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

{就嘉靖乾的這些破事兒,我真覺得我上我也行甚至比他強。}

{但要是把我代入到十四歲的嘉靖身上,那簡直瑟瑟發抖。}

{古代帝王裡昏君很多,但是像嘉靖這樣有能力做好卻非要開擺的人真的更爲可恨。}

{別人的十四歲:玩弄羣臣。}

{我的十四歲:玩泥巴。}

{……十四歲還玩泥巴也是人中龍鳳了。}

{他是絕對有能力當一個明君的,可惜太自私了,只想著自己長生不老,這種人比那些單純是沒能力的昏君更可恨。}

……

大隋。

“不好說……”

楊堅不太同意天幕裡的說法

他真的能用他的能力力挽狂瀾嗎?

一輩子完全靠著在文官集團中拉一派打一派的,根本不可能撼動根本。

這也就意味著,難以革新。

不革新還想救大明?

癡人說夢吧。

……

大唐·高祖時期

李建成看著釜,李世民扇著火。

李淵盤著腿捧著茶盞抿了一口。

“明朝三個階段。”

“明英宗斷了國家上限,明孝宗深埋亡國禍根。”

“實話實話,嘉靖前二十年真的很不錯,只是後來怕了妥協了分贓了。”

“他是有能力搏一搏的,所以海瑞才那麼痛心疾首。”

李建成瞥了一眼李世民。

李世民慢悠悠扇著火不說話。

嘉靖只是在文官那一幫裡面拉一派打一派。

但打來打去權力依舊握在文官手裡。

不動根基,一切白費。

動了根基,勒脖警告。

……

大明。

“說話呀。”

馬皇后托腮看著朱元璋,陰陽著:

“怎麼不說話了?”

朱元璋臭著一張臉。

說什麼?還能說什麼?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

大清·雍正時期

“當皇帝的,只要有雄心有志氣的都渴望能大道之行,能以最正確的方式行駛皇權。”

雍正盤坐在羅漢牀中央,雙手搭在膝蓋上。

有時候皇帝與大臣的關係很簡單,有時候又很複雜。

“可惜,具備這樣條件的皇帝及其稀少,一般只有開國之君纔有這樣的能力和條件,而越往後皇權越喪失,直至最後亡國身死。”

“明世宗這個皇帝當的很可憐,很可悲,也很無奈,這是沒辦法的事。”

弘曆悠哉悠哉的扇著扇子。

靜靜的聽著。

雍正看著他這副樣子倒也不生氣。

只是用心叮囑著:

“最後他成了一個及其自私自利的皇帝,但也僅僅是擁有皇帝的名號罷了,他從來沒擁有過皇帝的實權。”

“皇帝的實權是需要通過努力和很多條件才具備的,不是擁有皇帝名號就擁有皇帝實權的。”

“就像明太宗的皇權就一定比不上洪武皇帝。”

“甚至可以就此斷言,自開國之日起,皇帝的實權就再不斷降低,直到王朝滅亡,皇帝的權力已經被削弱殆盡,所以也就亡國了。”

“亡國與皇帝二者的關係很複雜,且同時很簡單。”

“很多時候,不是因爲亡國了皇帝才失去皇權,而是因爲皇帝失去了皇權所以才亡國了。”

“你要做的,就是在保證民生的同時,保證皇權。”

弘曆合攏扇子,輕聲道:

“兒子明白。”

保證皇權。

……

{感覺嘉靖有點像孫權啊。}

{年少即位穩住各大勢力,但後面被一些事情刺激了就像個神經病一樣,而且也活的特別久,也霍霍了特別久。}

{孫權徹底擺爛是在諸葛死後,是知道沒希望了。}

{連蜀漢也開始擺爛了,要不費禕被人刺殺,姜維開始北伐,蜀漢自己可能就崩盤了。}

{只不過姜維北伐的時候孫權早嗝屁了。}

……

曹魏。

曹操看著天幕。

“不容易啊,還有人記得你呢。”

孫權臉上沒個好顏色。

“不如不提……”

曹操輕笑兩聲,隨後向劉備諸葛亮二人敬杯道:

“那姜維,孤就笑納了。”

……

【明世宗·朱厚熜】

【軍事成績:庚戌之變,東南抗倭】

【評價B+,得三點五分】

……

後唐·莊宗時期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李嗣源覺得天幕好像對倭國的態度十分奇妙。

金末帝之時就有這種感覺了。

現在這感覺更強烈了!

