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

【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人稱孟襄陽、孟山人。唐代著名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時(shí)遊長安,應(yīng)進(jìn)士未第,失意而歸。喜遊歷名山勝水,後患癰疽毒瘡而卒。其詩藝術(shù)造詣很高,曾在太學(xué)賦詩,舉座皆驚,爲(wèi)之?dāng)R筆。擅長山水詩,爲(wèi)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著有《孟浩然集》。

【註釋】眠:睡眠。曉:天亮。啼鳥:啼叫的鳥兒,猶言鳥啼。

訪袁拾遺不遇

孟浩然

洛陽訪才子,

江嶺作流人。

聞?wù)f梅花早,

何如此地春。

【註釋】袁拾遺:洛陽人,詩人的友人,姓袁。拾遺,官名,掌供奉諷諫的職務(wù),以匡正人主言行的缺失。才子:才德兼?zhèn)涞娜恕4颂幹冈斑z。江嶺:指大庾嶺,位於今江西大餘縣和廣東南雄縣的交界處,唐代流放罪人的地方。流人:因罪被貶官放逐到遙遠(yuǎn)地方的人。指當(dāng)時(shí)袁拾遺因罪免官而被流放到嶺外。聞?wù)f:聽別人說,沒有親臨其地,故言聞?wù)f。梅花早:大庾嶺又名梅嶺,因其地處南方,氣候溫暖,梅花開放得很早。何如:怎麼比得上。此地:指洛陽。

送郭司倉

王昌齡

映門淮水綠,

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

春潮夜夜深。

【作者簡介】王昌齡(?~756?),字少伯,世稱王江寧。盛唐著名詩人。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山西)人。唐玄宗開元年間進(jìn)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江寧丞、龍標(biāo)尉等職。安史亂起,由貶所赴江寧,爲(wèi)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極負(fù)詩名,被譽(yù)爲(wèi)“詩家夫子王江寧”,並與李白、孟浩然、岑參、王維等均有交誼。詩作以邊塞詩、宮怨詩成就最高,尤擅七絕,有“七絕聖手”之稱。今存《王昌齡集》《王昌齡詩集》等。

【註釋】郭司倉:詩人的朋友,姓郭,司倉是官名,爲(wèi)管理倉庫的小官。淮水:即淮河。留:挽留。騎:這裡指代郭司倉。主人:指詩人自己。心:心意。良掾:即好官。掾,縣衙門中的屬吏。此處指郭司倉。

洛陽道

儲光羲

大道直如發(fā),

春日佳氣多。

五陵貴公子,

雙雙鳴玉珂。

【作者簡介】儲光羲(706?~763?),人稱儲太祝。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祖籍兗州(今山東兗州)。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進(jìn)士,歷任馮翊縣尉、汜水縣尉等職。退隱終南山後,又出山任太祝,遷監(jiān)察御史。“安史之亂”時(shí),被俘而迫受僞職,後脫身歸朝,貶死嶺南。爲(wèi)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重要人物。有《儲光羲集》五卷。

【註釋】佳氣:指陽氣,春天氣溫回升,生氣蓬勃。玉珂:馬勒上的玉器飾物。兩勒相擊而發(fā)聲,故又叫鳴珂。

獨(dú)坐敬亭山

李白

衆(zhòng)鳥高飛盡,

孤雲(yún)獨(dú)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註釋】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原名昭亭山,風(fēng)景幽靜秀麗。山上舊有敬亭,爲(wèi)南齊謝朓吟詠處。孤雲(yún):片雲(yún)。閒:作悠悠解。

登鸛鵲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742),字季凌。盛唐著名詩人。祖籍幷州(今山西太原),後遷居絳州(今山西新絳)。性格豪放,不願應(yīng)舉進(jìn)士。曾任衡水主簿,因被人誣陷,乃拂衣去官,悠遊于山水之間,十五年後,復(fù)爲(wèi)文安縣尉。在職以清廉稱,天寶元年卒於官。爲(wèi)人性格豪放,有俠士風(fēng)度,常擊劍悲歌。善寫邊塞詩,爲(wèi)盛唐邊塞詩派重要代表,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其詩意境雄闊,韻調(diào)優(yōu)美,奔放壯健。惜詩作大都散佚,僅傳世六首。

【註釋】鸛鵲樓:也叫鸛雀樓。原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濟(jì))西南城上,其樓三層,前瞻中條山,下臨黃河,常有鸛雀棲息其上,故名。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沉,落。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欲:想要。窮:窮盡。千里目:目力所能及的自然景物。極言其視野開闊深遠(yuǎn)。更:再。

觀永樂公主入蕃

孫逖

邊地鶯花少,

年來未覺新。

美人天上落,

龍塞始應(yīng)春。

【作者簡介】孫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學(xué)家。博州武水(今山東聊城)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唐玄宗開元十年(722),經(jīng)推薦受唐玄宗李隆基接見,並甚得其器重,升爲(wèi)左拾遺。不久,即升爲(wèi)考功員外郎,後遷中書舍人,終太子詹事。諡曰文。有文集二十卷。

