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3章 太極之初

華楓清楚其實比朱震更早的晁說之已敘述了先天圖的流傳:“有宋華山希夷先生陳摶圖南,以《易》授終南種徵君放明逸,明逸授汶陽穆參軍修伯長,而武功蘇舜欽子美亦嘗從伯長學(xué)。

伯長授青州李之才挺之,挺之授河南邵康節(jié)先生雍堯夫。”(《嵩山集》卷十八《王氏雙鬆堂記》)

與邵雍同巷裡居住了三十餘年的二程兄弟說:“獨先生之學(xué)爲(wèi)有傳也。先生得之於李挺之,挺之得之於穆伯長。推其源流,遠有端緒。”(程顥《邵堯夫先生墓誌銘》)程氏只上推到穆修,穆修以上則以一句“遠有端緒”省略。

邵雍之子邵伯溫說:“先君受易於青社李之才,字挺之。爲(wèi)人倜儻不羣,師事汶陽穆修。挺之聞先君好學(xué)……於是先君傳其學(xué)。……伯長,《國史》有傳,其師即陳摶也。”(《易學(xué)辨惑》)

由此可見朱震所說的傳承關(guān)係是基本可信的。可惜的是這張“先天圖”沒有隨上述文字流傳下來,以至今人無法確認(rèn)它到底是“陰陽魚圖”,還是“先天八卦方位圖次序圖”,或是別的什麼圖。

其後詳細(xì)論述易圖流變的是元代的袁桷,他在爲(wèi)宋末謝仲直《易三圖》作的《序》中說;“上饒謝先生遁於建安番揚,吳生蟾往受易而後出其圖焉”。而謝仲直又得自彭翁,彭翁得自武夷君。武夷君可能就是白玉蟾(白玉蟾道號武夷翁)。

袁桷又說:“至荊州袁溉道潔始受於薛翁,而易復(fù)傳。袁乃授永嘉薛季宣……最後朱文公屬其友蔡季通如荊州復(fù)入峽,始得其三圖焉。……其孫抗秘不復(fù)出。……今彭翁所圖疑出蔡氏。”(轉(zhuǎn)引自胡渭《易圖明辨》卷三)依袁桷說,易三圖的流傳大致爲(wèi):

那麼蔡元定從四川訪得的三圖是什麼樣子?或者說謝仲直的“易三圖”是什麼樣子?今天已經(jīng)看不到了,袁桷當(dāng)時就沒有說明。胡渭推測:“故首著之季通所得三圖,一爲(wèi)先天太極圖無疑矣。其二蓋九宮圖與五行生成圖。”

明代初年趙撝謙(1351~1395)在《六書本義》中載有這張圖,並說:“此圖世傳蔡元定得之於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之見,今得之陳伯敷氏。”

當(dāng)時大多數(shù)人都相信這種說法,只有季彭山表示懷疑,他說:“朱子與蔡氏無書不講明,豈有秘不與言之理?”(轉(zhuǎn)引自明代楊時喬《周易全書》)。胡渭不僅贊同袁桷的說法,而且贊同朱震的說法,認(rèn)爲(wèi)陳摶以先天圖授種放,三傳至邵雍,邵雍的“先天古易者,悉本此圖可知也。”斷定此圖出自陳摶,源自《參同契》。

有一種說法人爲(wèi)陰陽魚太極圖源於《周易參同契》“水火匡廓圖”或“三五至精圖”,也是值得分析的。後兩圖傳爲(wèi)五代彭曉爲(wèi)詮釋《周易參同契》而畫的圖,而經(jīng)查《正統(tǒng)道藏》,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中並沒有這兩幅圖,而只有一幅“明鏡圖”。

當(dāng)然不能排除其他失傳的版本中載有這兩幅圖。退一步說即使彭曉作過這兩幅圖甚至哪怕《參同契》中就有這兩幅圖,也不能斷定它就是太極圖的源頭,其道理同上述一樣,從這兩幅圖的圖形上看不出可以推衍出太極圖的痕跡,但卻有思想淵源關(guān)係。《參同契》首章說:“坎離匡廓,運轂正軸。”

