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祖孫密談

秦人尚簡樸,哪怕是太皇太后居住的慈昭殿,宮女、太監也並不多。寧昭孤身一人,沒有任何儀仗,徐步而來,直入了二殿,方有太監、宮女們慌張行禮。

寧昭輕輕擺手,止住他們的問安:“不要聲張,皇祖母可睡下了?”

總管太監恭敬地答:“太皇太后近日貪夜少眠,方纔也只是在躺椅上假寐,奴才們不敢驚擾,奉命全退出來了。”

寧昭隨口吩咐一句:“你們照舊守著,朕進去瞧瞧,不必傳喚了。”便信步上階,悄無聲息地入殿去了。

臨窗處,長長的躺椅上,太皇太后半坐半躺,似已深深入夢境,只在身上蓋了一條羊皮毯子禦寒。

寧昭小心地走到躺椅旁,屈膝跪在她的身旁,定定凝視著這個一手撫育教育他的老人。

過了一會兒,他輕輕側頭,把頭小心地放在她的膝上,既不讓沉睡的祖母被他的重量驚醒,又可以感覺到祖母身體傳來的溫暖。

恍惚間,時光流轉,他依然是許多年以前,一無所知,也無所依恃的可憐稚子,靠著祖母的全力呵護、小心安排,在那充滿紛爭與危機的宮殿深處,慢慢長大。

他保持著這個姿勢很久很久,直到紛亂的情緒漸漸平息下來,才用輕得彷佛只有他自己可以聽見的聲音說:“皇祖母,孫兒到底還是沒有下令。費了那麼多心血,好不容易有今天,孫兒竟然讓一切功虧一簣。皇祖母,這人世間,也只剩下你,可以責罰孫兒的任性了。”

沉睡中的大秦國第一貴婦人平緩從容地呼吸著,沒有迴應寧昭的低語。

而寧昭需要的,也並不是迴應。如果此時太皇太后是清醒的,也許他也未必會流露內心的軟弱與無助。

“皇祖母,孫兒倒也不全是感情用事。孫兒細想過了,那人雖元氣大傷,功力受損,但要是放棄救護納蘭玉而選擇放手一戰,我們派去的人,也未必有十成把握可以殺得了他。若要在京城之內調動大軍,一來過於驚世駭俗,驚擾民心,二來,納蘭明也只此一個兒子,相府上下,還有門客府衛,他屬下也有門生心腹,真激怒了他,奮力一拼,平白讓楚人看盡笑話,還白白賠上納蘭玉一條命,也讓君相不和之事,見於諸國。倒不如暫不動手,就讓他爲救納蘭玉耗盡每一分心力,他日再設局……”

“便不是爲了這些國事籌謀,只是想保全納蘭玉一條性命又有何不可……”老婦人溫潤的聲音響起:“皇上又何必一定要說服你自己。僅僅爲了不忍殺了納蘭玉,這個理由,有什麼不好嗎?”

寧昭一怔,擡起頭,看入一雙歷盡滄桑,威嚴中卻依舊溫柔的眼,他復又垂下頭:“孫兒是皇帝。”

太皇太后微笑,伸手輕撫在他的頭上:“皇帝何嘗不是人。”

這樣溫柔的話,天地之間,也只有這個老婦人會對秦王說。

寧昭心中一陣說不出的酸楚,輕聲道:“孫兒枉負了皇祖母多年教誨,原以爲,皇祖母會責罰孫兒。”

太皇太后輕嘆,眼神裡又是欣慰又是憂傷:“我記得你是皇上,我更記得你是我的孫兒,這件事,你做得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進一步了。用納蘭玉一生的傷痛令那人再不是金剛不壞、無隙可擊,已經足夠了。皇上,你不忍,理所當然,就是我,這幾日,也總想著那些年,那個玉兒,像孫兒般在我膝前玩鬧的日子呢!這一切,真的夠了,只不知道玉兒將來,明不明白你的苦心周全,他還會不會似以前那樣不怪你?”

