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

“大人,方纔西側小門和東側都有吳軍的快馬出城,應該是求援去了,這胡國柱是不是在演戲,拖延時間,好等待援軍?”

參將劉壽光來到旁邊,低聲稟報。

聽見這話,張鼐接過他手中遞來的千里鏡,先是看了一眼這新奇的玩意,纔是將眼睛探過去仔細朝城頭去看,神色不動的回答道:

“糊塗,若你是這城內叛軍,外頭拿著家人招降,你能不能再演戲,而且當衆演成這副模樣?”

“更何況聖上曾說過,如今怕的就是他吳三桂在山海關龜縮不出,咱們打的就是援軍。”

張鼐說完繼續觀察一小會,又順口問道:“城中各處控制得如何了,到時候不要後院起火。皇上來之前,城中要全部都控制在咱們永平官軍的手裡。”

“東羅關各處城門都已緊閉,南門,北門都有零星的抵抗,還有些大戶聯合了吳軍的殘兵敗將想要反攻,不過都已被末將平定,牢牢控制在咱們手中。”

聽見劉壽光的回答,張鼐嘆了口氣,繼又問道:“那人可是胡國柱?”

聞言,劉壽光擡頭看過去,瞇著眼睛觀察一會兒,肯定的說道:“定是那胡國柱無疑,大人問這個幹什麼?”

“沒事,就是問問......”

張鼐神色黯淡下去,再次囑咐各營不要輕舉妄動,這才又將千里鏡對準了西門城頭上。

“兒啊,不要打了,不要打了!”

當他看過去的時候,剛好聽見已經來到城下的胡母在哭喊,神情又是動容,看來跪著的還真的是胡國柱啊。

雖是兩軍交戰,但城頭的吳軍兵士都對胡國柱十分敬服,更無人敢加害胡母,你望望我,我看看你,最後都是低著頭放下刀槍。

那個從東門趕過來支援的千總問完了情況,居然帶人將城門打開,看那意思,是想要放胡國柱一家進城。

城下幾個吳軍千總互相聚到一起,此時胡國柱態度不明,所以他們要做兩手準備,胡氏一家肯定不能動半分毫毛,也不能讓官軍害了他們。

這千總開了門之後,就招手讓胡氏一家進城,外頭的官軍將領見了頓時緊張起來,要是這一家進城了,怕是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胡母念子心切,想都不想的就要上城找胡國柱說清楚,娥兒小丫頭也是許久沒見到父親,拉著自己母親就要進去。

眼見人質要被放走,城外的呂威考慮再三,還是揮手示意鳥銃手上前戰列。

鳥銃手們雖然於心不忍,但畢竟軍令如山,還是舉起銃紛紛對準正在城門的胡氏一家背後,若有絲毫不對,便會一發排槍齊射過去。

胡母她們剛走了幾步,就被胡父攔住,只見胡父衝她們搖搖頭,與胡母說了幾句話,胡母竟也是不再動彈一步,就站在城下喊著:

“你爹和我都沒有受辱,官軍待我們好好的,我們家在京郊有了地,娥兒也被送上學堂,這些都是朝廷出的錢,京城百姓日子過的好,爲什麼你非要和朝廷作對啊!”

胡國柱的髮妻也是喊道:“是啊擎天,朝廷上對待我們這些窮苦人家,現今每月都有了撫卹,快投降吧,不然女兒還怎麼見人哪!”

聽到一家老小的話,看著他們央求自己投降朝廷,胡國柱彷如受到晴天霹靂一般。

和朝廷作對,他又何嘗想與朝廷作對,可是吳三桂對自己可稱仁義有加,自己就這麼棄他而去,又怎麼忍心。

“爹,娘,兒子...兒子...”

胡國柱哽咽著正要說出什麼,卻見母親拉著自己妻女跪了下來,口中還不斷哭喊著:

“兒啊,你是不是要我們全家都求你,你才肯歸順朝廷,你爲何就這麼犟呢,歸順朝廷和從賊,取捨之間分不清了?”

