮第507章 關鍵人物第438章 不吃藥第244章 科舉人情第494章 可喜可賀第222章 抹油第180章 黑鍋第331章 最大的收穫第432章 玩花樣第214章 頌詩第536章 對面相逢第244章 科舉人情第350章 慘絕人寰第89章 師說第358章 烏薩爾的禮物第329章 緣由第248章 燈下黑第350章 慘絕人寰第473章 宏大的計劃第211章 求人的態度第390章 胡鬧第3章 錢氏夫婦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40章 半醉撲懷第519章 想家了麼第212章 驚擾第13章 不妥第117章 敵襲?第30章 不近人情第224章 點醒第403章 有功必賞第409章 微臣羞愧第439章 舊識?第85章 與之相比第310章 變卦第417章 瀟灑美少年第231章 牽累了第287章 傳統第4章 請辭第47章 耳光響亮第92章 良辰美景第241章 不抱期待第387章 天要塌了第476章 羣星伴月第39章 陪酒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468章 木秀於林第339章 穩坐釣魚臺第66章 驚喜第21章 犁地去第481章 慶功第77章 嬌羞第410章 放不放心第196章 東海釣鰲第68章 軍中袍澤第24章 七星龍泉第117章 敵襲?第17章 罪惡感第359章 帶溝裡第270章 賢內助第357章 舒服多了第376章 名利第237章 盤算第331章 最大的收穫第291章 嘉許第151章 儒家道統第334章 意味深長第12章 心結第70章 目光短淺第412章 好事成雙第525章 衣錦還鄉(四)第468章 木秀於林第492章 降生第311章 二十二殿下第192章 聲望日盛第62章 結論第149章 講學第57章 顛倒黑白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471章 建議與提醒第212章 驚擾第72章 李藥師第484章 順民第322章 轉機第224章 點醒第2章 華夏衣冠第124章 見識淺薄第533章 半日閒第247章 供奉第323章 好孩子第199章 捻酸吃醋第303章 遇上
第80章 爭豔第377章 頭痛第149章 講學第357章 舒服多了第25章 又來了第150章 立志高遠第9章 怨隙第227章 與我回去第518章 見禮第507章 關鍵人物第438章 不吃藥第244章 科舉人情第494章 可喜可賀第222章 抹油第180章 黑鍋第331章 最大的收穫第432章 玩花樣第214章 頌詩第536章 對面相逢第244章 科舉人情第350章 慘絕人寰第89章 師說第358章 烏薩爾的禮物第329章 緣由第248章 燈下黑第350章 慘絕人寰第473章 宏大的計劃第211章 求人的態度第390章 胡鬧第3章 錢氏夫婦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40章 半醉撲懷第519章 想家了麼第212章 驚擾第13章 不妥第117章 敵襲?第30章 不近人情第224章 點醒第403章 有功必賞第409章 微臣羞愧第439章 舊識?第85章 與之相比第310章 變卦第417章 瀟灑美少年第231章 牽累了第287章 傳統第4章 請辭第47章 耳光響亮第92章 良辰美景第241章 不抱期待第387章 天要塌了第476章 羣星伴月第39章 陪酒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468章 木秀於林第339章 穩坐釣魚臺第66章 驚喜第21章 犁地去第481章 慶功第77章 嬌羞第410章 放不放心第196章 東海釣鰲第68章 軍中袍澤第24章 七星龍泉第117章 敵襲?第17章 罪惡感第359章 帶溝裡第270章 賢內助第357章 舒服多了第376章 名利第237章 盤算第331章 最大的收穫第291章 嘉許第151章 儒家道統第334章 意味深長第12章 心結第70章 目光短淺第412章 好事成雙第525章 衣錦還鄉(四)第468章 木秀於林第492章 降生第311章 二十二殿下第192章 聲望日盛第62章 結論第149章 講學第57章 顛倒黑白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471章 建議與提醒第212章 驚擾第72章 李藥師第484章 順民第322章 轉機第224章 點醒第2章 華夏衣冠第124章 見識淺薄第533章 半日閒第247章 供奉第323章 好孩子第199章 捻酸吃醋第303章 遇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黔东| 平顶山市| 突泉县| 平罗县| 江安县| 乌拉特中旗| 五指山市| 绥宁县| 禄劝| 平江县| 罗平县| 郎溪县| 金阳县| 阜城县| 滁州市| 石屏县| 金沙县| 徐闻县| 邹平县| 盐源县| 邵阳县| 绍兴市| 南康市| 启东市| 固镇县| 平舆县| 永春县| 白沙| 桂林市| 佛坪县| 太仓市| 芦溪县| 锦屏县| 襄汾县| 阳西县| 吴堡县| 浦城县| 淮南市| 安徽省|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