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

通常意義上來說的南京城,只是留存到現(xiàn)代的皇城和宮城,但是山東軍攻進南京時,南京城卻有裡外四道城牆。

首先,就是趙之龍和其他勳戚打開的外郭城,僅僅外郭城就有十八道城門,敵樓數(shù)百,垛口數(shù)千,儼然一座浩大的工程。

外郭城之內(nèi),又有內(nèi)城、皇城和宮城,南京在京營抽調(diào)兩萬人馬出去之後,僅剩下不到五萬的駐防兵力卻要守備這樣一座巨城,可以料想會是個什麼局面。

洪武皇帝朱元璋本想定都在祖籍鳳陽,但經(jīng)過不斷商議,還是決定將鳳陽撤除,修建皇城定都於南京,但後來永樂帝遷都北京,南京皇城起初只是留有京營駐防。

後來南都京營不斷裁撤改換,萬曆年間人數(shù)是最多的時候,那也不過五萬餘人,到了崇禎末年,更是隻剩下不到四萬人。

皇城起初用於皇帝和皇子們前來江南的行宮,後來逐漸荒廢,滿地枯葉,落霞餘暉,和北京紫禁城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南京城的修建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鐘山的西南麓新築皇城和改築南唐以來的金陵舊城;第二階段是自舊城的西北端沿外秦淮河向北築新城牆直到龍江關(guān)(今下關(guān));第三階段是建造聚寶、三山、通濟各主要城門,以及玄武湖旁城牆和各主要街道;第四階段就是建造外郭城。

當今天下,若北京是政治和權(quán)利的中心,南京則是文化和商貿(mào)等的主要集中地。

更何況,大明朝南北兩京制,一個是戰(zhàn)略位置,一個是經(jīng)濟位置,哪個都十分重要,南京城擁有和北京一模一樣的朝廷系統(tǒng),這也是令很多北直隸人不安的原因。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等等很多冠絕天下的稱號,都是在說這座有著近七千年文明史的城市。

......

崇禎十六年七月十四日,這一天註定與衆(zhòng)不同,註定要被歷史所銘記。

一個半月之前,安東候王爭率領山東二十萬大軍在徐州城誓師南下,連克鳳陽、滁州、西江口、大勝關(guān)等地,挺進南京。

經(jīng)過了一個半月緊鑼密鼓的征戰(zhàn),山東軍控制的地區(qū)足足擴增了幾倍,勢力大增,山東、河南、南直隸,無數(shù)個地方都已經(jīng)飄蕩著“王”字黃龍大旗。

在王爭攻克南京的幾天後,李自成佔領西安。

三邊總督孫傳庭在河南慘敗之後,立即率殘部據(jù)守潼關(guān),聽聞李自成“暫避山東鋒芒,轉(zhuǎn)向入陝”的策略後,積極部署各路官軍迎戰(zhàn),想要憑藉雄關(guān)地利阻止義軍進入陝西。

想來,孫傳庭很明白進取陝西對李自成的重要性,但當時退據(jù)潼關(guān)的官軍殘部僅有兵員四萬,而且已是驚弓之鳥,根本沒有多大的戰(zhàn)鬥力。

李自成在官軍喘息未定之時,親率主力開始了殲滅孫傳庭餘部進兵陝西的戰(zhàn)役。

此戰(zhàn)之前,順軍內(nèi)部和山東軍一樣,做了詳細的計劃,但是他們並沒有規(guī)定撤退路線,看起來十分自信。

按照順軍的部署,李自成自己統(tǒng)率義軍主力,由襄陽西攻潼關(guān),然後向西安挺進,同時派權(quán)將軍賀錦統(tǒng)率白鳴鶴、劉體純、藍應誠等制將軍,帶領右營十萬兵馬作爲偏師,從河南鄧縣地區(qū)出發(fā),取道陝西商洛地區(qū),同主力會師西安。

七月初,順軍主力接近潼關(guān)。

孫傳庭令總兵白廣恩部紮營於關(guān)城外通洛川,總兵高傑部紮營於南門外西山頭,自己則驅(qū)使城中壯年男子守城,形成三角共守之勢以圖抗擊,並且接連向朝廷告急。

初六日,順軍自陶家莊進抵官坡。

白廣恩聞訊驚嚇異常,率部不戰(zhàn)而走,慌忙向西逃竄,高傑由於和李自成有死仇,奮力抵擋一陣,終因爲各路官軍皆潰,抵敵不住,也望風而潰。

由於官軍士卒的家人都居住在關(guān)城裡面,士卒們爭先恐後地逃進關(guān)城“保妻孥奪門出”,有的士兵和將帥急於入城,甚至無視孫傳庭的督令,用刀劈開南水關(guān)柵欄。

順軍撿了個大便宜,尾隨而進,趁勢佔領潼關(guān),孫傳庭和監(jiān)軍副使喬元柱在混亂中督兵力戰(zhàn)而亡。

此役之後,潼關(guān)告破,孫傳庭以及明廷在中原地區(qū)最後的五省精銳全軍覆沒,崇禎皇帝失去仰賴剿賊的最後底牌,整個陝西門戶大開,李自成在中原徹底打開局面。

