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章 兩國折首

秦軍共有七座大營,此時,隆隆的鼓聲在前軍大營上空盤旋,秦軍大營,臨時集結的兵力開始向大營外開動,這支部隊有五萬餘人,統帥這支部隊的主將,是涉閒,

此時,大軍列陣,烈烈黑色的秦旗迎風飄揚,涉閒一馬當先,來到軍前,看著對面已經集結待命的齊、魏聯軍,涉閒露出了輕蔑的笑容,

不久,秦軍左右兩營也開始集結兵馬,中軍大營,幾名報信兵四處奔馳,將章邯的最新命令發佈全軍,一名報信兵此時已奔到涉閒身旁,朗聲大喊:“大將軍有令、全殲敵軍,”

一連重複三次之後,傳信兵又向別的大營奔去,這時,涉閒揚起右手,鼓聲戛然而止,秦軍陣內,隊形開始變換,弩兵和盾兵在前,騎兵分居兩翼,這是即將進兵的節奏,而對面,齊,魏聯軍也開始把最精銳的部隊向前調撥,準備最後一戰,

從齊軍陣中,奔出一將,身穿紫色戰袍,身披重鎧,顯得威風凜凜,他是威震瑯琊一帶的驍將,董藩,

此時董藩來到兩陣中央,橫起手中長矛,朗聲喝喊:“秦賊,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董藩的出戰,引來齊、魏聯軍的歡呼,鼓聲轟鳴,軍號嗚咽,不少士兵揮舞手中兵器,高呼“威武”

對面,涉閒看在眼中,這種跳樑小醜,也就盔甲厚一點,兵器長一點,在涉閒眼中,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中,此時,涉閒提起自己的半月大戟,向兩軍之間的空地疾馳而去,快到近前,涉閒橫挺大戟,指向董藩,喝問道:“敵將何人,報上名來,”

“死人是不需要知道我名字的,”董藩並沒有答話,此時他已催動戰馬,直奔涉閒殺去,戰馬撲騰騰奔跑,很快,便與涉閒打個照面,而涉閒,也並沒有把董藩放在眼中,見他不回答姓名,十分無禮,涉閒勃然大怒,原地揮舞大戟,向董藩面門刺去,董藩橫躺著身子,躲過了涉閒的一擊,

此時,涉閒已勒轉馬頭,急追董藩而去,董藩在奔出一段距離後,也勒轉馬頭,再次迎戰涉閒,手中長矛左右翻飛,涉閒揮舞大戟格擋,兩將往來奔馳,鏖戰十分激烈,

不多時,秦軍越聚越多,左右軍營,陸續有秦軍趕來戰場,他們漫山遍野列陣,幾名大將向中軍奔去,一桿高高的纛旗下,章邯也是剛剛抵達,

他在來的時候,聽說敵軍十分昌闕,一名驍將十分難纏,涉閒與他鏖戰數十回合,未分勝負,這到讓章邯來了興致,這幾年,自己四處征伐,到是很少能夠遇到對手,如今,他要親眼看看,齊、魏聯軍到底有何本事,

此時鼓聲越敲越響,兩人的拼殺越來越激烈,兩軍陣內,將士們的呼喊聲一波高過一波,這時,從不遠處疾馳而來的蘇角在馬上大笑道:“這倒是一個難纏的對手,大將軍,把涉閒召回來,讓我去會會他,”

章邯正聚精會神的觀看戰局,忽然被蘇角打斷,他不由凝神看向蘇角,擺擺手,示意蘇角,他沒有換將的打算,此時,秦軍陣內忽然傳來一陣驚呼,章邯撇下蘇角,目光掃向戰場,只見,涉閒橫挺大戟,將身著重鎧的董藩挑到半空,一聲怒吼之後,董藩被甩飛出去,

秦軍陣內頓時響起吶喊聲:“涉將軍威武……涉將軍威武……”

呼喊聲一波高過一波,此時,涉閒已奔到董藩身旁,揮舞大戟,刺向董藩面門,董藩被無情的釘死在地上,

秦軍陣內,章邯抽//出長劍,向前一揮,近三十萬秦軍一擁而上,向齊、魏聯軍殺去,對面,田儋見折了一將,心中憤怒之極,見秦軍殺來,他也不顧一切的揮起長劍,怒吼道:“殺過去,”

