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二章 【如坐鍼氈】

也就在公孫正與陳東,正在東京城中密議“迎還”太上皇趙佶的時候,他老人家以及其寵臣在鎮江的處境,卻也並不像他們最初想象的那樣佳妙,相反倒是愈來愈困難。

衆所周知,這東南地區既是太上皇趙佶的躲難之地,也是當年他大興花石綱亂搞的重災區。雖然他的手下寵臣朱勔等人在東南的根基深厚,但惹出的民憤也是極大。

當年王慶、方臘作亂,雖然童貫和折可適先後平亂,但匪過入梳,兵過如洗,這官軍平叛對東南造成的傷害,甚至比匪徒作亂還要甚烈,以至於民間多有說辭,稱童貫平叛時“每戰多殺平民”,“縱爲貪暴,悉斬平民,以效首級,於是平民之死於天兵者,十有五六”,因此朱勔之流雖然荼毒東南,但其害遠不如官軍平叛。

而且,此時的百姓也不全是愚魯之輩,倒也明白這太監使壞,非與皇帝無干,朱勔四處搜刮花石綱的根子,自然還是在官家趙佶的身上。所以這後來趙佶南逃的時候,途經揚州時想要遊一遊揚州有名的石塔院,結果在院中遭到僧人奚落道:“何不取充花石綱焉!”

這話的意思,也就是:你不是在東南搜刮了這麼多的花石在東京城造了艮嶽麼,怎麼還要跑到揚州來觀賞風景?

他聽了之後,氣得罷幸而歸。

再加上趙佶雖然一路南逃,但他領著大隊人馬南下,必然少不了沿途騷擾百姓,加上又是倉惶逃跑,自然很多裝備都沒帶,準備也是不足,所以“所至,藩籬、雞犬,爲之一空”。

在到達鎮江之後,他又“繕營宮室,移植花竹,購買園池,科須百出”,以至於鎮江府悄悄上報給東京叫苦,稱行宮“官兵日給六千餘緡”、“以鎮江行宮日給計之,月當用二十萬緡,二浙之民,將見塗炭、民既愁怨”。

而這太上皇身邊的寵臣也不安生,素來彼此勾心鬥角,南逃之後惡習不改,仍舊相互傾軋。早在到達泗州之初,童貫便於高俅發生衝突,他“詐傳上皇御筆札,付高俅,令只在本州守禦浮橋,不得南來。”

高俅對這道御筆深表懷疑,擬面見趙佶,“亦復艱難”。

後來高俅所帶禁衛兵欲跟隨帝輦南下,“童貫遂令勝捷親兵,挽弓射之,衛士中矢而踣,自橋墜淮者凡百餘人……道路之人,莫不扼腕流涕”。

高俅只得留守泗州,控扼淮河,“於南山把隘”,而童貫麾下爲趙佶保駕的勝捷軍兵大多數又是西北人,他們在東南,“皆口語籍籍,以南幸爲非,有不悅之言”,“人人思土,其勢必亂。”

因此趙佶如今在東南,可謂是衆叛親離,陣腳大亂,危機四伏,兵變、民變一觸即發。

而且,由於趙佶畢竟已經退位,而如今的大宋又是儒教天下,因此地方官員大多按照常規,遵從在位皇帝欽宗的詔令,趙佶爲了竭力拉攏東南地方官員,更是不得不擇手段,如他將江南東路轉運副使曾紆“引至深邃之所,問勞勤渥”,除破例讓其貴妃喬氏出面接待而外,還賞賜曾紆七寶杯一隻。

但就算即便如此,鎮江城裡的議論也是不利於他,鎮江人也並沒有因爲趙佶如今就呆在鎮江就向著他說話,反倒因爲皇駕親隨不斷擾民的緣故,對趙佶很是痛恨,巴不得他早點滾回東京去。

實際上,這時的太上皇趙佶,在鎮江也是如坐鍼氈,也在思謀返回東京的事情,只不過他的想法究竟如何,是回去但撒手的太上皇,還是回去奪了兒子的權,這就不得而知了。

同也在道興元年的八月初一,在趙佶位於鎮江的行宮之中,文武官員也在內殿殿前列出了三班,樑師成一如當初在東京上朝時的規制,輕輕敲響了朝鐘,也就見得三班朝臣面聖而拜,口呼萬歲如故。

但也見得這日,除了站班的三班朝臣之外,內殿之上也有幾個不站班的,比如一身戎裝制甲的童貫和高俅,還有服紫配朱的蔡攸、蔡懋兄弟,以及朱勔、趙野、王孝迪這幾個“十四賊”中的人物。

待得百官宣賀完畢,也才見得太上皇趙佶一臉苦澀的在御座中起身,便也與那趙野問道:“今日可有皇后消息?”

