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二章 【干政】

這太學生鬧事幹政,在大宋而言倒也算是常態,如當初就是這陳東領著太學生扳倒了大名鼎鼎是“十四賊”。

除此之外,太學生們敢於鬧事的屬性,也是從神宗朝開始給貫出來的。就是從宋神宗時擴大太學規模,行三舍制,太學生人數由數百激增至二千四百,也就使得太學生干政便有了基礎。

而最早見於記載的太學生鬧事案,便是大臣蘇頌的兒子太學生蘇嘉借策問之機抨擊新法,此事引起王安石的極大不安。而到了原本歷史上的靖康年間,太學生干政之風更是越演越烈,幾乎差點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政治形態。

說起來,也是在原本歷史中,恰逢金軍圍城,對於如何解圍當時幾位宰相的意見不一,宋欽宗不能裁決,便對李綱說:“卿第出治兵,此事當徐議之?!?

等過了十天,各地救援東京的宋軍陸續到了城外,共有二十萬人。東京守軍士氣振奮。圍城的金兵只有六萬。完顏宗望一看形勢不妙,趕快把人馬後撤,龜縮在堡壘裡。

援軍大將種師道、姚平仲都支持李綱的抗戰主張,而種師道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將,主張長期相持,等敵人糧草接濟不上被迫退兵的時候,再找機會反擊;但是姚平仲心急,主張派一支人馬乘黑夜偷襲金營,活捉宗望。

但是這個偷襲計謀不小心被泄露了出去,金軍得到情報,事先作了準備。二月初一,姚平仲發動了偷襲,反而中了金軍伏擊,損失了一千多人馬。姚平仲不敢擔當罪名,逃走了。

這一來,一批投降派大臣就幸災樂禍,大肆造謠,說援軍已經全軍覆沒,還攻擊李綱闖了大禍。宋欽宗聽信投降派的話,驚慌失措,一面派使者到金營賠禮,一面把李綱、種師道撤職。

而當時還身爲太學生的陳東雖然與李綱素不相識,但是李綱堅決抗戰的行動使他十分欽佩。

聽說朝廷要解除李綱的職務,並妥協投降,陳東非常憤怒,便於二月初五那天帶領了幾百名太學生,擁到皇宮的宣德門外,上書請願,要求朝廷恢復李綱、種師道的原職,懲辦李邦彥、白時中等奸賊。

書曰:“在廷之臣,奮勇不顧、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綱是也,所謂社稷之臣也。其庸繆不才、忌疾賢能、動爲身謀、不恤國計者,李邦彥、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梲之徒是也,所謂社稷之賊也。”

“陛下拔綱列卿之中,不一二日爲執政,中外相慶,知陛下之能任賢矣。斥時中而不用,知陛下之能去邪矣。然綱任而未專,時中斥而未去,復相邦彥,又相邦昌,自餘又皆擢用,何陛下任賢猶未能勿貳,去邪猶未能勿疑乎?今又聞罷綱職事,臣等驚疑,莫知所以?!?

“綱起自庶官,獨任大事。邦彥等疾如仇讎,恐其成功,因用兵小不利,遂得乘閒投隙,歸罪於綱。夫一勝一負,兵家常勢,豈可遽以此傾動任事之臣。竊聞邦彥、時中等盡勸陛下他幸,京城騷動,若非綱爲陛下建言,則乘輿播遷,宗廟社稷已爲丘墟,生靈已遭魚肉。賴聰明不惑,特從其請,宜邦彥等讒嫉無所不至。陛下若聽其言,斥綱不用,宗社存亡,未可知也。邦彥等執議割地,蓋河北實朝廷根本,無三關四鎮,是棄河北,朝廷能復都大梁乎?則不知割太原、中山、河間以北之後,邦彥等能使金人不復敗盟乎?”

“一進一退,在綱爲甚輕,朝廷爲甚重。幸陛下即反前命,復綱舊職,以安中外之心,付種師道以閫外之事。陛下不信臣言,請遍問諸國人,必皆曰綱可用,邦彥等可斥也。用舍之際,可不審諸!”

