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

代善做夢都想不到,他會承擔前往遼東去議和的任務。

作爲大清國的第一親王,代善名不副實,之所以能夠排名第一,還是因爲年齡、身份和資歷等原因,皇太極最爲信任的還是排在他之後的濟爾哈朗,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透了一切的代善,也沒有多少的怨言,畢竟年紀大了,就不要去爭什麼長短了。

可是就算是歷來順受的代善,也沒有能夠逃過皇太極的算計。

作爲大清國的全權代表,負責與大明朝廷去合意,表面上看這個任務是很神聖的,也是很光榮的,其實不然,八旗軍在遼東遭遇慘敗,大清國承受了重大的打擊,需要時間來療傷和喘息,任何人都能夠想象到,此刻的大明朝廷和鄭家軍,必定是趁勝前進,不會給大清國任何緩和的機會。

此時此刻前往遼東去議和,說的不好聽一些是自取其辱,說的重一些就是找死。

代善承擔的這個職責,輕重根本不好把握。

在大政殿的時候,一向溫和、與世無爭的代善,也表現出來強硬的一面,他表示自己年紀大了,難以承擔如此重要的職責,請皇上派遣其他人去,代善甚至說出來了退隱的話語,可惜的是皇太極沒有聽這些,更沒有發脾氣,而是敦敦教誨,要求代善以大清國的利益爲重,這讓代善說不出其他推辭的話語來了。

皇太極的要求是三日之內出發,回到府邸的代善,長吁短嘆。

按說承擔瞭如此重要的職責,代善至少需要思考一番,接著將自己想到的議和的思路稟報給皇太極,若是皇太極同意議和之思路。代善就按照這個辦法去議和,若是皇太極不同意,也會直接提出來其他的想法。

此刻的代善。哪裡有心思去思考這些。

前來問安的穎郡王阿達禮發現代善的情緒不佳。

阿達禮是代善的孫子,其父親嶽託是薩哈璘的三子。曾經被敕封爲貝勒,崇禎九年大清國成立的時候因病去世。

阿達禮的年紀不大,正是熱血沸騰的時候,作戰也算是勇猛,而且其與睿親王多爾袞的關係很好,這一點是代善最爲反對的地方。

代善從自身的遭遇預見到了,睿親王多爾袞野心很大,恐怕難以善終。要說勇武頑強,多爾袞的確是不錯的,在親王之中可以排列到最前面,不過越是這樣,就越是要低調,看看鄭親王濟爾哈朗,深得皇太極的信任,可爲人做事情非常的低調。

其實皇太極很謹慎的對待多爾袞,一方面利用了多爾袞的英勇,另外一方面沒有讓多爾袞在朝廷之中掌握多大的權力。多爾袞同父同母的弟弟多鐸被敕封爲豫親王,哥哥阿濟格爲武英郡王,三人聯合起來力量不一般。掌控了滿八旗之中的正白旗、鑲白旗以及鑲紅旗,這有著足夠造反的資本了。

也正是因爲如此,皇太極對於過於親近多爾袞的滿人權貴,一樣是很戒備的。

阿達禮以及代善的另外一個兒子碩託,與多爾袞的關係都是非常好的,這一點皇太極肯定是知曉的,也是有所戒備的。

當然代善也有一定的私心,阿達禮、碩拓和多爾袞的關係不錯,他也同樣能夠從中獲取一定的好處。只不過這種私心,被隱藏的很深。

面對阿達禮的詢問。代善什麼都沒有說。

可惜一向精明的代善,忽略了一件最爲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在心情煩悶的時候,用滿語寫下的一些話語,這些話語牽涉到自身承擔的衆人,以及如何到遼東進行和談,不管怎麼說,作爲大清國的第一親王,代善還是以大清國的利益爲重的,自己的委屈暫時放到一邊。偏偏代善寫的這些話語,被阿達禮看見了。

阿達禮迅速離開代善的府邸,前去找他的二伯碩託。

碩託是代善的次子。

碩託的府邸距離代善的府邸不是很遠,被冊封爲貝勒之後,碩託就從代善的府邸裡面搬出來,獨自居住了。

阿達禮和碩託之間的關係是非常不錯的,兩人作戰都是有些勇猛的,可性格方面都是躁動的,按照碩託的戰功,完全可以被冊封爲郡王,可惜碩託時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屢屢遭受皇太極的責罰。

兩人非常崇拜睿親王多爾袞,也都曾經跟隨多爾袞作戰,他們認爲多爾袞是大清國最爲勇猛之人,是大清國的柱石,故而兩人與多爾袞的關係也是非同一般。

碩託的府邸,書房。

阿達禮將自己在爺爺書房裡面看到的一些信函內容,告知了碩託。

阿達禮剛剛說完,碩託就爆發了,從開始的埋怨,到後來的罵人,差點連皇太極都罵了。

阿達禮沒有說什麼,看著碩託發泄,儘管從地位上面來說,阿達禮是郡王,碩託是貝勒,不過輩分上面,阿達禮是晚輩,而且兩人之間是親叔侄關係。

說起來阿達禮和碩託兩人,除開在戰場上面能夠奮勇廝殺,其餘方面實在沒有什麼能力,政治上面就更不用說了,皇太極每每召集滿人權貴議事的時候,兩人算是聾子的耳朵,就是擺設,不過兩人的性格都有些急躁,甚至是暴躁,稍微有什麼事情不如意,就和點燃的鞭炮差不多,這種性格也導致代善對兩人不是很感興趣。

阿達禮本來是想著告知碩託這件事情,順便也發泄一下內心的不滿,他和大部分滿人權貴的認識差不多,那就是遼東失敗的主要責任是阿巴泰,儘管阿巴泰已經爲大清國捐軀,可是造成如此重大的失敗,責任還是要承擔的。

