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六章 【冗兵】

黃傑提出的攻夏三利,雖然從表面上看理由是可以成立的,但明顯對趙官家和衆人並沒有什麼說服力。

不過,趙官家還是明顯聽進去了,略微思考了一下,便也來問道:“若要攻夏,幾多兵力可下?”

黃傑聽來一愣,也是皺眉思考起來,只是他雖然提的出攻夏之利,但在軍事的能力明顯有些不足,一時間竟也被問住了。

到時這時種師中瞧得真切,居然主動跳出來爲黃傑解圍,言道:“駙馬所言攻夏之利,倒也有理!只是兵家攻城刻國,未有預言完勝之說,倒不如問問駙馬,若是去攻夏國,該當如何戰法。”

有了種師中解圍,黃傑也算找出了頭緒,便來抱拳問道:“敢問小種將軍,不知如今夏國之內兵力幾何,大軍屯駐何處。”

種師中聞言捋須一思,便也道:“夏國號稱有大軍三十萬,超過半數分散各地,只在東京興慶府和西京西平府屯駐重兵,夏國不同大宋,並不看重邊防,且軍中精銳皆是騎兵,便是步卒也都乘馬,來去如風。就今歲早些時候,倒也探得夏國國主李乾順在興慶府駐有大軍十二萬,其中那西夏的鐵鷂子與步跋子兩支精銳,總數該也不足兩萬,再有一支號稱萬人的重甲勁卒,其餘皆是黨項輕騎。年初一戰,夏軍折損雖然計有四萬餘衆,不過就我軍斬獲而言,最多也不過是十停去了一停,雖是打折了黨項人的脊樑骨,但若要言談滅國,至少要倍之纔可。”

種師中這話說來,倒也中肯,畢竟西夏政權怎說也快延續了百年,國家形式已經健全,再說又是個以南下搶劫爲畢生所願的強盜政權,就算他真只有三十萬的兵力,除掉這次被大宋幹掉的三萬人馬,也還剩下二十餘萬,想要將其滅國怎麼說也得準備至少五十萬人馬才行。

黃傑聽來點頭,便也問道:“不知大宋在西北各地,又有多少戰力可用?”

種師中自然答得飛快,便也掰著手指道:“算起來,西軍總計便是二十三萬,各地所編廂軍、義勇約在三十餘萬前後,若是算上屯堡駐守民裝、青丁,湊個八十萬倒也不難,只是戰力可就堪憂了!”

黃傑聽來一樂,這東京城內外便已經號稱駐紮有“八十萬”禁軍,想不到整個西北的戰力“湊一湊”也才八十萬而已。當然,大夥兒知道這“八十萬禁軍”實際上也就是個虛編,實編怕是二十來萬也就倒頭了。

雖然這大宋朝廷冗兵、冗費和冗官的情況至今都是沒有解決辦法,但比起仁宗朝和真宗朝時海量的冗兵數目而言,本朝的冗兵程度確實要好上太多。倒不是因爲本朝的趙官家會花錢的緣故,而是經過范仲淹、司馬光、王安石還有蘇軾和蔡京這些人不斷的去觸碰和試探改革的底線,變相對大宋原本的小農經濟進行適當的刺激,進而催生出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使得大宋的工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進而也就順帶著解決了冗兵的問題。

大宋所謂的冗兵,並不是因爲宋人窮兵黷武,不顧後果的強力爆兵所弄出來的,而往往是因爲要維持社會的穩定,將受災百姓或破產的小農直接舉家徵募爲兵。

此外,冗兵的很大一個因素也更跟大宋的兵制有極大的關係,由於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長期堅持募兵制的王朝。宋軍官兵一般都有著不錯的待遇,以至於在其他朝代常常成爲階級矛盾的導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階級矛盾的釋放閥。

