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8章 漢中張魯

陽平關下,柵欄林立,固若金湯。

城池的箭門樓上,張魯盤著腿,拿著書簡,撫摸著鬍鬚靜看《道德經》,頗有臨危不懼之色。

然此時,陽平關下設立的十餘處寨柵已經被趙雲打的殘破不堪!

整整十餘日,趙雲對陽平關的攻打可謂傾盡全力,投石,箭雨不計其數的向著陽平關上和寨柵狂轟濫炸,多處寨柵被打的搖搖晃晃,滿面瘡痍。

怎奈陽平關確實是天險之地,寨柵雖然受創,但關口卻是穩如泰山,毫不動搖。

生活在漢朝西南的人都知道,入蜀有三難。

即:陽平難、江關難、白水難。

三難之中,漢中最險莫如陽平關。

陽平關乃是漢中的西門戶,進利於攻,退可以守。北通秦隴,西控川蜀,南臨漢江和巴山,後依景山,與漢江南北的定軍山、天蕩山互爲犄角之勢。同時也是巴蜀通往關中的前沿陣地,地理位置險要自不必說,且前聳定軍、卓筆,右踞白馬、金牛,左拱雲霧、百丈,漢、黑、燼諸水襟帶包絡於其間,極天下之至險。

這也是趙雲兇狠攻打關隘,打的關外寨柵損毀,但張魯本人卻高居關內,絲毫不爲關外的兵勢所動的緣故。

他甚至還有心情每日觀書下棋,好像此番從南鄭來陽平關不是打仗,而是公費旅遊。

在英雄輩出的漢末,張魯算不上亂世巨梟,但不得不說,此人確實有幾分本事。

當年,他初從劉焉爲督義司馬。領兵進攻漢中。劉焉死後,張魯自立並以“五斗米教”教化民衆,朝廷無力征伐張魯,便任命他爲鎮民中郎將。

張魯此人,不論在政治上,軍事上都不算出彩。可唯獨在思想上卻有他獨特的地位,千百年後,他被尊爲道教的始祖之一,大受香火。這全都得益於他的“五斗米教”。

這‘五斗米教’又名天師道,創始人是張魯的爺爺張陵,又名張道陵。據說是留侯張良的九世孫,生於吳郡天目山。永和六年造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奉其道者,須納五斗米。張陵以符水、咒法爲人治病,並授民以鹹井水熬鹽之法,百姓得其益,乃奉爲天師。弟子戶達數萬衆。他設立祭酒,分領其戶,宰守。還定立條制。讓弟子輪流出米絹、器物、樵薪等。

五斗米教不施刑罰,‘以善道治人’。使有疾病者書記生身以來所犯之罪,手書投水中,與神明共盟,不得復犯罪,以生死爲約。

這五斗米教傳到張魯的手中,被他用以教義佈施與民,輔之以政治目地,使的也算是得心應手,讓百姓歸心,令人歎服。

別的不說,最典型的就是張魯創立的‘義舍’,來往行人在那裡吃飯可以不要錢!試問在這個紛亂的世間,哪個諸侯的治下能夠做到?

別人不說,至少袁尚肯定是不幹的。

此時的張魯端著左手端著書簡,右手捧著熱盞,盤膝坐在箭門樓中,頗有些指點江山的宗師氣度。

“系師!”

箭樓之外,一名“鬼卒”匆匆忙忙的進了箭樓。

張魯這個人出身道家,崇信老子的無爲也就算了,可他卻畫蛇添足的非把道教那一套也搬到了漢中軍中,他手下的士卒不叫士卒,叫“鬼卒”,他手下統領一定數量鬼卒的人不叫校尉,叫“祭酒”,他手下能征慣戰的猛士不叫“都尉”,叫“大祭酒”,他手下能夠指揮三軍的統帥不叫“將軍”,叫“鬼頭大祭酒”。

而對於張魯本人,他不讓手下叫他“主公”,而是叫他“系師”。

誰不叫他跟誰急。

漢中軍隊,從“系師”到“祭酒”再到“鬼族”,沒一路正經貨色,整得跟裝神弄鬼的邪教團夥似的,而張魯本人,則活脫是個邪教頭子。

“無量天尊,慌什麼,天還能塌下來?有事就說。”張魯很鄭靜,慈眉善目的看著那鬼卒道。

“系師,大喜事啊,趙雲的兵馬,退了!”鬼卒興奮的言道。

“哦?”張魯聞言不由得一奇:“你此言當真?”

