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68章 木秀於林

就在韓瑞向李淳風與呂才兩人,描述荊州風物之時,門外有人進來了,是禮部的書吏,態(tài)度十分恭敬,奉了禮部尚書王珪之令,請幾個太常博士前去商議事情。

“什麼事情呀。”韓瑞好奇問道。

李淳風悠悠站了起來,微笑說道:“大軍征討吐谷渾,一戰(zhàn)功成,揚我國威,凱旋歸來,接待的禮儀,自然不能輕視,要儘快拿出章程,籌備安排,免得到時手忙腳亂,有所疏忽。”

禮部掌禮儀、祭享、貢舉之政,對於禮制的具體細節(jié)很少過問,由太常寺負責執(zhí)行實施,所以找?guī)讉€太常博士前來商量,也是符合程序的。

古代有五禮之說,沒有輕重之分,這是治國的根本,至聖先師孔子認爲,春秋戰(zhàn)國之所以常年戰(zhàn)亂,就是由於,禮樂崩壞造成的,這種說法,影響歷代的帝王將相,只要天下太平,必然會制定各種禮制,頒佈實施,維護統(tǒng)治根基。

可以這樣認爲,在古代王朝,禮制,就是後世國家的憲法,上可以約束帝王將相的行爲,下可以教化庶民小卒,意義非比尋常,在太常禮院多曰,儘管禮記經(jīng)義繁瑣細碎,枯燥無味,但是韓瑞的確認真看了,也有所得。

至少明白,只要將禮制瞭解通透,知行合一,勉強可以在朝堂上立足了,當然,如果只是墨守成規(guī),不知道靈活變通,一樣難以有所成就,可能怎麼死也不知道,就好比後世,畢業(yè)了,拿了學位證書,可是不意味著,可以成功就業(yè),出人頭地。

這只是起點而已,以後的路,還很漫長,韓瑞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

“符節(jié),走了。”呂才招呼道:“幫我拿幾份札子,嗯,就是這個……”

韓瑞低頭觀看,卻是以前軍隊凱旋歸來的儀注,立即明白呂才的好意,感激的朝他微笑,一邊隨行,一邊觀看起來。

根據(jù)周禮記載,軍禮包括了,大師(召集和整頓軍隊)、大均(校正戶口,調(diào)節(jié)賦徵)、大田(檢閱車馬人衆(zhòng),親行田獵)、親征、遣將、受降、凱旋……等等。

結合前人經(jīng)典,唐代也制定了軍禮的儀注,分爲二十三項,凱旋禮就在其中,只要掌握其中的幾個必備的禮儀,其他的細節(jié)安排,儘量不與以前重複,最好能夠體現(xiàn)新意,就行了,最重要的,就是又不能有所逾越,這個非常重要,也是待會商討的重點。

在李淳風與呂纔有意無意的提醒下,韓瑞明白了此行的目的,立即調(diào)整心態(tài),默記軍禮的儀注,免得待會一問三不知,丟了太常博士的臉面。

在書吏的引領下,進了衙署,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堆滿文書宗卷的書架,韓瑞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房玄齡、虞世南、魏徵等人的衙署,多半也是這樣的情形,而且絕對不是故意做作,曰理萬機,不僅只是形容詞而已,也是事實,他們的工作,真的就是這樣繁忙。

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尚書省六部,列於金字塔的頂端,隋唐時朝,尚書的地位很高,與左右僕射號稱爲八座,權力極大,不過到了唐代後期,隨著制度的完善,六部尚書的官銜,成爲高官權臣的兼職,不能具體處理本部事務,卻是被架空了。

歷朝歷代的皇帝總是這樣,不放心臣子權力過大,拼命的消弱大臣的權力,到了明清,簡直就是到了巔峰造極的地步,乾脆連宰相也不設了,弄出什麼大學士來,行使宰相的權力,不過也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韓瑞覺得,這是不自信的表現(xiàn),不過君權與相權之爭,由來已久,持續(xù)了二千年,一直沒有斷過,其中的是非對錯,韓瑞也不想多管,或許,只有坐到那個位置,才知道,應該怎麼應對吧。

朝廷百官之中,最爲榮耀的,自然是宰相,但是最苦最累的,肯定也是宰相,世人只是注意到宰相的威風與榮耀,卻是不清楚其中的危險,伴君如伴虎之語,絕對沒有偏頗,即使現(xiàn)在在位的,是號稱千古明君的李世民,也沒有絲毫的例外。

這是禮部尚書王珪的切身體會,曾經(jīng)身爲侍中,長達三年,只是由於泄漏禁中機密談話,坐貶出爲同州刺史,結束了宰相生涯,印證了臣不密失身之語,不過縱觀古今,能夠成爲宰相的大臣,在皇帝心中,自有一席之地,十個月之後,再被召回京城,拜任禮部尚書。

經(jīng)過這件事情,王珪愈加的小心謹慎,凱旋軍禮,這樣的事情,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獨斷專行,擬定儀注,呈報李世民,不會引人非議,卻偏偏招來幾個太常博士商議,相當於慷慨分功,這種上司,向來得到下屬的愛戴。

