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2章 新政之難

十月裡,天氣依然熱得厲害,在邯彰專區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此時已經快到了秋種的時節,在一個個農家大院裡,莊戶人家坐院子裡,在太陽下一粒粒的挑著種子,對於莊戶人家來說,挑種往往意味著明年的收成,雖看似一把把的選著種,可實際上,卻是一粒粒的選著,只盼著明年的收成,這個活計,看似很輕鬆,可實際上選種的老農的後背卻都被汗溼透了。

一天種一季糧,千百看來,莊戶人家從來都是這麼過活,當家裡的老農在院子裡挑著種的功夫,地裡頭的活同樣沒閒下來,在田間老頭用鞭子在拉犁的牲口的兩邊晃,“啪,呵,呵”隨著老頭的吼聲同,那犁被拉動了,土地翻出了黑壤。

秋忙時的鄉間,幾乎看不到閒人!

可雖是如此,在村落當初槍會練拳的校場上,卻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穿著灰布衣、頭戴灰布帽,腳穿黑布鞋的壯丁在那裡隨著口令操著,而在校場附近的牆上則用白灰寫著“大辦民團、共赴國難、建設鄉里”的標語。

民團是邯彰行政專區在剿滅槍會後推行的“新政”之一,與過去槍會、民團、保安團還能領點不足餬口的糧餉不同,邯彰專區內所有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爲團兵的義務,要求他們必須參加民團訓練,而且是任何人均不能規避的,在過去的半個月裡,日常生活狀態下的居民,大部分捲入民團的網絡之中,這就宣告了專區自此全民皆兵。

對此,無論是鄉間亦或是城中,都沒有多少人抵制,在專員成立之初,爲剷除槍會而召開的公審大會,震撼了每一個人,無論是富人亦或是窮人,在數十年的散亂之後,通過羣情洶涌的公審大會和數千顆腦袋,第一次重建了“官府的權威”。

“左右左、左右左……”

在五分地大小的校場上,隨著一名穿著軍裝的士兵的口令,二十幾名青年壯丁扛著木槍踏著正步,在過去的二十幾天間,王土樓莊子上18歲以上45歲以下的青年壯丁,無不是如此接受著訓練,而訓練官則是新一軍派出的軍士。

“左右左……”

在訓練官的口令聲中,不過只有十七歲的張富民樂呵著隨著鄉鄰們踏著正步,歲數不足的他,只能在一旁參訓,身上穿著一身破衣的他,總是會想象著自己穿著那灰布軍裝的模樣,兩尺半的灰布民團裝,都是專區統一派下來的,軍裝無論大小皆是兩尺半,可儘管如此,對於七歲沒了娘,十三歲沒了爹,家裡就只有兩間破草房的張富民來說,打從他記事,就沒穿過的新衣裳,這兩尺半的衣裳或許是他唯一能盼著的新衣賞。

“要想槍打的準,就要先把槍拿穩……”

當那個王長官招呼著團兵在木槍上吊著磚練持槍的時候,張富民也隨著在他那桿木槍的槍頭吊起了兩塊磚頭,雖說他並不是團兵,可在這個莊子裡,就數他訓練最爲積極,每天只要旁人訓練,他就跟著訓練,甚至旁人不訓練的時候,他也會一個人站在校場上,自己踢著正步,吊磚練持槍。

“這小子!”

餘光瞧見張富民在那練習,王滿的脣角不由的一揚,這小子雖說不是團兵,可練的卻比其它團兵更勤快、更刻苦。

“要不,回頭看看整身舊軍裝給這小子……”

王滿在心裡如此嘀咕著,其實他的心裡多少有些遺憾,在另一邊,他更希望這小子能進鄉村服務學校學習,那鄉村服務學校是培養鄉村幹部的地方,不過進鄉村服務學校卻有土地限制,各鄉選送前往邯鄲鄉村服務學校學習的都是家庭富裕者,他們在學校培養一年後,即會回鄉代替軍隊派出的教官培養擔負起基層民團的訓練和指揮,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在那裡接受新式農技培訓。

在許多人看來,各鄉選送進鄉村服務學校的一年後,一回鄉就會成爲村公所村長那樣的體面人,也正因如此,王滿纔會有這種想法,可想到那個需家境富裕的限制,他還是在心裡嘆口氣。

可惜了!

搖頭嘆息著,在驕陽下,王滿繼續著他的訓練,偶爾他會把視線朝張富民投去,心下只覺得的一陣可惜。

“……堆肥的效果極爲顯著……”

在邯鄲縣專員鄉村服務學校內,聽著教室內傳出的話語,管明棠的心下微微感嘆著,這所鄉村服務學校裡內的教員,是自己通過樑漱溟從山東鄒平請來的數十名農技專家創辦的,去年自己在鄒平像是獻寶似的推出的“現代堆肥技術”

,已經在鄒平等地推廣,而專區的推廣則要到明年纔有可能。

“全區2472個村,今年整個專員一共推薦了3000人,希望明年,他們能在各村把堆肥、良種都推廣出去吧!”