鬼卒一個勁的點頭道:“門徒怎敢瞞騙系師,這事千真萬確!”

“無量天尊,趙雲的兵鋒正盛,雖然還不曾撼動陽平關,但城外的寨柵已是被他攻的殘破不堪,如何輕易會退了?…………速召吾弟鬼頭大祭酒來!”

張魯口中所說的鬼頭大祭酒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胞弟張衛,總督漢中諸路與陽平關的兵馬。

少時,張衛被人請至箭樓,一見張魯,直接開口:“大哥,找我來幹什麼……”

“嗯哼~!”

張魯重重的咳嗽了一聲,擡頭不滿的瞪視著張衛。

“無量天尊……本天師跟你說多少次了,在軍中別叫本天師大哥,要叫系師!跟你說了幾百遍你還記不住,你長得是豬腦子啊……咳咳,無量天尊,本天師又動肝火了。”

張魯將乍然而起的一絲怒火壓下,揮手讓張衛坐下,道:“鬼頭大祭酒,有鬼探回報,趙雲的兵馬已經撤離了陽平關,走斜谷道回往關中,依你之見,此事如何?”

張衛想了想,拱手道:“大……系師,依我之見,趙雲撤兵乃是在情理之中,陽平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屬漢中天險之最!趙雲來攻之前,定然不曉得此地會如此險惡,遷延日久他久攻不下,必然是糧草不敷,難以久持,與其這麼僵持下去徒勞無功,倒不如撤軍回師再做定奪。”

張魯聞言,面露喜色,雙掌合十高興道:“無量天尊,趙雲這匹夫撤走,漢中無憂矣,想當初他領兵前來時。還著實是把本天師嚇得栽一跟頭,這狗日的趙屠夫……哎呀~~,無量天尊,罵人不對,本天師怎麼又動肝火了。”

張衛起身道:“系師,趙雲連番攻城。士氣衰弱,如今撤走,正是追趕他的良機!末將請領楊任,楊昂兩位將軍……咳咳,是兩位大祭酒,去追趕趙雲。已成全功!”

“無量天尊……你此言正合‘園地裡挖白菜——斬草除根!’此舉正是吾輩典範,鬼頭大祭酒速去。勿要拖延,千萬不要放過趙雲那虎崽子……哎呀呀,又動肝火了。”

“諾!”

趙雲當先攻打漢中的時候,閻行的兵馬尚還未到,待兵馬行至渭水之時,已經得到了趙雲久攻陽平關不下。率兵出斜谷道的消息。

閻行大驚失色,沒想通趙雲爲何在陽平關一觸即退。

來不及想通個鐘究竟,他急忙領兵馬不停蹄的前去增援。

然而就在關中雍涼之地風起雲涌的時候。益州那裡也發生了變故。

就在趙雲出兵的前一段時間,張鬆在荊州得了劉備的厚待,感其乃是英明之主,隨即獻上了西蜀地形圖,表示願忠誠於劉備。

回到成都之後,張鬆即向劉璋諫言,言劉備顧念同宗之情願意入蜀相助他對抗張魯。

劉璋大喜過望,便不顧手下衆臣反對,派遣法正迎接劉備入蜀。

劉備此番入蜀,是副軍師龐統前往西川,留下正軍師諸葛亮在荊州總攬大局。

這樣的分配是有極具有政治目地性的。

鳳雛龐統,號稱‘南州士之冠冕’,其人才華橫溢,劉備對其雖不如對諸葛亮那麼喜歡,卻不能不重用。而龐統自打投靠劉備之後,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發揮真正的才幹,所以立功心切,希望能有一個展現他才華的舞臺。