或許,官職到了王珪這樣的地步,對於些許功勞,已經(jīng)不放在眼中了,只需要將事情辦得完美妥善,不出差錯,身爲禮部尚書,李世民自然不會忘記他的功勞,畢竟下屬成績突出,也是上級領導有方嘛。

“參見王尚書……”進來行禮之後,韓瑞習慣姓的打量周圍環(huán)境,禮部官署,離太極殿頗近,建築佈局,當然不是太常寺可以比擬的,禮部尚書的衙署,更是寬敞精巧,不過秉承節(jié)儉之風,裝飾十分平常,少了富麗堂皇的氣息,卻多了儒雅厚重的書香之氣。

“來了。”執(zhí)筆伏案的王珪輕輕擡頭,見到李淳風等人,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引手道:“不要拘束,都坐下吧。”

輕輕行禮,幾人席地列坐,韓瑞資歷最淺,非常自覺,陪在末席,一個陪字,充分說明了韓瑞的心理,只看,不說話。

“李博士、呂博士,大軍即將歸來,太常寺也該做好準備,關於迎接的儀注,你們有什麼高見?”王珪和聲道,沒有絲毫頤指氣使的意味,讓人心生好感。

“高見不敢。”李淳風謙遜說道:“只是有些想法,還需要王尚書指點。”

“老夫洗耳恭聽。”王珪笑道,引手示意。

李淳風含笑,侃侃而談,王珪的身後,三五個書吏,連忙仔細聆聽,揮動毛筆,快速記錄下來,待會整理事篇,重新譽錄,就是呈報的疏奏了。

旁邊,韓瑞也是留心關注,以前就已經(jīng)知道,古代的禮節(jié),非常的繁瑣,不過無論是成親,還是上朝,祭祀典禮告示,都有禮官指引提示,自然不會出現(xiàn)差錯,現(xiàn)在聽到李淳風的安排,頓時有幾分大開眼界的感覺。

儀注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先是參考大軍回程的速度,知道大概什麼時候回到京城,以便挑選良辰吉曰,要是出現(xiàn)誤差,就要加以調(diào)整,或快或慢,保證準時到達。

然後就是迎接,出城多少裡地合適,禮官以誰爲首,調(diào)動多少官員隨行,發(fā)動多少百姓,笙鼓旗幟,聲樂韻律,等等,沒有列舉細節(jié),不過韓瑞猜測,甚至連迎接時候,應該做什麼表情,說什麼言辭,恐怕也在計劃的範圍內(nèi)。

隨之,就是入城,告祭太廟,獻俘受降,這些禮儀,也是非常的繁雜,等到李淳風說完,韓瑞發(fā)現(xiàn),幾個書吏,已經(jīng)抄錄了厚厚的書稿,至少有百頁紙。韓瑞歎爲觀止,佩服的自然不是書吏速記能力,而是李淳風的博聞強記,洋洋灑灑,有條不紊。

王珪捋須頜首,頗爲滿意,又問道:“呂博士,覺得如何?”

“甚好,不過,我覺得,還可以……”呂才說道,娓娓而談。

可能在百姓的眼中,李淳風如同神仙,但畢竟不是真的神仙,總有疏漏的時候,在李淳風的基礎上,呂才加以補充完美,算是拾缺補遺,李淳風自然不會生氣,反而激起了靈感,繼續(xù)述說出來,補充呂才的補充。

到了最後,你一言,我一語,場面頓時演變成爲兩人的探討,幾個書吏奮筆疾書,忙得滿頭大汗,也沒有時間擦拭,過了小半個時辰,暫時想不到儀注內(nèi)容了,兩人才慢慢的止聲,飲水潤喉,發(fā)現(xiàn)衙房之中,又多出十幾人。

這些人之中,既有禮部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也有太常寺的丞、主簿、太祝、奉禮郎等,濟濟一堂,顯得衙房有幾分擁擠,不過王珪也沒有在意,招集衆(zhòng)人的本意,就是希望大家同心協(xié)力,完成迎軍之禮,怎會在乎這點小節(jié)。

環(huán)視衆(zhòng)了,王珪和氣問道:“李博士與呂博士之言,你們也聽到了,有什麼意見?”

能有什麼意見,李淳風與呂才兩人,號稱全才,以學識淵博、博纔多能聞名,通曉天文、地理、音律、陰陽、五行、龜蓍、歷算……等等,這樣的牛人出馬,制定的儀注自然是滴水不漏,想要挑錯,非常困難。

衆(zhòng)人紛紛搖頭,沉默了片刻,忽然有人說道:“韓博士是什麼意見?”

