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5章 犯糊塗

面對現實,魏成龍第一次跟戚凱威產生了分歧。

當時,魏成龍主張暫停進攻,讓部隊休整一下,順帶理清後勤保障體系,減輕空運部隊的負擔。

他的這個提議非常合理,因爲確實有這些問題存在。

首先說前線部隊,第一梯隊的六個集團軍已經打了四十多天,就算說不上人困馬乏,官兵的精力也消耗掉了一大半。接下來是強渡伏爾加河,而戚凱威的意思是不惜代價攻佔被俄羅斯看成是精神象徵的伏爾加格勒,因此非常有必要讓前線部隊休整一下,最好是讓作戰部隊輪換,即由第二梯隊取代第一梯隊。這種大規模換防,本身就是休整,因爲換防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其次,空運部隊的情況確實比較糟糕,特別是戰術運輸機部隊,二千五百架常規型戰術運輸機的完好率降到了百分之六十,幾乎都要進行全面維修,一些故障比較嚴重的還要返廠維修。如果不暫時停止進攻,不但戰術運輸機得不到足夠的維護,還無法在前線建立起足夠多的野戰機場,因此戰術空運部隊的作戰壓力就無法降低,得讓那些隨時有可能出故障的運輸機繼續高強度出動。

事實上,僅這兩個問題,就應該讓進攻停下來。

當時,還有一個問題,即前線囤積的作戰物資不夠多,不足以發動一場具有決定性的進攻行動。

如此一來,就更需要時間了。

問題是,戚凱威根本不在乎這些,堅持讓部隊在一月二十日之前進攻伏爾加格勒,而且認爲能夠一舉拿下這座城市。

爲此,魏成龍差點跟戚凱威翻臉。

原因是,魏成龍拒絕執行戚凱威下達的進攻命令,而且以戰區司令的身份,表示只服從戰爭部的決定。

這下,魏成龍把問題搞複雜了。

要知道,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聽牧浩洋的指揮。

問題是,他與戚凱威的爭執,實際上跟牧浩洋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爲牧浩洋沒有過問大陸戰場上的情況,他正一心撲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指揮海軍與陸戰隊攻打所羅門羣島,根本沒有心思管陸軍的事。

嚴格說來,魏成龍應該聽黃瀚林的指揮。

理由是,黃瀚林是中國的最高軍事統帥,而在戰區制下,戰區司令官直接聽命於最高軍事統帥。只是在執行的時候,一般由戰爭部長、或者是其他得到委任的將領,代替最高軍事統帥行使職權。

事實上,問題就出在這裡。

當時,得到正式委任的就只有戰爭部長牧浩洋,戚凱威只是參謀長會議主席,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

當初,戚凱威不肯放權,也與此有關。

魏成龍在這個時候跳出來,也正是利用了這個制度上的漏洞,希望藉此讓戚凱威放棄強攻伏爾加格勒的想法。

嚴格說來,魏成龍沒有惡意,他只是不想讓官兵去做平白無故的犧牲。

可是,這卻導致他與戚凱威決裂。

當這件事鬧到黃瀚林那裡的時候,也給黃瀚林製造了一個難題,同時把原本毫不相干的牧浩洋給扯了進來。

說實話,牧浩洋有點冤枉,因爲他在見到黃瀚林的時候,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鬧到這個地步,魏成龍自然佔不到便宜。

要知道,黃瀚林不是軍事家,只是政治家。

在巨大的勝利誘惑之下,黃瀚林根本沒有過多的考慮,全面支持了戚凱威,讓魏成龍按照陸軍參謀長制定的計劃攻打伏爾加格勒。

後來,很多人都認爲,牧浩洋在這個時候保持沉默是最大的瀆職。

黃瀚林不懂軍事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爲他看到的只是政治利益,即攻佔伏爾加格勒在政治上產生的影響。

