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6章 戰略進攻

收費章節(12點)

五月十八日,澳大利亞國會通過了遷都提案。

當天,澳大利亞總理以及所有高級政府官員全部飛往塔斯馬尼亞島的霍巴特,國會議員等重要政治人物也在次日出發。只是,澳大利亞政府只在霍巴特帶了一週,隨後就轉移到了惠靈頓。最後,澳大利亞總理十多名部長國會議長黨派領袖等三十多人,在美國成立了流亡政府。

從時間上看,澳大利亞當局剛好套過一劫。

五月二十日,中國軍隊再次發動進攻。

按照龐躍龍的部署,五個陸戰師圍攻堪培拉,三個集團軍進攻墨爾本,另外五個陸戰師與兩個集團軍向阿德萊德進軍,還有五個陸戰師負責攻佔其他重要城鎮,剩下的十三個陸戰師充當預備隊。

這次,龐躍龍手裡的兵力極爲充足。

要知道,十個集團軍相當於二十五個陸戰師。雖然有五個集團軍留在後方,負責控制佔領區,多出的五個集團軍,也相當於十二個半陸戰師了。也就是說,龐躍龍手裡大約有八十萬可以用於進攻的部隊。

之前的三次大規模地面戰役中,龐躍龍的可用兵力都不到五十萬。

在打第四次戰役的時候,他手裡的可用兵力還不到四十萬。

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戰術就更加靈活了。

當天,陸戰隊就包圍了堪培拉,給了守軍二十四小時,讓守軍做出選擇,順便讓城區裡的幾十萬平民撤離。

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行政首都,不是大城市,人口也不是很多。

當時,最適合攻打堪培拉的是陸軍,而不是陸戰隊,因爲陸軍在悉尼上岸,直接開過去也就只有大概三百公里。龐躍龍沒有讓陸軍去攻打堪培拉,而是勞心費神的從後方以空運的方式派來五個陸戰師,主要就是想讓陸戰隊完成這場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戰鬥,因爲佔領堪培拉,就意味著打敗了澳大利亞。

所幸的是,幾個集團軍軍長沒有反對。

不管怎麼說,陸戰隊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陸軍過來只是掃蕩殘敵,能夠參戰就非常不錯了。再說了,對幾個集團軍來說,登上澳洲大陸,等於在集團軍的戰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已經讓幾個司令官非常滿意了。要知道,戰後肯定會大裁軍,絕大部分部隊都會被裁減掉,而能夠保留下來的,絕對是戰功最多表現最好經歷最豐富的部隊,因此參與澳洲會戰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這次,陸戰隊依然想兵不刃血的拿下堪培拉。

可惜的是,堪培拉的守軍沒有投降,只是在陸戰隊給出的二十四小時之內,讓三十多萬婦女兒童與老人撤了出去。

澳軍沒有投降,主要就是溫斯頓就在堪培拉,而且親自指揮澳軍作戰。

結果就是,攻打堪培拉,成爲自布里斯班戰役之後,打得最激烈的一場城市攻堅戰,一直持續到五月二十七日,在溫斯頓被一枚炸彈送去見上帝之後,接替他的埃弗裡少將才打出了白旗。

這個時候,陸軍已經攻佔了墨爾本。

與陸戰隊一樣,陸軍在包圍了墨爾本之後,給了守軍二十四小時,讓守軍投降,或者疏散平民。

當時,墨爾本的守軍首先疏散了平民,似乎打算與墨爾本共存亡。

二十四小時一過,三個集團軍就發動了進攻,首先進行了長達八個小時的炮火準備。

這一招是從俄羅斯戰場上帶來的,在攻打一些俄羅斯城市的時候,中國陸軍的炮火準備甚至長達二十四小時。

結果,等到陸軍開始地面推進的時候,墨爾本的守軍投降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陸戰隊還從沒在攻打城市的時候進行過如此長的炮火準備,很多時候甚至沒有進行炮火準備。澳軍顯然被八個小時的炮火打擊給擊潰了,也就非常理智的選擇了投降。