【註釋】永樂公主:唐代凡是有宗女出嫁外蕃,按例封爲(wèi)公主。唐玄宗開元五年(718),東平王的外孫女楊氏被封爲(wèi)永樂公主,嫁給契丹王李失活。入蕃:進(jìn)入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此處指進(jìn)入契丹國。鶯花:黃鶯和春花。美人:此處指永樂公主。龍塞:即盧龍塞,故址在今河北遵化西北,此處泛指北方邊塞之地。

伊州歌

蓋嘉運(yùn)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shí)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作者簡介】蓋嘉運(yùn),盛唐開元時(shí)人。歷任北庭都護(hù)、磧西節(jié)度使等職。曾在碎葉城以東的賀邏嶺大敗突騎施,立有戰(zhàn)功,於是詔加河西、隴右兩節(jié)度使。其既是邊將,也是詩人,深通音律,所制樂府曲調(diào)除《伊州歌》外,還有《胡渭州》《雙帶子》等,內(nèi)容上多抒發(fā)徵人久戍與行旅之情懷。

【註釋】伊州歌:唐代樂府曲調(diào)名。據(jù)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辭》引《樂苑》曰:“《伊州》,商調(diào)曲,西京節(jié)度蓋嘉運(yùn)所進(jìn)也。”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遼西:指遼河以西地區(qū),唐時(shí)爲(wèi)徵東軍隊(duì)駐紮之地。

左掖梨花

丘爲(wèi)

冷豔全欺雪,

餘香乍入衣。

春風(fēng)且莫定,

吹向玉階飛。

【作者簡介】丘爲(wèi)(694~789?),唐代詩人。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人。屢試不第,歸山苦讀數(shù)年,於天寶初年進(jìn)士及第,年八十餘致仕,累官至太子右庶子等。詩工五言,風(fēng)格清新淡雅,爲(wèi)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王維、劉長卿等互有唱和,在唐代詩人中享壽最高。《全唐詩》收錄其詩十三首。

【註釋】左掖:唐時(shí)指稱門下省,高宗以後位於大明宮宣政殿的左側(cè),相對於中書省位置而言,門下省被稱爲(wèi)左省,亦稱左掖。掖,指旁邊。冷豔:鮮豔有涼意。形容梨花潔白奪目,氣度高傲。欺:超過,壓過。乍:恰好,正好,剛剛。玉階:玉石砌的精美臺階。此處暗指皇宮。

思君恩

令狐楚

小苑鶯歌歇,

長門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

翠輦不曾過。

【作者簡介】令狐楚(766~837),字殼士,自號白雲(yún)孺子。唐代文學(xué)家。宜州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德宗貞元七年(791)登進(jìn)士第,累官至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華州刺史、吏部尚書、左僕射等。卒贈司空,諡曰文。才思俊麗,能文工詩。晚年與劉禹錫、白居易唱和較多。《全唐詩》收其詩五十多首。

【註釋】小苑:即小園,指宮中的小園林。歇:停止。長門:漢宮殿名。漢武帝時(shí)陳皇后失寵,被貶至長門宮居住,後遂用此來代指失寵宮妃所居住的內(nèi)宮。翠輦:羽飾的帝王坐的車子。過:造訪,經(jīng)過。

題袁氏別業(yè)

賀知章

主人不相識,

偶坐爲(wèi)林泉。

莫謾愁沽酒,

囊中自有錢。

【作者簡介】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初唐詩人。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少以文詞知名,與張旭、包融、張若虛合稱爲(wèi)“吳中四士”。武則天證聖元年(695)進(jìn)士,累官至禮部侍郎、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等。天寶初還鄉(xiāng)隱居。性曠達(dá),好飲酒,與李白、張旭等合稱“飲中八仙”。其詩揮灑自如,尤擅絕句,現(xiàn)僅存二十首。

【註釋】別業(yè):即別墅,指住宅以外另置的園林休息處及其建築物。儲光羲有詩云:“制巖開別業(yè),桑柘亦依然。”主人:即指別墅的主人。林泉:山林泉溪。謾:通“慢”。怠慢,輕視。此處引申?duì)?wèi)“沒有根據(jù)”或“憑空”等。沽:買。囊:衣袋。

夜送趙縱

楊炯

趙氏連城璧,

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

明月滿前川。

【作者簡介】楊炯(650~693?),唐代詩人。華陰(今屬陝西)人。幼聰敏好學(xué),唐高宗顯慶四年(659)舉神童。曾任崇文館學(xué)士、盈川令等職,蔑視權(quán)貴,仕途失意。擅寫邊塞詩,尤工五律,作品風(fēng)格豪邁,格調(diào)激揚(yáng)奮發(fā)。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爲(wèi)“初唐四傑”。著有《盈川集》三十卷,今存詩一卷。