特別強調(diào)坎離,坎離爲(wèi)日月、日月爲(wèi)“易”。坎爲(wèi)陰中有陽,離爲(wèi)陽中有陰。“水火匡廓圖”正是對坎(水)離(火)二卦的形象表示。這種陰陽相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消長流變的思想不正是太極圖的基本思想嗎?從袁桷等人所敘流傳譜系看,太極圖道教是很有關(guān)係的。武夷君白玉蟾是道教內(nèi)丹派南宗第五祖,“蜀之隱者”可能就是蜀中道士。

思想上的淵源關(guān)係並不等同於圖形上的淵源關(guān)係。看來要考察太極圖源自於什麼圖是很困難的事。我們還是來考證一下最早的太極圖是何人所作這個問題吧。

首先要給太極圖的圖形定一個標(biāo)準(zhǔn)(正因爲(wèi)沒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所以上述原始時代的圖形統(tǒng)統(tǒng)被稱作“太極圖”),真正的太極圖應(yīng)當(dāng)是內(nèi)爲(wèi)陰陽魚互糾圖案、外爲(wèi)八卦或六十四卦環(huán)形圖案。至於陳摶所傳的“龍圖”、“先天圖”是不是這種圖形,已無法考證。因而難以判斷陳摶就是作此圖的第一人。薛翁、蜀之隱者是否作此圖,同樣無考。檢索現(xiàn)存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一張?zhí)珮O圖在南宋張行成的《翼玄》中。

張行成,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公元十二世紀(jì),紹興(113l~1137)進士,乾道二年(1166)向皇上進呈易學(xué)七書,其中《翼玄》即載有此圖。

《翼玄》又作《翼元》,現(xiàn)存版本爲(wèi)兩種,一是清乾隆李調(diào)元輯刊的《函海》本,一是1935年開始編輯出版的《叢書集成初編》,據(jù)《函海》本排印本。

今人郭或先生在《周易研究》1995年第4期發(fā)表《易先天圖--渾天象非張行成之圖》,其理由有四點:

(1)張行成的“太極觀是具體的六爻卦,是形而下的。”“與後來朱熹、蔡元定以《先天圖》環(huán)中之‘中間虛者’爲(wèi)太極的宇宙論是不同的”。

(2)洪邁沒有提及,朱熹也沒有評論。

(3)邵雍並不以渾天術(shù)言天。

(4)《翼玄》是註釋《太玄》的,“用以明三元符號系統(tǒng)《太玄》的書中,又怎能有此二元符號系統(tǒng)的圖呢?”這幾點意見很值得商榷。

第一,無論是“形而上”太極觀還是“形而下”太極觀,與陰陽魚太極圖都沒有直接關(guān)係,郭氏說:張行成“既不以先天圖中間虛處爲(wèi)太極,就不會有此《易先天圖——渾天象》之圖”。真不知這兩者之間有何關(guān)係?

陰陽魚太極圖中間並不是虛處,而恰恰是實處(由黑白兩色交互構(gòu)成),如按郭氏的說法,恰是“形而下”,由“形而下”的太極觀演變出“形而下”的圖形不是更自然、合理嗎?(當(dāng)然並非如此簡單,下文將具體分析)倒是“中間爲(wèi)虛處”的所謂“形而上”太極觀只能派生出空心圓太極圖,而難以派生出“陰陽魚交互”這種“形而下”

太極圖。

第二,說掌管國史圖書的洪邁如果見到陰陽魚太極圖就不會以黑白半圓表示兩儀(“六十四卦生自兩儀圖”)。這種推測是沒有說服力的。無論洪邁是否看見陰陽魚圖,都沒有理由強迫他不許採用黑白半圓太極圖,他可以不喜歡陰陽魚圖而更偏愛黑白半圓圖。

事實上,當(dāng)時大多數(shù)人都是偏愛黑白半圓太極圖的,因爲(wèi)它簡單明快地表示了太極生兩儀之理(這一點並不亞於陰陽魚圖)。如朱熹評論:“龜山取一張紙,畫個圈子,用墨塗其半,雲(yún):這便是《易》。