後頭呂威見了,也是有些放下心來,再一揮手,那些鳥銃手便全都放下手中火槍,但仍是心存警惕的緊緊握住。

胡父還不知道他們全家方纔因爲自己的幾句話而逃過一劫,聽到城上胡國柱兩面爲難的話語,顯得很生氣。

他冷哼一聲,打斷了胡母拽自己跪下來的手,指著城頭的胡國柱當頭罵道:

“跪什麼,我胡三一世英名,鄉親父老都稱我仁義,可沒想到,卻養出了這麼一個死要從賊的孽子!”

“朝廷何曾虧待過我們胡家,你在山海關從賊,但聖上還是這般厚待你娘和娥兒,這樣的朝廷你不去效死,跟著那賣國賊吳三桂,又能有什麼出路!”

“孽子,你仔細看看,這些還只是朝廷大軍的一半還不到,後面又何止十萬哪!”

“要是到了,莫說這一個東羅小關,便是那山海關又如何抵擋得住?難道那個時候,你要和那吳賊逃出關外,做那韃子一世的狗奴才不成。”

“若真的如此,我便沒有你這個兒子,娥兒也沒有你這個令全家蒙羞的爹!!”

胡國柱神色百態不定,跪在地上怎麼都不肯起來,方纔胡母的哀求雖然讓他心中難受不已,但卻還沒讓他生出背離吳三桂的想法。

聽了自己爹劈頭蓋臉的一頓痛罵,胡國柱反而有些醒了,他緊緊握著拳頭,就這麼低著頭跪在城頭上,身後便是那威風八面的服遠樓閣。

胡國柱好像感受不到膝下堅硬如鐵,冷寒如冰的城磚,眼淚如泉水一般涌現,由於握得太緊,手掌都被指甲按出血來。

正在這時,腳下一陣地動山搖的顫動感傳來,胡國柱擡頭一看,卻見有些微明的天邊出現了數不清的人馬。

那呂威早已帶著官兵旁若無人的組成隊列,待那一桿直入天際的龍旗來到眼前,官兵的雷動呼聲傳到耳邊。

“大明皇帝陛下萬歲!”

“大明皇帝陛下萬萬歲!!”

伴隨著崇禎御駕而來的,是那些行動一體,明甲持銳的森嚴禁軍陣列,他們組成鋼鐵洪流,腳上踏著鑲綴鐵片的戰靴,每前進一步,大地都要爲之顫動許久。

遠處又傳來一陣馬匹的嘶鳴聲,卻是烏爾邁帶著蒙古騎兵蟻附而來,這些蒙古人的鐵蹄直讓小小的東羅城關爲之動搖。

但是他們見了崇禎的皇帝龍旗,臉上再沒了那種不服不忿之色,紛紛下馬跪地,將手放在胸前,用不知名的語言喊著什麼。

這一幕,亦如往昔胡國柱站在關外寧遠城頭,看著在黃臺吉龍帳外那些搖動著的八旗鮮豔旗幟和蒙古旗幟一般令人覺得震撼。

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這些蒙古人如今依附的,是已經有了強大軍隊的大明朝,卻不再是關外的蠻清。

“還不快參拜皇帝,你這個孽子,都到這個時候了,還要負隅頑抗不成!”

胡國柱愣愣的看著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大明軍隊,忽然聽見城下傳來一道熟悉的聲響,當即起身。

顧不得膝蓋上傳來的刺痛感,胡國柱上前幾步,在所有人的注目下將“吳”字軍旗從城頭扒下來扔到地上。

胡國柱將佩刀解下雙手奉上,高聲大喊:

“罪臣胡國柱,率山海衛東羅城關全體關寧將士,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下面的關寧軍將士起初還覺得意外,沒多久便是反應過來,紛紛將城頭的“吳”字軍旗踩在腳下,噼裡啪啦的扔了兵器,山呼道:

“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
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高县| 驻马店市| 南京市| 临夏县| 遵化市| 乐亭县| 霍城县| 乌鲁木齐县| 苏尼特左旗| 溆浦县| 乐业县| 河南省| 隆子县| 拜城县| 黎川县| 泾阳县| 汝阳县| 塔河县| 湟源县| 利川市| 光泽县| 汉寿县| 邓州市| 常山县| 乐东| 商南县| 驻马店市| 漠河县| 拉孜县| 克东县| 望谟县| 启东市| 罗江县| 新沂市| 蓝山县| 东辽县| 木里| 铁岭县| 偃师市| 商丘市|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