當時恰好傳來山東軍抵達滁州的消息,李自成怒不可泄,留馬世耀鎮(zhèn)守潼關(guān),自己則統(tǒng)兵馬不停蹄的繼續(xù)前進。

順軍主力到達渭南時,山東軍已從滁州南下,時任知縣楊暄“籍子弟乘城固守”,在城上喝罵李自成乃是逆賊,然天有不測風雲(yún),舉人王命誥開門迎接順軍入城。

初十日,李過率前鋒攻克臨潼,次日李自成率大軍抵達西安城下。

這個時候,明廷在陝西官軍的精銳已被殲滅,就連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都戰(zhàn)死在潼關(guān),所以西安城中的情況就和南京如出一轍,守禦力量十分薄弱,顯得杯水車薪。

當時守備西安的主力還不是本地駐軍,是本地官員好說歹說才留下來途經(jīng)西安的五千名四川兵,算是客軍。

客軍入城,一向是沒有任何約束的辦法,就像引狼入室,都是亂象開始的時候,不過這也屬於從拆東牆補西牆,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由於天氣比較寒冷,川兵沒有禦寒的衣物,本地的知府擔憂客軍會因此作亂,劫掠西安城,所以聯(lián)合前去秦王府,想讓朱存樞拿出點銀錢給士兵置棉衣,藉以鼓起士氣。

說起來李自成和王爭遇到的情況有些相似,順軍幾十萬大軍由於沒有重械,所以在西安久攻不下,損失慘重。

山東軍一路望風披靡,最後因爲南京城太過堅硬,重炮難以轟開,一時進退兩難。

王爭和李自成處理的辦法也十分相似,都是從內(nèi)部下手。

南京城內(nèi)史可法不協(xié)助守城,給了山東軍各個擊破的機會,最後造成諸多勳戚爲了自家利益開門投降,李自成則是間接受到秦王朱存樞的幫助。

秦王朱存樞言辭拒絕了知府和各級西安官員的要求,並且下令封閉秦王府,對守城之事不聞不問。

儘管知府和官員們懇請寬限些時日,但協(xié)防西安的川兵頭子王根子大爲不滿,並不買賬。

川兵作爲守備西安的主力,連日和順軍作戰(zhàn),最後沒有任何好處,就連最基本的後勤補給都沒能滿足,兵士們飯吃不飽,衣裳穿不暖,還要爲城中的勳戚冒死守城,這根本說不過去。

所以說,王根子投降不過是代表了大多數(shù)官兵的想法,就算沒有王根子,也會有李根子,趙根子。

當天夜裡,川兵大開東門迎接順軍進城,投降成爲順軍的一員。

七月十七日,就在山東軍進入南京後的第三天,李自成率順軍主力佔領古都西安,活捉秦王朱存樞,威名大振。

陝西巡撫馮師孔還有知府黃炯被殺,布政使陸之祺等人投降,李自成進城後採納宋獻策的意見,立刻下令:

“不得妄殺一人,誤者將吏償其命”。

由賀錦等人統(tǒng)率的義軍右營,從河南南陽地區(qū)出發(fā)後,於七月十二日進抵陝西商州,十五日攻克該城。

七月十九日,賀錦率部佔領洛南縣,二十日同李自成會師於西安。

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tǒng)天下的雄厚實力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zhàn)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fā)洪災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著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五百五十九章:雲(yún)、貴、四川割據(jù)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yǎng)馬島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yún)集,帝國開篇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tài)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quán)的建立(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九十六章:戰(zhàn)後諸事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zhàn)拓城(二)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yún),踏平寧海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zhàn)場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三百九十一章:轉(zhuǎn)機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yún)龍山第五百六十九章:戰(zhàn)力不夠,意志來湊明神宗平倭詔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jiān)(求訂閱!)
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tǒng)天下的雄厚實力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zhàn)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fā)洪災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著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五百五十九章:雲(yún)、貴、四川割據(jù)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yǎng)馬島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yún)集,帝國開篇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tài)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quán)的建立(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九十六章:戰(zhàn)後諸事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zhàn)拓城(二)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yún),踏平寧海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zhàn)場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三百九十一章:轉(zhuǎn)機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yún)龍山第五百六十九章:戰(zhàn)力不夠,意志來湊明神宗平倭詔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jiān)(求訂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州市| 惠州市| 宜兴市| 黄山市| 浮梁县| 新郑市| 长寿区| 句容市| 阳东县| 林口县| 潮安县| 精河县| 安阳市| 瓦房店市| 小金县| 绵竹市| 河北省| 盐津县| 沐川县| 白河县| 施秉县| 井冈山市| 民勤县| 津市市| 原平市| 招远市| 突泉县| 体育| 科技| 固始县| 吉林市| 崇信县| 龙泉市| 东丰县| 清涧县| 武冈市| 基隆市| 莱阳市| 花垣县| 连南|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