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六章 【真宗封禪】

這宋真宗不久是當初被迫訂下“澶淵之盟”的哪位麼(沒錯,就是他!不是宋仲基,就是宋真宗),他這當時都被人打到了鼻子跟前,他卻封了個什麼禪呢?

話說宋真宗與遼國訂立“澶淵之盟”後,宋真宗趙恆(沒錯,宋真宗叫做趙恆,而如今趙佶的倒黴兒子叫做趙桓,一個樹心旁,一個木字旁)的心情一直不好。

再加上當時民間對其父宋宋太宗皇位合法性問題的非議(燭影斧聲),及對他替代兄長繼承皇位問題的種種看法,他就肚子的窩火。此時資政殿大學士王欽若告訴他:“城下之盟,《春秋》所恥。陛下以萬乘之尊而與遼國立城下之盟,難道還有比這更可恥的嗎?”

真是舊患未除,又添新恥,真宗心裡就像吃了一隻蒼蠅,說不出來的窩囊和憋氣,心病不輕。

而這王欽若揣摩到皇帝的心事,到不是爲他添堵來的,反倒是爲他出了一個好謀劃,與他道:“只有封禪泰山,才能鎮撫四海,誇示外邦。”

結果宋真宗聽了居然很是心動,便來問王欽若如何操作,王欽若便也與他分析道:“自古都是先有‘天瑞’,帝王才行封禪之舉,那麼怎麼求得‘天瑞’呢?難道伏羲時真有所謂河圖洛書嗎?不過是聖人以神道設教罷了。天瑞雖非人力所爲,但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以明示天下,則與天降祥瑞無異?!?

然後宋真宗又去問秘閣直學士杜稿:“河圖洛書何也?”

杜稿答曰:“就是‘龍馬負圖出於河、神龜負書出於洛’,其實都是古來即有的聖人設神道爲教而已?!?

wωω ?ttκǎ n ?co

宋真宗聽了,心神領會,決定施行。

於是,宋經過緊密的計算之後,覺得要搞這個事情,就需要先將以宰相王旦爲首的一批官員買通,讓他們也心悅誠服地入夥,也才能把漏洞和風險控制在最小,於是也就派王欽若去轉達了相關“聖意”。而此時,真宗朝的大臣們也都在爲“澶淵之恥”這個事情頭痛不已,聽得王欽若的主意之後,當即紛紛響應。

不久,真宗召羣臣歡宴,提出不分君臣而以主賓就座,知樞密院事陳堯叟、權三司使丁謂,及王旦、杜稿等大臣不敢,宋真宗便也強令羣臣以主賓之禮入座。入座之後更是藉著行酒令的藉口,對得勝者賜以明珠,席間自然是大加賞賜,尤其是特賜給宰相王旦御酒一樽,囑咐回家與妻兒共享。王旦回府打開一看,見樽中都是亮晃晃的大顆明珠,聯繫到前些天王欽若傳達的“聖意”,頓然有所領悟。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的早朝上,內侍來報說宮城左承門天南角發現像書卷一樣的黃帛有兩丈多長,黃帛上隱約有字。宋真宗便向羣臣講了一個天方夜譚式的故事:“去年十一月某日夜裡,有神人來告,謂來月在正殿道場一個月,將降下《大中祥符》天書三卷。朕自十二月朔日已在正殿設了道場,恐內外起疑,所以未曾宣佈。今日之帛書想必是天書下降了?!?

王旦帶領羣臣馬上稱賀,隨後宋真宗率領衆人來到左承天門,焚香望拜,讓內侍上城樓取下“天書”,由真宗跪受。

“天書”上寫:“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其中“付於恆”,當然是指真宗趙恆,可見真宗即位是天命所歸,且可傳“世七百”,永葆宋祚。真宗大喜,把“天書”收藏於金匱之中,然後大宴羣臣,令改元爲“大中祥符”,“大中”有萬事適中之意,“祥符”就是“天瑞”。接著大赦罪犯,官員普加薪律,京城放假五天,公費歡宴慶祝。並遣使祭告天地、宗廟、宮觀,羣臣也紛紛上表稱賀,一場鬧劇拉開序幕。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兗州知州率千餘人赴京上表,稱天降祥符,萬民稱頌,請聖上封禪泰山,以報天地。宋真宗命朝臣討論此事,衆臣以爲封禪泰山是帝王將自己統治天下的功德昭告天地的大禮,秦皇漢武都舉行過這一大典,大宋建立以來,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天下大治,完全有必要舉行這一大典。四月,又有“天書”降於宮中功德閣,進一步表明了天意。宰相王旦率領文武百官、外來使臣、僧道耆壽等各界代表二萬四千餘人伏闕上表,請求真宗封禪。

而這樣規模大代表廣的上請,竟達五次之多,這班老臣也的確配合默契。

最後,推脫不得的宋真宗遂決定當年十月赴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曾問權三司使(財政大臣)丁謂經費有無問題,丁謂回答:“大計有餘?!?

