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

太史慈與張燕的會面時間並不很長,因爲事先已經(jīng)交過底,這次的見面不過是把具體的要求和條件進行確認而已。

會談的結果是喜人的,張燕連同他帶來的六個部寨頭領完全被劉和的誠意,以及他爲黑山軍上下數(shù)十萬人勾畫的光明未來所傾倒,他們實在沒有想到劉和準備給他們的,竟然比他們能夠想到的最多還要多。

劉和承諾將幷州的定襄郡和冀州的趙郡劃給黑山軍,雖然這兩郡目前都不在劉和的控制之下,但定襄郡距離幽州新建的集寧城不過百里之遙,劉和若是想取,只要給駐守西線的驍騎衛(wèi)和幽燕軍打聲招呼,不出半個月便可以拿下來。至於趙郡,位置就更好了,正好緊鄰著太行山的中段,黑山軍若是得了這裡,就可以將山區(qū)與平原連結起來,到時候進退自如,吃穿不愁。

劉和雖然是慷他人之慨,把袁紹現(xiàn)在控制的兩郡劃給了黑山軍,但也經(jīng)過深思熟慮,有著長遠的打算。

首先,這兩郡之地分屬兩個州,不僅相距近千里之遠,而且中間還橫亙著巍峨的太行山脈,黑山軍中的部衆(zhòng)以幷州籍和冀州籍的流民居多,劉和拿出定襄和趙郡,就能讓幷州的回幷州,冀州的歸冀州,一下子將黑山軍分化成兩個部分。而且,劉和這麼分,無論是張燕,還是他的幾個手下都找不出什麼理由來反對。人有故土情結,劉和如此安排,黑山軍上下也會歡迎。張燕等人的底線不過是能有一郡之地安身,現(xiàn)在劉和給了他們兩個,雖然沒有連成片,可做人總不能太貪了吧?

其次。趙郡雖然靠著太行山的中段,將來把黑山軍安置在這裡容易讓他們靠山吃山,不好管轄控制,但換個角度考慮的話。綿延千里的太行山日後就算沒有黑山軍掌控。也會有其他勢力藏入其中,幹一些攔路劫財、佔山爲王的勾當。劉和大大方方地給黑山軍一塊靠山的平地。這樣既能穩(wěn)住現(xiàn)在的黑山軍,也爲以後通過黑山軍控制太行山做好了鋪墊。

從上位者的角度來考慮,用“從良”的山賊路霸對付以後可能滋生的新興山賊路霸勢力,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還是以毒攻毒。在劉和看來,沒有誰天生願意放棄平地上安穩(wěn)舒適的環(huán)境,卻喜歡呆在莽莽大山中與豺狼虎豹爲伍,除非是平地上的環(huán)境比山林還要險惡,人們爲了生存不得不逃進山中躲避。黑山軍不過是這個亂世中的畸形羣體,幾十萬人當中除了極少數(shù)是十惡不赦、作惡多端之徒,大多數(shù)人如果能夠回到平地上生活定居。他們絕對不會在山中多呆一天。

除了給黑山軍兩塊地盤,劉和還給黑山軍預留了三個營的正規(guī)軍隊編制,而這個營可不是後世“軍師旅團營”中那種營級編制,而是類似於冀州振威營和振武營這種軍級編制。三個營的番號劉和都幫著張燕想好了。分別叫做飛燕營、背嵬營和震澤營,其中飛燕營自然是照顧了黑山軍首領張燕的感受,而背嵬營則是以山地叢林作戰(zhàn)爲主,震澤營則是以江河湖泊作戰(zhàn)爲主。

如果一個營按照兩萬人編配,三個營就是六萬人的編制,對於近五十萬黑山部衆(zhòng)而言,已經(jīng)算是足夠?qū)捲A恕_@三個營一旦編成,今後就得由劉和來供給軍餉和給養(yǎng),可是要實實在在地吃軍糧的。

劉和如此大方,當然不是要當冤大頭。在他看來,黑山軍的整體戰(zhàn)力雖然不如幽州五軍和冀州兩營,但卻省去了訓練和整編的時間,而且替幽州和冀州節(jié)省了六萬青壯勞力,雖然開支增加了,但忽然多出來一支替他賣命的大軍,絕對不是虧本的買賣,而是大賺特賺。能用錢來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劉大公子別的不多,今後佔據(jù)了大東北之後,糧食絕對可以管飽,而銀錢方面也不用太稠,只要多開幾座礦,把俘虜來的北方胡人塞進去使勁挖就是了。