在阿德萊德,戰鬥在二十一日纔打響,主要是陸軍與陸戰隊是首次協同作戰。

在圍困了阿德萊德之後,陸軍與陸戰隊在誰主攻的問題上產生了爭執,兩名集團軍司令與三名陸戰師師長(陸戰師師長也是少將軍銜)決定抓鬮,最後由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七陸戰師主攻。

這場戰鬥打得有點混亂,但是不影響結果。

五月二十四日,阿德萊德守備司令部被攻陷,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地面突擊部隊與第七陸戰師的空中突擊部隊幾乎同時到達,還差點發生誤會,即雙方都認爲對方是前來保衛司令部的澳軍。

打了勝仗,並不意味著麻煩就沒有了。

當時,在誰攻佔澳軍司令部的問題上,陸軍與陸戰隊爭執不下,關鍵就是誰有權擁有繳獲的澳軍軍旗。第三十八集團軍認爲是他們攻進了澳軍司令部,而第七陸戰師則認爲是他們首先佔領了制高點。

這件事,後來還鬧到了牧浩洋那裡去。

牧浩洋的處理辦法很簡單,讓人仿製了兩面澳軍軍旗,一面給第三十八集團軍,一面給第七陸戰師,而真品則交給了國家軍事博物館。

阿德萊德發生的這些事情,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不久之後,十個集團軍被派回大陸戰場,就與此事有關。

可以說,阿德萊德的戰鬥,把陸軍與陸戰隊的矛盾全部暴露了出來,這兩支地面部隊似乎就像油跟水一樣,永遠也融合不到一起,碰到一起就會出問題,而且往往會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搞成天大的麻煩。

此後,雖然陸軍與陸戰隊多次合作,但是一直秉承著一個原則,即在同一個戰場上,要麼是陸軍爲主要麼是陸戰隊爲主,即便混編作戰,也得首先明確指揮權限,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當然,在絕大部分時候,仍然是各打各的。

事實上,阿德萊德發生的事情,也有正面作用。比如,這提醒了正在中東策劃戰略進攻的蔣博文。在中東戰場上,他手裡有四個陸戰師與六個集團軍,如果沒有及時認識到陸軍與陸戰隊的矛盾,恐怕會鬧出大事。

所幸的是,阿德萊德發生的事情,沒有對澳洲會戰產生負面影響。

五月二十八日,陸戰隊開進堪培拉,第五次戰役宣告結束。

到此,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包括首都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悉尼最大的港口墨爾本最大的軍港阿德萊德全部被中國軍隊佔領,澳大利亞政府逃往霍巴特,殘餘的美澳聯軍則向珀斯退卻。

到此,澳洲會戰就基本上結束了。

雖然在此之後,陸戰隊西征,花了兩個月才橫掃了澳大利亞南部地區,在八月初才推進到珀斯地區,並且直到九月份才佔領珀斯。緊接著,爲了追擊向北逃竄的美澳聯軍,三個陸戰師揮師北上,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初到達達爾文港,在一月底佔領達爾文港,才宣告澳洲大陸上的正規作戰行動結束。因爲有部分美澳聯軍逃入澳洲腹地,所以零星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大戰結束。但是到二零五五年五月底,在第五次戰役結束之後,澳洲大陸戰場上的大規模作戰行動就已結束了。

到這個時候,澳洲會戰只進行了三個月零十四天。

有趣的是,西方同盟集團並不認爲澳洲會戰在此結束,而是把結束的時間定在了二零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也就是達爾文港淪陷的那一天,認爲美澳聯軍在澳洲大陸上堅持了將近一年。

三個月零十四天裡,中國軍隊以陣亡三萬三千一百八十六人傷殘七萬七千八百二十四人失蹤五千六百七十七人被俘三千八百六十八人的輕微代價,殲滅美澳聯軍三百二十八萬,其中擊斃三十八萬餘人擊傷與俘虜二百六十五萬餘人,還有大約二十五萬名美澳官兵失蹤。到二零五六年一月底,美澳聯軍又增添了近三十萬傷亡與被俘人員,而中國陸戰隊僅有不到三千人傷亡。