魏軍也在周市的命令下,向秦軍殺去,聯軍如大浪般一擁而上,不多時,兩軍相撞,戰車往來馳騁,騎兵在陣中橫劈亂砍,忽然,一輪弩箭射//入,如雨點般灑向聯軍的後續部隊,慘叫聲過後,聯軍死傷慘重,

兩軍鏖戰近六個時辰,天色昏暗,一場秋雨不期而至,原本乾爽的山道瞬間變得泥濘,此時,雙方死傷都極爲慘重,秦軍擁有著人數的絕對優勢,聯軍漸漸被壓制,直到雨越下越大,濛濛的大霧瀰漫整個戰場,兩軍纔在無聲無息中,悄然撤離了戰場,各自回營,

秦軍忽然北上的消息,已經傳到楚營,此時楚軍正在向北進發,近十萬楚軍浩浩蕩蕩,但一場不期而至的秋雨來的十分猛烈,使得楚軍北上的行程受阻,只得選擇亢父暫且屯兵,此時,楚軍正在向亢父進發,道路泥濘,楚軍行進十分艱難,

一輛輛輜重車遇到泥濘道路,無法行進,楚軍只得分兵推車,馬匹也同樣行進艱難,但這並沒有阻擋楚軍行進的腳步,

在中軍,項梁帶領衆將,向前急進,偶爾看到馬車誤在泥坑中,項梁也會親自下馬,幫忙推車,將士們見項梁如此,無不感動,紛紛下馬,跟隨項梁,一起推車,就這樣,楚軍的行進速度能夠稍微快一點,

就在項梁與衆人一起喊著口號,向前推車的時候,一名騎兵疾馳而來,在項梁身旁下馬,拱手道:“武信君,前方有魏使求見,”

項梁聽說魏使來了,不敢怠慢,命令自己的親隨留下推車,自己則帶著幾個人,匆匆向前方行去,

前軍由項羽統領,負責開道,遇水搭橋,遇山開路,此時,陳平在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楚軍,他激動萬分,魏國形勢危急,他必須儘快乞求援兵,解救魏國,

而數日前,陳平最先去的,是齊國,可他偏偏與齊王田儋走岔路了,使得他在出使齊國的時候,耽誤了行程,此時,陳平在一輛馬車旁焦急等待,偶爾來回踱步,

不多時,遠處響起一名士兵的驚呼聲:“大將軍來了,”

陳平看去,只見數百人簇擁著項梁疾馳而來,陳平不敢耽擱,立刻小跑迎了上去,在項梁馬前跪下,雙手捧起魏咎的請援書信,大呼道:“武信君,魏國遭到章邯的進攻,形勢危急,我王命我前來求援,請武信君即刻派兵增援,”

項梁跳下馬,接過陳平手中的書信,他大概看了看,詫異道:“你走了多久,”

陳平沉思片刻,回道:“我在去齊國的路上耽誤了,此時,我已經出走近半月了,還請武信君即刻派兵增援,”

項梁點點頭,他略作思索,如果大軍轉道,道路泥濘,行進速度會很慢,一旦魏國淪陷,楚國將失去一個極有利的盟友,這是項梁不願看到的,想到此,項梁回身看向偏將項它,令道:“我與你兩萬兵馬,輕兵急進,務必在三日內抵達濮陽,懂了嗎,”

項它走出,拱手道:“末將得令,”

陳平見項梁肯出兵,心中歡喜,立刻拱手道:“多謝武信君相助,” www ?T Tκan ?CO

項梁輕拍陳平肩膀,安撫道:“你放心,我大軍隨後會到,你可先與項它返回濮陽,”

夜色正濃,山野中一片荒蕪,只有齊、魏兩軍的大營佇立在這裡,由於擔心秦軍會趁夜偷襲,聯軍選擇背山而立,四周廣設鹿角,防止騎兵突圍,此時,除了少數斥候在大營附近巡邏外,聯軍已基本進入夢鄉,

由於陰雨連綿,月亮被烏雲遮擋,四周除了火把的光亮,再也看不到任何物體,也正因陰雨連綿,所以,聯軍對秦軍的警惕度並不高,畢竟這種天氣,沒有哪隻軍隊願意遠征,

但偏偏章邯卻在這一晚,選擇了奇襲聯軍,近二十萬秦軍悄無聲息的靠近聯軍,這支軍隊,在即將抵達聯軍大營的時候,悄悄的分成了若干支隊伍,將各個路口嚴加封鎖,並且,設了無數個路障,準備全殲這支聯軍,

