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頭,能看見小村莊的全貌。整個村子按東北——西南走向,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從山腳下向遠處延伸過去。二十來戶人家稀稀落落地分佈在小路兩側。再遠一點,小路淹沒在縹緲的霧氣中。
一陣風吹來,濃霧時聚時散,在黃昏的天光下,更遠處閃爍著點點波光,那應該就是隱龍潭了。
葉清玄先帶領大家找了一個背風處休息了一柱香時間,然後才沿著山路向下走去。這些日子來的經歷,已經讓大家謹慎了很多,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必須時刻保持體力。
上山難,下山也不容易。一行人用了半個時辰,纔來到村口。
一直走在隊伍後面的畢道權緊跑兩步,追上打頭的葉清玄,低聲說:“大當家的,我們這個樣子進村怕是不妥,不如我先去打探一下?”
葉清玄回頭看看。這半個多月的跋涉,兄弟們一個個鬍子拉碴,又黑又瘦,身上的衣服也全都破爛不堪,比乞丐都不如,這樣子的二十來個人進村,肯定是讓人既害怕又嫌棄。
他點點頭,同意了畢道權的意見:“去吧,注意安全。”
畢道權點點頭,當先向村裡走去。葉清玄組織大家原地休息。
大約一刻鐘之後,畢道權就回來了,告訴葉清玄他們,在村子的南面,有一座小廟,可以棲身,然後再慢慢商量下一步。
在畢道權的帶領下,大家快速來到廟門前。
說是廟,不過是一圈土圍牆裡面蓋著的三間茅草屋。圍牆一看就有年頭了,牆頭佈滿雨水澆出的道道溝槽,有的地方乾脆已經倒塌了下來。茅屋上的茅草也不再平整,一束束支楞起來,在呼呼的東北風中沙沙作響。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葉清玄輕輕呤誦了一句,卻也知道這個願望短期內難以實現,既來之則安之吧。緊接著面容一肅,揮手讓大家進院。
院門早已不知道哪裡去了,倒是省了敲門的環節。
葉清玄帶領大家進到院裡,簡單查看一下,什麼都沒發現,只有一尺多高枯黃的蒿草,更增添了破敗的氣息。茅草屋裡供奉著一尊泥塑,頭戴冕冠,冠上垂十六琉,臉上掛著三綹短鬚,身著冕服。從樣貌上看不出身份,但服制卻遠超皇帝。
白風、畢道權等衆兄弟算是本地人,都不知道塑像到底是哪路神祇,葉清玄是真正的外來人,就更不清楚。
大家也不過於糾結,反正肯定是暫時借宿,也不佔地盤。看泥塑前的供桌上,雖有香爐,但香灰卻沒多少,而且一看就時間很長了,再結合院子破澆、雜草叢生的樣子,足見香火不旺,又少了很多顧慮。
葉清玄留白風領著十個兄弟打掃小廟,他帶著畢道權和另外三個人去村裡張羅吃的東西,順便查看地形,瞭解情況。
幾人沿著一條小路拐上村中大道,沿路觀察兩邊情況。所謂觀察,幾乎可以一目瞭然,所有人家都在路兩側,區別僅在於有的院子大些,房子離大路遠些,有的院子小些,房子就離大路近些。
這些人家一概是草坯茅草房,新的還好,有的舊房土牆都有些堆了下來,可見村子整體生活水平不高。
剛纔畢道權已經打聽出村中的大戶人家所在地,幾人也沒什麼再探查的,於是直奔大戶人家而去。據村民說,這家大戶人家姓風,所以村子就叫風家堡。
和其他人家相比,風家的院子大了兩倍有餘,院牆高六尺,院內蓋著兩進房子,除了第一進正房覆著瓦片,其他的也都是茅草屋,只不過高些、整齊些罷了。
風家沒有建門樓,大門比其他村民家的高檔得多,是木板拼接成的兩扇。
爲了避免誤會,葉清玄帶人離得遠一些,示意畢道權上前敲門。很快,門裡就有了迴應。
開門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戴著一塊灰色的頭巾,穿著麻布交領深衣,一看就區別於其他村民。
老人將門開了一道縫,邁步出來,疑惑地看著眼前這個穿著破爛的中年人,微微皺了皺眉,卻沒有呵斥。
畢道權趕緊施禮,說明來意:“老丈,我們兄弟幾人長途跋涉至此,想求購一些吃食,可否行個方便?”
老人注意到畢道權說的是“求購”,知道不是乞丐,又見葉清玄四人站在那邊還算規矩,眉頭稍展:“請稍等,待我稟過家主。”
說罷,轉身進去,又將大門關了起來。大約半盞茶時間,老人又轉了出來:“家主向來好施,只是窮鄉僻壤,沒什麼好東西,只有些米麪和冬菜,不知幾位需要多少?”
