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七月,從長安出發(fā)前往冀州和幽州宣佈旨意的朝廷使者,終於抵達鄴城。
此時,距離劉和從長安出逃,已經(jīng)整整過去了一年。
這個使者名叫段訓(xùn),與歷史上那個篡改朝廷旨意,協(xié)助公孫瓚處死劉虞的傢伙同名,是董卓派來的。
年初的時候,劉虞向朝廷上書,請求加封太師董卓爲大將軍,加封冀州牧韓馥爲安北將軍,表韓馥麾下將領(lǐng)張郃爲建忠將軍;表奮武將軍公孫瓚爲青州牧,加封平東將軍;表渤海太守袁紹爲幷州牧,加封安西將軍;加封侍中劉和爲護烏桓校尉,加封廣陽閻柔爲護烏桓司馬。
這封長長的奏章由丁況親自攜帶,秘密潛往長安之後,託人呈於司徒王允的手中。
王允對劉虞父子素無惡感,否則當初也不會暗中委派大劍師王越護送劉和出武關(guān),回幽州。他對劉虞在幽州的艱難處境非常理解,也很讚賞劉虞這種顧全大局,鎮(zhèn)守邊塞的做法,所以費了不少心思,勸說董卓同意劉虞這封上書。
此時的皇帝劉協(xié),還是個娃娃,根本沒有任何權(quán)力,不過是董卓手中玩弄朝臣的一件有利工具,劉虞寫給朝廷的上書,說白了就是寫給董卓看的。
董卓看了劉虞的上書之後,比較滿意,覺得劉虞如此上道,遠在幽州還想著讓朝廷加封他爲大將軍,於是便要同意這個方案,除了將袁紹擔任幷州牧和安西將軍的任命去掉之外,其他的任命便按照劉虞的意思來辦,同時加封劉虞爲驃騎大將軍,總理河北一切事務(wù)。
董卓的女婿李儒卻在這個時候提出質(zhì)疑,建議董卓將其中幾個關(guān)鍵人物的任命做出調(diào)整。
李儒的質(zhì)疑是不能讓劉虞在北方的權(quán)力過大,既然加封他爲驃騎大將軍,那就應(yīng)該收回幽州牧的任命,只讓劉虞頭上頂著太傅和驃騎大將軍兩頂虛職帽子,不要分給他實際的地盤。同時,李儒對於偷偷跑回幽州的劉和也非常警惕,建議董卓不要給劉和在北方委任實職。
董胖子對於女婿李儒的意見通常都很重視,而李儒說的這些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就動手將劉虞報上來的任命建議改了一個面目全非。
最終,朝廷正式頒發(fā)下來的冊封命令成了這樣:加封太傅劉虞爲驃騎將軍,掌管冀州、青州、幽州和平州事務(wù);由奮武將軍、薊侯公孫瓚接任劉虞幽州牧之職,同時擢升公孫瓚爲安北將軍;由廣陽人閻柔接替公孫瓚出任護烏桓校尉。
加封原冀州牧韓馥爲護軍將軍,改任青州牧。韓馥麾下將領(lǐng)張郃,被封爲振武將軍。原渤海太守袁紹,接任韓馥爲冀州牧,加封安東將軍。加封遼東侯、平州牧公孫度爲安遠將軍。加封河內(nèi)太守張楊爲度遼將軍,兼領(lǐng)幷州牧。
擢升侍中劉和爲御史中丞,自接令之日起,赴長安覆命。
朝廷使者段訓(xùn)按照路程遠近,首先到了河內(nèi),向張楊宣佈了朝廷的授權(quán)和任命,接著又來到了鄴城,向袁紹宣佈朝廷的任命。
袁紹接到朝廷授予他冀州牧和安東將軍的命令之後,喜憂參半,不知道是該拒絕還是接受。
袁紹喜的是自己費盡心機想要謀取的冀州牧之職,董卓直接以朝廷的名義冠冕地賜給他,今後再對韓馥動手那就更加佔得住理,反倒是韓馥現(xiàn)在不知道該怎麼辦。袁紹更加高興的是劉虞父子這次看似風光,個個升官,但實際上卻是沒有一項實權(quán),屬於完全被架空了。
袁紹憂的是董卓現(xiàn)在開始防備自己西進的舉動,所以寧願將冀州這塊肥肉丟給他,然後提拔張楊出任幷州牧的職務(wù),以此來牽制和防備於他。另外,董卓任命公孫瓚爲幽州牧的做法也很不友好,這對袁紹而言始終是個大患。
謀士田豐建議袁紹先接受朝廷的任命,然後靜候韓馥、公孫瓚和劉虞等人的反應(yīng),如果其他人也願意接受,那己方也沒吃虧。若是其他幾方不願意接受,己方便閉口不提朝廷任命的事情,到時候同樣也不吃虧。
袁紹想一想田豐的話,覺得自己橫豎都不吃虧,於是高高興興地接待了段訓(xùn),然後派人敲鑼打鼓地護送段訓(xùn)前往高邑,讓段訓(xùn)去禍害韓馥。
接到朝廷新的任命時,韓馥身邊的人都有些懵了,除了張郃心裡有點歡喜。雖然韓馥現(xiàn)在這個冀州牧當?shù)糜行┟桓睂崳豢刂屏思街萑种坏牡乇P,可好歹在這一畝三分地上還能說了算,而且背後還靠著一位可以信賴的生猛大哥。
青州是什麼鬼地方?那是黃巾餘孽一年能鬧騰七八次,年年上百萬人殺官造反的地方!韓馥若是去了青州,那不等於是把脖子伸出來讓人砍麼?