在內心感嘆之餘,望著教室內教室裡的那些學員,想到他們的身份無不是富農子弟,管明棠還是忍不住搖了搖頭,這是梁漱溟引用鄒平鄉村建設培訓部的要求,之所以選擇富農子弟原因非常簡單,一來是因爲地主子弟對於“鄉村幹部”的不屑,二來則是因爲富農家庭在鄉村中適當的影響力,富農家庭往往都是種田能手,他們的子弟有種田的傳統經驗,適當的培訓之後,他們可以在鄉村迅速推廣良種、堆肥等現代農技。當然,更多的恐怕還是政治層面的考慮,他們更靠近政府、更渴望穩定的社會環境,這正是富農與地主一樣全力支持民團建設的原因所在。

“……建設民團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維持鄉村安定,同樣也是爲了以民團建設爲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教育、政治建設……”

在這所只能容納六百人的學校中,一邊走,管明棠一邊聽著身邊的郝書寶這位鄉村服務學校的校長講解著民團建設的要點。

“嗯,專區政府制定的方針就是以民團建設爲契機,以新生活運動爲中心,全面推進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應聲之餘,管明棠並沒有忘說套話,這些套話都是說給南京聽的,現在專區十二個縣長之中,有十個是通過汪精衛引入的改組系培養的青年幹部,而推行民團建設時,同時落實新生活運動,可以說,即滿足了前者,又不會得罪後者,而這正是某種程度上的妥協,至於各縣縣政府內的官員,有地方上的,有南京選派的,同樣也有李璜等人推薦的法政大學畢業的青年,可以說,現在的專區各縣幾乎就是一個“聯合政府”。

“所以,在傳統的軍事訓練項目之外,民團訓練項目方纔包括農業技術、中國及世界大勢、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社會常識、科學常識、衛生常識等等,而推行這些訓練有項目,單靠這些一年培訓的鄉村幹部是顯然不行的,”

郝書寶將視線投給管明棠,然後用極爲認真的口吻說道。

“專員,若是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發揚教育,在村一級普遍建立初小,在鄉一級建立高小,推行強制造教育,這纔是現在的當務之急,”

在鄒平時,郝書寶曾試圖推行農村教育,但是受限於各種因素,鄒平試驗縣的教育普及率一直不高,也正因如此,他纔會把希望放在邯彰專區,相比於其它地區,邯彰專區能夠解決很多看似不可解決的問題。

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對於這一點,管明棠當然清楚,從十九世紀開始,直到二十一世紀,世界歷史往往的都在印證著一個道理“筆桿子決定槍桿子”,教育的普及程度決定著一個國家命運,同樣也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

可是……

“教育固然重要,但是……”

沉默片刻,管明棠嘆了口氣,然後叫起了苦來。

“錢從什麼地方來?”

反問之餘,管明棠的表情隨之變得越來越複雜。

“就拿民團來說吧,現在全區差不多有百萬團兵,單是提供服裝這一項就花費了200萬,而剿匪所得,不過只是不足70萬元的現款,嗯,還有沒收了槍匪三十六萬多畝地,爲了籌集這筆款子,政府只歸還了十二萬畝有據可查的確定爲強佔的土地,剩下的二十三萬畝,原本計劃應該低價售於無地貧農,可結果呢?我們只售出了十三萬畝,剩下的十萬畝全都抵押給了銀行……”

剿匪是項“產業”,若是沒有當初剿滅槍會,又豈能沒收那些槍會會首、大師兄的土地,沒有那些地,又豈有現在政府的威信和民團建設需要的資金,也正因如此,當初管明棠才能拍著胸脯說,錢由專區出,實際上,民團資金不過是剿匪所得。可對於專區而言,那筆所謂的“鉅款”只不過是解決了民團建設所需的資金。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專區十二縣,一年的稅收纔多少?依靠這些稅收,能辦成什麼事?辦民團需要錢,鄉公所,村公所的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同樣也需要錢,雖說明年推行的是三位一體制,一人兼數職,錢……”

將視線投向遠方,管明棠嘆氣說道。

“我想辦教育,可錢從什麼地方來?沒有錢,拿什麼去辦教育?”