這更堅定了真宗過封禪癮的決心,六月的一次朝會上,宋真宗又繼續演繹著上回那個故事說:“去年那位神人又託夢告知,將有‘天書’降於泰山?!?

果然,很快王欽若上奏說,泰山下有醴泉涌出,泉旁的亭中有“天書”下降。於是羣臣再紛紛上表稱賀,乞加尊號“崇文廣武儀天尊寶應章感聖明仁孝皇帝”,真宗拜受。

至此,封禪的輿論準備,可謂相當完滿。其他準備工作也正風風火火地進行著,如令匠人們專門製造了奉迎“天書”使用的“玉輅”。

十月初四,以玉輅載天書爲前導,趙恆在龐大的儀扈從下居中,文武百官緊隨其後,封禪隊伍浩浩蕩蕩向泰山進發了。大隊人馬走了十七天,才從京城來到泰山腳下。儀仗、士卒遍列山野,兩步一人,數步一旗,從山下一直排到山頂,其氣勢著實宏大。

十月二十三日清晨,趙恆在齋戒三天後,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乘金輅,備法駕,在衆臣簇擁下,登上南天門,來到岱頂神廟。

次日,舉行隆重而繁瑣的儀式,封祭昊天上帝及五方諸神,禮畢下山。再以同樣隆重的儀式,在杜首山祭地祗神。最後登上朝覲壇,接受百官、外使和衆僧的朝賀,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谷。然後大赦天下,文武官員進秩,賜天下大酺三日,各地舉行公費宴慶。

十一月,宋真宗的大隊人馬還拐到曲阜謁拜了孔廟,加諡孔子爲“玄聖文宣王”,命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然後參觀了孔府,遊覽了孔林,賜錢三百萬。以封禪禮成,詔改乾封縣爲“奉符縣”。

甚至宋真宗還親自作了一首《慶東封禮成詩》,令諸臣唱和,最後盛宴羣臣?;氐骄┏情_封,詔定“天書”下降京城之日爲“天慶節”,“天書”降於泰山日爲“天貺節”,命文臣將其封禪泰山之行編成《大中祥符封禪記》一書。封禪大典前後歷時五十七天,此後天下爭言符瑞,羣臣也爭上表章,競獻讚頌之詞,舉國如癡如醉。

在其後的日子裡,各地不斷有符瑞吉兆像衛星一樣放出來。如陝州報告說:“黃河自清”了,解州又發生“池鹽不種自生”的奇蹟,河中府百姓居然在中條山蒼龍谷發現了黃金護封的仙書《靈寶真文》等等,宋真宗都深信不疑。