“難不成這小國還有什麼動亂能危及華夏不成?”

……

後周·世宗時期

郭榮看著那世宗二字很刺眼啊。

待看到評分更是心中無語。

“拖著一個庚戌之變還能得三點五?”

“這東南平倭的功績這麼大嗎?”

“那沒庚戌之變,這不得直奔四分以上?”

……

【制度建設:朱厚熜在大明建設上的建樹只有一點,宗室管理。】

【明朝宗室開支日趨沉重也是明朝財政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規定明朝親王歲貢米萬石,依次減少,至奉國中尉歲貢米二百石,鈔糧各半,由此成爲定製。】

【而除了宗祿以外,宗室還根據爵位享有不同的各類補貼,其中相當多的一部分需要以銀錢支付。】

【此外,宗室還有佔田、賜田等其他收入。】

【由於朱元璋規定,但凡宗室均可根據爵位高低領取宗祿。】

【親王長子世襲罔替,餘子降一等或二等。】

【所以,明朝宗室人口激增,約每三十年翻一番。】

【從洪武年間的五十八人增至正德年間僅男丁就有二千九百八十人,嘉靖八年男丁八千二百人,嘉靖三十二年男丁九千八百餘人】

【兩項迭加就成了明朝財政的沉重負擔。】

……

{在國家財政上,明朝是大倒退的。}

{從唐朝頒行“兩稅法”,國家財政就朝貨幣化、統一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到了宋朝已經有了每年以銅錢來計算的財政管理體系。}

{然而在朱元璋的農業社會想象中,放棄了以銅錢管理國家財政的做法,倒退回穀物本位,用“石”作爲國家財政的計算單位。}

{朝廷稅收,每一件都牽涉到換算,但依照規定又不能以銅錢爲中介來總計,必須保留單位“石”。}

{直到正統年間白銀解禁,將一石米換算爲0.3兩白銀,勉強有了中介貨幣單位。}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都看的忍不住撓頭。

“朱元璋啊……”

已知,明代的田賦沿用了唐朝“兩稅法”的慣例,分在夏、秋兩季徵收。

那麼夏季收的是麥子,秋季收米。

既然總數要按“石”算,那兩者作物是怎麼算價的呢?

一個重量總額中,一部分是麥,一部分是米,兩種作物的價值不一樣,價格會變動。

但“石”的存在又限制了這兩種作物被一視同仁加總計算。

那些不能和米、麥直接用重量加總的又該怎麼辦呢?

偏偏朝廷還故意不用銅錢爲標準。

那麼一石米和一匹棉布的交換比例該是多少呢?

然後藩王宗室又年年消費一個天量數字的米糧。

“你乾脆直接以物換物好不好啊?”

銅錢不用來做物品的價值的證明憑證。

那你還用銅錢幹嘛?!

扔了算球!

“這種貨幣體系,再加上大明宗藩……”

劉秀忍不住再次撓頭。

“朱元璋啊……”

……

【宗室奉養花費太多,一年僅祿米就高達八百五十三萬石,超出太倉一年四百萬石收入一倍有餘,同時中下層宗室收入微薄卻又不許從事生產。】

【於是,禮部尚書李春芳制定的《宗藩條例》獲準頒行。】

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著忽悠!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780章 天京事變!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514章 李景隆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38章 南園遺愛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235.第229章 金刀之讖!劉氏主吉!劉黑闥: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8章 沒人性的胡亥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14章 劉邦的功績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71章 廁所政變!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
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著忽悠!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780章 天京事變!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514章 李景隆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38章 南園遺愛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235.第229章 金刀之讖!劉氏主吉!劉黑闥: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8章 沒人性的胡亥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14章 劉邦的功績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71章 廁所政變!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宁远县| 耒阳市| 昭通市| 清河县| 甘南县| 威信县| 武清区| 重庆市| 东山县| 龙江县| 盐津县| 杂多县| 怀远县| 巨野县| 平乡县| 卓资县| 阿城市| 衡南县| 大足县| 曲沃县| 灯塔市| 伊金霍洛旗| 盖州市| 罗平县| 沙河市| 南漳县| 延津县| 天峨县| 赤水市| 包头市| 简阳市| 定襄县| 福泉市| 西乌珠穆沁旗| 疏勒县| 松桃| 饶阳县| 类乌齐县| 唐河县|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