(。

第1212章 策略第402章 廣州灣之變(上)第1章 時空的恍惚第1239章 戰敗國公民第109章 戰爭的需求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1063章 另一面第80章 人生之擇第1157章 三巨頭第197章 關東軍部誓雪恥第305章 新家第388章 誘惑的背後第1216章 日本問題第780章 騎兵的進攻第786章 攔截第359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第72章 誰道藉口是虛言第80章 人生之擇第23章 北方戰事第1156章 著眼未來第769章 一種覺悟第54章 銀業當爲百業母第122章 艦隊在洋第817章 羅斯福的猶豫第67章 技術交換第762章 德國的希望第320章 還來得急第61章 中意工廠第247章 決定未來第1224章 故士故城第230章 二楊入邯(上)第59章 知已臨門展顏笑第447章 動員第215章 血染之地雪與血第123章 平城暗戰驟然生第291章 希望與救濟的販賣第781章 等待第839章 難擇第38章 最後元老的憂慮第113章 團丁也要重掃盲第1083章 光復第63章 工商之憂第1255章 開未來第96章 邯彰記行第8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139章 政治的延續第254章 美廬之中第40章 莫斯科與西安第279章 黃河口第65章 人才難得爲已用第835章 密林深處第50章 東與南第70章 官門似海深無底第46章 小心無錯錯失機第837章 外交之變第33章 營救第295章 石原終於掌權了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399章 點燃火焰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763章 美國的反應第808章 委員長的心思第88章 西伯利亞第1027章 戰術建議第1193章 北國(下)第230章 二楊入邯(上)第396章 邯彰特色第833章 無聲第1189章 有如末日第403章 廣州灣之變(中)第270章 勢以逼人第291章 希望與救濟的販賣第100章 商院明天第1192章 北國第73章 人生考驗第78章 中日合作第807章 挫敗第784章 反攻第786章 攔截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249章 爲我所用第292章 希望之光第86章 彼此長嘆奈又何第430章第243章 夏季攻勢(十二)第1105章 東洋異動第1223章 什麼都不要留下第275章 殘墓第1222章 歸國(下)第315章 機會就在眼前第1237章 新家的渴望第114章 掃盲政治兩不誤第247章 決定未來第1245章 揭穿他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250章 潛伏的第三方第211章 分道之時好言勸第188章 中原之油第193章 勝利的歡呼第121章 十渡之間暗玄機
第1212章 策略第402章 廣州灣之變(上)第1章 時空的恍惚第1239章 戰敗國公民第109章 戰爭的需求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1063章 另一面第80章 人生之擇第1157章 三巨頭第197章 關東軍部誓雪恥第305章 新家第388章 誘惑的背後第1216章 日本問題第780章 騎兵的進攻第786章 攔截第359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第72章 誰道藉口是虛言第80章 人生之擇第23章 北方戰事第1156章 著眼未來第769章 一種覺悟第54章 銀業當爲百業母第122章 艦隊在洋第817章 羅斯福的猶豫第67章 技術交換第762章 德國的希望第320章 還來得急第61章 中意工廠第247章 決定未來第1224章 故士故城第230章 二楊入邯(上)第59章 知已臨門展顏笑第447章 動員第215章 血染之地雪與血第123章 平城暗戰驟然生第291章 希望與救濟的販賣第781章 等待第839章 難擇第38章 最後元老的憂慮第113章 團丁也要重掃盲第1083章 光復第63章 工商之憂第1255章 開未來第96章 邯彰記行第8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139章 政治的延續第254章 美廬之中第40章 莫斯科與西安第279章 黃河口第65章 人才難得爲已用第835章 密林深處第50章 東與南第70章 官門似海深無底第46章 小心無錯錯失機第837章 外交之變第33章 營救第295章 石原終於掌權了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399章 點燃火焰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763章 美國的反應第808章 委員長的心思第88章 西伯利亞第1027章 戰術建議第1193章 北國(下)第230章 二楊入邯(上)第396章 邯彰特色第833章 無聲第1189章 有如末日第403章 廣州灣之變(中)第270章 勢以逼人第291章 希望與救濟的販賣第100章 商院明天第1192章 北國第73章 人生考驗第78章 中日合作第807章 挫敗第784章 反攻第786章 攔截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249章 爲我所用第292章 希望之光第86章 彼此長嘆奈又何第430章第243章 夏季攻勢(十二)第1105章 東洋異動第1223章 什麼都不要留下第275章 殘墓第1222章 歸國(下)第315章 機會就在眼前第1237章 新家的渴望第114章 掃盲政治兩不誤第247章 決定未來第1245章 揭穿他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250章 潛伏的第三方第211章 分道之時好言勸第188章 中原之油第193章 勝利的歡呼第121章 十渡之間暗玄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岭县| 牙克石市| 凤冈县| 嫩江县| 堆龙德庆县| 祁门县| 太白县| 景东| 长宁县| 沁阳市| 堆龙德庆县| 仁化县| 凤城市| 靖安县| 平陆县| 柳河县| 伊春市| 丰顺县| 磐安县| 大荔县| 沙坪坝区| 忻州市| 饶平县| 法库县| 濮阳市| 陇南市| 平遥县| 靖州| 威宁| 常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图们市| 旬邑县| 宁乡县| 遂川县| 娄烦县| 昆明市| 富裕县| 肇庆市| 桃园市|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