劉和除了承諾幫著黑山軍解決地盤和軍隊編制問題,還答應在時機成熟時爲黑山軍一衆(zhòng)大小頭領解決身份問題,也就是替他們洗去黑山叛軍的身份,讓朝廷給他們冊封官職,讓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可以挺起腰桿做人,不再被人揹後戳脊梁骨。

這一點是最能打動黑山衆(zhòng)人的,誰都不想揹著一個見不得光的身份進棺材,更不願意在後人提及時,覺得祖上的身份令他們覺得羞恥。人皆有羞恥之心,更有榮譽之心,哪怕是劉和今後只給他們一個虛爵虛職,也會讓這些造反起家的人覺得光宗耀祖,實現(xiàn)了當初的人生抱負。

當然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劉和對黑山軍開出這麼優(yōu)厚的條件,那是建立在黑山軍先要拿出一份有誠意的投名狀的基礎之上。如果黑山軍只想著佔便宜,卻不肯下死力,甚至還想在劉和與袁紹之間左右漁利,那恐怕他們就是辜負了大公子的一片好心好意,而且這樣的機會永遠不會再來第二次。

劉大公子雖然不喜歡多造殺孽,但他手下急著想立功的將領和士兵大有人在,雖然圍剿黑山軍費時費力,但只要劉和控制了整個黃河以北,下定決心來一次“太行剿匪記”,那麼不出三年,劉和有信心讓太行山中的五十萬黑山部衆(zhòng)只剩下一些殘渣餘孽。不出十年,讓黑山軍在太行山中永遠的消失。

任何反動勢力,面對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從來都是死路一條。

爲了展示合作的誠意,當張燕返回山中時,太史慈讓人從癭陶方向運來了五千套兵甲,還有一批份量實足的糧食,算是向張燕交了一份“定金”。能不能拿到後續(xù)的付款,接下來就要看張燕回巢之後,如何調(diào)動麾下九山十八寨的弟兄們前往幷州給袁紹添亂了。

如果黑山軍爆冷,趁著晉陽兵力空虛的機會,將這座幷州重鎮(zhèn)奪取下來,那就不是逼著袁紹派軍回援,而是逼著袁紹回來拼命了。

劉和這邊向黑山軍交了定金,卻沒有讓張燕那邊打什麼“收條”。按照這個時代盟約的慣常做法,其實劉和與張燕之間是要互相交換人質(zhì)的,甚至是跟自己關係密切的親人,但顯然劉和沒有這樣的習慣。劉大公子不可能像劉邦那樣把自己老爹當人質(zhì),也不可能把小寶貝劉襄送進黑山,就算他願意,估計張燕也不敢收。經(jīng)過多年的經(jīng)營,劉和重諾誠信的名聲已經(jīng)傳遍各州,這比什麼樣的質(zhì)子都好用。

幾天之後,張燕返回了老巢,杜遠和孫輕把家看得不錯,沒有出什麼亂子。爲了儘早出兵幷州,張燕將隨他前往濟水的六個部寨頭領留下,然後又派人前往太行山北部山區(qū)和靠近河內(nèi)的南部山區(qū)進行聯(lián)絡,召集各寨頭領前來共議大事。

雖然人多難免嘴雜,其中甚至不排除有人會向袁紹暗中通報消息,但張燕卻並不擔心這一點,因爲兵法上有句話叫做“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劉和交給他的任務是吸引袁軍一部分兵力從河東回援晉陽,卻沒有限制張燕採取怎樣的方法,如果袁紹只是聽到風聲便分兵回援,反倒是給張燕聲了力氣。至於袁紹知道了之後會跟黑山軍翻臉,這就更不是問題了,袁紹這位出身名門世家的貴族,什麼時候又給過黑山軍好臉看了?