寧昭有些苦澀地笑笑,慢慢的,有些軟弱地伏在祖母的膝上。

明不明白?會不會怪?很久很久以前,對於未來的歲月,他就不再有期盼了。人生總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些,必要失去一些。於是,他就這樣漠然地,甚至主動地任憑一些重要的東西,就此一點點逝去,並且告訴自己,我不在乎,這不要緊。

直到他親手把胞妹推進地獄,親眼見那美麗眼睛裡的溫暖與光彩漸漸黯淡。而現在,是納蘭玉……至於將來,還會是誰……他已不再去想,也許這人世間,仍能繼續理解他,完全明白他的,也只剩下這年邁的婦人了。

太皇太后眼睛裡含著些許憂傷,凝望那伏在膝前如孩子般脆弱的孫兒。她一手帶大的孩子,她悉心教導的孩子,他如此聰明、如此堅強、如此決斷、如此隱忍,於是,世人便漸漸忘去,其實,他還依然年少,其實,他也依然是一個孩子,其實,他也軟弱,他也悲傷,其實,當他做出很多決定時,也一樣需要與信任,他也需要有一個人告訴他,他沒有做錯。然而……

納蘭玉的委屈,還有人理解,安樂的傷痛,還有人爲之憤怒,可是你呢,除了我的身旁,你還能去何處,而我已老邁不堪,當有一天,我不在你身旁,你……

垂眸間,她迅速掩去了眼中的傷痛。君王可以偶爾軟弱,但不能縱容這種軟弱,這個念頭,沒有必要讓她的孫兒再繼續思考下去。

她很快地轉換了另一個同樣重要的話題:“楚國的事,你打算怎麼做?”

寧昭聽她提及數日來,最揪心之事,忙振作了一下精神,暫且把納蘭玉和那人的事情放開:“此事孫兒仍在猶豫。孫兒曾想過千百種蕭逸應對的法子,卻萬萬沒料到會是這一種。我曾以爲他會發動楚國布在秦國的棋子來救,從容若被押入京的那一刻開始,直到入宮,在暗中就安排了無數高手隱伏隨行,張開了布袋口子,只等著把楚國的耳目爪牙一網打盡,一清隱患。可誰知,直到現在,競無一絲動靜,倒似那楚國根本沒有安排任何人手在秦國一般。”

“孫兒也曾以爲,容若會抵死不認,楚國也會拒不承認楚王在我手中,只把如今楚京那個冒牌貨以假仿真,在暗中早設計了十幾種迫容若自承身分的法子,又暗自調動人手,去楚京尋找足以證明容若身分的人,或捉或擄或收買,只要能弄來。同時也發動人手,想要在楚國朝中和民間聚集力量,一旦我方宣佈楚王之事,他們也要以各種方式給楚國朝廷施壓,令真相再不能隱藏。我甚至以爲,蕭逸會……”

寧昭忽笑了笑,然後搖頭:“罷了,不說這些了,總之,我是萬萬料不到,他們這樣大大方方,坦坦蕩蕩,直接就承認了容若的身分,連讓我證明的功夫都省了,然後再把所有的問題扔回來給我。楚國不受威脅,要麼不放人,大家痛快打一架,要麼你把人放回來,大家好歹和和氣氣唱完這齣戲,要麼殺了他,楚國正好乘機立蕭逸爲帝。這樣不留半點餘地,連我都懷疑到底是不是蕭逸想要借刀殺人。他拼著受些物議,挨些指責,打出國爲重,君爲輕的招牌,誰也不能說他的決定不對,輕易除去了皇位上最大的障礙,沒有人能說他忘恩負義,就連楚鳳儀也不能怪他。”

太皇太后微笑:“皇上,你希望蕭逸爲帝嗎?”

寧昭苦笑,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回答,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願意讓蕭逸這樣可怕的對手成爲楚王,哪怕現在蕭逸也一樣主掌全國政務,但在名分上畢竟不是最高的,很多事多少還要受些掣肘,至少,向秦國開戰這樣的事,他不可能完全不問容若的意見,就直接決定。

“那麼,你認爲,容若留在這裡,還能有多大幫助?”

寧昭嘆息:“只怕不大。楚國若不受威脅,我就無法用他換來任何東西。容若要是自己不肯配合我,我也無法用他號召楚國忠於皇室和君王的勢力。”

“你認爲,容若留在楚國,對蕭逸有益,還是有害?”

