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

一次兩次三次。

劉聚已經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了。

無非看見,原本平坦的道路被一具具屍體鋪滿,隨即雙方在屍體之上繼續戰鬥。甚至將這些屍體踩的面目全非。

戰場收斂屍體,是幾乎所有戰場之上不成文的規定。

都會留一些時間,讓雙方收屍。

當然了,這也可以防止瘟疫。

但是而今,這個規定早已被打破了。

劉聚派人去問過了,讓他們暫停一陣子,好收斂彼此的屍體,但是阮熾如何肯讓?

因爲在攻克諒山城之後,明軍已經大舉追擊而來了。

之所以阮熾還有進攻的時間,那是因爲後面有不知道多少安南士卒正在抵擋明軍的追擊。、

此刻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

阮熾只能冷血的下達這樣的命令。

不管前面是屍山血海,也只能將手中的兵力一點點的砸進去。

這一戰讓劉聚打得相當的窩火,畢竟將騎兵當步卒來用,甚至還不如步卒的,畢竟騎兵雖然有一些火器,但是遠遠比不上安南軍隊的火器。

所以在交戰的時候,反而被安南火器所壓制。

自己成爲了捱打一方。在傷亡比例之上,反而是安南軍隊佔優。

不過,這個情況很快就有了轉機。

因爲王越到了。

王越從東邊殺入安南腹地,本來就是衝著安南糧道去的,故而與這裡相距不遠。等得到消息之後,幾乎立即狂奔而來。

王越的人數也不多,但是兩萬步卒,再加上剩下的兩萬騎兵,騎兵有了步卒厚實的步陣,就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

甚至敢打一個短促的進攻了。

如此一來,一加一併不是等於二,而是大於二。

阮熾已經明顯感受到了軍中士氣的低落了。他心中已經有幾分確定了,那就是這個短期之內,攻不下來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阮熾憂心的時候,卻聽見身後。有人來報,此人不敢言語,只是將一封染血的書信送上。

阮熾一看之下,忍不住一口逆血涌上來,被他生生的壓了下去。

卻是郭登已經攻破了安南後軍,此刻正在馬不停蹄的向此而來。

已經沒有時間了。

阮熾立即下令,讓幾支敢戰之軍分散突圍。

阮熾所乃是一道狹長的,依靠官道開闢出來的谷地,兩側山林密佈,但並非完全無路可走。

只是大軍行進卻是不能的。

而今阮熾已經知道,大軍不可能撤回去了。

只是讓幾支精銳先行突圍,而阮熾帶著大隊向東側山脈之中而去。

這些山勢並不是太陡峭的,但是好歹佔著居高臨下的便宜,再加上各種輜重雖然丟失了不少,但是山上山高林密。

足夠牽制明軍一陣子了。

如此也算是給安南做出最後的貢獻。

只是很快,他的心思又冷了一些,卻是從西面突圍的安南軍不過片刻都敗退回來了,卻是被毛銳硬生生的擊潰了。

毛銳一在困頓於高平城下。毛勝已經不在,毛家的家門能不能撐起來,就要看毛銳了。

毛銳一直憋著一股力氣,想要建功立業,讓別人知道,毛家不僅僅有毛勝,還有毛銳。

只是高平這邊比諒山還難以這啃下來。

毛銳可沒有郭登那麼好的養氣水準,他整個人都好像被憋瘋了,好容易讓他看出破綻,整個戰場形勢大變。

於是毛銳一出手,就覆滅了撤退的高平守軍,雖然大隊向東南而來,就是爲了參與這一次殲滅戰。

就在毛銳來了不久,郭登也到了。

明軍主力一到,阮熾立即依山而守。

郭登親手爲阮熾寫了一封勸降書,歷數而今戰況,讓他明白,這一戰他必敗無疑,只有他投降,朝廷也願意奉爵,令榮華富貴不亞於他如今。

郭登書信一連寫了數封,全部射進安南軍中。

一時間,安南軍中被這一封書信搞得有些混亂。

阮熾見軍中軍心浮動。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而且的情況誰都能看得出來,安南敗局已定。這個時候再忠心於安南了。