這個舞臺,就是西川。

龐統與孔明,二人並世稱雄,孔明自打投靠劉備之後累見奇功,威望日盛,龐統嘴上不說,心裡老不樂意,他不希望久在孔明之下,而對劉備個人來說,也希望能有個人能立下大功,壓孔明一壓,這纔是爲君的馭人之道。

與龐統情況相類似的,還有蒯越,黃忠,魏延,李嚴,文聘,張允,王粲,劉磐等荊楚舊臣。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孔明行事穩重謹慎,只有讓他留守荊州,才能震懾住荊州各族世家,何況劉備還留下了關羽,張飛,陳到三員大將助他掌握兵,萬無一失。

也只有這樣,荊州舊部諸人,在劉備身邊,行動舉措,也纔會安穩,若以龐統留守,那荊襄之地,劉備又如何放心?

安排好後,劉備放心大膽的進入了益州地,與劉璋會與涪水,並領兵北上前往葭萌關防守。

但是張魯此刻卻並沒有南下,因爲趙雲的軍事行動迫使張魯改變了動向,於是劉備開始屯兵益州北方,網絡人心,收買百姓,鞏固自己在益州的聲望。

諸葛亮替劉備留守荊州,他人雖然不在蜀地,但卻時時刻刻在觀望著川中動態。

在得知趙雲準備出兵漢中之後,諸葛亮立刻就猜測到了袁尚的戰略意圖!

袁尚取漢中是假,要以漢中爲跳板,侵略蜀中是真。

袁尚若是現在就攻下了漢中,則主公謀奪益州之事必敗無疑!

於是乎,諸葛亮終於開始行動,和徐庶,郭嘉一樣,他將目標鎖定在了關中。

而在他眼中,首要的目標人物,和郭嘉和徐庶一樣,也是昔日韓遂手下的叛將閻行。

但諸葛亮的行事作風,與郭嘉和徐庶,大有不同。

郭嘉手下的楊阜,是糾結了一批在雍涼的心向曹魏之士暗中潛伏,並以言語試探,意圖策動閻行內亂;

徐庶則是以天子名義,東西合縱,聯絡五路兵馬,進軍關中,並加以天子招數,以此來逼迫閻行歸順。

二人的計策雖然都不俗,但方式未免偏頗,雖令閻行左右搖擺,卻還不至於真的狠下心來做出背叛之事。

因爲閻行不比常人,他不但本領高強,且城府極深,他心中雖有野心,但等閒之法根本不可能讓他下定決心反了袁尚。

可是,諸葛亮要麼不出手,一旦出手,其所下之猛藥比之徐庶和郭嘉不知強上多少!

