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零八十章 【大宋之道 金甌無疆】大結局!

乾道四年(1131年)三月,陽春。

大宋東北遼陽城內,但見得春桑處處枝茂葉翠,一片春意盎然。

也不知是城池主人的惡趣味,還是什麼其他原因,桑樹這種本不適合作爲城池內綠化樹的樹種,在遼陽城中栽種的遍地都是,而且每一株幾乎都是樹徑超過半尺的老樹,內行之人倒也一看便知此等樹種絕非遼東等地耐寒耐旱的野桑,而應該是從江南移栽來的南方樹種。

古代城池營造自然頗有講究,城中若是栽樹,多種的是榆、槐、柏、鬆,又或銀杏、木棉、紅楓、梨、桃,雖然桑麻爲民生要物,但也極少會把桑樹種植在城內,且不說會不會有無聊人的人春夏時跑去摘取桑葉回家養蠶,讓一株株桑樹禿了樹葉變得難看有礙觀瞻,便是無人去圖此等小利,這一年四季桑樹周圍都是最愛滋生蠶蛾之處,於城池之中居住的百姓而言,一個不妥當便是個禍害了。

所以,民間百姓便有諺語曰:城不種桑,院不栽柳,廟(寺)中不種鬼拍手。

道理其實很簡單,城中不宜種植桑樹,一個是桑樹容易招蠶蛾,亦取“桑”同“喪”之意,十分的不吉利;院中不栽柳樹,因爲柳樹性陰,非常容易招來鬼魂,如是喪禮中要用到哭喪棒、招魂幡等,這些東西支撐用的棍子都是柳樹枝。

至於“鬼拍手”則就是楊樹,因爲楊樹的葉子比較大,風一吹葉子之間相互碰撞,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就像有人在不停地拍手。當然大白天的你是感覺不到的,但到了夜晚,樹影晃動,會呈現出很詭異的影子,而這種聲音則很容易干擾人的睡眠,讓人精神衰弱,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春日之中,遼陽城中居於中軸以北的遼王府內,倒也一片恬淡。就聽得位於後院的一座通屋之中,正有數十孩童端坐在書桌之前,正在捧書朗讀。

當然了,孩童們所讀並非是什麼《九陰真經》,乃是真真的《道德經》,切莫光聽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便誤其謬。

人家《九陰真經》的總章開頭,說的可是:“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像分,陰陽之侯烈,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章。”

但見得居於孩童之前的先生,是個年約三旬上下,寬袍矮襆,容貌樸實,脣下須得一部不足半尺長短山羊鬍的青年,便也瞧見他耐著性子聽著衆孩童們朗朗而讀,待讀完了指定的章節後,便也輕聲講解其中義理,最後吩咐課業讓衆童在沙盤上抄寫生字,這才趺坐在書案之後,垂頭捧著一部書冊研讀起來。

但見他讀書之時,一隻眼半開、一隻眼半闔,讀得極是用心,而課堂之中僅有沙沙的沙盤之聲,倒也靜謐。

不久,也就聽得通屋之外的大院之中,有人敲響了一具銅缶,叮啷響聲之中,青年先生便也揮了揮手,放了孩童們出去玩耍,而他猶自捧書研讀,恍如忘我一般。

不久,也就瞧見好幾個勁裝打扮的漢子,在一個道袍中年的帶領下慢行而來,進了院中之後瞧見一院的孩童都在嬉戲,便也停了腳步,對院中一個正在玩耍竹炮的孩童招手道:“九郎!九郎!且來!”

那孩童莫約十餘歲模樣,生得虎頭虎腦,身子壯實高大,眉濃髮密倒也瞧著還算英俊,手上拿著玩耍的竹炮兒乃是一支管狀的竹管,用打溼的紙團做成炮彈塞在兩頭,然後對著一頭用小竹棍一推便會“啪”的一聲將另一頭的紙團給射出去,打在人身上雖然還是微微有些疼痛,但也不算是什麼有殺傷力的玩具。

聽得那穿道袍的中年伸手召喚,孩童忙也與玩伴打了手勢表示暫停,忙也來到中年面前恭敬行禮,答道:“玄霸見過公孫世伯和列位世伯、世叔!”

這孩童自然也不是別人,乃是黃傑膝下庶出的長子黃玄霸,生於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初六,乳名喚作秋豬兒,家中行九也喚作黃九郎。

不用說,道袍之人正是黃傑的師兄公孫正,見得黃家九郎黃玄霸這般知禮,也是嬉笑顏開,伸手快快將他扶了起來,便也笑問道:“好好!汝父何在呀?”