至於說大清國面臨的問題,阿達禮根本看不清楚,也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此時此時若是見到了皇太極,阿達禮一定會挺身而出,主動請纓前去遼東和鄭家軍廝殺,阿達禮認爲唯有這樣做,才能夠真正護衛大清國的安全。

什麼糧草、士氣等等的問題,那不是阿達禮需要考慮的。

碩託和阿達禮的看法一樣。

正是因爲兩人有著這樣的看法,對於代善準備代表大清國前往遼東去議和,就非常不理解了,這豈不是大清國向大明朝廷投降嗎,滿人權貴豈可做如此下作的事情,寧願死拼到最後,也決不能夠投降。

阿達禮比碩託還是要清醒一些,他知道這是皇太極做出的決定,爺爺代善都沒有反對,他這個郡王就不要多事了。

可惜碩託不是這樣看的。

“阿達禮,既然我們知道這件事情了,那就決不能夠善罷甘休,我大清國的勇士絕不會投降大明朝廷的。。。”

碩託突然轉移話題,讓阿達禮有些吃驚。

“二伯,皇上已經做出了決定,你我還能怎麼辦,這是朝廷裡面的事情,你我是不能夠隨便干涉的,依照侄兒的意見,這件事情還是不要過問了,侄兒之所以不服氣,是朝廷決定讓爺爺前去議和,爺爺年紀大了,勞苦功高,本就應該享福了,怎麼去做如此危險的事情。”

碩託的臉上露出譏笑的神情,他已經四十六歲,年紀比阿達禮大很多了。

“怎麼了,阿達禮,是不是被冊封爲郡王了,就留戀這個封號了,什麼事情不敢做,也不在乎我大清國的前途了,你是愛新覺羅的子孫,難道爲了榮華富貴,就害怕危險了。。。”

阿達禮的脾氣瞬間被激發起來了,他最爲痛恨的就是被人看扁。

“二伯可不要這麼說,侄兒從來都不怕死。”

“那好,我問你,我八旗軍尚有幾十萬人,難道害怕鄭家軍的進攻嗎,遼東的失敗,不過是阿巴泰指揮失誤,若是八旗軍整軍備戰,有睿親王統領,難道不能夠打敗鄭家軍嗎,朝廷沒有想到這一層,卻派遣父親大人前去遼東議和,這豈不是葬送我大清國。。。”

阿達禮看著碩託,說不出話來了。

“有膽量就和我一道去阻止這件事情,你要是沒有膽量,現在就離開,我一人來做這件事情。”

阿達禮沒有站起身離開,顯然是默認了碩託的意思。

兩人說話的聲音低下來了,開始商議如何阻止代善前往遼東議和。

阿達禮匆匆離開之後,代善稍稍歇息,整理了思緒,再次來到書房。

書房的紙張被翻動過,代善一眼就看出來了。

管家被迅速叫來了,面對異常嚴肅的代善,管家戰戰兢兢,認真思索之後,說是不可能有什麼人進入書房,不過先前穎郡王阿達禮曾經在書房周遭來過,至於是不是阿達禮進入過書房,管家就不清楚了。

聽到管家戰戰兢兢說完之後,代善的臉色已經變化了。

府邸之中的書房,屬於禁地,沒有代善的允許,任何人都是不能夠擅自進入的,其他人來了好說,身邊總是有人陪著,這些人也不會隨便進入書房,可家人就不好說了,兒子孫子來到府邸,管家也不會專門派遣人員跟隨。

聯想到阿達禮匆匆離開,神色頗爲怪異的樣子,代善明白,一定是阿達禮擅自進入書房,看見了自己寫的那些東西。

怒斥了管家之後,代善癱坐在椅子上面,他豈能不知道阿達禮的脾氣,知道這樣的事情,肯定是忍不住說出去的。(。)

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785章 閃電戰(15)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168章 完勝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434章 千古恨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858章 城破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8章 縣學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51章 壯士(2)第478章 老辣第128章 沒商量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221章 平衡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794章 浙江總兵黃得功第271章 慘敗第220章 彈劾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167章 末路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872章 歸宿(2)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140章 宿命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979章 戰遼河(1)第515章 慘敗(4)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499章 穩不住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560章 宿命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156章 雷霆動作第521章 幕僚班子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571章 京城故事(5)第240章 慘烈第84章 納采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167章 末路第8章 縣學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206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858章 城破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188章 計謀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422章 前奏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293章 軍情緊急
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785章 閃電戰(15)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624章 襄陽失陷(7)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168章 完勝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434章 千古恨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858章 城破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8章 縣學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51章 壯士(2)第478章 老辣第128章 沒商量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221章 平衡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794章 浙江總兵黃得功第271章 慘敗第220章 彈劾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167章 末路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276章 下有對策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872章 歸宿(2)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140章 宿命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979章 戰遼河(1)第515章 慘敗(4)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149章 一顆心暫時放下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499章 穩不住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560章 宿命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156章 雷霆動作第521章 幕僚班子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571章 京城故事(5)第240章 慘烈第84章 納采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167章 末路第8章 縣學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206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858章 城破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188章 計謀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422章 前奏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293章 軍情緊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萨嘎县| 砀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苗栗市| 滨州市| 锦屏县| 石景山区| 禹州市| 博兴县| 赣榆县| 招远市| 隆德县| 台北市| 屏东市| 天峻县| 巴青县| 和田县| 信宜市| 中牟县| 明溪县| 尉犁县| 随州市| 丹凤县| 崇州市| 常宁市| 伽师县| 福清市| 广西| 尉氏县| 河间市| 班戈县| 牡丹江市| 方山县| 鹤庆县| 法库县| 共和县| 禹城市| 康保县| 福鼎市|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