“容若留在楚國,楚國要回自己的皇帝,在顏面上是要得利的。但對蕭逸,未必真的有益。容若和蕭逸雖然都在努力地彼此適應,彼此遷就,但他們的性情爲人、做事方法完全不同。濟州之變就是一個證明,如果不是有容若攪局,蕭逸可以做得更加乾淨俐落,不留後患,可以一舉把武林中不受節制的民間武力掃除個乾乾淨淨,但是礙著容若,蕭逸終究是留情又留情,未能得竟全功。容若這種濫好人的性子,就是蕭逸最大的掣肘。”

寧昭微笑著徐徐道來:“而且,經此一番劫難,容若的心性多少還是有些變化的。被我關過之後,大受打擊,這段日子以來,他過於激越的言行,或許還有些做戲的可能,但要說他還是如以往那樣,仁義大度,從不考慮自己,倒也未必。黑暗的種子一旦紮在心裡,就算暫時沒有發芽,假以時日,也一樣有開花結果的那一日。人性軟弱,能共患難而不易同富貴,危難來時,他還可以和蕭逸彼此信任,一旦生活安樂,兩個人同樣置身國家的最高位置,一個手握最高的權力,一個擁有最高的名分,就能永遠沒有分岐,永遠沒有隔閡嗎?而這種事由一而二,漸漸增多後,再多的信任,也會慢慢變得淡薄,所謂的聯繫,也只會轉瞬間斷裂。”

寧昭淡淡說來,脣邊笑意漸漸冰冷,想起當初艱難時局中的君臣相依、相托與相重,復思今日,太平盛世,共享富貴後的君相相疑,相忌又相煎。世事想來,大抵如此吧!

“既然如此,又還有何猶豫不定之處呢?”太皇太后微微含笑。

寧昭挑眉道:“孫兒不甘心,不甘心費盡心機,白白捉來一國皇帝,竟是半點便宜也討不著,一城寸土也換不來。”

太皇太后笑了起來:“皇上,本來,我們根本沒想過要捉楚王,也根本捉不到楚王,對嗎?”

“是。”

“本來你只是要與楚國聯姻,把安樂送進楚宮,想辦法動搖楚家的力量,造成楚國國內的紛爭動盪,對嗎?”

“是。”

“但是,我們根本不知道,這條計策能否成功,楚王會怎樣對待安樂,楚國會不會藉機把安樂當做人質反制我大秦,也不知道安樂會不會在楚國受盡冷落,淒涼孤單,這本來是一個機會小之又小的冒險,對嗎?”

“是。”

“我們沒有想到,魏國會有一個那麼出衆的人才,竟能布出一個如此巧妙的連環局,生生在蕭逸眼皮子底下捉走了楚王,更沒有料到,楚王有本事逃出來,卻讓我們平白撿了一個大便宜。”

“是。”

“整件事,並不是我們事先籌謀,只不過臨機應變而已,藉此機會,讓安樂與容若之間,同知己,共患難,容若欠下安樂天大的人情,從此待安樂必與旁人不同,入楚宮之後,容若不可能不寵愛安樂。更何況,就算蕭逸有心對我大秦用兵,安樂也必以死相求容若,以容若此人的性子,縱然對你仇恨難解,但爲了安樂,也同樣不會蕭逸。他到底是楚國的皇上,就算只給蕭逸多添點亂子,也算是幫了大秦國的大忙了。”

寧昭苦笑:“是。”

太皇太后微笑:“我們並未事先謀劃,也並未付出什麼代價,已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很多好處,你又還有什麼不甘心。”

寧昭嘆息:“皇祖母。”

太皇太后輕笑:“皇上,生不可太勝,人不可太貪,凡事過猶不及,所求太多,只怕就是老天爺,也未必肯成全,再說最近燕魏二國的諸般動作,大有深意,我們若在此時與楚國徹底翻臉,平白讓人佔盡漁翁之利……”

話尚未完,她臉色忽的一變,急急用手帕掩了口,便是一陣劇烈的咳嗽。

寧昭大驚,猛然起身,手忙腳亂地幫她拍背撫胸:“皇祖母,你怎麼了?”又急急提高了聲音:“外頭的人都死絕了,快給朕滾進來!”