【註釋】趙縱:作者的朋友,郭子儀之婿,曾任太僕卿、戶部侍郎等職。連城璧:價(jià)值連城的美玉。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shí),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美玉,秦昭王知道後,想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這塊美玉,所以稱之爲(wèi)連城璧。後來代指十分珍貴之物,這裡用來比喻趙縱。舊府:趙縱的故鄉(xiāng)在山西,是古代趙國所屬的地方,即連城璧的故土,所以被稱爲(wèi)舊府。川:河流。

竹裡館

王維

獨(dú)坐幽篁裡,

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註釋】竹裡館:竹林中的一座屋舍,是王維在輞川別業(yè)中的二十個(gè)景點(diǎn)之一。幽篁:幽暗的竹林。篁,竹林。復(fù):又,重複。長嘯:撮口發(fā)出的長而清越的聲音。是古人的一種口技。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遊人五陵去,

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

平生一片心。

【註釋】朱大:作者的朋友,姓朱,排行第一,故稱朱大。入秦:進(jìn)入秦地,這裡代指進(jìn)入長安。遊人:離家遠(yuǎn)遊的人。此處指朱大。脫:解下來。平生:平素。

長幹行

崔顥

“君家何處住?

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

或恐是同鄉(xiāng)。

【註釋】長幹行:屬樂府《雜曲歌辭》調(diào)名。其內(nèi)容多抒發(fā)船家女子的思想感情。長幹,即長幹裡,地名,在今南京市,是當(dāng)年船民集居之所。崔顥有《長干曲》四首,記述了長幹裡船家的生活。橫塘:在今江蘇省江寧縣。或恐:恐怕,或許。

詠史

高適

尚有綈袍贈,

應(yīng)憐範(fàn)叔寒。

不知天下士,

猶作布衣看。

【作者簡介】高適(約700~765),字達(dá)夫,一字仲武。盛唐著名詩人。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性落拓,不拘小節(jié),是唐朝“詩人之達(dá)者”。曾遊薊門欲從軍,兩入京城求仕,均失意而歸。四十九歲舉道科,歷任封丘尉、左驍衛(wèi)兵曹參軍、諫議大夫、左散騎常侍等職,被封爲(wèi)渤海縣侯。擅寫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世稱“高岑”,同爲(wèi)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其詩風(fēng)格沉雄勁健,氣骨凜然。著有《高常侍集》,今存詩二百餘首。

【註釋】綈袍:用粗綈做成的長袍。綈,古代絲織物名。範(fàn)叔:即范雎,字叔。曾在秦國爲(wèi)相,使秦國威震天下。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罷相作

李適之

避賢初罷相,

樂聖且銜杯。

爲(wèi)問門前客,

今朝幾個(gè)來。

【作者簡介】李適之(?~747),一名昌,李唐王朝宗室,恆山王之孫。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人。曾任通州刺史、陝州刺史、御史大夫、刑部尚書,後官至左丞相。天寶五年受奸相李林甫排擠而罷相,被貶爲(wèi)宜春太守,到任後服毒自殺。性嗜酒,與李白、張旭、賀知章等合稱爲(wèi)“飲中八仙”。

【註釋】避賢:讓位於賢能的人。此處是作者罷相後言不由衷之語。樂聖:喜歡酒。典出《三國志·魏志·徐邈傳》:當(dāng)時(shí)魏國禁酒,徐邈私飲,以至於沉醉,不理政事。他稱酒醉爲(wèi)“中聖人”,又稱清酒爲(wèi)“聖人”,濁酒爲(wèi)“賢人”。作者爲(wèi)“飲中八仙”之一,故稱樂聖。聖,代指美酒。銜杯:飲酒。爲(wèi)問:試問。今朝:現(xiàn)在。

逢俠者

錢起

燕趙悲歌士,

相逢劇孟家。

寸心言不盡,

前路日將斜。

【註釋】俠者:即劍客,又叫遊俠。古時(shí)指那種重信譽(yù)、輕死生,勇於幫助別人的豪俠之士。燕趙:燕趙兩國均爲(wèi)周代諸侯國,列於戰(zhàn)國七雄之中。燕國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趙國在今天的山西北部、中部、河套地區(qū)及河北西南部。韓愈《送董邵南序》有“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的說法。悲歌士:即慷慨悲歌的豪俠之士。劇孟:據(jù)《史記》記載,劇孟是雒陽(在今河南洛陽東)一帶有名的豪俠。杜甫《入衡州》詩云:“劇孟七國畏,馬卿四賦良。”寸心:猶言區(qū)區(qū)之心。言不盡:說不完。日將斜:太陽西下,指天色將晚。

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
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莫力| 抚州市| 灵丘县| 阳谷县| 徐水县| 商水县| 普安县| 新竹市| 滨海县| 临颍县| 永川市| 玉林市| 雅安市| 安顺市| 安多县| 白朗县| 平顶山市| 中方县| 邵阳县| 宜城市| 江永县| 永泰县| 涡阳县| 吉林市| 法库县| 通渭县| 靖远县| 墨脱县| 景德镇市| 鹤山市| 台湾省| 靖宇县| 香格里拉县| 从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和田市| 建宁县| 遵义市| 高邑县|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