每當一個地方出事,百姓難以生存的時候,政府就在那裡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則少一賊”,這也正是宋朝農民起義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知道,僅是在仁宗朝慶曆年間(1041年-1048年)時,宋軍的總人數就已經從太祖趙匡胤開國時的三十餘萬上下,一傢伙增加到了一百三十萬之巨,考慮到當時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一億人左右,按照正常情況下,小農社會中兵員與百姓比率一般不超過五十比一的數值來看,這一個比率實在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且更要命的是,大宋的這一百三十萬軍人並不像前朝那樣屬於自備兵器甲冑應卯出戰的府兵自耕農,而全是吃財政飯的職業僱傭兵,因此軍費也就屢創奇蹟。

就說仁宗寶元年間僅陝西一地(也即是專門應對西夏的西軍),和平時期軍費就達到歲耗兩千萬貫,戰時更是三、四千萬貫打不住。所以龐大的軍費和其他開支使得宋朝的財政開支也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就連那樣龐大的財政收入有時都會有入不敷出的問題,以至於被後世諷刺的稱爲“積貧”。

但也要承認,大宋這樣的措施在所謂的“維護社會穩定”方面還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雖然將正常的政府對民衆的福利性投入以偷換概念的形勢轉變爲“軍費開支”,但也極大了侵佔和侵蝕了整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

而經過範、王和蔡他們不斷的“變法”和不斷的探索,讓土地兼併已經走到了盡頭的大宋終於自己找到了一條發展全力第二和第三產業的道路。而隨著工商業和服務業的極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時勞動力的緊缺也迫使一些原本在大宋軍隊中“被穩定”對象爲了謀求更好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脫離軍隊自謀出路。

所以就本朝而言,冗兵的程度比前幾朝可就輕鬆了許多。

不過,可別忘了,根據一早樑師成隨口吐槽道出的信息來看,大宋京畿十五路的虛編人數,差不多可以達到恐怖的五百萬之巨。而想想雖然東京城號稱八十萬禁軍的是虛的,可西軍的八十萬就是實在得不能更實在了,如此算來大宋境內的實編軍隊真要有個二、三百萬上下也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實。

