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夏五月,因劉備招劉璋入朝爲官被其所拒,故劉備便以張飛爲主將率領八萬大軍伐蜀。
這一場伐蜀之戰(zhàn),比原本歷程的劉備伐蜀整整早了六年,而劉備入蜀的兵馬,也不再是僅有萬餘兵馬。
在關中大戰(zhàn)後,經過三年的修養(yǎng)生息,劉備軍的勢力遠比當初更爲強盛,因是秦瑱重開西域都護府,使得他們境內商貿更爲發(fā)達。
至於建安八年之時,淮南、青州、徐州棉花種植已經超過了三百萬畝,大量棉花經過船隻的運輸抵達江東。
又在江東女工的操作之下被織成棉布,被運送往長安、洛陽,滿足國內的需求的同時也經過絲綢之路銷往中亞。
除了棉布之外,茶飲、瓷器、玻璃、食鹽、絲綢、白糖等等貨物的出口,從東南亞掠奪了大量黃金。
這一切,都讓劉備軍的軍費碾壓同時代諸侯,甚至有些趕超漢靈帝時期的意思,遠遠不是劉璋的兵馬可比。
同樣,隨著奴隸貿易的興盛,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南陽奴隸被運送至江東、交趾,這些奴隸分別用於開礦、開荒、耕作、售賣。
使得劉備軍的物資組建充裕,無論是兵甲、士氣,還是裝備、體制,幾乎都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該有的水平。
所以在張飛抵達葭萌關不到半個月之內,葭萌關宣告陷落,隨之張飛便兵分兩路朝著蜀中進軍,同時依照劉曄的建議,調令水軍從江上逆流而上進攻。
一時間三路齊進,所到之處望風而降,劉璋無奈,便讓麾下大將嚴顏入巴郡抵禦劉備軍水軍,又讓吳懿率領衆(zhòng)將北上擋住張飛兵馬。
吳懿北上之後,便駐守於劍閣以南之地,和張飛形成了對峙之勢,值得一提的是,劍閣在這個時間並非是一處關口,因爲劍閣劉備入蜀之後,諸葛亮下令設立。
而在這條時間線上,劉備並未入蜀,劍門關自然也還未設立,只是梓潼以北的一處僅有十幾步的山道狹口!
吳懿入得此處之後,便避而不戰(zhàn),任由張飛如何叫戰(zhàn),皆未出陣,張飛無奈之下,只得止步,兩軍相持月餘。
到了這裡,吳懿本以爲張飛已難再進,不過就在這時,一直未曾出現的張遼卻突然出現在了巴西境內。
原來在南下之前,法正便與張飛言之蜀道難進,若敵軍堅守,他們斷難攻取,不如先先行進軍,從敵軍內部入手。
由是張飛表面進軍於此,暗地裡卻讓張遼帶領萬餘兵馬從充國安漢等地自入巴郡,張遼得令之後,便遣使說服杜濩、樸胡等人投降。
杜濩、樸胡本是西南賨人首領,歷來不服劉璋其人,昔日與張魯共同作亂,自張魯被劉備所敗,就獨立了出來。
此時見得張遼勸誘,二人便即依從,派兵助張遼從閬中拿下進入了巴西境內,這一條路也是歷史上張郃南下入蜀的道路。
但歷史上,劉備是以張飛鎮(zhèn)守閬中,方纔防住張郃南下,此時劉璋卻只派了龐羲於此駐守,直接就讓張遼看到了機會。
在五月十七日這一天,張遼奪取了閬中,二十日奪取了充國,隨後順流而下突襲安漢,率領數百騎兵衝入城內,徑直斬了龐羲。
至六月十五,消息傳入劍閣,吳懿大驚失色,便即下令兵馬撤軍,因是隨著安漢失守,張遼大軍已經可以殺向涪城。
他們現在不退,一旦涪城陷落,他們繼續(xù)堅守也毫無意義,反倒會被堵在劍閣道中兩面夾擊。
由是吳懿將兵馬退至涪城堅守,張飛又依照龐統(tǒng)之計,分兵江油道奇襲成都平原,大軍依次而進。
如此到了建安十一年八月初十,甘寧水軍殺入了益州境內,大破嚴顏,說服了益州本土士族投降。
一時間,由江州往東,符傑、江陽、漢安等縣紛紛獻降,成都東邊通路由此打開,劉璋恐懼之下,又調令吳懿等人回軍。
至於雒城,遭到張遼伏擊,大將冷苞、張任被斬,吳懿被俘,在龐統(tǒng)勸說之下,投降了劉備軍。
得了吳懿和嚴顏兩方相助,張飛大軍再無阻礙,奪取了綿竹新都等縣,與張遼、甘寧將成都三面合圍。
此時剛至建安十一年十一月,敗兵入得城內,劉璋聞之驚得面如土色,氣倒於府內,衆(zhòng)人救醒,便見其嘆息不已道:
“昔日漢王喚我入朝,吾言必有兵伐之禍,爾等皆勸不降,而今兵臨城下,卻當降之,以救滿城百姓!”