黃玄霸聞言轉眼瞧了瞧通屋,便也規規矩矩拱手道:“回世伯的話,家父今日講學,方纔早已課畢,如今卻是在屋中讀書,怕是讀得入神,忘了什麼正事兒!”

公孫正聞言,扭頭一看自然也瞧見了正在埋頭讀書的黃傑,便也與黃玄霸道:“倒也真是忘了正事,九郎你且去玩耍便是了!”

言罷,公孫正便也帶著身後幾人轉身入了通屋,朗聲笑道:“好個黃師弟,卻是躲在此處讀書,便是我等來了也不願見麼?”

聽得朗笑之聲,黃傑倒也愕然擡頭,忙也擱下手中書冊起身來迎,也才瞧見與公孫正同來的還有師兄盧俊義、林沖,師弟岳飛、武松四人,急忙施禮來迎。

師兄弟幾人相見,自有一番寒暄,卻也說公孫正自打去年夏天到了遼東之後,便也帶著徒弟鐵木真在軍中效力,金宋議和之後,便也與黃傑告了假,領著鐵木真返回了星顯水的紇石烈部辦什麼私事,如今這才轉回。

至於盧俊義、林沖則是一直在國內爲黃傑堅守禦車軍老營,前不久才調來遼東,如今算是在黃傑麾下聽遣,武松也是前不久才交卸了大宋駐高麗武官的職務,也一併調來遼東軍前聽調。

至於岳飛,倒是一直在遼東軍前效力,北征罷戰之後,憑著他身爲先鋒身經大小三十二戰無一告負,還陣擒金國先鋒大將(郭安國)的功勳,倒也封了一個武節大夫、耀州鎮撫副使、鎮遼軍副都統制兼遼東四路招討使的官職。

只是,如今日這般師兄弟幾人齊齊聚首倒也難得,院中這幫孩童算起來都是黃傑左右親近所出的子嗣,黃傑乾脆宣佈罷學,將孩童們放了自由,便也引了衆人去後院花廳擺宴。

至於九郎黃玄霸,黃傑本也是要一併放了自由的,誰知道卻是被武松給叫住,一併也領去了花廳,說是有事交代。

到了花廳,師兄弟衆人坐下不久,也就瞧著武松與岳飛各自拿了張大紅帖子出來擺在桌上,卻是叫過黃玄霸考問起了學問來。

黃玄霸今年算起來也是足歲十二,六歲開蒙習文、九歲開筋習武,自然得了黃家所能掌握的一切頂級資源培養,加上最近這大半年又在親爹黃傑跟前耳提面命,更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二人一番考問下來,倒也對答如流,無一錯漏。

旋即二人都是心滿意足,便將各自拿出的大紅帖子交與黃傑,都是大笑不語。

而黃傑直到打開大紅帖子,也才從一早的納悶兒轉爲驚喜,因爲這兩份帖子可不是什麼雜七雜八的東西,乃是兩份生辰八字,一份是武氏嫡女武蕓娘,生於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初六,一份是岳氏庶長女嶽銀瓶,生於靖康二年(1127年)十月二十二,其母乃是當年黃傑親自與他撮合的烏雲胡娜。

驚喜是驚喜了,可黃傑旋即臉色又變成了驚嚇,因爲他在兩份八字上都看到了“請爲妾室”這句話,也即是武松和岳飛都願意將自家的女兒嫁給黃玄霸做妾室,畢竟黃玄霸雖然如今才小小年紀,可已經是正兒八經的遼國公,以後鐵定是要被朝廷賜婚的,所以武、嶽兩家可都不敢奢望自家孩兒能做黃玄霸的正室,還是先把妾室的位置佔好再說吧。

當即黃傑忙也道:“二位師弟,這如何使得?萬萬不敢答應啊!”

武松與岳飛對視一眼後,便也齊齊瞪眼喝道:“莫非師兄嫌棄我家閨女不好?配不上你家九郎?”

