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2章 狗急跳牆

時間很快到了冬月之初,距離公孫度從西線全面撤退回來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一個月內,遼東之地發生了許多事情。

先是公孫度不顧身邊之人苦苦相勸,派出使者帶著重金前往玄菟郡以北與盤踞在饒樂水一帶的遼東鮮卑大頭領素利暗中見面,誘使素利出兵進入醫巫閭山至大遼水之間的地區,協助公孫度抵禦來自遼西方向徐晃和田豫的不斷侵蝕。

醫巫閭山至大遼水之間有兩百二十多裡之寬,南北更是有著三百里的縱深,這麼一大片原本屬於大漢的疆土,卻因爲公孫度的一時利令智昏和狗急跳牆,便被他拱手交予胡虜之手,公孫度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引狼入室,比之幷州的逢紀之流不遑多讓,實在令人覺得齒冷。

素利的侄子成律歸年初便是死在幽州大軍陣前,至今連個屍首都沒找著,而遼東鮮卑在白山城一戰中更是損失慘重,數萬部族勇士要麼葬身草原,要麼被劉和那個黑了心腸的傢伙送進暗無天日的礦坑之中。素利與幽州有著這樣的深仇大恨,時刻想著能夠報復回來,因此與公孫度一拍即合。

素利作爲遼東鮮卑的大頭領,最不願看到劉和收復了遼東之地,然後將大軍派駐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因爲這對遼東鮮卑人的生存是巨大的威脅。公孫度雖然號稱遼東王,但他這些年只是忙著與高句麗作戰和攻略東萊之地,卻是無力向北推進,所以生活在遼東地區的鮮卑人並未感受到太大的威脅,而劉和則與公孫度截然不同,他麾下不僅有著百戰不殆的十萬大軍,更是對北方的鮮卑人抱著極大的警惕和仇恨,一旦遼東四郡落入劉和手中,根本用不了幾年。劉和便會對付周邊各個異族,而遼東鮮卑人則是首當其衝。

鑑於如此嚴峻緊迫的形勢,公孫度派到草原上的使者剛剛說出兩家聯手的請求,素利便毫不猶豫地派出三萬騎兵進入公孫度割讓出來的大片區域,看樣子是要再度跟劉和麾下的部隊交手過招,說什麼也要一雪白山大敗之恥。

公孫度從北方草原上引來了鮮卑人這頭餓狼之後,猶自覺得不足,他還同時派人前往國內城聯絡敵對勢力高句麗,不惜讓出玄菟郡北方的高顯和西蓋馬等地給高句麗國,然後換取高句麗的暫時支持。

公孫度派到高句麗王都國內城的使者極力向高句麗國王講述劉和麾下軍隊的兇殘暴虐。陳述遼東落入劉和之手的巨大危害,煽動高句麗國王從西安平方向出兵,繞到沓氏城去,切斷度遼軍的後方退路,沿著鮮于銀在遼東半島上的進軍路線,將這支“入侵”遼東的部隊堵在新昌城內,最終幾方聯手,徹底解決深入到遼東腹地的鮮于銀一部。

漢末的高句麗國主要是由濊貊人和夫餘人組成,然後又吸收了一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由於高句麗國所處的地域橫跨了後世的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朝鮮的北方和韓國的一部分,因此幾個國家的歷史學者皆稱高句麗是發源自本國的原始民族,爲此還引起了許多口舌爭議。

不過,最重要的是歷史上曾經出現的高句麗國與後來出現在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上的高麗國完全不是一個國家。兩者的名稱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卻有著根本的不同。

高句麗國開始形成的發端是在公元前37年,也就是西漢末期。當時高句麗國的第一任國主是從發源自大小興安陵甚至是更北的夫餘國逃出來的王子朱蒙。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之後,高句麗在漢末三國時代已經成爲盤踞在大漢東北馬訾水至千山山脈一帶(唐之後改名爲鴨綠江)的重要勢力。與北方的夫餘、挹婁、沃沮和朝鮮半島上的穢貘、馬韓、辰韓、弁韓等勢力雜處,而這些勢力則全部受到來自遼東漢人的影響。

