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

山園小梅

林逋

衆(zhòng)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作者簡介】林逋(967~1028),字君復,卒諡“和靖先生”。北宋著名詩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終生不仕不娶,四十歲前在江淮一帶遊歷,四十歲後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以梅、鶴爲樂,自稱“以梅爲妻,以鶴爲子”。其詩風格恬淡高遠,長於五言、七言律詩。詩作隨作隨棄,散佚較多,其中以詠梅詩最爲著名。著有《林和靖詩集》。

【註釋】衆(zhòng)芳:百花。芳,花。暄妍:本指天氣和煦,景物明媚。此處形容梅花在晴日中開放,顏色鮮麗奪目。疏影斜橫:梅花疏疏落落,斜橫枝幹投在水中的影子。暗香浮動:梅花散發(fā)的清幽香味在飄動。霜禽:氣候寒冷時的飛鳥。合:應當。微吟:低聲吟誦。相狎:本指玩弄,此處作“相親近”解。檀板:本義爲唱歌時打節(jié)拍用的檀木板。此處指歌唱。共:和。金樽:本指金制的酒杯,這裡指飲酒。

自詠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本爲聖明除弊政,敢將衰朽惜殘年。

雲(yún)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註釋】一封朝奏:指作者的《論佛骨表》。元和十四年(819),詩人上疏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觸怒憲宗,被貶潮州。封,奏章,即臣下給皇帝的意見書,因爲要封好才呈上去,所以叫“封”。九重天:楚辭有“天門九重”之語,後人常用來借指帝宮森嚴。貶:貶黜,降職。潮陽:即潮州,今廣東潮州。路八千:八千里路。形容潮州距京城極爲遙遠。聖明:皇帝,此處指唐憲宗。惜:顧惜。秦嶺:川陝交界的主要山脈,爲我國南北方分界線。此處泛指陝西南部的山脈。擁:堵塞。藍關:藍田關,在今陝西藍田縣東南。汝:你。指詩人的侄孫韓湘。瘴江邊:指盛行瘴氣的潮州一帶。瘴,即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毒氣。

干戈

王中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鬢絲。

蹤跡大綱王粲傳,情懷小樣杜陵詩。

鶺鴒音斷人千里,烏鵲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時。

【作者簡介】王中,字積翁,生平事蹟不詳。南宋末詩人,生逢亂世,戰(zhàn)爭不斷,兵連禍結,親人離散,兄弟飄零,其苦悶心情溢於言表。

【註釋】干戈:本指武器,這裡用來指代戰(zhàn)爭。幹,盾類的防禦武器。戈,用於啄擊的長柄兵器。何之:“之何”的倒裝,意謂“去哪裡”。之,往。絲:白絲,這裡用來說明兩鬢頭髮已白。蹤跡:本指腳印。此處指行跡。大綱:大概,大體上。王粲: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生當漢末亂世,先在荊州劉表處避難,後回北方依附曹操。一生顛沛流離,頗多自傷之情。情懷:心境,心情。小樣:略似,差不多像。杜陵:即杜甫,因其曾居住在杜陵一帶,所以稱杜陵。鶺鴒: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又作脊令?!对娊?jīng)·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意即:脊令流落高原,其同類急切相尋。後人因以鶺鴒比喻兄弟。“烏鵲”句:意思是說歸依無主,懷才不遇。曹操《短歌行》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中山千日酒:典出《搜神記》:中山人狄希,能釀造一種千日酒,人飲用後會一醉千日。相傳劉玄石曾因飲了此酒,醉而不醒,家人以爲其死去而埋葬之。千日後,酒家得知此事,讓劉家掘墳開棺,劉剛好醒來。酩然:酩酊大醉的樣子。

歸隱

陳摶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綬縱榮爭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作者簡介】陳摶(?~989),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東)人。後唐長興年間應試進士而不第,隱居在武當山九室?guī)r,後又轉隱華山雲(yún)臺觀修道,將黃老清靜無爲思想、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yǎng)、佛教禪觀會歸一流,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後人稱其爲“陳摶老祖”、“睡仙”等。著有《指玄篇》《無極圖》《先天圖》等。

【註釋】紅塵:指人世間。紫綬:古代高官用來繫結印紐或佩玉的紫色絲帶。這裡指代高官。爭及:怎及,怎麼比得上。劍戟:“劍”和“戟”都是兵器。這裡指代戰(zhàn)爭。扶危主:援救輔助危難中的君主。笙:樂器名。聒:嘈雜吵鬧。舊書:此處指看過的道家書籍。舊隱:以前隱居的地方。

時世行贈田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徵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作者簡介】杜荀鶴(846~904),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晚唐著名詩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唐昭宗大順二年(891)進士,曾任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等職。平生才華橫溢,仕途坎坷,終未酬志,而在詩壇卻享有盛名,自成一家,擅長宮詞,作品多反映唐末軍閥混戰(zhàn)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其詩語言通俗、平易清新,後人稱“杜荀鶴體”。著有《唐風集》。