這一聲喝,嚇得外頭幾十個太監、宮女飛快跑進殿來,個個面無人色跪了滿地。

寧昭鐵青著臉喝:“還不快宣太醫!”

一聲應是後,衆人紛紛忙亂起來,有人飛跑出殿,有人急忙過來扶持,有人端來漱杯,有人捧來清水,有人奉上布巾。

太皇太后咳了一會兒,臉色漸漸平復,信手把帕子往宮女捧上的銅盤上一扔,低下頭,就著另一宮女捧來的漱杯喝水,漱了漱口,又用布巾擦了把臉,這才笑道:“皇上,你彆著急,不過是這幾天,我晚上貪看夜景,著了點風寒,已令太醫看過了。太醫也說只是偶感風寒,不著緊的,且開幾副藥,慢慢地服了,自然便好了。偶爾咳幾聲,不是什麼大事,你是九五至尊,豈能爲這些許小事慌張。”

寧昭皺了皺眉頭:“便是小病,也當告知孫兒纔是,皇祖母金玉之體,豈可不加保重,這原是孫兒的不是,這些天忙於國事,竟連晨昏定省,都來得少了……”

太皇太后笑著打斷他:“就怕你大驚小怪,小事大做,我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叫人免得告訴你,還有那麼多的國事要操心呢,豈能讓大秦國的皇帝圍著我一個老太太轉……”

寧昭憂心稍解,卻還是不能放心:“皇祖母……”

“行了行了,我都一把年紀了,還用聽你嘮叨嗎?我的身子骨,我自己清楚著呢!這天也晚了,我人也倦了,你也累了,就先回去歇著吧,讓我也能好好睡一覺。”

寧昭苦笑:“皇祖母就這麼急著趕孫兒。”

太皇太后笑著揮手:“去吧去吧,我知道你要處理的國事一大堆呢,我都七八十歲的人了,可當不起誤國的罪名。”

寧昭只得行禮告退了出來。

眼見他出了殿門,太皇太后臉上的笑容這才慢慢斂去,整個大殿靜得呼吸不聞,好一陣子,她才輕輕道:“把帕子拿來。”

一雙顫抖的手,把方纔她用過的帕子奉了上來。

她伸手接過,翻轉過來,不出意外地看到雪白帕子上的觸目鮮紅。

“去把鄭太醫召來,讓他把藥下得重些,一定得暫時把病勢壓下來,不能露出馬腳,再叫他多準備一份普通風寒的醫案,以防皇上翻查。我也不想多說,你們只給我牢記了,這件事若露出一絲風聲,你們的腦袋,連你們上下九族,誰也逃不了。這話,記著也在鄭太醫面前一字不漏地說一遍。”

四周衆人皆凜然俯首:“是!”

太皇太后嘆口氣,慢慢放開了手幀,看那雪白血紅混在一處,慢慢飄落。

年紀大了,到底不中用了,只是,這病來得太不是時候了。皇家素來重禮法,祖母若是重病,孫女豈能出嫁。她不能讓她的孫兒、孫女,成爲各國笑柄,讓人指斥不孝。遲則生變,既然楚國的國書承認聯姻之事,明擺著送來梯子讓人下臺,給大秦一個稱心如意的機會,那大秦國所能做的,只能是抓住這個機會,儘快完成一切。

寧昭步出慈昭殿,依舊一人信步而行,轉亭過廊,直到看見前方梅總管領著一羣人急急忙忙迎過來,他才淡淡吩咐:“去太醫院,問問是誰給太皇太后診治的,讓他把醫案呈上來,朕要御覽。傳旨給皇后,太皇太后玉體違和,讓她多加看顧,以盡孫媳之責,安樂那邊……”

他遲疑了一下,終於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什麼。

梅總管靜靜地等了一會兒,見他再沒有別的吩咐,便深施了一禮,轉瞬遠去。

整整十二天,沒有一刻休息,不曾有一瞬閤眼,精神時時刻刻處於緊繃狀況,真力總是儘量提至最高,防範著隨時可能發生的可怕襲擊。董嫣然覺得疲憊幾乎侵入了自己的每一根經脈、每一寸肌肉,然而,心中血仍如沸。如此的疲憊,她的眼睛卻越發清明澄澈。

納蘭玉房中幾個服侍的心腹下人都認得衛孤辰,醒來後對於他的忽然出現不敢聲張,只是急忙通知剛剛回家的納蘭明。

衛孤辰卻只對急忙趕到的納蘭明冷漠地說了一句話:“納蘭玉中了毒,你不是傻子,想要救你的兒子,你應該知道怎麼做吧?”