來之前,葉清玄幾人已經商量計算過,一次性總要夠大家吃三天的才成。
畢道權報了數量,又與老人談好價錢,然後叫人去準備。
趁等待的間隙,葉清玄幾人也來到近前,與老人攀談起來。得知風家堡共有十九戶人家,大約一百多口人。堡主就是他家的家主,他自己是管家。
說話的功夫,東西已經備齊。米麪各五十斤,各種冬儲的菜蔬一百斤,總共裝了十個袋子。
按講好的價錢,畢道權付了銀兩,招呼同來的三個兄弟揹走。風管家很熱心,非叫上兩個堡中的夥計跟著送來。
葉清玄和畢道權謝過,帶著幾人轉回廟中。白風帶著幾個兄弟已經將廟中的灰塵打掃乾淨,破掉的屋頂也簡單地封堵了起來。因爲天寒地凍,沒法和泥,只求能擋風就好。
畢道權拿出幾塊碎銀子感謝兩個夥計,打發他們回家。這邊忙活著做飯。
大家連續在大野地裡奔波了半個多月,從來沒好好吃過一頓飯,就算頓頓吃肉也受不了。所以這頓飯吃得大家連呼痛快。
吃過飯,天也暗了下來,大家各自找地方,鋪開草墊,有的修煉,有的睡下了。這草墊是葉清玄出的主意,張大爺他們編扎出來的,走路時捲起來揹著,休息時鋪開,隔涼隔熱,算是不錯的出行裝備。
葉清玄也靜下心來,進入半修煉狀態。他還有不少事要思考,只能是分出一部分心神來導引靈氣入體和運轉。
每天反思和總結,是他的習慣。不過這次反思的不是當天的事,而是近一個時期以來發生的事。
從自己進入青巖寨開始,雖然也算是勵精圖治,但在黃巖寨的打擊下,仍然屢遭挫折,細想起來,歸根結底還是三件事:一是隊伍戰力不行,二是組織紀律性太差,三是沒有打下羣衆基礎。
這次轉移隱龍潭,自己三渡冰河,用的就是那位偉人的戰略思想,那麼何不繼續下去,在這裡建立根據地,重整隊伍,東山再起呢?這也符合半個月前幾人商量出的決策。
有了這個想法,他逐漸定下心來,後面具體操作層面,還需要了解一些當地的情況,然後和白風、畢道權、劉瀟然幾人商量後才能定。
他剛要收功睡下,卻突然睜開眼睛,眼中精光一閃,嘴角浮出一絲冷笑。
他輕輕推了推白風和畢道權。
這些天來的戰鬥和野外行軍,兩人的警覺性都高了起來,稍一驚擾,人已經坐了起來,同時抽刀在手。
“有客人上門了,去叫醒大家,給他們備一份厚禮。”葉清玄咧嘴一笑,白風和畢道權就見黑暗中露出一口白牙。
兩人明知道大當家的不會咬他們,但仍忍不住打了個冷戰。心說:怎麼感覺大當家的越來越陰險?兩人當然不會把這話說出來,分別叫醒衆兄弟。
連日來的甘苦與共,兄弟們默契度變得相當高,不用過多言語,已經知道大當家的什麼打算,都不聲不響快速收起自己的東西背在身上,在白風的帶領下,從正門方向翻了出去。
葉清玄落後了約兩個呼吸時間,才追了上來。此時,身後遠離村子的那邊,已經隱隱傳來了馬蹄聲。
葉清玄帶著兄弟們貼著村裡人家的院牆,繞到村子北面,從背面接近了風家大院。他讓白風和畢道權帶了五個人繞到風家正門,在附近找地方埋伏,注意觀察。他自己則帶人分別躍入兩邊鄰居家的園子,靠牆蹲伏下來。
村子南面,馬蹄聲中,一陣嘈雜聲起,緊接著火光沖天,那是小廟燒起來了。
兄弟們互相看了看,誰也沒說話。一路上,大當家的像一個先知一樣,不只一次提前發現危險,帶著大家趨吉避兇,最終平安到達這裡,今天能料到山賊來襲,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又過了一會兒,馬蹄聲向北馳來。自始至終,沒見有村民出屋。
聽蹄聲方向,穿過了村子,繼續向北奔去,然後消失了。大家面面相覷,眼露狐疑之色。
他們一開始就不知道爲什麼要埋伏在這裡,現在馬蹄聲已經遠去,那些馬賊已經離開,爲什麼還要蹲著不動?出於對大當家的信任,兄弟們雖有猶疑,也都沒有動。
大約兩柱香時間之後,牆外遠處傳來了一片沙沙聲,那是很多人腳踩在泥土裡發出的聲音。有兩個兄弟悄悄探頭出去,夜色下,能看見一片黑影急匆匆奔風家後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