高句麗的興盛是在魏晉南北朝那段時期,當時漢族已經被興盛起來的鮮卑族和其他北方遊牧民族逼到了長江以南茍延殘喘。高句麗因此沒有了強大的敵人限制,於是在東北不斷擴張。

高句麗的衰亡則從隋朝的數次征伐開始,直到唐太宗李世民一句“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然後便是大軍源源不斷地涌向東北,終於在公元668年將這個卑鄙狡猾的王朝徹底從歷史版圖上抹去。而後世的許多史料和書籍中總是把隋煬帝的三次東征以及大唐帝國的東征含糊地說成是東征高麗,這卻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高句麗是高句麗,高麗是高麗,絕對不可以混爲一談,因爲這牽涉到後世朝鮮半島上一羣棒子們對我中華版圖的貪婪和野心!

高麗王朝是在唐滅宋興的期間也就是公元918年時,在朝鮮半島上由一個叫做王建的人所建立,這個王建跟前文裡面提到的公孫度的手下王建是兩個人。高麗王朝的國都開城在三國時代屬於古國高句麗,所以王建便以高麗作爲自己的國號。高麗王朝的版圖當時僅限於朝鮮半島,從建國直至消亡,期間經歷了四百四十餘年,直到1392年被朝鮮王朝所取代。

後世朝鮮半島上的某些民族主義分子,還有一些無恥的歷史學者,不承認高句麗與高麗之間巨大明顯的差別,卻是故意將高句麗與高麗混爲一談,只因爲古高句麗國在興盛時期曾經佔據了東北許多地方,甚至連河北環渤海一帶也爲其所控制。這些不要臉的傢伙如此無視歷史事實,用心和目的自然十分不純。

三韓人王建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的高麗國雖然源名於高句麗,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而不是一體相續的朝代,因爲王氏高麗與高句麗在領土上有95%以上不重合,語言更是完全不同,而且歷史年代間隔更是超過了250年的巨大差距。

用一句話進行概括:高句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地方政權,後來爲中央王朝唐朝所滅,而高麗則是朝鮮半島上後來出現的一個政權,跟高句麗其實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釐清高句麗和高麗,便是要防止某些棒子國內的極端民族主義者覬覦我華夏的東北領土!

卻說此時的高句麗國王得知遼東發生的巨大變化之後,心中竊喜不已,他覺得這正是染指馬訾水下游之地的絕好機會,一旦高句麗的部隊進入遼東半島,便可以徹底切隸屬於漢朝的樂浪郡與遼東之間的聯繫,爲今後侵吞樂浪,進入三韓打下基礎。

此時的樂浪郡,位於朝鮮半島的西北,馬訾水以東,轄下設有十數縣,本來屬於幽州最東面的一個郡,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公孫度割據遼東之後,自然是將樂浪郡置於自己的管轄之下。

公孫度接連勾結了遼東鮮卑人和高句麗人之後,便將剩餘的所有兵力沿著襄平的外圍幾座城池進行部署,其中在遼隊城駐守了一萬五千水師,在遼陽部署了兩萬兵馬,在襄平部署了三萬兵馬,想通過這樣的嚴防死守頑抗到底。

公孫度重新構築了外部防線之後,轉身便對內部的不同聲音和異己分子進行嚴肅的清查排除。他派兵將管寧從隱居的地方抓到了襄平,然後將這兩位名士、看管起來,接著又派人前往新昌給鮮于銀傳話,聲稱只要鮮于銀出兵攻打襄平,他便將這兩人處死,以此來要挾鮮于銀。

當初鮮于銀和韓珩假冒身份前來遼東時,曾得到王烈的不少幫助,而劉和對管寧更是有意招攬,如今公孫度卻徹底不顧遼東士人的反對,將這幾人作爲擋箭牌和護身符,雖然做法有些卑鄙無恥,卻是正好抓到了鮮于銀的痛腳。

因爲關乎三位名士的人身安全,鮮于銀有些投鼠忌器,他急忙派人走海路返回令支向劉和請示下一步的行動。

與此同時,已經完全整合消化了西線公孫度一萬五千多降兵的徐晃和田豫,在率軍翻過醫巫閭山向東挺進時,發現了遼東鮮卑人的蹤跡,醫巫閭山以東四十里的無慮縣城已被鮮卑人所控制,徐晃和田豫的進軍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令支城內,劉和接連收到了鮮于銀和徐晃的報告,對於遼東出現的這些新情況也是有些頭疼。

“奉孝,嚴冬已至,東北氣候寒冷異常,是不是先讓東西兩線的部隊就地防守,等到明年轉暖之後,再做謀劃和打算?”