更爲要命的是,韓馥的手下目前已經(jīng)沒有了潁川幫,像張郃、沮授和審配等人,都是冀州當?shù)厝耍@要是跟著韓馥去了青州,族人怎麼辦?接替韓馥出任冀州的可是袁紹,不是劉虞或者劉和!
韓馥非常失落,轉(zhuǎn)頭看沮授和審配,希望他們能給自己出個有用的主意。
沮授跟田豐的意思差不多,建議韓馥先把朝廷任命和冊封的公文接住,至於去不去青州,等著帶頭大哥劉虞吩咐就好。
韓馥想一想,覺得沮授說的也對,反正這次最受傷的不是他,而是劉虞,自己只要躲在後面“圍觀”劉虞怎麼對付董卓就成,自己他就是一個當小弟的命。
韓馥於是假裝歡喜地從段訓(xùn)手中接過任命公文和冊封將軍的印信,然後學(xué)著袁紹的做派,敲鑼打鼓地將段訓(xùn)送到了南皮。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韓馥也派出快馬,急忙向薊城劉虞彙報這件事情。
當段訓(xùn)被韓馥的人帶著東繞西拐地轉(zhuǎn)悠到南皮的時候,劉虞早已接到了韓馥的急報。此時劉和正巧不在薊城,而是帶著趙愛兒去了漁陽縣給盧植調(diào)理身體,同時與趙雲(yún)研究如何分化北地烏桓的計策。劉虞於是急忙又派人前往漁陽,召喚劉和返回薊城商議對策。
公孫瓚接到朝廷的任命公文之後,最爲開心,因爲他這次是地道的受益者,不僅實至名歸地得了幽州牧的任命書,而且還擢升了將軍品級,實在是喜從天降,雙喜臨門!
公孫瓚送給段訓(xùn)大量的財貨,表達謝意,然後派出一隊人馬將他送往薊城,也就是此次出行的最後一站。
冊封公孫度和閻柔的事情,到時候段訓(xùn)可以委託劉虞去辦,畢竟劉虞如今成了驃騎將軍,掌管青冀幽平四州的事務(wù),他有這個權(quán)力。
段訓(xùn)從南皮出來,走到泉城的時候,劉和已經(jīng)從漁陽返回了薊城。對於董卓老賊擺了自己父子一道的事情,劉和十分惱火,不過他已經(jīng)想好了對策,所以並不擔心段訓(xùn)的到來。
趁著屋內(nèi)沒有外人的時候,劉和拍著xiōng部向老爹保證,董卓老賊的死期不遠了,說不定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人砍了腦袋,所以只要想辦法將段訓(xùn)支開,始終不要讓董卓那道亂命傳到薊城,用不了多久,長安方向就會有新的任命傳來。
雖然兒子從未騙過自己,但是劉虞還是難以相信董卓馬上要死的事情,他問劉和爲什麼這麼篤定,劉和就胡扯說自己最近研究周易有了心得,偶爾可以推測出未來將要發(fā)生的重大事情。
劉虞不想跟兒子胡扯,直接問他通過什麼辦法可以將段訓(xùn)給支開,結(jié)果劉和出了一個非常陰損的主意,差點沒把劉虞給逗笑了。
劉和的主意是立即派人前往段訓(xùn)前來薊城的必經(jīng)之路上攔截,當然不是將段訓(xùn)給宰了,而是花錢賄賂段訓(xùn),護送他前往遙遠的遼東襄平一趟,先向公孫度宣讀朝廷的冊封旨意,然後再返回薊城來最後宣佈劉虞的任命。
劉和的理由是段訓(xùn)一路上都是宣佈各州州牧的冊封任命,沒有理由漏掉公孫度而直接就奔劉虞這裡來,段訓(xùn)理應(yīng)挨個兒告訴各州新任的州牧們朝廷委任劉虞掌管北方四州的意思,最後再名正言順地向劉虞宣佈任命。
劉和的這個緩兵之計和冠冕理由都能說得過去,反正這個時候誰也不會想到董卓距離翹辮子已經(jīng)近在咫尺,等段訓(xùn)前往遼東晃悠一趟回來,怎麼還不得三個月以上?
如今已是七月份,董卓就算再命長,他也不能活過初平三年吧?
劉和清楚記得歷史上董卓是在初平三年的四月間被王允、呂布等人聯(lián)手所殺,如今拖到七月份已經(jīng)讓劉和覺得意外了,就算他的出現(xiàn)改變了歷史車輪向前移動的方向和軌跡,但目前的改變還是有限,對於整個西北地區(qū)的形勢沒有太大的干預(yù)和影響,而長安城內(nèi)應(yīng)該發(fā)生的事情,可以有細枝末節(jié)的變化,但是大的事件應(yīng)該不會改變。
劉虞於是按照兒子的建議,派出別駕趙該前往雍奴將段訓(xùn)攔下,先是送上一批價值不菲的金銀財寶,然後轉(zhuǎn)達了劉虞想要最後接受任命的意思。
段訓(xùn)本來不想去遼東那麼遠的地方,如今得了許多好處,而且趙該還暗示等他從襄平返回時還有重謝,所以樂顛顛地從雍奴折向東北,卻是沒有向著西北方向的薊城而來。
劉虞這一招緩兵之計用的妙,卻是急壞了等著看他笑話的袁紹和公孫瓚。
不過大家也不用過於著急了,因爲很快就會有一條更加勁爆的消息從長安方向傳回……
PS:親們,南道大聲地求推薦和三江票啊!手上有的記得去投幾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