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3章 作戰計劃

有了強大的軍隊、充足的準備,還得有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戰計劃。

相對而言,作戰計劃正是最大的問題。

戰爭爆發前,牧浩洋沒有想過攻打澳大利亞,或者說沒有把澳大利亞當回事,認爲只要在戰爭初期奪得制海權,美國就會退出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亞也會明智的選擇中立,也就不存在攻打澳大利亞的問題了。

當時,牧浩洋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

雖然從規模上講,中國海軍比美國海軍稍微差了一點,但是中國海軍的主要活動區域就是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需要控制的海域僅爲美國海軍的四分之一,海上運輸線的總長度僅爲美國海軍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說,在關鍵戰場上,中國海軍有把握奪得制海權。

大戰爆發後的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馬里亞納海戰與所羅門海戰,都可以看成是這個因素的直接結果,即中國海軍能夠把兵力集中到某一個戰場上,而美國海軍卻需要在極爲廣闊的戰場上作戰。

可惜的是,開戰時,美軍的突然打擊,使牧浩洋的美好設想落空。

事實上,到了二零五三年下半年,牧浩洋仍然沒有考慮過攻打澳大利亞,依然認爲通過奪取制海權,再進行戰略轟炸,加上戰略封鎖,就能促使澳大利亞投降,根本沒有必要攻打澳大利亞。

從軍事層面上講,牧浩洋的想法沒有錯。

雖然澳洲是一座大陸,卻是面積最小的大陸,而且這座大陸上只有一億人,還無法產出全部的必須物資。全面戰略封鎖,加上高強度戰略轟炸,足夠讓這塊大陸上的人明白戰爭是怎麼回事。

問題是,通過戰略封鎖與戰略轟炸來達到目的,至少需要一年。

當然,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

此外,戰略封鎖與戰略轟炸的代價也非常高。

比如,在戰略封鎖期間,中國海軍肯定得在西南太平洋與印度洋上各保留一支艦隊,而且艦隊的規模還不能太小。更重要的是,美國肯定會想方設法打破中國海軍對澳大利亞的戰略封鎖,因此中國海軍就得隨時準備在西南太平洋、或者印度洋上與美國海軍決戰,從而牽制住了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

戰略轟炸方面,澳大利亞有較爲完善的防空體系,還有大批戰鬥機,並且有自行生產戰鬥機的能力,美國還能夠通過斐濟、新西蘭等島嶼,向澳大利亞派遣戰鬥機,而中國空軍部署在東南亞的戰鬥機,最多隻能覆蓋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無法全程掩護,轟炸機的損失率肯定非常驚人。

只是,在牧浩洋看來,這些問題與避免登陸澳大利亞帶來的好處相比根本不算什麼。

當時,牧浩洋讓龐躍龍提交了一份攻打澳大利亞的報告,而龐躍龍估計,需要在這座大陸上投入至少五百萬軍隊,其中地面部隊在兩百五十萬到三百萬之間,而且得準備犧牲二十萬到三十萬官兵。

要知道,在大戰的第一年(二零五二年十月到二零五三年十月),中國動員的兵力也就只有五百萬,而且戰鬥傷亡不到五十萬,陣亡將士不到二十萬。如果在澳大利亞犧牲二十萬官兵,牧浩洋寧願選擇以戰略封鎖、戰略轟炸的方式來打垮澳大利亞,而不是用軍人的鮮血與生命來換取勝利。

可惜的是,軍事必須向政治讓步。

如果有攻打澳大利亞的政治需要,那麼軍事上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最終,讓牧浩洋決定攻打澳大利亞的,正是政治上的需要。

問題是,在這個時候,牧浩洋手裡沒有一份用於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計劃,甚至沒有相關的作戰計劃。

事實上,後來攻打所羅門羣島的作戰計劃,都是臨時制訂的。

可以說,這是中國在戰爭準備上最大的問題,即沒有充分考慮到這場戰爭廣闊性與全面性。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在二零五三年底,牧浩洋才著手製訂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計劃。