可問題是,牧浩洋不可能不知道,在這個時候攻打伏爾加格勒的風險有多大。

要知道,當時就算把剛出廠的電動戰術運輸機派上去,總共也不到一千五百架,根本不足以爲前線部隊提供穩定的後勤補給。

在從魏成龍那裡瞭解到了前線的情況之後,牧浩洋應該非常清楚,至少應該把攻打伏爾加格勒的行動延遲到二月份。一來到時候大概有兩千架電動戰術運輸機可用,能夠基本上滿足戰術空運要求。二來可以讓前線部隊適當休整,讓已經比較疲憊的官兵緩口氣。三來可以在前線修建更多的野戰機場,縮短戰術空運距離,增強後勤保障力量。四來可以完成主力部隊的替換工作,讓第二梯隊的幾個集團軍去打頭陣。最重要的是,即便在二月份攻打伏爾加格勒,也在戚凱威最初制訂的戰爭計劃之內。

說白了,只要牧浩洋肯出面說清戰場局勢,黃瀚林就很有可能做出讓步。

可惜的是,牧浩洋保持了沉默,只是答應魏成龍,從陸戰隊抽調兩支戰術運輸機部隊增援大陸戰場,並且把所有新產的電動戰術運輸機送往大陸戰場,並且積極安排廠家派遣工程師去前線維修戰術運輸機。

在很多人看來,牧浩洋保持沉默,是不想與戚凱威發生正面衝突。

當時,戚凱威幾乎把攻打伏爾加格勒當成了最大的使命,甚至可以說是實現他人生價值的頭號重任。

只是,所有人都忽視了黃瀚林起到的作用。

說白了,支持戚凱威的就是黃瀚林,而且黃瀚林也把攻佔伏爾加格勒看成大陸戰場上最具有標誌性的重大勝利。

由此可見,如果牧浩洋強出頭的話,只會跟黃瀚林對著幹。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隻會削弱牧浩洋的地位,讓戚凱威受到更高的重視,而這對今後的戰局發展絕對不利。

要知道,中國軍隊能在戰略上掌握主動權,不是在大陸戰場上打得多麼好,而是在海洋戰場上從來沒有懈怠過,積極推行海洋戰略的就是牧浩洋,而且能夠積極推進海洋戰略的也只有牧浩洋。

設想一下,如果戚凱威當上了戰爭部長,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雖然黃瀚林不可能因爲牧浩洋反對攻打伏爾加格勒,就讓他離開戰爭部,任命戚凱威爲戰爭部長,但是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即黃瀚林認爲牧浩洋靠不住,從而架空戰爭部長,讓戚凱威掌握軍事指揮權。

更重要的是,當時誰也說不準攻打伏爾加格勒的作戰行動會以失敗告終。

雖然存在很大的風險,還有一些難以克服的問題,但是不管是牧浩洋、還是魏成龍,都只認爲攻打伏爾加格勒會導致巨大的傷亡與損失,兩人都認爲有把握打下伏爾加格勒,只是覺得沒有必要爲了爭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讓成千上萬的軍人去流血犧牲,更不值得爲此冒險賭博。

問題是,戚凱威爲什麼要爲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跟魏成龍翻臉呢?

前面已經提到,即便在二月份攻打伏爾加格勒,也完全在最初的計劃範圍之內,而且在時間進度上依然超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戚凱威自己都沒打算按照計劃來打。

可以說,只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戚凱威爲什麼要這麼做,即進軍莫斯科。

毫無疑問,這與他親自制訂的計劃背道而馳。

按照計劃,在攻佔伏爾加格勒後,中國軍隊應該向南推進,即進軍高加索地區,打通前往伊朗的地面通道,圍殲困在高加索地區的美俄聯軍,解除了後顧之憂後,再集中兵力進軍莫斯科。

從戰略上講,消滅高加索的美俄聯軍很有必要。

原因很簡單,這邊的美俄聯軍可以通過黑海東岸的港口獲得補給,甚至獲得來自美國的增援部隊,與俄羅斯內陸戰場基本上沒有關係。問題是,如果高加索還在美俄聯軍手中,向莫斯科進軍就很不安全,因爲中國軍隊的側後方暴露在美俄聯軍面前,隨時有可能因爲後勤補給線被切斷而前功盡棄。