人總是要爲自己著想的。

特別是安南軍中有很多世家子弟。對他們來說,家族傳承要比國家傳承重要多了。如果明軍給出一個說得過的條件,他們說不定就會投降了。

夫妻尚是同林鳥,更何況君臣。

阮熾也不多說,只是將大明在朝鮮所做的事情,一五一十說了一遍。聽得安南貴族們腦後發涼。

簡直就好像是深冬臘月一頭冰水當頭灌了下來。

冰冷刺骨。

說起來朝鮮國內的兩班貴族,與安南朝廷之中相比,都是差不多的,這些安南貴族很容易聯想到他們自己的身上。

徐有貞在朝鮮的事情上,其實做得很不地道,不知道多少人被殺,多少被流放,更讓他們難以忍受的,也就是他們即便投降了,也很難保持而今的富貴。、

這樣的話,他們還投降做什麼?

“難道北寇就不怕朝鮮人造反?”阮熾冷笑一聲說道:“自然不怕,你們怕占城造反嗎?實力相差太大了。”

“而今我們唯有讓明人知道,我安南兒郎不怕死,除非安南人死光,想要安南亡國,卻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打上三十年,五十年,總有一日,大越的旗幟,會再次飄揚在諒山之上。”

“這裡就是我的死地,爾等願意與我同死者留下,想離開的,也要將兵馬留下來,自己穿山走林。”

“有人要走嗎?”、

阮熾所言的自然是軍中將領,至於下面的士卒,他們根本不在這個套餐服務之中。

最後,安南軍中只有十幾個將領想要走,隨即被阮熾借了上項上人頭。

如此一來,全軍震懾。

阮熾隨即射箭還書,上面只有四個血字:“唯有死戰。”

郭登看過之後,輕輕一笑,卻沒有進攻,而是傳令下去,在山下立營,幾個營地從各個方面逼近阮熾所躲避的山峰。

包圍之勢再明顯不過了。

卻沒有下令進攻。

無他,明軍已經見識過安南軍隊防守的本事,只要輜重不絕,安南軍隊守起城來未必比大明差。

但是而今安南軍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輜重與火藥。

雖然阮熾從諒山撤退的時候帶了不少。半路上還有一些輜重被他們帶走了,但是總體上來說,阮熾軍中所能帶的輜重最多能供應安南軍中一個月上下。

既然如此,又何必讓士卒上陣去搏一場富貴。

畢竟只需等上一兩月,就能看其自斃了。

如此一來,郭登宏偉計劃也算是完成了。

郭登心中有一絲絲自傲,心中暗道:“這估計是我一輩子最大的功業了。”

郭登很清楚,再有這種能指揮幾十萬的大戰,估計也不會留給他了。下一輩將領而今也成長起來了。

很多將領雖然有些稚嫩,但是卻也足夠獨擋一面了。

郭登滅了安南之後,估計就要在樞密院之中任職了,脫離一線軍隊的指揮權。

正因爲如此,郭登纔將幾乎所有的心思放在困死阮熾之上了,要爲自己軍事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一戰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是諒山大捷卻可以確定了。

郭登派人向北京報捷不提,卻說升龍可比北京距離戰場近多了。所以升龍要比北京早了好多日就得到了這個消息。

但是這個消息,對升龍城中,近乎晴天霹靂。

一瞬間升龍城上上下下,就從白藤江大捷餘韻之中清醒過來,似乎這一次白藤江再次保護了大越,卻依然不能擋的住安南滅國的命運。

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六十八章 臺州之戰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章 雲南局勢
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六十八章 臺州之戰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章 雲南局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藏| 沾化县| 临沧市| 来安县| 竹山县| 磐石市| 昌邑市| 舟山市| 正宁县| 乌苏市| 安西县| 资中县| 辽宁省| 绥中县| 巫山县| 大石桥市| 定安县| 南乐县| 嘉黎县| 绥芬河市| 武汉市| 大埔区| 聂拉木县| 揭阳市| 开原市| 乐昌市| 兴和县| 惠安县| 兴和县| 循化| 开封市| 浮山县| 莲花县| 商河县| 汨罗市| 罗江县| 旺苍县| 乾安县| 马关县| 昌吉市|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