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

遼東公孫氏發(fā)家於公孫度,此君賴同鄉(xiāng)徐榮舉薦,被董卓任命爲(wèi)遼東郡守。

因早年在遼東擔(dān)任郡吏,受郡中豪強、大戶輕賤。

公孫度遂誅滅豪強百餘家,又接連攻伐、懾服夫餘、高句麗,又西征烏桓,招撫流民積蓄實力,稱雄遼東,時爲(wèi)東國雄主。

可惜公孫度五十多歲死亡,其子公孫康更是兇猛,攻陷反覆無狀的高句麗都城,威壓三韓,設(shè)立帶方郡。

不等公孫康施展拳腳,就英年早逝,壯年而亡,其二子年幼,就由弟弟公孫恭接替。

公孫恭因患病做了截肢手術(shù)不能生育,身體健康也不好,所以不能像父兄那樣對外積極拓展,是個守成之人。

至如今,公孫康兩個兒子漸漸年壯,公孫恭又無子,故遼東公孫氏隨時都處於內(nèi)亂的邊緣。

而魏國有任子制度,傳承於漢,即任職兩千石級別的官員滿三年之期,就能使子弟一人擔(dān)任郎官。公孫氏請降於曹魏,公孫度自然不會心疼自己兩個年幼的侄兒。

所以大侄兒公孫晃就在鄴都做郎官,小侄兒公孫淵留在遼東。

現(xiàn)在公孫度與司馬師率領(lǐng)萬餘騎兵來到鄴都……如果消息是真的,那遼東那裡究竟發(fā)生了什麼?

司馬懿也想知道爲(wèi)什麼,明明把公孫度誆騙出去,可當(dāng)他的先頭部隊抵達遼隧時,這裡已然做好戰(zhàn)爭準(zhǔn)備。

好在遼東方面準(zhǔn)備並不充足,遼隧守軍不足萬人。

而司馬懿幽雲(yún)六鎮(zhèn)是次第動員,分道行軍,匯合於必經(jīng)之處的遼隧。

幽雲(yún)六鎮(zhèn)兵作戰(zhàn)風(fēng)格本就有抄掠習(xí)俗,有就食於敵的傳統(tǒng)。

面對遼隧這種天險,對嚴重依賴後勤、重步兵戰(zhàn)術(shù)的中原體系來說是個難以攻克的天險。

因爲(wèi)遼隧周邊是大範(fàn)圍的沼澤,舟船無法運輸糧秣,道路也不穩(wěn)定,後勤轉(zhuǎn)運十分困難。

要攻下遼隧,就要源源不斷的運輸補給,這是國力的極大消耗;如果不攻下遼隧,那後勤補給線被遼隧卡住,其他軍隊也不敢越過遼隧向遼東腹地進擊。

這一切,特別是遼隧的天險……是針對於依託後勤的中原兵制和戰(zhàn)術(shù)。

可幽雲(yún)六鎮(zhèn)不一樣,留一部分軍隊駐紮對峙,主力部隊越過遼隧,去進攻、抄掠、破壞遼東腹地。

見幽雲(yún)六鎮(zhèn)分兵,駐守遼隧的公孫淵哪裡還敢困守孤城,否則遼東被破壞失去補給來源後,遼隧守軍就只能在城牆裡人吃人了。

不得已,還未理順遼東的公孫淵只能懷著極端憤怒,出城嘗試正面作戰(zhàn),期望擊敗這支遠道而來的漢胡糅合的部隊。

自然地,公孫淵的腦袋擺到了司馬懿的面前。

他詳細檢查公孫淵親衛(wèi)部隊的馬具,見雙邊馬鐙已經(jīng)列裝,只是馬鞍還是舊式馬鞍,這讓他感到十分急促。

這種軍國利器正以極快的速度向周圍傳播,而漠北之北的貧寒地帶更生活著丁零這樣耐苦寒的遊牧部族;這些匈奴別部獲得新式馬具,革新騎軍戰(zhàn)術(shù)後,會帶來怎樣的變革?

大鮮卑山之北,及原始森林中還生活著許多野蠻部族。

整個遼東,正處於一種各方面蛻變的關(guān)鍵時刻,彷彿一個泥潭。

若公孫度、公孫康父子各自能多活十幾年,公孫康能活到現(xiàn)在的話,早就把遼東理順,成爲(wèi)東方強國。

正是因爲(wèi)他們的早亡,以及繼任者公孫恭的無能和羈縻統(tǒng)治,使臣服公孫氏的高句麗、諸胡、朝鮮土著都獲得了漢家冶鐵技藝,和農(nóng)業(yè)、紡織技藝。

若是要立足遼東,今後就要做好長期戰(zhàn)爭的準(zhǔn)備;等把諸胡、蠻夷、山林野人清理的差不多後……恐怕北府也完成了中原的休養(yǎng),到時候就要面對北府的攻勢。

司馬懿就靜靜坐在公孫淵腦袋前思索這個問題,到底是要把經(jīng)營好的遼東獻給新朝;還是帶著人口、技術(shù),去瀛洲博取一個超凡的機會?