黃傑被喝得一愣,倒也不好爭辯,只得硬著頭皮一口答應了下來,畢竟他跟武松和岳飛乃是一門所出的師兄弟,如今這般親上加親本就是好事一樁,真真沒有理由推脫,除非真是嫌棄他們家閨女。

收了帖子,黃傑當即親筆手書了兩份婚書,又讓黃玄霸割破拇指畫了血押,這才鄭重交與武松和岳飛,更讓黃玄霸預先給兩位岳丈磕了響頭,便也算是把一樁雙喜臨門的大喜事給訂下來了。

而後便也召來家僕擺開宴席,師兄弟幾人一邊痛飲一面暢談起來。

待得酒過了三巡,菜過五味,話題便也由淺入深起來,便也聽得公孫正撫須道:“幾位師弟,爲兄今次送鐵木真返回紇石烈部,倒也趁機探了探金人虛實,如今金人鞭鋒向北,正在積極攏聚北海(貝加爾湖)周邊的靺鞨部族,且完顏、鐵驪等部族去冬也在積極收攏物資備戰,極有今春向北對北遼用兵的跡象。”

盧俊義聽來笑道:“的確如此,前不久軍中才得西夏發來軍報,北遼的天鎮帝春初時領兵出了鎮州,據說是要巡獵北極(外蒙以北),看來要麼是天鎮帝要偷摸著去攻打金國,要麼就是金國要去打北遼,他個鳥廝怕敵不過,所以搶先逃了!”

說完,突然也就瞧見公孫正、岳飛和武松三人都在盯著黃傑,黃傑倒也施施然舉杯飲酒,然後笑道:“是他個鳥廝欲東襲臨潢府,打些草谷好度春荒,若是沒有什麼大礙的話,此時怕是已經回師了。”

公孫正聞言好奇問道:“可是夢中所見?”

黃傑嗤笑道:“豈能如此,乃是軍中細作辛苦的來。”

公孫正聞言倒也謙笑一聲,卻皺眉道:“論說起來,師弟原先所見,兄等也是認同。金人如同豺狼一般,擇人而噬,謀以血食而壯大自身,如今雖與宋議和,但整日枕戈待旦,對我大宋虎視眈眈,早晚尾大不掉,鑄成大禍。如今,宋金議和,兵戈罷止,雖有防備,卻也是自陷被動,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

黃傑聽來好笑,便也道:“師兄所慮無差,非但不可掉以輕心,還真要積極謀劃纔是,不知師兄可有什麼好的辦法,讓大宋既不壞了和議,又能暗中滅了金國?”

黃傑這般說話,等於是反將一軍,頓時叫公孫正有些爲難,但見他老臉一紅,想想硬是憋出了辦法來:“不若,爲兄設法再召集些江湖豪傑,設法再去刺上一刺?”

這話一說,衆人除了黃傑都是齊齊色變,當年公孫正組織大宋的豪雄跑去遼東刺殺阿骨打,前後一十三回皆不成功之事都是熟知,聽得公孫正如今還想用這老辦法,如何不叫人色變。

黃傑笑著搖搖頭,伸出手掌與公孫正比劃了一下,道:“師兄可知道,最近這八個月之內,咱家通過金玉會與西夏和北遼輸送了幾多銀錢的各種軍需物資?”

看著黃傑比出的三根手指分別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公孫正大膽的捋著須報了個數值:“七……十……萬貫?”

“七十萬貫!沒錯!”黃傑笑著晃了晃手指,然後擺著手指與幾人算道:“糧草、甲冑、兵器、油料,甚至就連罐肉都是敞開了供應,所謂何事?可不就是爲了以本傷人!”

幾人一聽,自然都是面面相窺,搞了半天北遼去找金人搞事情死磕,還特麼是大宋花錢僱的傭兵,公孫正不由撫須道:“這……一年下來,莫不是要花上百十萬貫?”

黃傑點頭:“不錯!目前的預算是一年百萬貫,短線的計劃是三年,長線計劃是十五年。”

公孫正聽來暗自咂舌,便也憂心道:“就不怕再次驅狼吞虎?”

黃傑笑道:“爲何就不能是驅狼吞虎,狼虎皆傷?”

公孫正聞言苦笑一聲,轉頭來看盧俊義、林沖、岳飛、武松四人,道:“幾位師弟以爲如何?”

四人也都沉默不語,眼神閃爍間倒也有些掙扎模樣,似乎不知道是支持公孫正的看法好,還是支持黃傑的計策好。

黃傑倒也不需要幾人表態,自顧自的與衆人斟酒,便也笑道:“對也!這幾日師弟我醉心讀書,正巧讀出了一點心得,想與師兄探討一番。常言道,天地有道,國亦有道,得道之國,其興也勃焉,失道之國,其亡也忽焉,不知誰人知道,大宋存世之道,爲何?”

“大宋存世之道爲何?”衆人又是面面相窺,個自心中或有答案,卻也一時難以言表,倒是一直不怎麼開口的岳飛道:“願聞師兄詳解,何爲大宋存世之道?”