要逼閻行造反,當今天下,只有孔明一人能夠做到。

…………

第480章 開始反擊第14章 援軍第584章 忠心漢室五百二十七章 欠債難償第416章 奔出許昌第457章 京兆之戰第717章 老當益壯第566章 驚動曹植第716章 公安事定(下)第244章 攻陷水門第579章 毒士前來第440章 神將趙雲第544章 借勢打勢第557章 死而後生第557章 死而後生第417章 班底之人第170章 離箭計第533章 袁尚承諾第154章 田豐之計第34章 異曲同工第1章 官渡三公子第582章 要飯使節五百一十一章 鬼才動向第497章 龍虎重聚第718章 好老丈人第166章 北上攻河東第331章 攻陷洛陽第372章 老當益壯五百六十五章 曹睿誕生第685章 名士南去第723章 內戰依舊第124章 誰人爲嗣?第618章 對陣魏延(三)第四八十一章 會見閻行第404章 天子劉協第348章 救星第99章 慧女甄宓第373章 挑撥離間第658章 寶刀誰屬第29章 真假劉關張第381章 各方招降第690章 趙雲之威第101章 洛神懼水第650章 校場鏖戰第191章 老將守成第187章 爾虞我詐第258章 三年之後第519章 兵進徐州第85章 魔高一丈第152章 先 登第382章 裡呼外應第190章 女子後盾第301章 全面進攻第195章 叛 變第59章 各方動態第23章 鬼 才第102章 議計飛燕第25章 東遊記第568章 決戰官渡第358章 幾經波折第473章 血戰長安(五)第438章 漢中張魯第683章 詐劫屍身第455章 毛遂自薦第696章 終極決戰第198章 平亂之戰第337章 周瑜來意第660章 風遁遠揚第554章 連環設計第387章 左右使詐第590章 諸葛之謀第356章 袁茹袁怡第680章 將星隕落第689章 請君入甕第570章 最後角逐第356章 袁茹袁怡第303章 輸贏第519章 兵進徐州第109章 設計白馬第507章 設計投靠第212章 東奔西跑第277章 攻無果第672章 火燒博望第706章 荊州風雲第746章 上逼下反第50章 同流合污第590章 諸葛之謀第510章 童淵請求第611章 對陣張飛第119章 懿第545章 蟄伏之虎第587章 南疆厚禮第178章 互殺第47章 無頭兇案第84章 道高一尺第503章 平叛終結第266章 移花接木第559章 敵有人質第630章 撤戶棄關第564章 陣前約戰
第480章 開始反擊第14章 援軍第584章 忠心漢室五百二十七章 欠債難償第416章 奔出許昌第457章 京兆之戰第717章 老當益壯第566章 驚動曹植第716章 公安事定(下)第244章 攻陷水門第579章 毒士前來第440章 神將趙雲第544章 借勢打勢第557章 死而後生第557章 死而後生第417章 班底之人第170章 離箭計第533章 袁尚承諾第154章 田豐之計第34章 異曲同工第1章 官渡三公子第582章 要飯使節五百一十一章 鬼才動向第497章 龍虎重聚第718章 好老丈人第166章 北上攻河東第331章 攻陷洛陽第372章 老當益壯五百六十五章 曹睿誕生第685章 名士南去第723章 內戰依舊第124章 誰人爲嗣?第618章 對陣魏延(三)第四八十一章 會見閻行第404章 天子劉協第348章 救星第99章 慧女甄宓第373章 挑撥離間第658章 寶刀誰屬第29章 真假劉關張第381章 各方招降第690章 趙雲之威第101章 洛神懼水第650章 校場鏖戰第191章 老將守成第187章 爾虞我詐第258章 三年之後第519章 兵進徐州第85章 魔高一丈第152章 先 登第382章 裡呼外應第190章 女子後盾第301章 全面進攻第195章 叛 變第59章 各方動態第23章 鬼 才第102章 議計飛燕第25章 東遊記第568章 決戰官渡第358章 幾經波折第473章 血戰長安(五)第438章 漢中張魯第683章 詐劫屍身第455章 毛遂自薦第696章 終極決戰第198章 平亂之戰第337章 周瑜來意第660章 風遁遠揚第554章 連環設計第387章 左右使詐第590章 諸葛之謀第356章 袁茹袁怡第680章 將星隕落第689章 請君入甕第570章 最後角逐第356章 袁茹袁怡第303章 輸贏第519章 兵進徐州第109章 設計白馬第507章 設計投靠第212章 東奔西跑第277章 攻無果第672章 火燒博望第706章 荊州風雲第746章 上逼下反第50章 同流合污第590章 諸葛之謀第510章 童淵請求第611章 對陣張飛第119章 懿第545章 蟄伏之虎第587章 南疆厚禮第178章 互殺第47章 無頭兇案第84章 道高一尺第503章 平叛終結第266章 移花接木第559章 敵有人質第630章 撤戶棄關第564章 陣前約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澳门| 庄浪县| 观塘区| 蒙自县| 驻马店市| 名山县| 哈尔滨市| 浪卡子县| 额尔古纳市| 洪雅县| 沅江市| 即墨市| 南平市| 浏阳市| 灵台县| 蒙自县| 佛山市| 长治市| 两当县| 页游| 北安市| 万年县| 志丹县| 乐陵市| 盱眙县| 炎陵县| 林西县| 沛县| 芒康县| 喀喇| 井研县| 涞源县| 河北省| 新野县| 宜昌市| 宝坻区| 龙南县| 桦南县| 聂拉木县| 乌兰浩特市|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