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

太子鄭瀚宇準備在春節之後出去遊歷的事情,在內閣引發了很大的震盪,反對的意見居多,這倒是鄭勳睿沒有想到的。

反對最爲厲害的是文震亨。

皇家的事情,文武大臣不應該多幹涉,包括內閣都是不能夠隨便干涉的,不過鄭瀚宇已經被冊立爲太子,其身份不同了,所以內閣在這件事情上面提出來不同的意見,倒也是可以理解的,鄭勳睿也不能夠強制壓下內閣的反對意見。

內閣的反對意見也非常明確,自古以來都沒有太子出去遊歷的事情,若是說太子參與朝政,早些熟悉朝中諸多事宜,這倒是完全應該的,而且鄭瀚宇的年紀不大,還需要讀書,長時間的遊歷有可能荒廢學業。

內閣提出來的反對意見,被鄭勳睿輕易的就推翻了,他說的非常明確,規矩都是人定下來的,時代在進步,很多的規矩就是需要改變,太子出去遊歷,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掌握民間的疾苦,可以體察各級官府是如何做事情的,這也是爲熟悉朝政打好基礎,至於說學習的事情,同樣不會耽誤,教授的先生可以一同跟隨,且教授的知識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對於太子來說是有著很大好處的。

鄭勳睿甚至指出來了,現如今有不少的讀書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等到科舉考試成功了,進入朝中做官了,卻什麼事情都不懂,根本不能夠參與朝政處理,這樣的兩榜進士,若是到府州縣去做官了,更是難以做好任何的事情。

鄭勳睿說出來的這個理由,讓內閣無話可說,他們都很清楚,正德年間以來,的確有不少的兩榜進士。除開考試的八股文,什麼都不清楚,的確是耽誤了很多的事情。

內閣的反對自然是不會有多大作用的。

其實鄭勳睿做出來的大膽之舉早就有了,最爲典型的就是皇后文曼珊出任大明皇家銀行行長的事宜,按照儒家思想的要求,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惜鄭勳睿是摒棄這個說法的。不僅僅是嘴上對此等的說法不認可,實際上做事情也是如此。文曼珊、冬梅、楊愛珍、徐佛家和卞玉京等人在外面做事情,就是最好的證明。

鄭勳睿在這方面也有自身的認識,他認爲女子必須有一定的才能,不說在外面做事情,就說對兒孫的教育方面,也是很有好處的,特別是士大夫的家族,男人大都出去做官了,難以教育子女。家中的女眷多半承擔了這個任務,雖說子弟可以進入到學堂讀書,但個人品行的形成,與母親有著很大的關係。

不過鄭勳睿還是不能夠要求女人都出來做事情,畢竟這個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認識深入人心,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改變。身爲皇上,鄭勳睿一樣要顧及士大夫和讀書人的想法,這些人是大明王朝的精英,鄭勳睿必須依靠這些人來治理國家。

瑞元三年的春節眼看就要到來了。

這是鄭勳睿登基之後的第二個春節,不過這個春節,與瑞元元年的春節是完全不一樣的。

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的休養生息。老百姓基本緩過來氣來,家家戶戶對這個春節是非常看重的,他們感謝皇上和朝廷給與了他們平靜穩定的生活。

大明南北各地,基本都穩定下來,一些地方戰爭的創傷尚未徹底消除,北方一些地方還能夠看見被燒過的房屋,以及部分的斷壁殘垣。人口的恢復更是緩慢,滿八旗幾次深入北直隸劫掠,搶奪最多的就是人口,這人口的恢復可不是短時間的事情。

朝廷大軍佔領遼河以西所有地方的時候,皇上最爲關注的就是人口的問題,經過多年的征伐和廝殺,遼東極爲荒涼,很多地方幾乎看不見什麼人煙,人口主要都是集中在城池之中,大軍收復了遼河以西所有地方,一部分的漢人趁機渡過遼河,不過這樣的情況持續的時間不是很長,或許是皇太極感覺到了情況不對,迅速部署兵力,守住了遼河,讓漢人無法順利返回,這方面皇上和朝廷也拿不出什麼好的辦法。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廷試著從南方遷移一部分的人口到北方,但這樣做的動作不能夠太大,畢竟遷移人口不是小事情,而且朝廷在此之前,已經朝著臺灣遷移了部分的人口。

