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

江南繁華之地,素來就是奢靡銷金的好去處,又有秦淮風光,文風成性,名妓冠天下,正是這些多金避難的富豪們首選之地。

不過自從去年的七月份開始,江南之地逐漸歸屬了另外一個主人,比北京還要繁華的南京城,其實已經從裡到外徹徹底底的改換了門庭。

那安東候王爭儘管跋扈,但麾下的山東軍除了那次在睢州被偷襲之外,這些年從來沒打過任何敗仗,而且幾乎聽不見他麾下的兵馬有什麼劣跡,和左良玉那等軍閥有本質上的不同。

山東地界上本是不入流的鹽商,現今說話中也帶著些許自豪的神色,並且時常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各地商會中,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席位,在一百多年以來都是少見。

這些年,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差不多有五分之三都來了江南,五分之一去了山東、揚州一帶,最後剩下那五分之一,則是倒了血黴沒有逃出來的。

當然了,這五分之一的人中,絕大部分還是因爲個人原因,放不下自己在本地積年累月的家業和財產,能順順當當逃走的時候在猶豫,到最後想逃的時候被封死,追悔莫及。

相比他們,大多數人的選擇都很隨性,對江北的人來說,去江南、揚州,或者素來安定的山東一帶,都比自己那戰亂連綿的本土要好上許多。

“腰纏十萬貫,三月下揚州。”

南京就已經是這天底下最繁華的地方,杭嘉湖、蘇鬆常一帶,更是文人士子和大戶們喜歡聚齊的地方,到底是逃到哪,反正大家各有各的道理,說不上誰對誰錯。

大明三百年江山,現如今已經被朝堂上那些所謂的重臣搞成亂七八糟,整天掛在嘴邊的綱常倫理,那也就是掛在嘴邊給人看,自己到底什麼樣,其實心裡都有數。

所謂“湖廣熟、天下足”,大明各朝最主要的產糧地,就是現今的陝西、湖廣和四川一帶。

這些地方要麼被流賊佔據,要麼就是還處在紛亂之中,只是在名義上屬於朝廷,佔據陝西、湖廣一帶的流賊不再是當初那揭竿而起的農民,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擊潰,已經成了和大明朝並列的大順朝。

西安、武昌陷落,襄陽由於地理位置被官軍和流賊不斷的你爭我奪,最後雖然李自成不敢待,但王爭已經放出狠話,山東軍要是不來,一時間倒還沒人敢染指。

此外,湖廣一帶還是個紛亂的局面,原本大順很快就要完成湖廣全境的佔領,但是因爲山東軍在徐州誓師搞的動靜太大,主力又撤了出去。

張獻忠自從在西安左良玉擊潰就回到四川在亂中攪局,正在爲建立他的大西而努力。

除此之外,福王被烹,楚王被殺,慶王投降,等等失陷的親藩重地不及其數,崇禎皇帝從最開始的震驚大怒,到現在經歷的多了,倒是已經習以爲常。

其實對大多數皇親國戚,崇禎的並沒有什麼感情,之所以會震怒,無非是爲皇族的顏面受到侮辱而氣憤,就連爲他們做的一些祭祀工作,其實也完全爲了規矩和體統。

除了孫傳庭帶領的五省精銳以外,崇禎皇帝最爲倚重的也就只剩下左良玉那號稱幾十萬的大軍。

本來左良玉是想撿軟柿子捏才率部進入四川,沒成想,現在的張獻忠也不再是原來的張獻忠,即便面對比大順軍勢弱很多的張部,左軍竟然也在接連吃敗仗,被打得潰不成軍。

自從進入四川之後,左良玉一下子陷入高傑進退兩難的境地,張獻忠追著左良玉打,左軍則是丟盔棄甲,在各地掠奪的東西完全給張獻忠做了嫁衣。

張獻忠他是再也打不贏了,李自成更別想,正在他兩相爲難之際,卻忽然聽到風聲,說是總兵高傑也投了王爭,帶著改編之後的人馬進入湖廣,打著的是“王”字黃龍旗號。

左光先作爲殘存秦軍中爲數不多的榆林將門世家,能投奔區區一個安東候,這已經讓左良玉十分不解,現在就連高傑都投奔了山東軍,可想而知,這將帶動一大批湖廣的殘存官軍倒戈向山東。

隨高傑一同前來的,還有山東軍在河南一帶外系兵馬的調動,歸德府的孔欒,還有南陽府的陳永福等幾部都在蠢蠢欲動,看樣子對湖廣是勢在必得。

李自成主力退出湖廣之後,王爭總算是要開始下手了。

崇禎十七年剛開始,李自成在西安改元永昌,建立大順,緊跟著王爭就提出要受封寧王。

本來王爭對朝廷的態度不明不暗,這麼大一股力量握在手裡,想要做什麼都沒有什麼阻礙,雖然沒有王號,但手中權利其實更甚有之,朝廷本該順水推舟同意了就是。

話說白了,山東軍現在家大業大,王爭手底下的總兵都要數不過來,依附過來的朝廷勳戚中擁有侯爵、伯爵的更加不在少數。

在這種情況下,王爭自然不可能再用原先山東總兵的銜頭任命下屬,山東軍統轄內外系兵馬總共超過二十萬,你說你一個小小的總兵,下面卻一大堆總兵、參將、遊擊、都司、衛所的軍將,這實在不妥。

安東候區區侯爵,就算加了太子少保和左都督,任命地方上實權的軍將和文官也是名不正言不順,這種事本來大家心知肚明,我提一句,你隨大流點頭就行了。

山東軍要的無非是一個方便,就憑現在的朝廷,想要更多實在也給不起。

但崇禎和朝堂上這些人愣是看不出來,還以爲是原來糊弄左良玉呢,弄了個太子少保給打發下來。

這寧王的名頭不是王爭非得要,正相反,作爲現代人的王爭對這種名頭並不在意,看重的只是手中權利,反正怎麼做都行,何必多此一舉呢。

但山東軍一系的文武們就不這樣想,王爭以寧王任命下來的銜頭,顯然比安東候更加名正言順。

寧王的王號其實不是王爭想要,是山東軍下面那一干人等想要,他們跟著王爭走南闖北、出生入死到今天,爲的是什麼,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離不開榮華富貴這四個字。

崇禎十七年二月十二日的早上,負責漕運厘金事宜的範若海匆匆跑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大事面見安東候王爭。

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五百零一章:兵臨城下,尤念太平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五十章:意外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
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五百零一章:兵臨城下,尤念太平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五十章:意外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永寿县| 自贡市| 淄博市| 探索| 荆州市| 黎城县| 嘉义县| 北辰区| 石林| 台南市| 冕宁县| 浦县| 阜平县| 兰西县| 册亨县| 亚东县| 济宁市| 长武县| 福鼎市| 扎囊县| 建湖县| 南丰县| 光泽县| 桂阳县| 原平市| 白城市| 靖安县| 巴彦淖尔市| 荥阳市| 江山市| 高尔夫| 长武县| 天全县| 辽宁省| 白城市| 万源市| 通山县| 绥滨县| 昭通市|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