黃傑稍微心中醞釀些許,便也侃侃而談道:“大宋存世之道,在農桑、在工商、在庶民、在士大夫、在軍戶、在金甌不全。若農桑不興則國本不穩,若工商不旺則國庫無存,若庶民無晉身之求則國運難繼,若士大夫不思文教則國體怎固,若無軍戶戍邊禦敵則國室難安,若金甌早全,則人心豈有同協之基?所以,大宋存世之道,在興農桑、旺工商、在與庶民晉身之機會,在士大夫傳習文教之動力,在軍戶捨身衛國之報償,在金甌……無疆!”

在座列位,皆是智人,因此也就不難聽明白黃傑話裡意思,這所謂的大宋存世之道,也即是大宋之所以國祚能夠延續百年的根本,也就在大宋舉國上下重視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鼓勵老百姓耕地、行商、讀書使自身得到發展,有進階的渠道和晉身的規則,還有士大夫階層通過文教來教化人民,使人們有了國家、民族的概念,產生了所謂的民族(國族)向心力,用後世最時髦的話說來,也就是知道了什麼叫做“命運共同體”,且暫時只能算是國、族這麼個階級,就大宋的情況而言還不敢拔高到全人類的高度。

此外,還有軍隊、軍人保家衛國的付出,以及對國土疆域的強烈認同感(領土意識),以上這些也即是大宋能夠在強敵環伺之中,屹立百餘年而未倒的根本原因,也即是大宋的存世之道!

那麼,既然得知了大宋的存世之道是這一個個的條件,大夥兒接下來又該如何做呢?

黃傑給出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在興農桑、旺工商,也即是更爲大力發展工農商業;在與庶民晉身之機會,也就是要打開更多老百姓的晉升渠道;在士大夫傳習文教之動力,也即是還要繼續拔高士大夫的身份地位,讓他們當蠟燭當春蠶;在軍戶捨身衛國之報償,也就要提高軍人的待遇和優撫,讓他們上了戰場願意流血,離開了戰場不流淚。

可是,以上這些也還都好理解,但最後黃傑提到“金甌無疆”的這個概念,卻是叫大夥一時間想不透了,不由都是沉思起來,還是武松大膽提問道:“師兄,不知這金甌無疆是個什麼意思?”

黃傑將手一拍,便有人將一個巨大的球狀之物搬運到了花廳之中,黃傑指著那大球與幾人細看之後,嘿嘿一笑道:“我在奇夢之中得見,這乾坤大地乃是一顆大球,四海八荒、五嶽九州皆在大球之上。那一輪紅日高懸宇宙,追隨銀河而動,乾坤則又追隨紅日而動。在乾坤之上,視紅日東昇西落便是一日,乾坤隨紅日往復一週便是三百六十五日爲一年,紅日又隨銀河往復一週計爲兩萬萬六千萬年。至於金甌無疆,諸位好生想上一想,憑什麼我大宋的金甌,僅是什麼河南河北、江南江北十五路,外帶如今的燕雲之地和遼東,就不能是整個東輿大地,又或是整個乾坤所轄的四海八荒,五嶽九州?”

說著,黃傑突然站起身來,豪氣干雲的道:“我欲使大宋戰旗所立之地,皆爲宋土。宋土之上,紅日不墜!金甌無疆,便是如此了!”

【金甌全大結局】

中場休息一下,精彩稍後繼續!

