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3)

送別崔著作東征

陳子昂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

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

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平。

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

【註釋】崔著作:即崔融。崔融曾任著作佐郎一職。金天:秋天的別稱。古代將一年四季分爲春、夏、長夏、秋、冬五個部分,並分別與五行相對應,春屬木,夏屬火,長夏屬土,秋屬金,冬屬水。肅殺:嚴酷蕭瑟。四季之中,秋主蕭殺,所以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義、處死犯人。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爲立秋後的第三個節氣。專征:全權主持征伐。此處指出徵。古代帝王常選擇秋初至白露這一時節訓練甲兵,然後出征作戰,以服荒夷。王師:帝王的軍隊。樂戰:喜歡打仗,即好戰。之子:這些從徵的人。指崔融等。慎佳兵:慎重對待用兵之事。慎,當心,慎重。佳兵,《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意即玩弄武力、黷武縱殺。海氣:西北謂大澤曰海,即今海子。此處指邊地戰塵。侵南部:往南移進侵犯。邊風:指突厥等邊地民族的騎兵。掃:掃蕩,蕩平。北平:今河北盧龍,古代軍事要地。盧龍塞:古代通往東北的交通要道,軍事要塞。歸邀:回來後邀取。麟閣名:顯赫的功名。漢代在未央宮建麒麟閣,畫功臣像於閣上,以褒彰其功德。後人即用以讚美有功之臣。

陪諸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

杜甫其一

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竹深留客處,荷靜納涼時。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

【註釋】丈八溝:唐代皇家的避暑勝地。原址在今陝西西安城西南。開通於唐天寶初年,起初作爲一條人工河流,主要往京城運送物資。因爲溝深一丈、寬八尺,所以叫丈八溝。放船:泛舟,盪舟。遲:遲緩。調冰水:用冰調製冷飲之水。雪藕絲:把藕的白絲除掉。

其二

雨來沾席上,風急打船頭。

越女紅裙溼,燕姬翠黛愁。

纜侵堤柳系,幔捲浪花浮。

歸路翻蕭颯,陂塘五月秋。

【註釋】沾:濺,打溼。越女:越地的美女。與下句的燕姬均代指歌妓。翠黛:指女子的眉毛。古時女子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畫眉,故稱眉爲“翠黛”。纜:系船的繩子。侵:迫近,靠近。系:拴上。幔:船上用以遮太陽的布幔。翻:反而,卻。蕭颯:(秋風)蕭瑟。陂塘:水塘。此處指丈八溝。

宿雲門寺閣

孫逖

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

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畫壁餘鴻雁,紗窗宿鬥牛。

更疑天路近,夢與白雲遊。

【註釋】雲門寺:故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境內的雲門山。東晉時建,樑代處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在此居住過,是當時有名的隱居之地。香閣:雲門寺爲佛寺,常年供香,故云。東山:即雲門山。煙花:山花盛開的景色。此指美好的景緻。象外:超然物象之外。此指意境。幽:遠。嶂:像屏障一樣陡峭的山峰。鬥牛:指鬥星宿和牛星宿。此處形容雲門寺之高。天路:通天之路。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註釋】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謝朓北樓:又名謝公樓,位於宣城近郊的陵陽山頂,南齊著名山水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因樓址在郡治之北,故取名“北樓”。唐時改名爲疊嶂樓。江城:指宣城。兩水:指宣城東郊的宛溪、句溪。兩水在宣城東北處相會,繞城合流。明鏡: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圓形,像明亮的鏡子一樣。雙橋:宛溪上有鳳凰、濟川兩橋,均爲隋文帝時所建。彩虹:指水中的橋影。人煙:炊煙。念:掛念,思念。臨風:迎著風。懷:懷念。謝公:即謝朓。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註釋】張丞相:即張九齡,爲唐玄宗時名相。此詩作者委婉地表達了希望自己在仕途上能得到張九齡援引的願望。涵:包容。虛:指湖水。太清:天空的代稱。氣蒸:水面上水氣蒸騰。雲澤夢:我國古代巨大的湖泊沼澤區,大致包含今湖南益陽縣、湖陰縣以北,湖北江陵縣、安陸縣以南,武漢市以西地區。端居:安居,閒居。恥聖明:愧對當今聖明之世。羨魚:古語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此處羨魚,意指羨慕釣叟釣魚多,暗示作者無人推薦空有從政願望而已。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註釋】香積寺:又名開利寺,在今陝西西安市南三十里的子午谷中。唐高宗永隆二年(681),淨土宗創始人之一善導大師圓寂,弟子懷惲爲紀念善導功德,修建了香積寺和善導大師供養塔,使香積寺成爲中國佛教淨土宗正式創立後的第一個道場。咽:哽咽。此處指水流經山石發出的不暢之聲。危石:高而險的石頭。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空潭:明淨清徹的水潭。曲:曲折隱藏的地方。此處指彎曲的潭岸。安禪:和尚坐禪時,身心安靜入於禪定的狀態。毒龍:佛經故事中的兇猛動物。相傳某寺潭中有毒龍傷人,一高僧安禪於潭上持咒咒之,龍浮出悔過。此處用以比喻人的非分之想和邪惡慾念。

送鄭侍御謫閩中

高適

謫去君無恨,閩中我舊過。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Wωω. тt kān. C O

東路雲山合,南天瘴癘和。

自當逢雨露,行矣慎風波。

【註釋】侍御:官名。鄭侍御爲高適的朋友。謫:貶謫。無恨:不要怨恨。無,通“毋”。閩中:今福建省福州市。舊過:以往曾經到過的地方。大都:大多是。秋雁少:因閩中在湖南迴雁峰以南,秋雁一般不到福建,故有此說。南天:指閩南。瘴癘:南方山林間的毒氣和瘟疫。和:平和,和緩。自當:終當,終究會。雨露:喻指皇帝的恩澤、恩惠。風波:指路途險阻。