當時,在這個問題上,海軍與陸戰隊的分歧比較明顯。

龐躍龍堅持原來的打法,即首先奪取前進基地,再渡海登陸,直接攻打澳大利亞的東部地區,登陸場選在布里斯班附近,或者更靠南一些,以避開珊瑚海西南的大堡礁,在奪取一座大型港口之後,沿著澳大利亞的東部平原向南與向西推進,攻佔澳大利亞人口與大城市最集中的東南地區。按照這個計劃,陸戰隊在初期需要投入十二到二十個陸戰師,動用八支登陸艦隊,海軍則需要奪取珊瑚海與塔斯曼海的制海權,對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軍事基地進行前期轟炸,並且在陸戰隊深入內陸、建立起前線機場之前,全程掩護陸戰隊作戰,爲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

這只是總體設想,肯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修改細節部分。

比如,前進基地設在哪?

雖然龐躍龍認爲所羅門羣島就足夠了,但是牧浩洋卻不這麼認爲,因爲所羅門羣島離布里斯班有差不多三千公里,超過了戰術航空兵的掩護範圍,穿越珊瑚海的運輸航線也極易遭到破壞。

事實上,前進基地就是最大的問題。

原因就是,在澳大利亞東面,離澳大利亞本土最近的大型島嶼,即新喀里多尼亞島都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外,而且到澳大利亞東南的悉尼超過了兩千五百公里,在合適的距離內根本沒有可供陸戰隊作爲前進基地的大型島嶼。

後來,龐躍龍修改了作戰計劃,提出首先攻佔塔斯馬尼亞島,然後直接在澳大利亞東南角直接登陸。

顯然,這個計劃也非常瘋狂。

塔斯馬尼亞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島嶼,也是西南太平洋上除新西蘭的南島與北到之外最大的島嶼。暫且不說塔斯馬尼亞島上有多少守軍,僅僅是控制這座島嶼就需要數個陸戰師。更重要的是,塔斯馬尼亞島在塔斯曼海西南,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分界線上,中國陸戰隊需要跨越珊瑚海與塔斯曼海,奔襲數千公里才能登上塔斯馬尼亞島。就算佔領了塔斯馬尼亞島,以這裡爲基地,也得首先把物資送過去,然後再送往澳大利亞。結果就是,海運航線增加了數千公里,作戰壓力有增無減。

到最後,龐躍龍也不得不承認,直接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登陸的可行性不高。

這下,就只能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登陸了。

當然,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登陸的可能性也不大,問題與在東部地區登陸一樣,缺乏前進基地。

當時,龐躍龍仍然抱著傳統打法,認爲應該選擇澳大利亞的西北角。

原因很簡單,雖然澳大利亞東北角離所羅門羣島最近,而且向南推進一千多公里就能到達布里斯班;而在西北角登陸,就算能控制達爾文港、珀斯港,也需要橫跨整個澳洲大陸才能到達澳大利亞東部地區。但是澳大利亞東北角東面是大堡礁,到處都是淺灘暗礁,無法讓登陸艦隊進入,無法建立海上登陸場;西面則是被陸地三面包圍的卡奔塔利亞灣,登陸艦隊極易遭到打擊;如果讓艦隊集中到阿拉弗海,則只能在東北角的最頂端登陸,通往內陸的道路很有可能被美軍堵死。

直到這個時候,牧浩洋才提出放棄傳統戰術。

具體時間,應該是在二零五四年初,也就是所羅門羣島血戰打響之後。

讓牧浩洋產生這一想法的主要原因,就是陸戰隊在所羅門羣島上,已經證明可以用空運支持地面部隊作戰。

緊接著,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發動了哈薩克斯坦會戰與伏爾加格勒會戰。

在這兩場大型會戰中,空運部隊都有極爲驚人的表現,承擔了大部分運輸任務,成爲地面進攻的有力保障。

這些,都讓牧浩洋相信,空運部隊在跨越海洋之後,依然能支持地面部隊作戰。

所幸的是,說服龐躍龍不是什麼難事。

當時,龐躍龍也急於想攻打澳大利亞。別忘了,戚凱威在五月底才離開陸軍司令部,而龐躍龍與戚凱威一向水火不容。看到陸軍在大陸戰場上高歌猛進,龐躍龍只想早點率領陸戰隊攻上澳洲大陸。至於用什麼方式攻打澳洲大陸,龐躍龍並不在乎,只要能夠讓陸戰隊攻上澳洲大陸就行了。

