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

“王兄弟,在下原本是官軍,與你們八竿子打不著,幾日前還起了衝突,但如今卻也要放下個人仇恨,在這裡說句公道話。”

“齊王胸襟廣闊,齊王文武韜略,世上無人能及,若是王兄弟歸順,齊王定會加以重用,改日建立新朝,封候拜將,也不是沒有可能。”

接這番話的人誰都沒想到,居然是前幾日被王棟戲耍一番的原朝廷河南總兵陳永福,王棟納悶的看過去,實在沒想到會是這個人。

正當(dāng)他絞盡腦汁想知道這傢伙打什麼主意的時候,卻聽陳永福繼續(xù)苦口婆心的勸道:

“當(dāng)今天下,齊王已佔其六,我齊軍兵強馬壯,戰(zhàn)將如雲(yún),兵將皆不畏死,幕僚府文吏近千,俱有實才,已是無人可出其右!”

“大勢已矣,王兄弟,本將摒棄前嫌與你交心,是看你有些才能,何苦跟著李自成去送死?”

只是談話的功夫,戰(zhàn)場上形勢卻是千變?nèi)f化,隨著太陽的逐漸升高而逐漸清晰明朗。

闖軍和齊軍人數(shù)不相上下,按理說,兩方就算不是勢均力敵,闖軍也不會如此快的敗下陣來,且戰(zhàn)且退應(yīng)當(dāng)也能做到。

但面對齊軍凌厲的攻勢,他們卻根本抵擋不住,只是一個衝鋒便迅速潰敗下來,眼下已是無可抑止的四散退回關(guān)內(nèi)。

王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原本信心十足的夜襲,此刻卻變成對方奪關(guān)的天賜良機。

齊軍手中拿著的兵器大部分人從未見到過,尖頭似矛,單論長度就已經(jīng)比大部分闖兵手中的衛(wèi)所長槍要更長。

除此之外,這種兵器的側(cè)身還有裝配有小斧,若是對方甲冑輕薄,就算不去刻意劈砍,無意識的刮在人身上也會帶出一片血肉,傷害非常高。

這種斧槍齊軍早在數(shù)年前偷襲赫圖阿拉的戰(zhàn)役中便是使用過,當(dāng)時駐守在城內(nèi)的興京將軍率清軍出城阻擋卻被齊軍殺的大潰,餘者落荒而逃。

其實早在王爭普及全軍之前,斧槍在幾十年前的西方,就已經(jīng)逐漸替代長矛和長槍,成爲(wèi)新式陸軍的制式兵器,這不過是爲(wèi)了跟進時代的舉措罷了。

畢竟,如今的戰(zhàn)爭,雖然還是以近戰(zhàn)爲(wèi)主流,但卻已經(jīng)在向近代化邁進,早不再是流賊和滿清亂哄哄的集羣衝鋒那樣無腦。

野蠻人正在退出歷史舞臺,真正明智的指揮官,都會跟進火器時代的潮流,將最先進的兵械裝配到一線軍隊,用無懈可擊的陣型擊退野蠻人的進攻,甚至是殲滅他們。

眼下,由於時間原因,劉國能所率領(lǐng)的河南軍還並沒有裝配最爲(wèi)現(xiàn)今的遂發(fā)槍,仍然使用大規(guī)模的火繩槍,很不方便。

由王爭親自率領(lǐng)自南京出發(fā)的禁軍,根據(jù)在安平繳獲的大量武器裝備圖紙和書籍,已經(jīng)加班加點的趕製並配備了世界上最較爲(wèi)先進的遂發(fā)火器。

禁軍火器營的火炮也已經(jīng)加裝了準(zhǔn)星和照門,驍騎營增設(shè)了火槍騎兵這個新兵種,一旦遇到滿清軍隊,定然會予以迎頭痛擊。

儘管方纔陳永福說的話多多少少有些誇張成分,但王棟心裡明白,真正算起來,在南京監(jiān)國的齊王,不僅佔據(jù)了正統(tǒng)之名,麾下齊軍戰(zhàn)力真的是不低。

前段時間,原明廷總兵高傑忽然在湖廣的襄陽一帶起事,說是響應(yīng)南京的魯監(jiān)國朝廷號召,誅殺大順逆賊,一時間竟然得到了湖廣內(nèi)部的積極響應(yīng)。

原本高傑是在潼關(guān)和大順決戰(zhàn)的幾大總兵之一,前方兵敗如山倒,他頭也不回的一直跑到江南才停下,誰能想到這麼一個落水狗的角色,竟然也能得到當(dāng)今齊王的支持而東山再起。

本來大順已經(jīng)佔領(lǐng)了湖廣的大部分地區(qū),並且簡單建立了地方政權(quán),但高傑起事之後打著南京魯監(jiān)國正統(tǒng)朝廷的旗號。