秦州雜詩

杜甫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候火雲峰峻,懸軍幕井榦。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註釋】秦州:今甘肅省天水縣,是唐代西北邊防要地。雜詩:指題材不定、有感而寫的詩。鳳林:即鳳林關,秦州境內。戈:干戈,戰爭。魚海:秦州轄內的小地名,當時爲吐蕃所佔領。候火:亦作堠火,即烽火,邊庭報警之火。雲峰峻:狼煙峰起,高升入雲。烽火既高而烈,說明邊庭戰事緊急。懸軍:深入敵境的孤軍。幕井榦:用布所覆蓋的井中,水已乾竭。幕,覆蓋。西極:西方極遠的地方。北庭:唐時曾設北庭都護府,在今新疆。故老:泛指邊城的百姓。飛將:西漢時飛將軍李廣,驍勇善戰,爲西漢名將。此處暗指被罷官閒居京師的大將郭子儀。議:計議,商議。築壇:指任命將領戍邊。古代任命大將爲主帥,要築壇舉行儀式以示慎重威嚴。劉邦就曾築壇拜韓信爲大將軍。

禹廟

杜甫

禹廟空山裡,秋風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

雲氣生虛壁,江聲走白沙。

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註釋】禹廟:指忠州禹廟。故址在今重慶市忠縣南臨江的山崖上。禹,即古代傳說中治水的大禹,爲夏的始祖。空山:喻山景的荒涼。虛壁:石壁經禹疏鑿開斷之處。四載:傳說大禹治水時用的四種交通工具。即:水行乘舟,陸行乘車,山行乘樏,泥行乘橇。樏,登山的用具。橇,形如船而短小,兩頭微翹,人由一腳踏橇而行泥上。疏鑿:鑿開山崖,疏通水道。三巴:長江流經忠州一帶曲折如巴字,其地分爲巴都(今重慶市巴縣以東至忠縣)、巴東(今重慶市雲陽、奉節縣等地)、巴西(今四川閬中縣)。此處代指整個長江流域地區。

望秦川

李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鬆。

有客歸歟嘆,悽其霜露濃。

【作者簡介】李頎(?~753),盛唐詩人。少時家居潁陽(今河南登封)。唐玄宗開元年間進士,曾任新鄉縣尉。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所作邊塞詩風格豪放,七言歌行尤具特色。著有《李頎詩集》。

【註釋】秦川:泛指今秦嶺以北平原地帶。按此詩中意思指長安一帶。朝望:早晨東望。迥:遙遠貌。淨:明淨,潔淨。指天氣晴朗,空氣清新。逶迤:連綿不斷的樣子。重:重疊。五陵:長安城外漢代的五個皇帝的陵墓。客:作者自稱。歸歟嘆:思歸故鄉所發出的感嘆。悽其:寒冷的樣子。語出《詩經·鄴風·綠衣》:“悽其以風。”

同王徵君湘中有懷

張謂

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

還家萬里夢,爲客五更愁。

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

故人京洛滿,何日復同遊?

【作者簡介】張謂(?~約778),字正言。盛唐詩人。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玄宗天寶二年(743)進士,累官至尚書郎、潭州刺史、禮部侍郎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註釋】北流:湘江與瀟水在零陵縣西匯合後,向北流入洞庭湖。故稱北流。書帙:書籍。帙,用布帛做的包書套子。偏宜:只適宜。京洛:京城長安和洛陽。

渡揚子江

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兩畔明。

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

海盡邊陰靜,江寒朔吹生。

更聞楓葉下,淅瀝度秋聲。

【作者簡介】丁仙芝,字元禎,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潤州曲阿(今江蘇丹陽)人。唐玄宗開元年間進士,曾任餘杭尉,好交遊。《全唐詩》存其詩十四首。

【註釋】揚子江:流經揚州、鎮江一帶的長江稱揚子江。桂楫:用桂木做的槳。此處代指船。中流:江流之中。揚子驛:設在揚子津的驛站,故址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南。潤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丹徒,即今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城外有金山、北固山等名勝,故言“山出”。海盡:海的盡頭即是海灘。陰靜:陰涼寂靜。

幽州夜飲

張說

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

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

【註釋】幽州:唐代州名。轄今北京、天津一帶,治所在薊縣。正有:正好有。高堂宴:設在高大的廳堂裡的宴席。遲暮心:因衰老引起淒涼暗淡的心情。宜:適宜,應當。劍舞:即舞劍。語出《史記·項羽本紀》:“(項)莊入爲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重:看重,重視。邊地習俗以笳聲爲美,故言“重”。笳音:吹奏笳管發出的聲音。笳,古管樂器,流行於北方邊地和西域一帶。其聲蒼涼高亢。邊城將:作者自指。時張說任幽州都督。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
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9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1)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12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4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4)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11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1)第7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3)第3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3)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0章 五言絕句(三十九首)春曉(2)第6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2)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2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2)第8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4)第5章 七言律詩(四十八首)早朝大明宮(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第1章 七言絕句(九十一首)(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榕江县| 阜康市| 哈密市| 建平县| 临清市| 皮山县| 大方县| 元氏县| 香河县| 崇信县| 朝阳区| 疏勒县| 余姚市| 蓬莱市| 肥西县| 呼和浩特市| 杭锦后旗| 连平县| 和平县| 绥棱县| 托克逊县| 东乌珠穆沁旗| 曲沃县| 宾川县| 金塔县| 剑阁县| 滦平县| 临沧市| 滨州市| 平定县| 金堂县| 永清县| 永泰县| 陇西县| 河北区| 芒康县| 长海县| 丹棱县| 达尔|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