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偃建寺舊案
崔禮禮抿脣不語,只怔怔地看著手上的血。
地牢裡的哀嚎,就在身後。
那些污穢不堪,難以直視的人心,就在身後。
韋不琛黑眸一沉,尋了一盆淨(jìng)水替她洗手,又掏出一塊白帕子給她擦乾水跡。
“若我落在韋大人手裡,你也會這樣對我嗎?”崔禮禮擡起眼眸。
韋不琛氣息一頓,她怎麼還這麼執(zhí)拗?
“崔禮禮,你若落在我手裡,我不會徇私。”韋不琛想要她知難而退,“這世上總要有人做繡使,即便沒有繡使,還有刑部、銀臺司,他們的手段不比繡使乾淨(jìng)。”
郭久啞然。鮮少有人用“好”字來形容繡使,更別提“很好”了。
這邊來來往往都是繡使,有自己人,更有別人的人,怎麼可以?
“走啦。”僕婦說,“說等您回來了,請您去丹溪堂找他。”
二十年前,有人利用和尚的身份,騙了不少官眷到偃建寺,綁架之後,又殺了個一乾二淨(jìng)。
“我知道。”
韋不琛冷聲道:“她若執(zhí)意要替陸家老二查下去,再進來是遲早的事。”
“你可是第一個說郭某好的人。”他笑得很無奈,畢竟崔禮禮身邊還有他們安插的線人拾葉,怎麼看都算不上一個“好”字。
“你知道什麼?”
“崔禮禮,”見她面色有些蒼白,韋不琛收起了殘忍的話,幾不可聞地嘆了一息,“你們要撼動的大樹,非你所能想。陸錚他要做什麼,我不管,你最好想想你爹孃,早點收手。”
韋不琛負(fù)手站在她身後,目光始終落在她臉上,眼裡全是難以自制的情緒。
走出地牢,那慘白的陽光,刺痛了她的眼睛。
走出直使衙門。臨竹跑了上來,低聲道:“崔姑娘沒事吧?方纔春華姑娘來尋奴,說您被帶走了。擔(dān)心您出事。”
郭久進來關(guān)了門,才道:“方纔,崔姑娘說你很好。”
“總要有個好的開始。”崔禮禮放下茶盞站起來,“若有一日落在你們手中,我倒不怕了。”
崔禮禮一愣,轉(zhuǎn)過身,朝韋不琛行了禮,跟著郭久走進一間小屋子。
崔禮禮拉著春華和拾葉又匆匆上了馬車。
在定縣時,崔禮禮落下這紅福袋,韋不琛就覺得眼熟。因他也有一隻。是幼時,父親帶回來的,說是奉國寺住持高僧所贈。
春華拉著她往屋裡走。進了院,門上的僕婦叫住了崔禮禮:“姑娘,姑娘。剛纔有個人來尋您,您不在,奴便回了。留下了這個。”
“他人呢?”崔禮禮連忙問。
“我知道。”她不是十來歲的孩子。她是活了兩世的人。
崔禮禮確實需要,道了一句多謝,雙手捧著茶盞,小口啜著。
韋不琛正在看卷宗,臉色帶著寒霜。
“做繡使,很多事都身不由己。”他替她續(xù)了一盞熱茶,“上次郭某就想跟崔姑娘說,你的生庚,是太后要的,指揮使下了命令,韋大人只是奉命行事。”
“還說呢,他臉色夠嚇人的,還以爲(wèi)要把您大卸八塊呢。”
郭久一愣。
“我知道,這世間有陽春白雪,就有齷齪陰暗。分割不開。”崔禮禮沉靜地說著,“多謝韋大人帶我來這裡。”
這是
春華仔細(xì)看了看:“姑娘,這不是您的玉環(huán)嗎?”
“地牢寒涼,崔姑娘暖暖吧。”
公子臨走前反覆叮囑,說要小心韋不琛和何景槐,公子這纔剛走一日,就被帶進直使衙門了。 “沒事。既然你在,就送我回去吧。”崔禮禮上了馬。
韋清陽說那些孩子死得太慘,說想不通一個遊方和尚,出家人怎麼下得了這樣的毒手。
崔禮禮挑開門簾,堂內(nèi)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藥味。
郭久聽說韋不琛帶著一個女子進了地牢,匆匆趕來。
韋不琛放下手中的卷宗,收了紅福袋:“竟躲到奉國寺裡了。”果然是燈下黑。
“我還有事,先告辭了。”崔禮禮福了福。
“韋大人他很好。”崔禮禮淡淡笑著,“郭大人你也很好。還有曹使者,他也很好。”
“我知道。”
“韋大人,可要去抓弘方來?”
郭久嘆了一口氣,才取出懷中的紅色福袋:“屬下查到了。弘方就是當(dāng)年偃建寺慘案的綁架人。”
正巧看見崔禮禮站在天井中,手擋著光,瞇著眼仰頭看天。
直到人走遠(yuǎn)了,直使衙門的小門才悄悄關(guān)上。
“那時候,他也不認(rèn)識你”對於繡使來說,庚字,不過是案牘庫上的一張紙條罷了。
韋不琛問那和尚的名字。韋清陽卻嚥了氣。
“是。”
——
崔禮禮回到家,春華跑出大門來抓著她一通檢查:“姑娘沒事就好。奴婢差點去尋何大人了。”
“不急。”韋不琛將紅福袋收進懷中,“他帶進崔家的孩子,究竟是誰的?你去查清楚。”
好像勸錯方向了。
後來刑部銓選,韋不琛得了第一,卻被聖人放進了繡衣直使,再不得解脫。
去年六月,他去偃建寺暗查時,正巧碰到崔禮禮跟黎家夫人鬥嘴,才知道崔禮禮就是他從案牘庫上取生庚的那個女子。
丹溪堂是一間醫(yī)館。
郭久連忙上前道:“崔姑娘,郭某怠慢了,方纔在辦一個案子,只得麻煩韋大人親自接待您。”
“可千萬別。”崔禮禮現(xiàn)在對何景槐是敬而遠(yuǎn)之,“韋大人沒把我怎麼樣。”
在直使衙門裡,情緒是大忌。
僕婦遞來一塊玉環(huán)。
“是。”臨竹牽著馬緩緩而行。
韋不琛沒有說話。
偃建寺慘案之後,時任刑部右侍郎的韋清陽一直奉命追查,好幾年都無果。也不知遇到什麼阻礙,那幾年韋清陽時常在家長吁短嘆。後來韋清陽病逝,臨終前一直對這案子耿耿於懷。
“韋大人,他不善言辭。”郭久也不知道韋不琛說了什麼,但跟著韋不琛這麼多年,對他脾性還是熟悉的。
郭久關(guān)上房門,示意她坐下,又倒了一盞熱茶。
“只是,大人,下次切莫再帶人來了。”郭久想想都覺得後怕,“這裡畢竟眼線多。”
他當(dāng)時想不通,聲名狼藉的她,怎麼可以如此大言不慚。不想當(dāng)晚就遇到她被歹人追殺,她又喊著自己是縣主未來的兒媳,壞了繡使的佈局,摔倒在他眼前。
說罷給韋不琛一個眼神,又看回崔禮禮:“實在是麻煩您跑一趟,請隨郭某來。”
位置太偏,沒有一個病人。
有一個瘦巴巴的老頭,花白的頭髮挽成髻,插著一根牛蒡。
他正蹲在地上一點點地?fù)熘菟帯W煅e還唸唸有詞:“暴殄天物啊!這樣好的藥,混成這樣,實在可惜了!”
崔禮禮輕輕叩了叩藥案:“李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