霎時,衆(zhòng)人目光看向韓瑞,其實,在王珪等人眼中,他這個太常博士,有點兒名不副實,雖有樹建,不過是體現(xiàn)在技工巧藝方面,但是終歸過於年輕,能否清楚辯別朝廷五禮,衆(zhòng)人心中多有疑慮,不過,既然是皇帝的旨意,幾個重臣又沒有反對,其他人也不好出頭駁斥,也將就默認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韓瑞升官的速度,實在是太搶眼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嫉妒,盯梢似的準備揪他的過錯,可是韓瑞才擔任太常博士幾天,就奉旨出行,一走就是一個月,著實讓某些人恨得牙齒癢癢,沒少咒罵韓瑞狡猾。

現(xiàn)在終於回來了,一些人激動得淚流滿面,開始摩拳擦掌……

()

第522章 衣錦還鄉(xiāng)(一)第98章 順風第278章 嚇唬第333章 是我來了第245章 後悔了第41章 不得不服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438章 不吃藥第281章 聖覽第151章 儒家道統(tǒng)第361章 美人計第189章 信物第140章 別走了第527章 敘舊第247章 供奉第181章 尋仙第127章 後悔了第295章 要走了第57章 顛倒黑白第199章 捻酸吃醋第286章 避風港第483章 李靖謀反第43章 祝壽第26章 釋然第239章 好人第282章 蠻多的第40章 半醉撲懷第325章 擱置第274章 太巧了第156章 服了?第313章 悲劇的下場第31章 悟了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300章 潮流第114章 代我去吧第261章 流言蜚語第277章 不要參合第255章 禮物第461章 敲打第181章 尋仙第366章 真是個混蛋第468章 木秀於林第320章 陷害?第428章 兩清了第304章 居然是……第216章 給什麼官第519章 想家了麼第503章 線索第127章 後悔了第311章 二十二殿下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406章 看不懂第419章 說動第51章 什麼關係第283章 會意?第281章 聖覽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391章 歡聲笑語第71章 指教第223章 機緣第6章 行舟第169章 問計第371章 雜論第496章 問對第260章 故弄玄虛第266章 煙花易冷第465章 獻殷勤第152章 支招第238章 遲來的……第112章 偶像第327章 回家了第518章 見禮第57章 顛倒黑白第118章 什麼來頭?第337章 悔不當初第375章 成效與反對第436章 命中註定第372章 狐假虎威第201章 再遇第307章 終成眷屬?第301章 種子第507章 關鍵人物第480章 凱旋第218章 核心第467章 見風使舵第35章 人間美味第229章 你去吧 燭第132章 傾訴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01章 再遇第471章 建議與提醒第231章 牽累了第329章 緣由第369章 調(diào)任第514章 春滿人間第6章 行舟第86章 聒噪第268章 官場大忌第402章 心碎的少男第274章 太巧了
第522章 衣錦還鄉(xiāng)(一)第98章 順風第278章 嚇唬第333章 是我來了第245章 後悔了第41章 不得不服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438章 不吃藥第281章 聖覽第151章 儒家道統(tǒng)第361章 美人計第189章 信物第140章 別走了第527章 敘舊第247章 供奉第181章 尋仙第127章 後悔了第295章 要走了第57章 顛倒黑白第199章 捻酸吃醋第286章 避風港第483章 李靖謀反第43章 祝壽第26章 釋然第239章 好人第282章 蠻多的第40章 半醉撲懷第325章 擱置第274章 太巧了第156章 服了?第313章 悲劇的下場第31章 悟了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300章 潮流第114章 代我去吧第261章 流言蜚語第277章 不要參合第255章 禮物第461章 敲打第181章 尋仙第366章 真是個混蛋第468章 木秀於林第320章 陷害?第428章 兩清了第304章 居然是……第216章 給什麼官第519章 想家了麼第503章 線索第127章 後悔了第311章 二十二殿下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406章 看不懂第419章 說動第51章 什麼關係第283章 會意?第281章 聖覽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391章 歡聲笑語第71章 指教第223章 機緣第6章 行舟第169章 問計第371章 雜論第496章 問對第260章 故弄玄虛第266章 煙花易冷第465章 獻殷勤第152章 支招第238章 遲來的……第112章 偶像第327章 回家了第518章 見禮第57章 顛倒黑白第118章 什麼來頭?第337章 悔不當初第375章 成效與反對第436章 命中註定第372章 狐假虎威第201章 再遇第307章 終成眷屬?第301章 種子第507章 關鍵人物第480章 凱旋第218章 核心第467章 見風使舵第35章 人間美味第229章 你去吧 燭第132章 傾訴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01章 再遇第471章 建議與提醒第231章 牽累了第329章 緣由第369章 調(diào)任第514章 春滿人間第6章 行舟第86章 聒噪第268章 官場大忌第402章 心碎的少男第274章 太巧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孜县| 买车| 克山县| 天门市| 江陵县| 浙江省| 突泉县| 吕梁市| 广西| 松桃| 临湘市| 阳城县| 桃园市| 永仁县| 昌吉市| 巴彦县| 呼伦贝尔市| 新沂市| 永胜县| 洪湖市| 洛隆县| 怀柔区| 卓资县| 安宁市| 武宁县| 太谷县| 北宁市| 治县。| 晋江市| 平武县| 中江县| 中牟县| 涞源县| 建德市| 哈尔滨市| 江西省| 鹤岗市| 江川县| 永昌县| 丹巴县| 孝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