【註釋】蓬茅:簡陋的茅草房。兵:指代戰(zhàn)爭。麻苧衣衫:用粗糙的苧麻布做成的衣服。苧,麻之一種,其皮可以做粗麻布。焦:營養(yǎng)缺乏,毛髮焦枯變黃。柘:柘樹,葉子可用來養(yǎng)蠶。徵苗:徵收青苗稅。這是正稅以外的附加稅,是對農(nóng)民的額外敲詐。旋斫:現(xiàn)砍。旋,隨即。斫,砍。生柴:剛從山上砍下來的溼柴。任:任憑。徵徭:強出實物叫徵,強出勞力叫徭。此處指賦稅和徭役。

送天師

寧獻王

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

黃金甲鎖雷霆印,紅錦韜纏日月符。

天上曉行騎只鶴,人間夜宿解雙鳧。

匆匆歸到神仙府,爲問蟠桃熟也無。

【作者簡介】寧獻王(1378~1448),即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始封於大寧(今屬內(nèi)蒙古),後改封於南昌(今屬江西)。卒後諡獻,世稱寧獻王。因受誣諂而對政治灰心失望,開始遠離官場獨居,信奉道家學說,與道士有來往,並以彈琴讀書著說爲樂,是明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自稱“大明奇士”。所著除《卓文君私奔相如》等十二種雜劇外,還有影響很大的戲曲論著《太和正音譜》《務頭集韻》《瓊林雅韻》等。

【註釋】天師:道教徒對其教主的稱呼。此處指與作者有交往的居住在江西貴溪龍虎山的道士張正常。芝城:地名,即今江西鄱陽,因城北有芝山,故稱。柳影疏:柳樹因天氣已寒冷,柳葉凋落,所以影子也顯得稀稀疏疏。鄱湖:指鄱陽湖。在今江西省北部。客:即張正常?!包S金”句:黃金鎧甲般的道袍潛藏著威力無窮的印章。黃金甲,金黃色的鎧甲,此處借指黃色的道袍。鎖,潛藏。雷霆,用來形容印章的威力之大。“紅錦”句:大紅錦緞的袋子裝裹著管束陰陽的符咒。韜,袋子。纏,裹纏。日月,日代表陽,月代表陰。符,道士用來“驅(qū)鬼召神”、“治病延年”的神秘咒文?!疤焐稀本洌涸绯砍鲂序T著仙鶴飛翔在天上。曉行,清晨行走。騎只鶴,傳說中仙人的坐騎。典出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周靈王太子王子喬隨道士入山學道成仙,三十餘年後,騎鶴在緱氏山頭與家人見面。後人遂用“騎鶴”“駕鶴”等比喻得道成仙。“人間”句:晚上在人間住宿時解開了乘行的雙鳧。夜宿,夜晚住宿。雙鳧,事見《後漢書·王喬傳》:東漢明帝時王喬爲葉縣令,有神術,其腳套木鞋,化爲雙鳧,朝夕之間,來往千里。鳧,即野鴨子。神仙府:神仙居處,此處是對張正常龍虎山住處的美稱。蟠桃熟也無:蟠桃是否熟了。

送毛伯溫

明世宗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zhàn)袍。

【作者簡介】明世宗(1507~1566),即明嘉靖皇帝朱厚熜。明憲宗之孫,明武宗之堂弟。武宗死,無嗣,乃至京即位,爲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執(zhí)政早年曾斬殺權貴,還田於民,但到晚期,迷信道教,二十餘年不理朝政,一心只求長生不老,致使國家危機四伏,邊患迭起。博通經(jīng)史,喜作詩,嘗與閣臣酬唱。卒葬永陵(今北京昌平),廟號世宗。

【註釋】毛伯溫:字汝厲,明吉水(今屬江西)人。武宗正德年間進士。明世宗嘉靖年間受命討伐安南(今越南)叛軍,屢有邊功,因被封爲太子太保。大將:指毛伯溫。橫:橫挎。秋水:形容刀劍如秋水般明亮閃光。雁翎刀:形狀像大雁羽毛般的刀。鼉鼓:用鼉皮做成的戰(zhàn)鼓。鼉,即揚子鱷,俗稱“豬婆龍”,性兇猛,生活於我國南方沼澤地區(qū)。旌旗:指揮作戰(zhàn)的軍旗。麒麟:一種古代傳說中的祥瑞動物,狀似鹿,獨角,全身生麟甲,尾像牛。此處喻指毛伯溫。螻蟻:螻蛄和螞蟻。比喻卑賤、無足輕重的人物。此處用來比喻安南叛軍不堪一擊,不成氣候。詔:皇帝的詔令。朕:古代皇帝的自稱。與:給。先生:指毛伯溫。

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
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镇安县| 洛浦县| 社会| 元谋县| 南城县| 镶黄旗| 凌源市| 时尚| 巴林右旗| 肇庆市| 叶城县| 西乌| 腾冲县| 德庆县| 福州市| 靖西县| 乐山市| 湘潭县| 吴川市| 宜春市| 西峡县| 株洲市| 黔西县| 灌阳县| 长兴县| 海兴县| 栾城县| 迁西县| 马山县| 黑水县| 普安县| 鹿泉市| 永吉县| 横峰县| 镇巴县| 收藏| 昭平县| 绩溪县| 佛学| 叶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