納蘭明怔怔立了半日,點點頭,無聲地出去了。從此,納蘭玉的房間,再沒出現過半個閒人,只有茗煙等一兩個納蘭玉的貼身侍從,出出進進,送水遞飯,或拿性德的方子去煎藥,提供一切他們需要的東西。

而以董嫣然的耳目之靈敏,聽得到院子四周急促的腳步聲、高手極力壓抑卻不能完全消除的呼吸聲,以及偶爾傳來一兩聲刀劍或鍊甲的碰撞聲。

納蘭明無論如何都應當是個聰明人,他也一樣在盡他的力量,設法在可能發生的突變下保護他唯一的獨子吧!

然而,董嫣然不能安心。秦王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她不能測知,除了無數不知名的高手之外,會否真會有千軍萬馬,呼嘯而至,她也不知道,必須全心爲納蘭玉療傷的衛孤辰有沒有分心拒敵的力量,她不確定,而失去武功的性德能否在亂軍中自保,她還是不清楚。

所以,不得不執劍護衛,直到最後一刻,除非她力盡氣絕,除非她的手被斬斷,再握不住寶劍,除非她眼被刺瞎,再看不見敵人,否則,她不能讓任何人越過她的防線,傷及到另外兩個人。

這樣重大的責任,這樣幾乎是毫無顧忌地向秦王挑戰,誰也不知道後果將如何。然而,從她坦然握劍而立的那一刻,竟不覺絲毫畏懼驚惶,反感說不出的快意。這般不管不顧,肆意而爲,將鋒鏑直指秦國最高的統治者,哪怕自己只是附諸尾驥,暫充護衛也與有榮焉!世人皆道女子纖柔弱質,一生所求,不過私情與終身,誰信女兒胸中自有一點浩氣不死丹心,爲所當爲,救所當救,是以無悔亦無懼。

這一路走來,她已看了太多的陰謀殺戮,她已見了太多的冷酷權謀,這個人間,竟已如此陰冷,太需要一些溫暖,太需要一些光明,太需要一場救贖。

生而爲人,總該做些人應當做的事,哪怕身死人間,縱然魂飛魄散,也勝過於這森冷人間,茍且偷生。救一個不該死的馴友,不論付出的代價是什麼,都勢在必行!

她心中雪一般清明,臉上卻火燒一般熾熱,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氣衝撞著她的全身,讓她忍不住要握緊劍柄,想藉著那冰冷的觸感來冷卻這股激情。