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一章 【藏匿】第一千零八章 【反叛】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八章 【護僑】第一百十二章 【分道】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七章 【鐵驪部】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七章 【請罪】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三章 【智深】第九百八五章 【免戰】第一千零四三章 【射馬】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二章 【議計】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八章 【一擒烏朱】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十章 【送人頭】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三章 【邊將戍朝】第八十二章 【警訊】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四章 【內藏密庫】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四章 【智取】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十章 【公道】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三章 【借道】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九章 【狂怒】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六章 【筵無好筵】第二百三三章 【羅馬】第一百二七章 【賊婆子】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七章 【美差】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六章 【香客】第九百五六章 【謀劃】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一章 【救援成功】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二章 【公田法】第一千零六九章 【暗流】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一章 【大捷】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八章 【來訪】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五章 【入彀】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五章 【加盟】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七章 【銀山】第一千零七二章 【苛政】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四章 【收服】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八章 【轉回】第四十五章 【試味】第一百六六章 【無相忘】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四章 【天經地義】第三十二章 喜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五章 【監國長帝姬】第九百八三章 【射天鷓】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十章 【夢警】第九百四九章 【天下皆敵】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七章 【點撥】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一章 【殺狗官】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五章 【啞謎】第十六章 【腳店】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八章 【暫借待還】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五章 【大禮】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一章 【毒計】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八章 【世兄】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六章 【老矣】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九章 【回魂香】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七章 【妙法】第二百二一章 正題第二百一四章 暗算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三章 【壞消息】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二章 【伏法】第一百八一章 徐黏兒第二百一四章 暗算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五章 【緣由】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九章 【格物】第二百一九章 稀奇道理第八十八章 【接戰】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一章 【發飆】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十章 【天意不可違】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四章 【指控】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一章 【見識】第一千零三六章 【締約】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三章 【恐慌】第二百一六章 招募第一百七二章 中計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七章 【黑箭俠】第一千零七一章 【猛虎】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四章 【收服】第一千零二四章 【鬩牆】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三章 【大好】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二章 【換防】第九百三五章 【將計就計】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九章 【躲貓貓】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七章 【殺敵】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六章 【請罪】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八章 【驚世之學】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五章 【徒勞】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四章 【天經地義】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五章 【死定了】第七十七章 【機鋒】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八章 【想開】第三十章 報應第一百七八章 【碧眼奴】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五章 【賣妹求榮】第一百六八章 【新時代】第一百十六章 【替天行道】第九百九九章 【欺惱】第三十六章 【謊言】第八十二章 【警訊】
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一章 【藏匿】第一千零八章 【反叛】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八章 【護僑】第一百十二章 【分道】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七章 【鐵驪部】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七章 【請罪】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三章 【智深】第九百八五章 【免戰】第一千零四三章 【射馬】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二章 【議計】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八章 【一擒烏朱】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十章 【送人頭】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三章 【邊將戍朝】第八十二章 【警訊】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四章 【內藏密庫】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四章 【智取】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十章 【公道】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三章 【借道】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九章 【狂怒】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六章 【筵無好筵】第二百三三章 【羅馬】第一百二七章 【賊婆子】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七章 【美差】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六章 【香客】第九百五六章 【謀劃】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一章 【救援成功】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二章 【公田法】第一千零六九章 【暗流】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一章 【大捷】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八章 【來訪】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五章 【入彀】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五章 【加盟】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七章 【銀山】第一千零七二章 【苛政】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四章 【收服】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八章 【轉回】第四十五章 【試味】第一百六六章 【無相忘】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四章 【天經地義】第三十二章 喜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五章 【監國長帝姬】第九百八三章 【射天鷓】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十章 【夢警】第九百四九章 【天下皆敵】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七章 【點撥】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一章 【殺狗官】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五章 【啞謎】第十六章 【腳店】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八章 【暫借待還】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五章 【大禮】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一章 【毒計】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八章 【世兄】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六章 【老矣】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九章 【回魂香】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七章 【妙法】第二百二一章 正題第二百一四章 暗算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三章 【壞消息】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二章 【伏法】第一百八一章 徐黏兒第二百一四章 暗算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五章 【緣由】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九章 【格物】第二百一九章 稀奇道理第八十八章 【接戰】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一章 【發飆】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十章 【天意不可違】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四章 【指控】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一章 【見識】第一千零三六章 【締約】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三章 【恐慌】第二百一六章 招募第一百七二章 中計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七章 【黑箭俠】第一千零七一章 【猛虎】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四章 【收服】第一千零二四章 【鬩牆】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三章 【大好】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二章 【換防】第九百三五章 【將計就計】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九章 【躲貓貓】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七章 【殺敵】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六章 【請罪】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八章 【驚世之學】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五章 【徒勞】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四章 【天經地義】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五章 【死定了】第七十七章 【機鋒】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八章 【想開】第三十章 報應第一百七八章 【碧眼奴】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五章 【賣妹求榮】第一百六八章 【新時代】第一百十六章 【替天行道】第九百九九章 【欺惱】第三十六章 【謊言】第八十二章 【警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至县| 信宜市| 德安县| 玉屏| 昔阳县| 惠安县| 关岭| 泗水县| 金湖县| 湖北省| 平原县| 黎平县| 神农架林区| 恩施市| 鄂州市| 静乐县| 聊城市| 内乡县| 麻栗坡县| 汝州市| 鄂尔多斯市| 同江市| 上饶市| 张家界市| 建湖县| 新密市| 绥滨县| 马龙县| 潮安县| 铁岭县| 墨江| 濮阳县| 阿合奇县| 广昌县| 女性| 剑川县| 广灵县| 台安县| 南和县| 藁城市|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