衆(zhòng)人聽聞這話,自是盡皆流淚,唯獨張鬆出列拱手請命獻降,黃權、王累等人見之大怒,皆欲斬之,卻被劉璋攔住:
“吾父子在蜀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攻戰(zhàn)三年,血肉捐於草野,皆我罪也,子喬之言甚合吾意,不可怪之!”
次日張鬆受命來到城外遞交獻降書,張飛領受,又次日帶著兵馬入得城內,見得劉璋便言道: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吾本意如若不降,來日破城必殺之,如今即降,吾不殺汝,且往長安請罪!”
言罷,便讓劉璋收拾行李,佩領振威將軍印綬,令將妻子良賤,盡赴長安城內領罪,即日起行。
即得益州,張飛便親自坐鎮(zhèn)成都,又派信使往長安彙報狀況,消息從十一月發(fā)出,抵達長安時已至建安十二年元月。
此時在歷史上正值赤壁之戰(zhàn)前夕,劉備得到了徐庶,方纔有點起色,可此時他卻已經佔據了十分七八土地。
聽得張飛定了蜀中,劉備自是大喜,隨之又問秦瑱誰人可治理蜀地,畢竟川人排外,又容易割據。
張飛雖然可以駐軍,但治理蜀中還是不太夠的,他必須派遣一個能穩(wěn)定蜀中形勢的能人前去。
而秦瑱見得劉備的問題,考慮片刻,就給劉備推薦了一個人,那就是江東會稽太守諸葛亮!
自從昔日他離開江東之後,諸葛亮已經在江東整整歷練了七年,此時的孔明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懵懂青年。
這七年中,諸葛亮依照他的政策,在會稽大興商業(yè),同時主動討伐剿滅會稽境內山越異族。
短短七年時間,便將會稽與南平郡練成了一片,發(fā)展出了永寧、章安等港口城池,尤其是章安,這個後世的溫州市,發(fā)展成了輕工業(yè)基地。
憑藉著靠近夷洲的優(yōu)勢,其人不斷開發(fā)夷洲,劫掠奴隸,使得土地貧瘠的章安脫貧致富,甚至發(fā)展出了錢莊。
這些政績都說明諸葛亮已然將後世的經濟學原理融匯貫通,需要一個更大的舞臺來讓其進行歷練。
劉備自然也記得諸葛亮這一個年輕人,猶豫了片刻,便上表天子,將益州劃分南北兩部,以諸葛亮治理益州北部,讓張飛駐軍益州南部。
如此定下益州的形勢,他們麾下的領土也終於再無空隙,只有河北袁氏兄弟等敵人需要剿滅。
另一邊,卻說袁紹死後,田豐、張郃等人便將袁紹棺木扶至魏郡,審配逢紀等人聞之,垂淚不止。
而其妻劉夫人知道袁紹一死,反倒沒有一絲傷感,爲了給其子袁尚奪位,便將袁紹所愛寵妾五人盡行殺害。
殺了之後,又害怕衆(zhòng)人下去告狀,由是髡其發(fā),刺其面,毀其屍,其子袁尚有樣學樣,恐寵妾家屬爲害,並收而殺之。
田豐等人見狀,雖然厭惡,但也知此乃袁紹家世,他們不好多管,可郭圖、辛評等人見之,卻連夜遁逃。
隨之審配、逢紀立袁尚爲大將軍,領冀、青、幽、並、兗四州牧,遣使報喪,準備強行讓袁尚上位。
此時,袁譚在與臧霸的戰(zhàn)爭中已然只剩三分之一青州,聽說袁尚大爲惶恐,眼見郭圖等人前來,便與之商議,郭圖即道:
“如今主公不在,衆(zhòng)人廢長立幼,枉失臣倫,公子一家之力難敵袁尚,不防遣使北上,請二公子助力。”
他們口中的二公子也就是袁紹此子袁熙,其人本來未曾參與袁尚和袁譚的爭鬥。
可這時他心想袁尚手段惡毒,又佔據了最富饒的冀州,如果袁譚被袁尚吞併,很可能就會北上攻打幽州。
所以袁熙便與袁譚聯合,結成了兄弟聯盟,共同和袁尚對抗,袁尚聞之大怒,自然便想率兵討伐。
Wωω⊙ttKan⊙¢o
可田豐等人卻將其勸阻,言說劉備方是大敵,不能在這個時候內裡起鬨,應該先佔據幷州全境,立穩(wěn)防線,再圖東進。