正好東京城的軍民聽說太學生請願,不約而同地來到宣德門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幾萬人。這時候,李邦彥正好從宮裡退朝出來,羣衆一見到這樣的奸賊,一下子眼都紅了,紛紛指著李邦彥的鼻子痛罵,有的還從地上撿起瓦片、石頭,向李邦彥劈頭蓋腦地扔去,嚇得李邦彥抱頭鼠竄,趕快逃進宮去。

宋欽宗在宮裡聽見羣衆鬧了起來,自然十分害怕,連忙派個官員傳旨,說:“李綱用兵失利,不得已罷之,俟金人稍退,令復職。”

這樣的答覆,太學生們哪裡肯答應,很多人憤怒地衝進朝堂,拼命敲打那裡的“登聞鼓”(有急事上奏時候敲的鼓),把鼓面也打破了,抗議的呼聲震天撼地。

開封府知府趕來,威脅太學生說:“脅天子可乎?胡不退?”

太學生高聲回答說:“以忠義脅天子,不愈於以奸佞脅之乎?”一面說,一面又要把那知府揪住,嚇得那知府灰溜溜地逃走。

禁衛軍將領王宗濋一看事情鬧大了沒法收拾,進宮勸宋欽宗答應大家的要求。宋欽宗沒法,只好派人召李綱進宮,並且派耿南仲當衆宣佈:“已得旨宣綱矣。”

內侍朱拱之宣李綱沒有按時到達,“衆臠而磔之”,並殺內侍數十人。

朝廷見事態嚴重,於是趕快恢復李綱、種師道的職務。羣衆還不放心,這時候,種師道正乘車趕了來。大家掀開車簾,一看果然是種老將軍,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歡呼聲,才陸續散去。

李綱復出後,出東華門至右掖門安撫軍民,運動終於平息下來了。

請願過程中的“暴力“行爲給太學生的請願行爲帶來了不和諧的音符,同時“京師浮浪不逞之徒,乘民殺傷內侍攘中,劫掠內侍十餘家,取其金帛”。

而陳東及太學生們是反對使用暴力的,事態的發展,出乎陳東等人的預料,也將陳東等人推到了一個極爲尷尬的位置——太學生的和平請願卻釀成了“以忠義脅天子”且殺死內侍數十人的“暴亂”,事後陳東等人難免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當時有人對陳東說:“事勢如此,奈何?蓋且逃死乎?”陳東笑曰:“均何言之謬邪,吾去,則君等戮矣,顧君等何罪?吾今至是頭已在地矣。”

——————分割線————————

剛剛得悉噩耗,我派網文師祖黃易大師駕鶴西歸,念之慼慼,思之猿咽、

惟願大師就此破碎虛空,縱馬而躍。

三千世界,不過夢幻泡影,不如吃茶去!