第八十三章 【表態】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十章 【童貫來了】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七章 【仁義之師】第一百九一章 青青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二章 【意外】第二百一七章 新規制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三章 【車城】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二章 【糊塗】第一百六四章 【故人來】第二百零二章 盤算第二百一一章 【辯日】第七十三章 【入學】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五章 【起底】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六章 【真傳】第一千零五四章 【第一陣】第一百九五章 隱秘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二章 【老相識】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七章 【國事艱難】第一千零三二章 【大單】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一章 【方臘滅了】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九章 【駙馬會】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八章 【上策】第一百二九章 【管賬】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七章 【豬羊】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三章 【給個交代】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二章 【該走了】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零六章 【巡按】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三章 【失心瘋】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一章 【見識】第二百一四章 暗算第九百三二章 【擾亂朝綱】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一章 【方臘滅了】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九章 【尚駙馬】第二百二十章 互利互惠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七章 【畢業】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四章 【精英小隊】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八章 【八賊】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二章 【勾連蕭幹】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八二章 【轉折】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四十章 【帝姬】第一百七二章 中計第一千零十九章 【國禮】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二章 【送上門來】第二百一九章 稀奇道理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九章 【發威】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四章 【再續前緣】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十章 【坐井觀天】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八章 【上策】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五章 【撥亂反正】第三十三章 【吃酒】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三章 【給個交代】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二章 【坐班】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九章 【民憤】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一章 【踏春】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八三章 【看門狗】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一章 【聘禮】第二百章 【問策】第一千零五章 【不答應】第九百五十章 【戰場再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四章 【尋刀】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二章 【笑納】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三章 【亡命之徒】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七章 【搶親】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四章 【靖康變】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三章 【說服】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一十章 【名正言順】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二章 【遭了大殃】第四章 【萬春奴】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十章 【氣機】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六章 【冗兵】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四章 【不如你意】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二章 【見禮】第九百六一章 【熱戰】第七十二章 【糖精】第一百八十章 花石亂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五章 【衣帶詔】第三章 【真鯿】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三二章 【黃白朮】第九章 【淫賊】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四章 【裝備】卷五 蜀道難 第三百六十四章 【青雲觀】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四章 【死心】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四章 【戰五蟲】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七章 【樸氏女事件】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三章 【入蜀】第一千零六六章 【故人】第九百三十章 【驅魔部隊】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二章 【意外】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八章 【八賊】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八章 【綢繆有算】第五十章 【窺探】第九百六六章 【再撤】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十章 【造車】第二百零六章 蟄伏第五十一章 【大慧根】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七十章 【還家】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十章 【驚詫】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八章 【審時度勢】第一百四八章 全身退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八章 【避嫌】
第八十三章 【表態】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十章 【童貫來了】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七章 【仁義之師】第一百九一章 青青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二章 【意外】第二百一七章 新規制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三章 【車城】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二章 【糊塗】第一百六四章 【故人來】第二百零二章 盤算第二百一一章 【辯日】第七十三章 【入學】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五章 【起底】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六章 【真傳】第一千零五四章 【第一陣】第一百九五章 隱秘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二章 【老相識】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七章 【國事艱難】第一千零三二章 【大單】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一章 【方臘滅了】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九章 【駙馬會】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八章 【上策】第一百二九章 【管賬】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七章 【豬羊】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三章 【給個交代】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二章 【該走了】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零六章 【巡按】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三章 【失心瘋】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一章 【見識】第二百一四章 暗算第九百三二章 【擾亂朝綱】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一章 【方臘滅了】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九章 【尚駙馬】第二百二十章 互利互惠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七章 【畢業】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四章 【精英小隊】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八章 【八賊】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二章 【勾連蕭幹】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八二章 【轉折】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四十章 【帝姬】第一百七二章 中計第一千零十九章 【國禮】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二章 【送上門來】第二百一九章 稀奇道理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九章 【發威】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四章 【再續前緣】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十章 【坐井觀天】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八章 【上策】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五章 【撥亂反正】第三十三章 【吃酒】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三章 【給個交代】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二章 【坐班】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九章 【民憤】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一章 【踏春】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八三章 【看門狗】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一章 【聘禮】第二百章 【問策】第一千零五章 【不答應】第九百五十章 【戰場再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四章 【尋刀】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二章 【笑納】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三章 【亡命之徒】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七章 【搶親】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四章 【靖康變】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三章 【說服】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一十章 【名正言順】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二章 【遭了大殃】第四章 【萬春奴】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十章 【氣機】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六章 【冗兵】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四章 【不如你意】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二章 【見禮】第九百六一章 【熱戰】第七十二章 【糖精】第一百八十章 花石亂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五章 【衣帶詔】第三章 【真鯿】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三二章 【黃白朮】第九章 【淫賊】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四章 【裝備】卷五 蜀道難 第三百六十四章 【青雲觀】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四章 【死心】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四章 【戰五蟲】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七章 【樸氏女事件】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三章 【入蜀】第一千零六六章 【故人】第九百三十章 【驅魔部隊】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二章 【意外】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八章 【八賊】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八章 【綢繆有算】第五十章 【窺探】第九百六六章 【再撤】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十章 【造車】第二百零六章 蟄伏第五十一章 【大慧根】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七十章 【還家】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十章 【驚詫】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八章 【審時度勢】第一百四八章 全身退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八章 【避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娱乐| 方山县| 宜君县| 遂溪县| 海伦市| 时尚| 塔河县| 云安县| 晋中市| 克山县| 乌兰察布市| 宜州市| 东乌| 南宁市| 汾西县| 喀什市| 邹平县| 彭泽县| 曲沃县| 体育| 西宁市| 怀集县| 翁牛特旗| 尼玛县| 全州县| 海晏县| 西吉县| 平度市| 丹棱县| 枣庄市| 海晏县| 津南区| 金堂县| 乌苏市| 寿阳县| 扎兰屯市| 南投市| 五大连池市| 上蔡县|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