彼時劉備雖然息兵,關羽卻佔據了河東,不斷朝著幷州方向前進,袁尚無奈,只得回頭與關羽對抗。
而這麼一對抗,便至建安九年,也即秦瑱重開都護府之時,因爲難以收到成效,關羽索性退回了河東。
袁尚這才得以佔據幷州大部,但因爲袁紹進軍之後,鮮卑左部軻比能趁機佔據了朔方、雲中等郡,導致袁尚北邊一路透風。
別看田豐等人對曹操等人極爲防備,可涉及到對外戰(zhàn)爭之戰(zhàn),田豐與張郃也是十分強硬,故勸袁尚派軍收服諸郡。
袁尚也知鮮卑勢大,不能讓其站穩(wěn)腳跟,隨之便出兵與之相抗,在建安九年與軻比能大戰(zhàn),軻比能敗之,隨後臣服於袁尚麾下。
可因爲袁尚的強硬態(tài)度,使得周邊異族不安,即以巫師於黃河上游埋屍造病,一時瘟疫四起。
初時瘟疫只是在上郡傳播,隨後傳至太原,再到上黨,進入冀州境內,當袁尚發(fā)現之時,瘟疫已然席捲河北,開始朝著南邊進犯。
是時,整個河北瘟疫肆虐,家家皆有殭屍之痛,人口不斷衰減,在此之前,袁紹麾下領地人口將近千萬。
而這一場瘟疫肆虐了一年之後,人口便銳減了三百餘萬,使得袁氏兄弟勢力大損,再無法恢復昔日輝煌。
逢紀見之,便勸袁尚儘快統(tǒng)一河北,不然等劉備抽身北上,他們壓根就沒辦法擋住劉備的兵馬!
袁尚聞其言,索性便調集兵馬對著幽州發(fā)起了進攻,袁熙大驚,忙令麾下大將張南、焦觸抵抗,又令人與袁譚求援。
袁譚收到消息,就發(fā)兵朝著幽州方向行去,可這卻讓臧霸看到機會,再度領兵北上奪取了青州全境。
建安十二年三月,正值河北瘟疫四起之際,袁氏三兄弟卻在河北大打出手,至於七月,由於幽州缺糧,袁熙帳下大將焦觸和張南發(fā)動叛變,並對袁熙發(fā)動攻擊。
袁熙不能抗之,逃往烏桓境內,遠在袁紹統(tǒng)一河北之前,烏桓趁著天下大亂的時候攻入幽州,略得十多萬戶漢人。
袁紹便對烏桓採取懷柔政策,立蹋頓爲單于,並把其族女認作自己女兒嫁之,乃爲結親之好。
袁熙北上之後,便被蹋頓厚待,袁尚無奈,只得收取幽州之地,派張南、焦觸防止敵軍南下。
到了此處,袁尚取得了大半河北之地,但是河北已然滿目瘡痍,再無昔日輝煌,然則這卻到了關羽出兵之時。
眼見袁尚坐穩(wěn)四州,關羽知道不能再等,所以便和徐庶、陳登、臧霸聯合,於建安十二年六月發(fā)起了進攻。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秦瑱的蝴蝶效應,這條時間線上陳登並未離世,而是在糜竺入朝之後,升任徐州刺史。
此時四方起動,分別從三個方向對兗州、幷州、冀州三州發(fā)起了猛攻,袁尚麾下不能抗,節(jié)節(jié)敗退。
至七月,袁尚得勝之時,關羽已然奪取了濟陰、山陽、東平、泰山、濟北,兵馬渡過黃河至於黎陽。
袁尚聞之,親自率兵前來與關羽對峙,兩軍不斷相持,袁尚屢敗,關羽屢勝,至於建安十二年秋九月,關羽率兵大破袁尚於黎陽。
袁尚不敵之下,退軍至邯鄲防守,與此同時,臧霸和陳登聯軍渡河北上,殺入了平原郡境內,黃河防線徹底被破。
眼見袁尚開始全面堅守,徐庶便對關羽建議道:“今袁尚兵敗至此,已難相持,然則鄴城堅固難取,其必難破。”
“我等之力至此已無再進可能,不若上表大王,請旨北伐,調動援軍前來,大軍一至,此城必可下之!”
關羽雖然自傲,卻也知道他們主力兵馬已然不足,這個時候,正是劉備一戰(zhàn)定河北之機,由是又派人知會劉備。
劉備聽得此信,自也不猶豫,又調令關中、南陽兵馬六萬,並兩萬騎兵,以張昭、陳羣等人留守,親自北上增援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