高傑在襄陽府起事後,原孫傳庭部下,秦軍系將領(lǐng)左光先在長沙起事。

隨之起事的還有陳永福好友,原明廷總兵,被李自成封爲(wèi)黃州制將軍的徐成虎,他在黃州聲稱討伐大順,奉魯監(jiān)國朝廷爲(wèi)正統(tǒng)。

原靖州總兵,被李自成封爲(wèi)制將軍的董正賢,與左光先爲(wèi)莫逆之交,聽聞齊王爭率齊軍一統(tǒng)江南,尊奉魯王監(jiān)國之後,當(dāng)即誅殺大順靖州節(jié)度使與一干官員,宣佈歸順南京魯監(jiān)國朝廷。

原永州參將能翔、靖州遊擊趙正武、施州衛(wèi)指揮使程山坳等等一百二十餘名原明各地將吏,在幾日間相繼宣佈歸順南京魯監(jiān)國朝廷。

各地原本投降大順的明軍將吏紛紛倒戈,算上那些籌謀已久的士紳和豪強,湖廣很快就成了一片倒旗易幟的場景,就和當(dāng)初闖王李自成率大軍南下的情形如出一轍。

一時間,文武倡議奉天大元帥王爭的討賊檄文傳遍天下,字字珠璣,鏗鏘有力,就連雲(yún)貴土司方面都有許多忠於朝廷的勢力積極響應(yīng)。

大順正在以一種常人難以覺察的速度飛快崩塌,就連陝西內(nèi)部都有些許異動,儘管很快就被李自成留在西安的守將平定,但這些事說明了一個道理。

王棟不是傻子,他都明白,許多歸附大順的人都是望風(fēng)使舵之人,稍微有個動向,就立即投奔了南京朝廷。

歷史上清軍入關(guān)也是如此,真正能戰(zhàn)到最後的,其實還是原本徵戰(zhàn)的各路農(nóng)民軍,如今南京魯監(jiān)國朝廷佔據(jù)華夏正統(tǒng)名義,又是如日中天,大部分人投奔過去根本不會多猶豫幾下。

但現(xiàn)如今前有闖塌天,後有小袁營等人,就連不少農(nóng)民軍的將領(lǐng)都有些蠢蠢欲動,覺得李自成不再像是能成大事的人,王棟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跟著李自成完全因爲(wèi)他是高迎祥之後唯一能繼任闖王的人選,在各首領(lǐng)中表現(xiàn)突出,但事到如今,李自成卻愈發(fā)讓他失望。

可以說,李自成在和王爭多次的較量中,從未獲得一次勝利,三圍開封,次次都被人家打的頭破血流,歸德會戰(zhàn)一敗塗地,又逐漸丟失了整個河南。

聽說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又在拷掠助餉,將北直隸搞得雞犬不寧。

原本在中原地區(qū)提起大順,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唱著迎闖王的歌謠,爭相燃放爆竹前來歡迎。

可現(xiàn)在兩個月不到的功夫,大順軍喪失民心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根本不是一個建立新朝的君主應(yīng)該做的。

王爭甚至只是在南京發(fā)佈了一篇檄文,就使大順成爲(wèi)天下軍民共同討伐的弒君逆賊,這是什麼力量,只能說是真正的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沒有人會和大勢過不去,更何況齊軍又不是清虜,王棟當(dāng)初參加義軍的任何名義都找不到,他扔下手中已經(jīng)豁口的腰刀,嘆口氣:

“別打了,降了吧。”

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lián)合,道義爲(wèi)先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guān),李自成東征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zhàn)?第三百四十一章:內(nèi)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dāng)一面——高亮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jié)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nèi)的鐘聲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三十八章:內(nèi)外斷絕,朝不逾夕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三百九十六章:戰(zhàn)後諸事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quán) 定策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zhàn)兵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yī)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zhàn)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guān),李自成東征
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lián)合,道義爲(wèi)先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guān),李自成東征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zhàn)?第三百四十一章:內(nèi)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dāng)一面——高亮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jié)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nèi)的鐘聲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三十八章:內(nèi)外斷絕,朝不逾夕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三百九十六章:戰(zhàn)後諸事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quán) 定策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zhàn)兵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yī)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zhàn)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guān),李自成東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洞县| 阿瓦提县| 营山县| 鸡泽县| 榆树市| 新余市| 苍山县| 洪泽县| 远安县| 南丰县| 兴安县| 临清市| 九台市| 科尔| 延寿县| 常州市| 台中市| 剑阁县| 桂林市| 桦川县| 高要市| 闻喜县| 阳城县| 永州市| 临潭县| 铁岭县| 巫山县| 桦南县| 兴业县| 祥云县| 霍州市| 菏泽市| 即墨市| 封开县| 年辖:市辖区| 始兴县| 普宁市| 永城市| 奉贤区| 长子县|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