他低頭看自己手掌,臂膀,自己身高八尺有餘,臂膀強健有力,家中祖上也是世代戎旅。

若獵殺妖魔,吞服妖魔血肉……未嘗沒有打回中原、一爭雌雄的機會。

再不濟,也瀛洲之偏遠,總不可能府兵還會死追不捨?

自己不治理遼東,以遼東現(xiàn)在的形勢,必然是高句麗勢大;若扶植高句麗,使高句麗依託遼隧天險,對抗府兵給自己爭取時間,似乎也是上策。

如果高句麗不頂用呢?

反覆思索,確定未來具體目標(biāo)後,司馬懿開始書寫奏疏《請遷遼土疏議》:“臣安國侯徵夷大將軍懿,自與襄平侯起兵勤王以來,又激勵三軍,以爲(wèi)後勁。驚聞襄平侯侄淵裡通敵國,舉兵以叛,衆(zhòng)數(shù)萬人。恐釀大禍,使國家首尾受敵,臣遂發(fā)急兵,五日行軍千里,圍克遼隧,不日可全定遼土。”

“遼東水土肥沃,兼有東海鹽利。西有遼隧天險,此安國家社稷之所也。”

“今漢室老臣顧慮國家,恐我漁翁得利,故多方忍讓,使陳公信跋扈無端,幾欲篡國。國家若東遷遼土,外患消除,其國自亂。民衆(zhòng)苦之,自盼新主如盼甘霖。”

“昔年陳公信有言,乃‘得人失地,人地皆存;得地失人,人地借失’之語,伏望陛下明斷。”

這是一封上表鄴都朝廷,請朝廷轉(zhuǎn)呈給大魏皇帝陛下的奏疏。

寫完這一份,他又分別給曹丕、曹叡書寫私信;以朋友的身份勸曹丕要給國家留一個復(fù)起的希望,也給曹氏宗族留一個退路。

給曹叡也是以私人身份分析北府之強,勸曹叡早圖後路,不如蟄伏遼東,以圖今後。再不濟,也能東國稱孤,不必做那階下之囚,強顏歡笑,惶恐不安。

送到鄴都的信……自然會被鄴都方面拆封。

作爲(wèi)老朋友,司馬懿自然清楚孫資、劉放擅長模仿字跡;他們完全可以承上啓下,篡改信件公文,代替曹丕向自己下令,也能代替自己向曹丕進言。

有別於朝廷,司馬懿與曹丕另有消息渠道。

只是現(xiàn)在……更需要鄴都朝廷的人力、物力。

三封信發(fā)出,他纔開始詳細檢驗軍功,對各軍軍吏進行更爲(wèi)細緻的調(diào)整。

掌控軍隊,除了日常訓(xùn)練、賞賜樹立恩情、威信外,其次就剩下三種:打勝仗、誅殺不受控制的軍吏、扶植親善自己的軍吏。

這四點他都做到了,一點點糾正、修改,自會強化對幽雲(yún)六鎮(zhèn)的統(tǒng)治。

可還是不夠,缺乏足夠多的本土軍吏、軍士。

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zhì)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wèi)了穩(wěn)定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zhàn)事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shè)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二十章 夜中第三百章 精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zhàn)前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zhuǎn)變第三十二章 貪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yīng)對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八十五章 心結(jié)第三十四章 豬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yīng)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lián)想第三十三章 塔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guān)中都督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xié)的結(jié)果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lián)姻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三十七章 關(guān)隴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
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zhì)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wèi)了穩(wěn)定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zhàn)事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shè)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二十章 夜中第三百章 精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zhàn)前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zhuǎn)變第三十二章 貪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yīng)對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八十五章 心結(jié)第三十四章 豬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yīng)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lián)想第三十三章 塔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guān)中都督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xié)的結(jié)果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lián)姻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三十七章 關(guān)隴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连江县| 静乐县| 化隆| 泰和县| 安丘市| 黔江区| 西畴县| 师宗县| 礼泉县| 观塘区| 普兰县| 宝丰县| 翼城县| 新和县| 上栗县| 会理县| 新昌县| 甘洛县| 微博| 冷水江市| 肥乡县| 象州县| 清镇市| 陕西省| 十堰市| 四子王旗| 黔江区| 榆社县| 岳阳县| 大余县| 贺州市| 昌宁县| 银川市| 曲麻莱县| 敦煌市| 阿坝县| 库尔勒市| 肥乡县| 宁波市| 耒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