當張燕回山忙著召集部下議事的時候,回到癭陶的太史慈也沒有閒著。從近日收到的情報顯示,鄴城方向袁紹的留守大將淳于瓊與高覽之間似乎正在進行著密謀,太史慈分析最有可能還是針對河內(nèi)的張楊。

魏郡緊鄰黃河,南面便是兗州的東郡,而西面則與幷州和司隸河內(nèi)郡交界,袁紹之前便曾派出軍隊從內(nèi)黃至黎陽一帶兵進河內(nèi),結果被張楊在鹿場山打了一場防守反擊,最終鎩羽而歸。那一次,張楊只是專心防守東線這一路,而且洛陽方面還派了部分申息軍前來增援,而這一次張楊需要防守東線、中線和西線,洛陽方面因爲要防範關中可能發(fā)生的變故,也是無法抽調(diào)太多兵力增援張楊,所以張楊面臨的形勢十分危急。

劉和在給太史慈的信中提到了河內(nèi)和洛陽方面,不過沒有給太史慈什麼壓力,只是提醒他密切關注魏郡方向留守袁軍的動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當出動振威營逼迫一下淳于瓊,使得冀州這邊的袁軍不敢有什麼大的動作。

劉和只給太史慈指明瞭一個方向,而具體如何排兵佈陣卻完全由太史慈來決定,這就給了太史慈足夠發(fā)揮和施展的空間。劉和遠在薊城,不可能及時掌握冀州的形勢,他不插手各軍具體的行動,無疑是明智之舉。

太史慈經(jīng)過仔細慎重的考慮,決定發(fā)動一場突襲,既是爲了震懾冀州袁軍,同時也是給返回黑山的張燕一個提醒。

四零零章 單福之能第100章 低調(diào)出場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124章 慎重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89章 殺伐果斷第534章 入宮見皇帝第39章 二十五騎第478章 袁家內(nèi)鬥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78章 先天不足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503章 王佐自辭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338章 狂飆第526章 三韓來人第536章 開戰(zhàn)之前(下)第509章 隱謀第418章 文官治軍第66章 被人鄙視了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504章 荀家多才俊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91章 三殺令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99章 引狼入室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390章 折服(上)第457章 驅(qū)離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405章 誰是贏家(下)第286章 追!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90章 發(fā)狠第478章 袁家內(nèi)鬥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391章 折服(下)第486章 醫(yī)聖仁心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445章 振勇營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259章 萬勝驍騎衛(wèi)第201章 互助社第57章 子龍往事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391章 折服(下)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62章 追趕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267章 鎮(zhèn)北軍和度遼軍第521章 財富宣言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246章 北訪(上)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473章 又見人吃人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163章 惱羞成怒第536章 開戰(zhàn)之前(下)第245章 固若金湯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247章 北訪(中)第326章 艱難的一天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486章 醫(yī)聖仁心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205章 勸農(nóng)詩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516章 田豐的新差事第226章 形勢緊迫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460章 考察與重用第248章 北訪(下)第2章 夜幕殺機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81章 有將來投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210章 圍剿暗流
四零零章 單福之能第100章 低調(diào)出場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124章 慎重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89章 殺伐果斷第534章 入宮見皇帝第39章 二十五騎第478章 袁家內(nèi)鬥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78章 先天不足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503章 王佐自辭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338章 狂飆第526章 三韓來人第536章 開戰(zhàn)之前(下)第509章 隱謀第418章 文官治軍第66章 被人鄙視了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504章 荀家多才俊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91章 三殺令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99章 引狼入室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390章 折服(上)第457章 驅(qū)離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405章 誰是贏家(下)第286章 追!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90章 發(fā)狠第478章 袁家內(nèi)鬥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391章 折服(下)第486章 醫(yī)聖仁心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445章 振勇營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259章 萬勝驍騎衛(wèi)第201章 互助社第57章 子龍往事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391章 折服(下)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62章 追趕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267章 鎮(zhèn)北軍和度遼軍第521章 財富宣言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246章 北訪(上)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473章 又見人吃人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163章 惱羞成怒第536章 開戰(zhàn)之前(下)第245章 固若金湯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247章 北訪(中)第326章 艱難的一天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486章 醫(yī)聖仁心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205章 勸農(nóng)詩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516章 田豐的新差事第226章 形勢緊迫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460章 考察與重用第248章 北訪(下)第2章 夜幕殺機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81章 有將來投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210章 圍剿暗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漾濞| 辽宁省| 靖宇县| 北京市| 堆龙德庆县| 商洛市| 宝兴县| 九江县| 芦溪县| 岐山县| 苏州市| 陈巴尔虎旗| 城口县| 彩票| 宁海县| 弥勒县| 麟游县| 紫阳县| 永仁县| 赞皇县| 赫章县| 两当县| 昆明市| 息烽县| 思茅市| 岑溪市| 胶州市| 侯马市| 扶风县| 会东县| 高淳县| 万山特区| 从化市| 赞皇县| 绵竹市| 互助| 凤山市| 永平县| 东宁县| 丹巴县|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