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三章 【莫須有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四章 【福有多至】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四章 【智取】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六章 【仙人跳】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六章 【轉還】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八章 【恍然大悟】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十九章 【將功折罪】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三章 【車城】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二章 【傳訊】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二章 【十萬火急】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七章 【國事艱難】第一百三十章 【分金】第一百八九章 真跡第九百九九章 【欺惱】第一百六四章 【故人來】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七章 【功德】第七十一章 【可教】第一千零三八章 【單挑】第一百二二章 【鬧心】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二章 【鴻門宴】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五章 【緣由】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七章 【搶親】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四章 【天經地義】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四章 【李召】第九百九十章 【大好】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六章 【黃州衛】第二百三三章 【羅馬】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八章 【審時度勢】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三章 【好官】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五章 【脫離】第一百十六章 【替天行道】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九章 【王虎】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六章 【尾大不掉】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十章 【水很深】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三章 【巨大收穫】第二十一章 【好算計】第一百五九章 【做局】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六章 【伏筆】第一千零八十章 【大宋之道 金甌無疆】大結局!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十章 【狂狷】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八二章 【轉折】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二章 【遭了大殃】第一百三二章 【王寅】第八十三章 【表態】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四章 【死心】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八章 【討野火】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五章 【緣由】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三章 【遇險】第九十三章 【好漢子】第九百五五章 【軍議】第一百六十章 【三驚】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八章 【猖狂】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九章 【外援】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三章 【好官】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五章 【改革疏】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二章 【函首】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二章 【再斬】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二章 【太子罪己】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七章 【驚聞】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四章 【天傾了】第一千零四四章 【鐵浮屠】第三十一章 重賞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十章 【找事】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十章 【美男計】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四章 【分歧】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八章 【如?!?/a>第二百一九章 稀奇道理第九百四八章 【滅種真言】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七十章 【還家】第四十六章 【鹽利】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九章 【狂怒】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六章 【劫數】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六章 【機會】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一章 【魚餌】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八章 【突圍】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五章 【衣帶詔】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九章 【成何體統】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四章 【千味譜】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九章 【無能】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一章 【節外之枝】第一千零八章 【反叛】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十章 【大同韓氏】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六章 【筵無好筵】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章 【入道】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六章 【去還休】第一百章 【說服】第一百二三章 【紅月】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九三章 【勿惱】第二百零三章 反正第一百八六章 善緣第一百五八章 【炮製】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八章 【少年遊】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十章 【猜著了】第一千零五章 【不答應】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九章 【民憤】第一千零四五章 【盤龍陣】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六章 【漢兒】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二章 【琉球】第四十二章 【急癥】
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三章 【莫須有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四章 【福有多至】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四章 【智取】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六章 【仙人跳】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六章 【轉還】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八章 【恍然大悟】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十九章 【將功折罪】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三章 【車城】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二章 【傳訊】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二章 【十萬火急】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七章 【國事艱難】第一百三十章 【分金】第一百八九章 真跡第九百九九章 【欺惱】第一百六四章 【故人來】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七章 【功德】第七十一章 【可教】第一千零三八章 【單挑】第一百二二章 【鬧心】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二章 【鴻門宴】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五章 【緣由】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七章 【搶親】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四章 【天經地義】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四章 【李召】第九百九十章 【大好】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六章 【黃州衛】第二百三三章 【羅馬】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八章 【審時度勢】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三章 【好官】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五章 【脫離】第一百十六章 【替天行道】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九章 【王虎】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六章 【尾大不掉】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十章 【水很深】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三章 【巨大收穫】第二十一章 【好算計】第一百五九章 【做局】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六章 【伏筆】第一千零八十章 【大宋之道 金甌無疆】大結局!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十章 【狂狷】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八二章 【轉折】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二章 【遭了大殃】第一百三二章 【王寅】第八十三章 【表態】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四章 【死心】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八章 【討野火】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五章 【緣由】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三章 【遇險】第九十三章 【好漢子】第九百五五章 【軍議】第一百六十章 【三驚】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八章 【猖狂】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九章 【外援】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三章 【好官】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五章 【改革疏】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二章 【函首】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二章 【再斬】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二章 【太子罪己】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七章 【驚聞】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四章 【天傾了】第一千零四四章 【鐵浮屠】第三十一章 重賞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十章 【找事】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十章 【美男計】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四章 【分歧】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八章 【如?!?/a>第二百一九章 稀奇道理第九百四八章 【滅種真言】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七十章 【還家】第四十六章 【鹽利】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九章 【狂怒】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六章 【劫數】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六章 【機會】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一章 【魚餌】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八章 【突圍】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五章 【衣帶詔】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九章 【成何體統】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四章 【千味譜】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九章 【無能】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一章 【節外之枝】第一千零八章 【反叛】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十章 【大同韓氏】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六章 【筵無好筵】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章 【入道】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六章 【去還休】第一百章 【說服】第一百二三章 【紅月】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九三章 【勿惱】第二百零三章 反正第一百八六章 善緣第一百五八章 【炮製】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八章 【少年遊】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十章 【猜著了】第一千零五章 【不答應】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九章 【民憤】第一千零四五章 【盤龍陣】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六章 【漢兒】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二章 【琉球】第四十二章 【急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泉县| 峨眉山市| 响水县| 迁西县| 枞阳县| 井研县| 桂平市| 加查县| 栾川县| 邢台市| 竹北市| 武清区| 江口县| 华蓥市| 河源市| 漠河县| 门源| 岳西县| 贡嘎县| 阿鲁科尔沁旗| 枞阳县| 苍溪县| 信阳市| 乌鲁木齐市| 营山县| 连州市| 沙湾县| 石河子市| 万全县| 临城县| 饶阳县| 永嘉县| 山阴县| 安宁市| 香格里拉县| 米泉市| 崇左市| 孟村| 玉龙| 台南市|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