別忘了,在高加索,還有五十萬從伊朗撤出來的軍隊,另外還有大約四十萬作戰部隊。

如果把在當地動員的部隊算上,該方向上的美俄聯軍總兵力在一百五十萬以上,而且很快就能獲得美國提供的武器裝備。

必須承認,打到這個時候,戚凱威過於樂觀了。

之前的戰鬥讓他相信,進軍莫斯科不再是難題,而且只要攻佔了莫斯科,俄羅斯就會投降,大陸戰爭就會結束。

顯然,他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隨後的事實證明,就算中國軍隊攻佔了莫斯科,俄羅斯也不會投降。

可惜的是,不僅戚凱威有這樣的觀點,連黃瀚林都認爲,攻佔莫斯科將成爲曠日持久的大陸戰爭的終結點。

結果就是,在戚凱威犯糊塗的時候,黃瀚林也跟著犯糊塗。

由此可見,牧浩洋在一月中旬的戰略決策會議上保持沉默,沒有站出來反對,與他看清現實有很大的關係。

在所有人都犯糊塗的時候,沒有犯糊塗的人才是真正的糊塗。

所幸的是,看清現實的不僅僅有牧浩洋,還有魏成龍。至少在決策會議後,魏成龍已經看清了問題的本質。更幸運的是,魏成龍依然是戰區司令,黃瀚林並沒有因爲他拒絕執行戚凱威的命令而讓他下課。當然,這也絕不是讓戰區司令下課的理由。牧浩洋沒有爲魏成龍辯護,但絕不表示他會看著魏成龍下課。

當時,讓魏成龍繼續擔任戰區司令,可以說是黃瀚林唯一的正確舉動。

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87章 人挪活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03章 幸運兒第127章 改進第47章 前哨第59章 起始點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10章 站隊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39章 戰禍第90章 獨木難支第40章 突襲第46章 登島第70章 重擊落空第46章 豐收年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1章 不怕死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38章 不歸路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61章 垂死掙扎第91章 戰略突擊第64章 致命打擊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190章 主動權第62章 開戰在即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2章 幕後推手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64章 孤注一擲第7章 不測風雲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44章 加速追擊第63章 卸甲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章 極限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84章 強攻第72章 愛國商人第7章 又見熟人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96章 迴歸正位第72章 愛國商人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30章 誰更瘋狂第79章 海灣第3章 前沿科技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05章 突襲第57章 戰爭決議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112章 和平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69章 外援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8章 膽識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7章 直覺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62章 暗涌滾滾第35章 聲東擊西第98章 假戲真做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69章 亂戰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319章 反思第217章 乘勝追擊
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87章 人挪活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03章 幸運兒第127章 改進第47章 前哨第59章 起始點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10章 站隊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39章 戰禍第90章 獨木難支第40章 突襲第46章 登島第70章 重擊落空第46章 豐收年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1章 不怕死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38章 不歸路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61章 垂死掙扎第91章 戰略突擊第64章 致命打擊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190章 主動權第62章 開戰在即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2章 幕後推手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64章 孤注一擲第7章 不測風雲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44章 加速追擊第63章 卸甲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章 極限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84章 強攻第72章 愛國商人第7章 又見熟人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96章 迴歸正位第72章 愛國商人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30章 誰更瘋狂第79章 海灣第3章 前沿科技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05章 突襲第57章 戰爭決議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112章 和平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69章 外援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8章 膽識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7章 直覺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62章 暗涌滾滾第35章 聲東擊西第98章 假戲真做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1章 不可否缺第169章 亂戰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319章 反思第217章 乘勝追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犍为县| 历史| 竹北市| 盐源县| 深泽县| 双柏县| 屏边| 井冈山市| 花莲市| 德惠市| 沈丘县| 子洲县| 新绛县| 苍梧县| 木里| 祁连县| 吴桥县| 宁安市| 苏尼特左旗| 沁水县| 长岭县| 长垣县| 贺州市| 南安市| 潼关县| 都兰县| 宜黄县| 绥阳县| 宁德市| 咸宁市| 富平县| 建湖县| 雅安市| 孝昌县| 蒲江县| 平山县| 游戏| 和平区| 前郭尔| 盐亭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