此說極好!《易》只是一陰一陽,做出許多般樣。”(《朱子語類》卷六十五)“圖左一邊屬陽,右一邊屬陰”。(同上)再說朱夫子無論怎樣“博學(xué)多識”,也可能有未見到的東西。以此作爲(wèi)論據(jù)是站不住腳的。

而事實上紹熙四年(1193年)朱熹託蔡元定入蜀尋找易圖,蔡從蜀之隱者手中求得三圖後,可能給朱熹看過,因爲(wèi)慶元二年(1196年)朱熹在給蔡季通的信中說:“前日所說磨崖刻河、洛、先天諸圖,適見甘君說閣皁山中新營精舍處,有石如削,似可鐫刻,亦告以一本付之。

‘先天’須刻卦印印之,乃佳。……三圖須作篆,乃有古意,便當(dāng)遣人送伯謨處也。”(《朱文公文集·續(xù)集》卷二《答蔡季通書》六十、六十一)這裡說的“先天”圖很可能就是這張“先天太極圖”(外套六十四卦的陰陽魚圖)。

可是到了次年(慶元三年,1197年)刻在閣皁山的圖都只有“河圖”、“洛書”兩幅。爲(wèi)什麼最終沒把“先天圖”刻上去呢?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磨巖鐫刻比較困難,因爲(wèi)此圖外套六十四卦(這一點可以肯定,至於裡面是“陰陽魚”圖還是六十四卦方圖已不可考),要把這些複雜的卦爻刻上去是較困難的,所以朱熹設(shè)想“刻卦印印之”。

二是與河、洛二圖比較並不重要。根據(jù)胡渭的推測,此圖“出希夷,源自伯陽,不若根柢大傳五十有五之?dāng)?shù)爲(wèi)得其正耳。”可見這張圖不如河、洛來得正宗。

胡渭這句話是解釋蔡季通“秘而不傳”的原因的,而實際是蔡季通、朱熹都覺得沒那麼重要,加上鐫刻又困難,所以就棄而不刻了。對此,束景南先生認(rèn)爲(wèi);所以只刻二圖,是因爲(wèi)八分的“河圖”與九宮的“洛書”本已包含了這張圖,三圖本爲(wèi)一圖。