但說黃傑思謀了一下,便也問了問西北軍的實編和兵種構成,據種師中所言,二十三萬西軍裡,騎兵不足三萬,餘下的全都是步卒。

第一百三一章 【太湖石】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五章 【吳乞買】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三章 【邊將戍朝】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三章 【與虎謀皮】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八章 【撮合】第九十一章 【禍根】第九百二一章 【降魔將軍】第一千零十二章 【發威】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三章 【軍令如山】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七章 【一騎當千】第九百二三章 【特殊部隊】第二百三六章 【壞消息】第二百三一章 【變數】第九百九四章 【坦蕩】第一千零二五章 【取捨】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九章 【變化】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六章 【血戰】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八章 【真土豪】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三章 【說法】第一百六二章 【拆屋】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七章 【國事艱難】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七章 【調整】第一百十四章 【死不休】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九章 【損己利人】卷六 梁山泊 第四百五六章 【燕青】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二章 【送上門來】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二章 【智闖】第一百六五章 【遺命】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七章 【人心難知】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五章 【算賬】第一百八十章 花石亂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九章 【假死丹】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七章 【金箭令】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十四章 【姐妹】第一千零三十章 【知己】第九百五十章 【戰場再見】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章 【入道】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二章 【如坐鍼氈】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九章 【外援】第九百九四章 【坦蕩】第一千零四一章 【陣斬】第四十五章 【試味】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二章 【相國寺】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七章 【黑箭俠】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三章 【秦檜來了】第一千零一十章 【臨衝】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九章 【黑鍋】第一千零七七章 【約成】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六章 【真宗封禪】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一章 【開工】第一百五三章 【千萬貫】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二章 【公田法】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四章 【衝鋒】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五十章 【東京寒】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一十章 【挽天之傾】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一章 【聘禮】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五章 【退讓】第四十六章 【鹽利】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七章 【棋高一著】第四十章 【舍粥】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一十章 【挽天之傾】第八十三章 【表態】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二章 【南行】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三三章 【新方】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三八章 【問計】第一百六五章 【遺命】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三章 【突擊】第九百七五章 【人牆】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十章 【盜馬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八章 【殺官讖】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七章 【疏籬曲徑】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六章 【豐亨豫大】第八十五章 【霸王槍】第九百六六章 【再撤】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七章 【搶親】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一章 【三國】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九五章 【恍惚】第一百十六章 【替天行道】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十章 【天罰】第三十八章 【食匯街】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四三章 【僰巫】第一百八五章 安置第九百五三章 【佯攻】第一千零四八章 【末捷】第九百九四章 【坦蕩】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六章 【鬥將】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七章 【畢業】第一百九三章 報應第二十三章 【一清】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八章 【瞎話】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二章 【見禮】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四章 【時機未到】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一章 【震動】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二章 【意外】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一章 【見識】第二百一八章 魚躍第一百八二章 畫地爲牢第五十二章 【試營業】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五章 【去泰山】
第一百三一章 【太湖石】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五章 【吳乞買】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三章 【邊將戍朝】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三章 【與虎謀皮】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八章 【撮合】第九十一章 【禍根】第九百二一章 【降魔將軍】第一千零十二章 【發威】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三章 【軍令如山】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七章 【一騎當千】第九百二三章 【特殊部隊】第二百三六章 【壞消息】第二百三一章 【變數】第九百九四章 【坦蕩】第一千零二五章 【取捨】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九章 【變化】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六章 【血戰】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八章 【真土豪】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三章 【說法】第一百六二章 【拆屋】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七章 【國事艱難】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七章 【調整】第一百十四章 【死不休】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九章 【損己利人】卷六 梁山泊 第四百五六章 【燕青】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二章 【送上門來】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二章 【智闖】第一百六五章 【遺命】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七章 【人心難知】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五章 【算賬】第一百八十章 花石亂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九章 【假死丹】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七章 【金箭令】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十四章 【姐妹】第一千零三十章 【知己】第九百五十章 【戰場再見】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章 【入道】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二章 【如坐鍼氈】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九章 【外援】第九百九四章 【坦蕩】第一千零四一章 【陣斬】第四十五章 【試味】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二章 【相國寺】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七章 【黑箭俠】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三章 【秦檜來了】第一千零一十章 【臨衝】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九章 【黑鍋】第一千零七七章 【約成】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六章 【真宗封禪】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一章 【開工】第一百五三章 【千萬貫】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二章 【公田法】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四章 【衝鋒】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五十章 【東京寒】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一十章 【挽天之傾】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一章 【聘禮】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五章 【退讓】第四十六章 【鹽利】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七章 【棋高一著】第四十章 【舍粥】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一十章 【挽天之傾】第八十三章 【表態】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二章 【南行】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三三章 【新方】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三八章 【問計】第一百六五章 【遺命】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三章 【突擊】第九百七五章 【人牆】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十章 【盜馬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八章 【殺官讖】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七章 【疏籬曲徑】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六章 【豐亨豫大】第八十五章 【霸王槍】第九百六六章 【再撤】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七章 【搶親】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一章 【三國】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九五章 【恍惚】第一百十六章 【替天行道】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十章 【天罰】第三十八章 【食匯街】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四三章 【僰巫】第一百八五章 安置第九百五三章 【佯攻】第一千零四八章 【末捷】第九百九四章 【坦蕩】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六章 【鬥將】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七章 【畢業】第一百九三章 報應第二十三章 【一清】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八章 【瞎話】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二章 【見禮】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四章 【時機未到】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一章 【震動】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二章 【意外】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一章 【見識】第二百一八章 魚躍第一百八二章 畫地爲牢第五十二章 【試營業】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五章 【去泰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黑水县| 新疆| 清水河县| 茂名市| 剑河县| 迭部县| 崇左市| 巨鹿县| 涡阳县| 明光市| 华安县| 亳州市| 华宁县| 新民市| 安化县| 武义县| 汪清县| 金湖县| 卢湾区| 永春县| 任丘市| 东兰县| 龙门县| 黔东| 兴安盟| 济源市| 额济纳旗| 建平县| 临高县| 纳雍县| 嵊泗县| 准格尔旗| 东安县| 沐川县| 尼玛县| 康平县| 涿州市| 六盘水市| 耿马|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