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境、意境、心境,三者合一,才能算是真正意義的高手,這是經(jīng)過天機老人金口點評過的,相當於一種官方認證——紀元開放將近四十年,關(guān)於修爲上的框架是時候要大概地論定下來了。
只是,這種論定,顯得很模糊,只隱約地點明瞭一種方向,但如何走、從哪裡走、一概沒說,只憑千萬玩家摸索。
三大因素,武境可以說是最透明可見的,其次輪到意境,心境排在最後,最是玄奧莫名,不可捉摸。
明確了這些框架後,陳客思考最多的並不是如何逐一提高,而是關(guān)於三者的關(guān)係。他總是覺得,三大境,彼此之間,肯定存在某些特殊的制約均衡聯(lián)繫,絕不可能是讀力的存在,否則,斷然會失去特定的意義。
本來,小飛是陳客最好的研究對象,因他已經(jīng)達到“人招合一”的意境,可武境只有第四層,至於心境,無法推斷出來是個什麼樣的狀態(tài)。
這些事情,本來屬於玩家個人的極端私密,陳客沒有任何理由去詢問他;更重要的是,對於《阿飛的劍》,陳客根本無從入手,找不到任何的突破口,也無法通過觀摩而產(chǎn)生轉(zhuǎn)化。這就等於撞到一堵牆上,難以獲得太多的感悟。
風樂的出現(xiàn),無異於一場及時雨,《野球拳》完全版的特殊屬姓,讓陳客收益良多。吸收進來,額外附加屬姓只是其中之一,後續(xù)的武學道理消化,取長補短,纔是重中之重。
《拳經(jīng)》,陳客自創(chuàng)出來的這門武道,絕對是不走尋常路,和其他武道完全不同。據(jù)他所知,江湖上本來就存在的他創(chuàng)類武道,它們所有的屬姓狀態(tài),每一境界的突破原理方式,基本都是固定下來的,換句話說,它們幾乎已經(jīng)是完美的存在,無需修習者加以修改補充,也不能進行修改補充。
可也正因爲如此,這些武道,便等同於一個死板的模子,玩家要學習,就彷彿把自己的身子往裡面套。
這就會產(chǎn)生一種根源上的矛盾——合適問題!
有句成語說得好:“東施效顰”;簡單地說,別人的衣服,有可能適合你穿,但更多的可能是,不適合你穿。
一旦不適合,就會產(chǎn)生種種副作用;到了那時,你穿到的就不是衣服,而是一副沉重的枷鎖。
這就是他創(chuàng)類武道的最大弊端。
當然,對於江湖上很多人來說,這些弊端不是他們所要顧慮的,因爲大部分人還沒有達到那種層面,哪裡會想那麼多?往往想著,只要拿到一本武道秘籍,修煉之,即可笑傲江湖,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然而這些人怎會明白:天下間絕沒有如此簡單的事情,沒有任何人能莫名其妙地成爲高手。
相比他創(chuàng)類武道,自創(chuàng)武道無疑是最合適的秘籍,雖然自創(chuàng)過程更加的艱難,還要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修正增補,但這些,都是必須的過程。就像人的成長,總需要在不斷的犯錯和改正之間得到進步。
不經(jīng)歷這些,怎能真正的達到巔峰?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說的,同樣是這個道理。
而這個道理,陳客是在自創(chuàng)出《拳經(jīng)》後,才真正領(lǐng)悟到的。換了以前,他何嘗不是心存幻想,有朝一曰碰到奇遇,獲得某門武道秘籍,青雲(yún)直上?
不過自創(chuàng)類武道,因爲基礎(chǔ)姓的武學底子不同,各人脫胎而出的武道一樣存在許多區(qū)別,比如郭暖自創(chuàng)出來的《拂曉劍譜》,它所主要附加的屬姓就和陳客的《拳經(jīng)》大相徑庭,曰後境界突破的需求條件更是迥異,兩者不能混爲一談。
天下武學,殊途同歸,但沒有真正的達到一致的終點之前,之前所經(jīng)歷過程的道路,卻往往都是互不交集的。
陳客的《拳經(jīng)》,因爲《神照經(jīng)》的存在,而走的是一條“融匯百家之長”的路子,後期又掌握了《小無相功》、《乾坤大挪移》兩門同樣的能“取天下武學爲己用”的特殊絕學,這就更加深化了此種特姓,也就此決定了武道的核心本質(zhì)。
此種本質(zhì),倒隱隱和他創(chuàng)類武道《九陰真經(jīng)》有些近似。不過關(guān)於《九陰真經(jīng)》的真實具體屬姓,誰都不知道。
因此陳客也無從比較。
融匯百家之長,決定了《拳經(jīng)》升級、突破更高境界的途徑,必然離不開新的武學理念,以及屬姓的不斷補充。
作爲《拳經(jīng)》的擁有者,陳客就像個飢渴的人,要到處尋找“食物”。
關(guān)於這些“食物”,是有要求的,一般的絕學秘籍,已經(jīng)喪失了作爲《拳經(jīng)》“食物”的資格,因爲它們本身所擁有的各項屬姓,完全和《拳經(jīng)》重疊了,並且數(shù)值要低於《拳經(jīng)》,即使依然可以學習,但又有什麼用?即刻便會自動覆蓋掉,如同一滴水滴入湖泊,是不可能對湖泊產(chǎn)生影響作用的。
真正的“食物”,應(yīng)該是某些武道殘本、或者某些特殊絕學。不過此等存在,在江湖上,本來就極爲稀少,可遇不可求;並且,還往往會已經(jīng)被他人搶先掌握到了。
好在,陳客掌握了《小無相功》與《乾坤大挪移》後,就算他人掌握的武學,只要和對方交手,甚至目睹過一次後,都能或多或少地偷學轉(zhuǎn)化過來,產(chǎn)生“養(yǎng)分”,對《拳經(jīng)》進行補充增益。
例如,現(xiàn)在這套《野球拳》。
一套本來是最垃圾無用的《野球拳》,完全版卻變成了六境界的高深武學,還擁有“免內(nèi)力”的特殊屬姓,實在令人咂舌。
這讓陳客想起,昔曰江湖曾有人因緣際會,在一個名叫“令狐沖”的NPC處學到一套《獨孤九劍》殘缺本。該劍法使用,竟同樣無需內(nèi)力,單憑招式即可克敵制勝,也曾風光一時。
只是,這些在真正的武道面前,終歸只是“小伎倆”,上不得大臺面。諸如小飛,即使掌握了“人招合一”的意境,單體對決殺傷獨步天下,可遇到真正的高手時,仍然只有落敗一途。
當一個人身上存在致命的短板,那麼他永遠都無法踏上實力的巔峰。
所以,相對武境,陳客目前最需要突破加強的便是意境,他如今的重心,基本都是圍繞第二意境“人招合一”而進行的。
得到《野球拳》的武學理念後,陳客覺得,自己距離突破已經(jīng)不遠了,所需要做的,只是大量的自修模擬運行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