也就是說,直到二零五四年初,牧浩洋才基本上確定了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行動。

事實上,即便到這個時候,牧浩洋手裡也沒有一份可以實施的作戰計劃,因爲在確定以空運爲主的作戰方式之後,在進攻線路上,他與龐躍龍又發生了分歧,而且這次兩人的觀點恰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對調。

龐躍龍認爲,既然不用進行兩棲登陸,就應該直接攻打澳大利亞東部地區。

牧浩洋卻沒有這麼樂觀,畢竟這是第一次跨海實施的大規模空中進攻,所以他認爲應該保守一些,比如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上岸。這麼做,可以儘量避開集中部署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美軍航空兵。

如同兩棲登陸需要考慮敵人的艦隊一樣,空中進攻肯定得考慮敵人的航空兵。

到二零五四年五月,一件突發事情,最終讓牧浩洋做出了決定,採納了由龐躍龍提出作戰方案。

第77章 分歧第47章 假設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7章 利誘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31章 風捲殘雲第39章 機會第29章 選將第219章 做徹底第16章 準備第6章 戰略籬笆第53章 巧合第4章 科技競賽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43章 試探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22章 拖後腿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37章 小國海軍第70章 內部矛盾第7章 鋼鐵鯊魚第9章 進軍神速第15章 千慮一失第33章 科技戰略第38章 合作愉快第126章 內訌第175章 犯糊塗第3章 本性難移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章 海軍強國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30章 誰更瘋狂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0章 共同體第7章 機關算盡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98章 決裂第64章 直接證據第52章 預料成真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58章 海航突擊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43章 門檻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15章 遭遇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68章 搶任務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21章 一鍋端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45章 深海猛龍第31章 事態惡化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94章 J-20突擊第61章 垂死掙扎第6章 定論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7章 機關算盡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62章 頭號王牌第51章 精密計劃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8章 畫蛇添足第266章 門檻第3章 大難不死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90章 機遇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9章 初顯身手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5章 虧本買賣第56章 家宴
第77章 分歧第47章 假設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7章 利誘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31章 風捲殘雲第39章 機會第29章 選將第219章 做徹底第16章 準備第6章 戰略籬笆第53章 巧合第4章 科技競賽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43章 試探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22章 拖後腿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37章 小國海軍第70章 內部矛盾第7章 鋼鐵鯊魚第9章 進軍神速第15章 千慮一失第33章 科技戰略第38章 合作愉快第126章 內訌第175章 犯糊塗第3章 本性難移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章 海軍強國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30章 誰更瘋狂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0章 共同體第7章 機關算盡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98章 決裂第64章 直接證據第52章 預料成真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58章 海航突擊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43章 門檻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15章 遭遇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68章 搶任務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21章 一鍋端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45章 深海猛龍第31章 事態惡化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94章 J-20突擊第61章 垂死掙扎第6章 定論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7章 機關算盡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62章 頭號王牌第51章 精密計劃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8章 畫蛇添足第266章 門檻第3章 大難不死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90章 機遇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9章 初顯身手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5章 虧本買賣第56章 家宴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中县| 当雄县| 无棣县| 长乐市| 昂仁县| 太仆寺旗| 新津县| 平遥县| 故城县| 张家口市| 泽普县| 尼勒克县| 彩票| 资阳市| 阿图什市| 大安市| 湖南省| 九台市| 临泉县| 化德县| 甘洛县| 宁明县| 龙海市| 凯里市| 抚顺市| 怀化市| 阿巴嘎旗| 平昌县| 正宁县| 光泽县| 博白县| 汕头市| 柞水县| 武汉市| 铁岭市| 莱芜市| 绥阳县| 游戏| 和林格尔县| 乐业县|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