按照正理,背山而立,乃是防守的極佳地形,但聯軍卻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秦軍擁兵近四十萬,在白天想要戰勝秦軍,極其艱難,更何況,陰雨連綿,伸手不見五指,秦軍已二十萬精銳奇襲聯軍,聯軍的勝算會變得更加渺茫,

此時,秦軍做好了最後一戰的準備,不等聯軍發現秦軍,章邯已揮起大戟,向前方一指,冷然喝道:”殺過去,全殲這支軍隊,“

衝鋒的號角聲忽然響起,二十餘萬火把被點燃,秦軍奮力怒吼,向聯軍大營衝去,人人嘶吼,如山崩地裂,聯軍營內,頓時火光沖天,未曾設防的聯軍大營被衝破,

秦軍騎兵把火把無情的扔到聯軍的帳篷上,一些未能及時逃出的聯軍士兵滿身是火的在地上打滾,四處亂竄,最終被大火無情吞沒,

秦軍的長劍,長戈,長矛和長戟無情的揮砍,刺殺,聯軍慘叫連連,

大營內,本已安睡的周市得知秦軍踹營,倉促披上外衣,掣劍在手,衝出大營,迎面一將怒吼而來,由於四周被火光充斥,周市無法看清來將是誰,他本能的揮舞長劍,想要一戰,可當敵將衝到面前時,周市終於看清,來人乃是章邯,

章邯毫無憐憫的揮舞長戟,刺穿了周市的胸膛,帶著不甘,周市倒在了血泊之中,

在聯軍大營的南面,田儋本已衝出重圍,想要突圍,向齊地撤退,卻迎面撞見了蘇角,蘇角武力極佳,不費吹灰之力,便取下田儋首級,帶著軍隊衝入齊營,肆意妄爲的廝殺著,

這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秦軍將四周團團圍堵,聯軍無處遁逃,即使跪地求饒,也會被秦軍無情的殺死,大戰持續了整整一夜,到處是熊熊燃燒的大火,支離破碎的屍體橫七豎八的倒在地上,戰爭極爲慘烈,

李巖見大勢已去,保著魏咎衝出重圍,本想回濮陽,但秦軍已漫山遍野殺來,濮陽的道路不通,只得匆匆南下,向楚國求救,

三天後,章邯兵臨城下,魏咎送出請降書,希望章邯不要濫殺無辜,章邯應允,魏咎引火自//焚,以謝天下,魏都被秦軍搗破,一場大戰,魏國被滅,齊王戰死臨濟,兩國折首,天下震驚,