趙野本是趙佶朝中的門下侍郎,因爲平時自然與王黼、童貫等人親近,加上深得聖眷,自然少不了要行些囂張跋扈之事,所以上次陳東上疏訂“十四賊”名單的時候,自然也把他捎上了。不過,這趙野的罪責比起童貫等人自然要輕了許多,也就是個陪綁的,趙桓爲安撫民心倒也將他削了官,去了職,如今更與他安插了一個“道君皇帝行宮奉迎使”,便派他來鎮江勸趙佶返京。

只是,他來了鎮江之後,雖然也是百般勸說,但顯然還是勸說不動,便只能在此陪著太上皇乾耗著。

也就得他躬身答道:“上皇,上皇后既已離了東京,想來自有去處。臣已去人,往上皇后家鄉探尋,想來不日便有消息。”

趙佶聽來,滿面愁容,只得點頭道:“如此……也罷!”

趙佶有此一問,也是因爲當時他跑路時走得太急,並沒有把鄭皇后帶上,如今趙野來勸趙佶北歸,他便隨口問了一句皇后的情況,也才知道皇后已然出宮了,卻不知去向,自然要表示關心一番。

而趙野確實也不知道鄭皇后的去向,畢竟當初趙桓跑去鄭皇后宮中逼迫趙福金,身邊隨行的宦官內侍遭反殺之後,趙福金帶著鄭皇后出宮去了駙馬府之事本就是隱秘,趙桓自然是下了封口令的,而如今那趙福金和鄭皇后也早就不在了東京城的駙馬府中,去向了何處也是沒人知道。

但也說趙佶想了想,又來問童貫道:“勝捷兵可赴北行否?”

童貫眉頭打皺,拱手稟報道:“上皇,如今軍中缺糧,用度也是不足,若要北行,至少也得備足三月糧草纔是。”

童貫的話才說完,但也見得蔡攸忙也上開口道:“上皇勿惱,如今已將是仲暑,天熱道路難行,遠行路途遙遠,舟車勞頓,只恐龍體染恙。再說如今卻也不是北歸的好時機,不若再緩些時日。”

趙佶聽來,只得愁眉苦臉的點頭,衆臣見了便也七嘴八舌的開口勸慰,也都是強調如今時機不好,準備也不夠成分,所以北歸的事情還是暫且擱置的好,只把趙野搞得愁眉苦臉,卻也是無計可施。

也在這時,趙佶聽得衆人勸解,表示放鬆了心情後,又來問高俅道:“可有黃州消息?”

高俅便也答道:“僅知黃傑封還了今上敕封他爲永安郡王的詔書,拒不赴京,亦……不願來鎮江!”