第五章 死而復生第五章 死而復生第八章 性德之心第七章 傷心傷情有關繼續更新第九章 夜會奇客第一章 整人之術第七章 斷腸之痛第六章 異變再起第一章 帝王之交第十一章 驚聞噩耗第一章 故人相送第十章 處處危機第九章 笑對囹囫第一章 陳腐思想第九章 太虛異客第七章 慶楚建交第七章 救美異行第十章 兵臨城下第十章 處處危機第二章 連場爭鬥第三章 慈母苦心第二章 傷心舊景第四章 戰場驚變有關蕭逸的討論第五章 美人鍾情第二章 鐵骨縣令第四章 蘇氏俠舞第一章 回返京城第三章 慈母苦心第四章 攝政賢王第四章 傾世一舞第一章 一舞絕世第八章 啼笑誤會第五章 抱打不平第八章 冤家路窄第一章 濟州知府第六章 楚王蕭若封面投票第三章 楚人歸航第一章 帝王之交第三章 風波又起第一章 悠悠秦史人物介紹第六章 新人上任第一章 大獵之前第一章 破陣之計第一章 回返京城第四章 生死之間第四章 連番命案第六章 何謂奇緣第九章 解開死結第八章 知己難尋第六章 重逢之時第五章 烈焰真情第九章 俘虜之苦第四章 似是故人第八章 金刀奇緣第五章 俠義之難第十章 古怪囚徒第七章 三日之諾第九章 俘虜之苦第二章 性德遭擄第四章 一劍驚天第五章 月下飛仙第八章 啼笑誤會第七章 叔侄初遇第十章 處處危機第五章 傾家救孫第五章 千里返京第六章 蒼道之主第五章 一統天下第七章 絕塵而去第八章 神子惡魔第二章 嫣然美姝第六章 及時行樂第二章 干戈玉帛第一章 一舞絕世第一章 濟州知府有關第二集封面第九章 乞願之箭第九章 情深反怨第八章 新人新規第八章 性德之心漸行漸遠漸無書第八章 神子惡魔第八章 蒙塵之悟第三章 巧計連連第二章 奇毒奇情第五章 冷劍初鑄第五章 勝負之間第七章 苦命皇帝第三章 慈母苦心有關繼續更新第三章 謝府之難第六章 誠王蕭遠第一章 大獵之前第八章 換俘之議番外篇 魏宮密事
第五章 死而復生第五章 死而復生第八章 性德之心第七章 傷心傷情有關繼續更新第九章 夜會奇客第一章 整人之術第七章 斷腸之痛第六章 異變再起第一章 帝王之交第十一章 驚聞噩耗第一章 故人相送第十章 處處危機第九章 笑對囹囫第一章 陳腐思想第九章 太虛異客第七章 慶楚建交第七章 救美異行第十章 兵臨城下第十章 處處危機第二章 連場爭鬥第三章 慈母苦心第二章 傷心舊景第四章 戰場驚變有關蕭逸的討論第五章 美人鍾情第二章 鐵骨縣令第四章 蘇氏俠舞第一章 回返京城第三章 慈母苦心第四章 攝政賢王第四章 傾世一舞第一章 一舞絕世第八章 啼笑誤會第五章 抱打不平第八章 冤家路窄第一章 濟州知府第六章 楚王蕭若封面投票第三章 楚人歸航第一章 帝王之交第三章 風波又起第一章 悠悠秦史人物介紹第六章 新人上任第一章 大獵之前第一章 破陣之計第一章 回返京城第四章 生死之間第四章 連番命案第六章 何謂奇緣第九章 解開死結第八章 知己難尋第六章 重逢之時第五章 烈焰真情第九章 俘虜之苦第四章 似是故人第八章 金刀奇緣第五章 俠義之難第十章 古怪囚徒第七章 三日之諾第九章 俘虜之苦第二章 性德遭擄第四章 一劍驚天第五章 月下飛仙第八章 啼笑誤會第七章 叔侄初遇第十章 處處危機第五章 傾家救孫第五章 千里返京第六章 蒼道之主第五章 一統天下第七章 絕塵而去第八章 神子惡魔第二章 嫣然美姝第六章 及時行樂第二章 干戈玉帛第一章 一舞絕世第一章 濟州知府有關第二集封面第九章 乞願之箭第九章 情深反怨第八章 新人新規第八章 性德之心漸行漸遠漸無書第八章 神子惡魔第八章 蒙塵之悟第三章 巧計連連第二章 奇毒奇情第五章 冷劍初鑄第五章 勝負之間第七章 苦命皇帝第三章 慈母苦心有關繼續更新第三章 謝府之難第六章 誠王蕭遠第一章 大獵之前第八章 換俘之議番外篇 魏宮密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桐柏县| 比如县| 贵南县| 新巴尔虎右旗| 咸宁市| 清徐县| 平江县| 梁河县| 富源县| 泗洪县| 平和县| 昌吉市| 读书| 秭归县| 洱源县| 巴里| 墨竹工卡县| 富顺县| 泽州县| 黔西县| 大余县| 同江市| 大悟县| 井冈山市| 阳山县| 广灵县| 句容市| 禹城市| 同江市| 卢氏县| 威宁| 龙游县| 若羌县| 乐安县| 沙洋县| 平乐县| 枣庄市| 沂源县| 大冶市|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