“度遼軍已經順利完成了第二階段的作戰任務,在無後援的情況下,確實不宜再度擴張。後勤司當儘快籌集一批糧草補給送往渝水前線,以免俘獲的那一萬多降兵吃光了徐晃和田豫的存糧。”

“嗯,我這就派人前往西線將徐景山和文宣司的骨幹調至遼東,協助徐晃和田豫就地轉化遼東降兵。至於後勤補充方面,薊城司令署那邊一直在加緊運作,想必不久之後便有大批軍需物資運抵令支,屆時我派孫禮和龍虎衛輕騎營一路護送至渝水前線。”(。)

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第197章 當仁不讓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6章 組團忽悠第476章 補天裂第530章 軻比能之死第390章 折服(上)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307章 鮮于輔的小算盤第303章 大棋局第507章 管殺還管埋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438章 噩耗不斷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406章 虎癡許褚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322章 攻!守!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12章 欲擒故縱第119章 小將兇猛第111章 噼裡啪啦被打臉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317章 虎頭蛇尾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70章 如此打臉第281章 千里鏡第302章 添油加火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85章 勾結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432章 洛陽百姓不好惹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373章 後援趕至第197章 當仁不讓第295章 密會居庸關(下)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鮮于銀第143章 挑撥,抹黑!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256章 公孫氏落幕(下)第199章 超級女秘書第499章 三個女孩一臺戲第522章 赤子之心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244章 南皮之戰第460章 考察與重用第487章 奇怪的病人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97章 危急關頭第31章 忽悠倆大王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503章 王佐自辭第452章 交換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鮮于銀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462章 接見第35章 烈火燎原第481章 借糧第40章 雞飛狗跳第281章 千里鏡第343章 君子不器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223章 敢給爺尿一個麼?第220章 馬踏南匈奴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166章 待宰的魚腩
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第197章 當仁不讓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6章 組團忽悠第476章 補天裂第530章 軻比能之死第390章 折服(上)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307章 鮮于輔的小算盤第303章 大棋局第507章 管殺還管埋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438章 噩耗不斷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406章 虎癡許褚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322章 攻!守!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12章 欲擒故縱第119章 小將兇猛第111章 噼裡啪啦被打臉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317章 虎頭蛇尾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70章 如此打臉第281章 千里鏡第302章 添油加火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85章 勾結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432章 洛陽百姓不好惹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373章 後援趕至第197章 當仁不讓第295章 密會居庸關(下)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鮮于銀第143章 挑撥,抹黑!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256章 公孫氏落幕(下)第199章 超級女秘書第499章 三個女孩一臺戲第522章 赤子之心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244章 南皮之戰第460章 考察與重用第487章 奇怪的病人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97章 危急關頭第31章 忽悠倆大王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503章 王佐自辭第452章 交換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鮮于銀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462章 接見第35章 烈火燎原第481章 借糧第40章 雞飛狗跳第281章 千里鏡第343章 君子不器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223章 敢給爺尿一個麼?第220章 馬踏南匈奴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166章 待宰的魚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里| 潼南县| 三河市| 福泉市| 奇台县| 新余市| 伊吾县| 宁安市| 招远市| 五大连池市| 绵阳市| 遵义县| 涟水县| 临泽县| 大足县| 吉首市| 乌兰浩特市| 辉南县| 普兰店市| 调兵山市| 包头市| 新泰市| 颍上县| 泊头市| 镇赉县| 丰县| 虹口区| 察雅县| 诏安县| 林周县| 宝山区| 海口市| 怀远县| 四子王旗| 于田县| 苍南县| 和田县| 长葛市| 湖口县| 鹰潭市| 垦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