當然,在二零五五年五月底就說澳洲戰爭結束了,還有點爲時過早。

在此之後,中國在澳洲的駐軍人數從未低於五十萬,在計劃攻打新西蘭的時候,還一度超過了一百萬。即便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底之後,盟軍駐澳部隊的兵力也在五十萬以上,只是其中大多數是盟國的軍隊。

當然,讓盟軍承擔佔領任務,也算得上是照顧盟國。

不管怎麼說,東方同盟集團的其他成員國早就在軍事力量的使用問題上,對中國發出了報怨,認爲中國獨攬作戰行動,把盟國排除在外,是不尊重盟國的做法,嚴重傷害了盟國的感情。

結果就是,在第五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黃瀚林正式承諾,將提高盟國軍隊在作戰行動中的比重,充分照顧盟國的利益。爲了響應黃瀚林的號召,陸戰隊自然把佔領澳洲的任務交給了盟軍。

可以說,爲了控制這塊大陸,中國軍隊花了不少力氣。

所幸的是,澳洲本來就是一塊物產豐富的大陸,產出的物資除了養活一億本地人,還養活了所有駐軍,甚至還養活了西南太平洋各個島嶼上的上千萬人,多餘的物資還供給了十多個東方同盟集團成員國。比如在二零五五年下半年,由澳洲運往南亞與中東地區的糧食就多達一千五百萬噸。

從軍事角度講,澳洲戰役拉開了中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發起戰略進攻的序幕。

第52章 兇猛打擊第237章 攻堅戰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1章 標桿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70章 投降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84章 戰略平衡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68章 上前線第135章 導火索第75章 積極迎戰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98章 嚴陣以待第80章 戰術推斷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71章 再上戰場第50章 另有其人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75章 三板斧第71章 新理論第17章 打與不打第22章 年關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75章 預演第24章 裂痕第37章 抽絲剝繭第2章 厚積薄發第50章 大無畏第36章 權衡第67章 全面動員第24章 昏了頭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8章 功虧一簣第91章 迎難而上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急轉直下第27章 山窮水盡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39章 糧食危機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章 唯一選擇第215章 光復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6章 幽靈墜落第7章 直覺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章 把握機會第100章 恐懼第52章 突擊開始第81章 前沿科技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86章 膠著第1章 千錘百煉第44章 出山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61章 猛然醒悟第31章 事態惡化第74章 交易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章 千錘百煉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83章 第一步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5章 光明磊落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95章 快馬加鞭第62章 開戰在即第86章 膠著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11章 大包抄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7章 精妙戰術
第52章 兇猛打擊第237章 攻堅戰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1章 標桿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70章 投降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84章 戰略平衡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68章 上前線第135章 導火索第75章 積極迎戰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98章 嚴陣以待第80章 戰術推斷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71章 再上戰場第50章 另有其人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75章 三板斧第71章 新理論第17章 打與不打第22章 年關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75章 預演第24章 裂痕第37章 抽絲剝繭第2章 厚積薄發第50章 大無畏第36章 權衡第67章 全面動員第24章 昏了頭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8章 功虧一簣第91章 迎難而上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急轉直下第27章 山窮水盡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39章 糧食危機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章 唯一選擇第215章 光復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6章 幽靈墜落第7章 直覺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章 把握機會第100章 恐懼第52章 突擊開始第81章 前沿科技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86章 膠著第1章 千錘百煉第44章 出山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61章 猛然醒悟第31章 事態惡化第74章 交易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章 千錘百煉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83章 第一步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5章 光明磊落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95章 快馬加鞭第62章 開戰在即第86章 膠著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11章 大包抄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7章 精妙戰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金昌市| 曲松县| 荔波县| 镇康县| 卓尼县| 昆明市| 图片| 读书| 青冈县| 梁平县| 昌都县| 新竹市| 滦平县| 调兵山市| 江永县| 安岳县| 内江市| 东兰县| 平和县| 滨州市| 沂源县| 济宁市| 安仁县| 德安县| 邳州市| 屏东市| 平乐县| 晋江市| 邢台市| 建水县| 阿瓦提县| 越西县| 武冈市| 林甸县| 崇礼县| 旺苍县| 龙南县| 荃湾区| 静安区|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