第7章 帝國根基第29章 破釜沉舟(上)第20章 山中隱士第26章 周市求主(下)第35章 幕後黑手第39章 九江來使第1章 奸妄趙高第12章 項羽之怒第29章 子嬰之憂第16章 臨陣變卦第11章 魏人周市第30章 烽火羣雄(十七)第34章 兩國折首第34章 章平東訪(上)第9章 順水推舟第49章 洹南受降第18章 項家之危第13章 李良叛亂第39章 九江來使第3章 會稽呂家第24章 羣雄分鹿(上)第7章 三輔蒙冤第8章 不疑之請第12章 吳芮表態第22章 殘暴胡亥第5章 公孫良府第37章 劉邦起義(下)第35章 劉邦起義(上)第12章 項羽之怒第41章 趙高害賢第38章 章邯請援第15章 奇怪老者第15章 項家雙雄(上)第45章 江東霸主第38章 項梁定策第22章 2劉邦誓師第20章 烽火羣雄(七)第38章 項梁定策第21章 項羽奪權(上)第2章 再歸江東第1章 韓廣稱王第25章 周市求主(中)第36章 再敗秦軍第20章 山中隱士第19章 烽火羣雄(六)第6章 霸王舉鼎第34章 周文盡忠第9章 武臣南歸第10章 項氏兄弟第1章 有志少年第27章 路遇知音第4章 張良直諫(下)第22章 咸陽風波(下)第3章 明交暗害(上)第45章 江東霸主第1章 時光倏忽第40章 出征風波(上)第7章 自投羅網第5章 公孫良府第24章 項莊遠謀第48章 章邯乞降(下)第3章 張良直諫(上)第26章 韓信獻策第30章 烽火羣雄(十七)第19章 章邯請戰第16章 項家雙雄(下)第38章 兩女爭鋒第13章 齊國來使第25章 酈生奇謀第40章 楚軍舉哀第44章 分兵剿輔第14章 徙封劉邦第7章 府中夜宴第53章 尾聲第12章 項羽之怒第36章 兩國來使第11章 鐵器研發第35章 秦人喪膽第29章 項羽說婚第16章 項家雙雄(下)第25章 驪山之行第28章 烽火羣雄(十五)第8章 大戰桓楚(下)第6章 張良之邀第12章 項羽之怒第36章 田臧奪權第22章 田儋復齊(下)第35章 秦人喪膽第20章 烽火羣雄(七)第22章 烽火羣雄(九)第31章 張良定謀第6章 張良之邀第18章 蒯徹遊說(下)第32章 趙歇復國第35章 吳廣受誅第43章 制衡之術第33章 大破楊熊第35章 吳廣受誅第19章 章邯請戰
第7章 帝國根基第29章 破釜沉舟(上)第20章 山中隱士第26章 周市求主(下)第35章 幕後黑手第39章 九江來使第1章 奸妄趙高第12章 項羽之怒第29章 子嬰之憂第16章 臨陣變卦第11章 魏人周市第30章 烽火羣雄(十七)第34章 兩國折首第34章 章平東訪(上)第9章 順水推舟第49章 洹南受降第18章 項家之危第13章 李良叛亂第39章 九江來使第3章 會稽呂家第24章 羣雄分鹿(上)第7章 三輔蒙冤第8章 不疑之請第12章 吳芮表態第22章 殘暴胡亥第5章 公孫良府第37章 劉邦起義(下)第35章 劉邦起義(上)第12章 項羽之怒第41章 趙高害賢第38章 章邯請援第15章 奇怪老者第15章 項家雙雄(上)第45章 江東霸主第38章 項梁定策第22章 2劉邦誓師第20章 烽火羣雄(七)第38章 項梁定策第21章 項羽奪權(上)第2章 再歸江東第1章 韓廣稱王第25章 周市求主(中)第36章 再敗秦軍第20章 山中隱士第19章 烽火羣雄(六)第6章 霸王舉鼎第34章 周文盡忠第9章 武臣南歸第10章 項氏兄弟第1章 有志少年第27章 路遇知音第4章 張良直諫(下)第22章 咸陽風波(下)第3章 明交暗害(上)第45章 江東霸主第1章 時光倏忽第40章 出征風波(上)第7章 自投羅網第5章 公孫良府第24章 項莊遠謀第48章 章邯乞降(下)第3章 張良直諫(上)第26章 韓信獻策第30章 烽火羣雄(十七)第19章 章邯請戰第16章 項家雙雄(下)第38章 兩女爭鋒第13章 齊國來使第25章 酈生奇謀第40章 楚軍舉哀第44章 分兵剿輔第14章 徙封劉邦第7章 府中夜宴第53章 尾聲第12章 項羽之怒第36章 兩國來使第11章 鐵器研發第35章 秦人喪膽第29章 項羽說婚第16章 項家雙雄(下)第25章 驪山之行第28章 烽火羣雄(十五)第8章 大戰桓楚(下)第6章 張良之邀第12章 項羽之怒第36章 田臧奪權第22章 田儋復齊(下)第35章 秦人喪膽第20章 烽火羣雄(七)第22章 烽火羣雄(九)第31章 張良定謀第6章 張良之邀第18章 蒯徹遊說(下)第32章 趙歇復國第35章 吳廣受誅第43章 制衡之術第33章 大破楊熊第35章 吳廣受誅第19章 章邯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西宁市| 南靖县| 扎赉特旗| 安仁县| 西青区| 彰化县| 滦平县| 杭锦后旗| 乌兰浩特市| 福建省| 白水县| 绥德县| 大洼县| 翁源县| 进贤县| 墨玉县| 汾阳市| 郴州市| 陇川县| 漯河市| 台北县| 略阳县| 元朗区| 漳州市| 大关县| 温宿县| 拉萨市| 文昌市| 溆浦县| 醴陵市| 利津县| 怀仁县| 三亚市| 务川| 高要市| 上杭县| 台南县| 平顺县| 平武县|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