趙佶聽罷,臉色更苦,竟也搓手原地轉起了圈子道:“子英莫非還是在怪老父麼?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三章 【遇險】第二百一七章 新規制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四章 【福有多至】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七章 【定策】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七章 【無常】第九百七七章 【可教】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一章 【上朝】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三十章 【飛霜】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七章 【開工】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九章 【憶舊遊】第一千零四九章 【犒賞】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五章 【軍車】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五章 【私密】第九百五五章 【軍議】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九章 【房開商】第四十五章 【試味】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七章 【捅破天】第一百三八章 【臘八】第九百九二章 【誤國】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九章 【梁山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一章 【密諜】第一千零七五章 【示警】第四十四章 【大幹】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三章 【譁然】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三章 【攻略】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二十章 【鎮院之寶】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三章 【分派】第九百七四章 【錯愕】第七十一章 【可教】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九章 【盡釋前嫌】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六章 【請罪】第一百九二章 遊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四九章 【合資企業】第一百八八章 爲人父第一千零二四章 【鬩牆】第四十三章 【收服】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零六章 【巡按】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二章 【勾連蕭幹】第一千零八章 【反叛】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九章 【驃騎】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八章 【賞格】第六十八章 【議定】第一千零七十章 【快慢】第一百五五章 【謬論】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十章 【入城】第七十五章 【駒過隙】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九章 【憶舊遊】第七十五章 【駒過隙】第九十一章 【禍根】第九百三七章 【一路好走】第九百二七章 【授讓】第一千零五一章 【閒議】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九章 【憂之甚甚】第九百八十九章 【難降】第九百六五章 【再攻】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二章 【傳訊】第一千零七二章 【苛政】第九百三十章 【驅魔部隊】第十一章 【禍事】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一章 【原來如此】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九章 【挽回】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六章 【讓步】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一章 【駭然】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八章 【連襟兄弟】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六章 【讓步】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二章 【糊塗】第二百零六章 蟄伏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二章 【函首】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三章 【稀遠爲貴】第九百四二章 【天衣無縫】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八章 【如常】第一百七十章 【於癩兒】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六章 【金使】第十六章 【腳店】第一百十二章 【分道】第一百六三章 【年關近】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十章 【步行街】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七章 【意外】第九百二二章 【屁滾尿流】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五章 【算賬】第九百五六章 【謀劃】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四章 【陌路人】第六十三章 【三關】第六十四章 【聯手】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十章 【夢警】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十章 【北來】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一章 【殺狗官】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八章 【避嫌】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四十章 【帝姬】第三十三章 【吃酒】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七章 【變數】第一千零十五章 【使賴】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一章 【汴梁手札】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八章 【捨得】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一章 【反正】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六章 【真宗封禪】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四章 【內藏密庫】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九章 【尚駙馬】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五章 【花鞋】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二章 【糊塗】
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三章 【遇險】第二百一七章 新規制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四章 【福有多至】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七章 【定策】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七章 【無常】第九百七七章 【可教】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一章 【上朝】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三十章 【飛霜】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七章 【開工】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九章 【憶舊遊】第一千零四九章 【犒賞】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五章 【軍車】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五章 【私密】第九百五五章 【軍議】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九章 【房開商】第四十五章 【試味】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七章 【捅破天】第一百三八章 【臘八】第九百九二章 【誤國】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九章 【梁山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一章 【密諜】第一千零七五章 【示警】第四十四章 【大幹】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三章 【譁然】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三章 【攻略】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二十章 【鎮院之寶】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三章 【分派】第九百七四章 【錯愕】第七十一章 【可教】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九章 【盡釋前嫌】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十六章 【請罪】第一百九二章 遊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四九章 【合資企業】第一百八八章 爲人父第一千零二四章 【鬩牆】第四十三章 【收服】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零六章 【巡按】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二章 【勾連蕭幹】第一千零八章 【反叛】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九章 【驃騎】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八章 【賞格】第六十八章 【議定】第一千零七十章 【快慢】第一百五五章 【謬論】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十章 【入城】第七十五章 【駒過隙】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九章 【憶舊遊】第七十五章 【駒過隙】第九十一章 【禍根】第九百三七章 【一路好走】第九百二七章 【授讓】第一千零五一章 【閒議】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九章 【憂之甚甚】第九百八十九章 【難降】第九百六五章 【再攻】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二章 【傳訊】第一千零七二章 【苛政】第九百三十章 【驅魔部隊】第十一章 【禍事】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一章 【原來如此】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九章 【挽回】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六章 【讓步】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一章 【駭然】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八章 【連襟兄弟】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六章 【讓步】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二章 【糊塗】第二百零六章 蟄伏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二章 【函首】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三章 【稀遠爲貴】第九百四二章 【天衣無縫】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八章 【如常】第一百七十章 【於癩兒】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六章 【金使】第十六章 【腳店】第一百十二章 【分道】第一百六三章 【年關近】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十章 【步行街】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七章 【意外】第九百二二章 【屁滾尿流】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五章 【算賬】第九百五六章 【謀劃】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四章 【陌路人】第六十三章 【三關】第六十四章 【聯手】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十章 【夢警】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十章 【北來】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一章 【殺狗官】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八章 【避嫌】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四十章 【帝姬】第三十三章 【吃酒】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七章 【變數】第一千零十五章 【使賴】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一章 【汴梁手札】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八章 【捨得】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一章 【反正】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六章 【真宗封禪】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四章 【內藏密庫】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九章 【尚駙馬】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五章 【花鞋】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二章 【糊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泗县| 会同县| 大方县| 韶山市| 读书| 深州市| 荔浦县| 望都县| 施甸县| 嘉鱼县| 乌什县| 慈溪市| 新晃| 宜阳县| 吴川市| 通州市| 巨鹿县| 乐陵市| 柳河县| 永川市| 平湖市| 梓潼县| 西乌| 延边| 犍为县| 松原市| 新绛县| 龙里县| 怀远县| 安溪县| 桂平市| 商水县| 湖南省| 牡丹江市| 昆山市| 涿州市| 肥乡县| 揭东县| 丰城市| 银川市|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