第120章 地下城中第一課第244章 歐羅巴第四十五章 登錄澳洲第八十八章 任務(wù)榜試煉第一百章 被盯上的金陵城第224章 月海第251章 歲月長第十章 飛龍營(下)第143章 五行星第121章 鬥戰(zhàn)勝佛第135章 發(fā)現(xiàn)與危機第115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六十四章 六賢冢對敵第226章 柯尹伯帶第五十六章 絕情谷下第五十二章 失身天狐第258章 冰崖第192章 爭議第105章 海底人第八十七章 催婚第六十一章 混元一氣棍第五十七章 元帝之境第四章 血戰(zhàn)羣狼第187章 分分合合第227章 命名第174章 百家第136章 往昔第182章 曾經(jīng)的霸主第107章 海族人的圈套第六十七章 尋蹤吸血鬼第111章 遲來的救援第183章 因果循環(huán)第150章 迫在眉睫第148章 薛定諤的貓第九十八章 生命本源第199章 掩星第258章 冰崖第179章 師說第215章 第三星族第九十六章 夜歸來酒店第六十章 初見雪主第118章 特別的入學(xué)儀式第171章 白洞第六十五章 羣妖畢現(xiàn)第二十七章 炎帝傳人第195章 類地行星第七十三章 吸血鬼凱瑟琳第九章 飛龍營(上)第158章 暗物質(zhì)第182章 曾經(jīng)的霸主第146章 多元宇宙第十六章 江底怪人第七十章 美人計第八十五章 風(fēng)雨欲來第263章 路上第213章 錯覺第189章 生息第六十一章 混元一氣棍第155章 追古論今第八十二章 道自虛無生一氣第六十七章 尋蹤吸血鬼第五十九章 赴約第238章 甲烷海洋第六十四章 六賢冢對敵第269章 征程第218章 微博探索第137章 撲朔迷離第152章 東方之既白第五十六章 絕情谷下第177章 鬼谷縱橫第205章 地下實驗室第167章 核武器第九章 飛龍營(上)第199章 掩星第228章 預(yù)警第二十七章 炎帝傳人第四十五章 登錄澳洲第五章 戰(zhàn)斧第八十三章 祖師爺醒了第八章 回家第八十七章 催婚第246章 潮汐熱能第八章 回家第144章 星體第266章 到達第119章 狗拉雪橇第114章 曙光學(xué)院第七十六章 全身而退第二十六章 批量製造的忍者第四十六章 救人第167章 核武器第237章 遠謀第196章 百川匯海第209章 粒子應(yīng)用第十六章 江底怪人第163章 流光容易把人拋第154章 先天圖第五十六章 絕情谷下第五十一章 炎帝印記
第120章 地下城中第一課第244章 歐羅巴第四十五章 登錄澳洲第八十八章 任務(wù)榜試煉第一百章 被盯上的金陵城第224章 月海第251章 歲月長第十章 飛龍營(下)第143章 五行星第121章 鬥戰(zhàn)勝佛第135章 發(fā)現(xiàn)與危機第115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六十四章 六賢冢對敵第226章 柯尹伯帶第五十六章 絕情谷下第五十二章 失身天狐第258章 冰崖第192章 爭議第105章 海底人第八十七章 催婚第六十一章 混元一氣棍第五十七章 元帝之境第四章 血戰(zhàn)羣狼第187章 分分合合第227章 命名第174章 百家第136章 往昔第182章 曾經(jīng)的霸主第107章 海族人的圈套第六十七章 尋蹤吸血鬼第111章 遲來的救援第183章 因果循環(huán)第150章 迫在眉睫第148章 薛定諤的貓第九十八章 生命本源第199章 掩星第258章 冰崖第179章 師說第215章 第三星族第九十六章 夜歸來酒店第六十章 初見雪主第118章 特別的入學(xué)儀式第171章 白洞第六十五章 羣妖畢現(xiàn)第二十七章 炎帝傳人第195章 類地行星第七十三章 吸血鬼凱瑟琳第九章 飛龍營(上)第158章 暗物質(zhì)第182章 曾經(jīng)的霸主第146章 多元宇宙第十六章 江底怪人第七十章 美人計第八十五章 風(fēng)雨欲來第263章 路上第213章 錯覺第189章 生息第六十一章 混元一氣棍第155章 追古論今第八十二章 道自虛無生一氣第六十七章 尋蹤吸血鬼第五十九章 赴約第238章 甲烷海洋第六十四章 六賢冢對敵第269章 征程第218章 微博探索第137章 撲朔迷離第152章 東方之既白第五十六章 絕情谷下第177章 鬼谷縱橫第205章 地下實驗室第167章 核武器第九章 飛龍營(上)第199章 掩星第228章 預(yù)警第二十七章 炎帝傳人第四十五章 登錄澳洲第五章 戰(zhàn)斧第八十三章 祖師爺醒了第八章 回家第八十七章 催婚第246章 潮汐熱能第八章 回家第144章 星體第266章 到達第119章 狗拉雪橇第114章 曙光學(xué)院第七十六章 全身而退第二十六章 批量製造的忍者第四十六章 救人第167章 核武器第237章 遠謀第196章 百川匯海第209章 粒子應(yīng)用第十六章 江底怪人第163章 流光容易把人拋第154章 先天圖第五十六章 絕情谷下第五十一章 炎帝印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原市| 岳阳县| 鹰潭市| 临潭县| 出国| 凤山县| 南开区| 高雄市| 合川市| 德惠市| 洛川县| 长沙县| 通渭县| 惠安县| 化隆| 晋中市| 深水埗区| 溧水县| 蒙自县| 库尔勒市| 澳门| 南涧| 日喀则市| 台中县| 镇雄县| 南川市| 青海省| 会理县| 九寨沟县| 宁远县| 江都市| 翁牛特旗| 澳门| 奉贤区| 长春市| 巴马| 彭水| 加查县| 嘉禾县| 呼伦贝尔市| 襄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