倒是朝鮮方面進入到山東有不少人,部分的人願意遷移到北方,這也是皇上和朝廷沒有想到的。

老百姓是懷著感恩的心來迎接這個春節的。

各級官府悉數都設立了義倉,義倉儲存的糧食,是專門接濟那些遭受災害的百姓的,朝廷的要求非常明確,不管什麼地方,都不準餓死人和凍死人,這是一條不能夠違背的規矩,各級的都察院專門盯著這件事情,已經有好幾個知縣在這方面遭遇到懲處,直接被免去知縣的官職,有的因爲欺上瞞下,甚至被直接投入到大牢,等候大理寺的審理,且都察院懲處的官員,朝廷都以邸報的方式通告了各級官府,這就讓各級官府開始緊張起來,認真核查本地的百姓,是不是有遭受災害的,是不是有無法活下去的,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展開救濟。

可不要小看這件事情,對於穩定大明各地的局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官府關心百姓,百姓不擔心餓死,這樣的事情傳揚開來,人心迅速穩定了。

北方各地在剿滅土匪方面,也是耗費了很大心思的,北方的第一軍區和第二軍區,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用來剿滅各地的土匪,其實很多的百姓做土匪,是因爲生活難以爲繼,一旦家鄉穩定下來,大部分的人是不會做土匪的,地方官府竭力穩定地方的局面,讓老百姓有飯吃,不至於凍死,這就瓦解了土匪存在的基礎。

皇上和朝廷對於剿滅土匪也有著明確的指示,對於那些土匪頭子,是絕對不能夠放過的,至於說尋常的土匪,只要願意回家種地,老老實實的生活,可以寬大。

從戰鬥力方面來說,土匪絕不是朝廷大軍的對手,而且朝廷大軍進入到地方上剿滅土匪,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在一些土匪被剿滅之後,更多的土匪選擇了投降各級的官府。

商賈忙於做生意,天下太平,對於商賈來說就是最好的機會,他們奔走大明各地,力爭賺到更多的銀子。

士大夫和讀書人相對要平和一些,在他們的眼裡,各地的局勢都是平穩的,不會發生什麼大事情,不會有土匪盯著他們,更不會有流寇的存在,他們可以安心的過春節。

瑞元三年的春節,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到來的。

與地方上春節喜氣的氣氛對比,皇宮裡面要安靜很多。

皇上和皇后娘娘,包括諸多的嬪妃,都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的,文曼珊、冬梅和卞玉京悉數都在大明皇家銀行做事情,臨近春節的時候,皇家銀行異常的忙碌,幾乎沒有什麼歇息的時間,作爲行長,文曼珊更是忙的腳不沾地,看上去比皇上都要辛苦。

徐佛家和楊愛珍需要蒐集各方面的情報,不管是什麼節日,她們都是需要忙碌的。

相對清閒一些的是皇貴妃朱徽娖。

因爲朱慈烺的事情,鄭勳睿感覺有些對不起朱徽娖,當初他是想著救下朱慈烺等人的,可惜局勢的發展他無法完全掌控,朱慈烺的存在,威脅到了朝局的穩定,迫於無奈的情況之下,鄭勳睿默許了鄭錦宏等人的做法,朱慈烺最終死於非命。

朱徽娖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女兒,一直都是生長在皇宮之中,接受了嚴格的禮儀方面的教育,成爲了皇貴妃之後,一直都很是安靜,不過朱徽娖幫助鄭勳睿,要求曾經被冊封爲親王、郡王的諸多朱家的子弟,主動去掉了封號和封地,這方面鄭勳睿是很感激的。

從這些方面來說,朱徽娖是非常聰明的,是明白事理的,不過這麼長時間過去,朱徽娖從未表露出來不滿的意思,在後宮之中,與其他人的關係也是不錯的。

基於這樣的原因,春節臨近的時候,鄭勳睿很多的時候都是陪著朱徽娖的,將朝中發生的諸多事情,以及在遼東如何打擊八旗軍的事情,說給朱徽娖聽,對於朱慈炯、朱慈照和朱慈煥等人前來皇宮拜見皇貴妃,也從來沒有阻止,而且年紀尚小的朱徽沁,依舊在皇宮之中,由朱徽娖直接照顧。

讓鄭勳睿沒有想到的是,朱徽娖也提出來了要求,要走出皇宮做事情,她想著進入到大明皇家銀行做事情,畢竟平日裡與皇后娘娘文曼珊,以及冬梅和卞玉京等人交談,聽說了不少皇家銀行的事宜,大概是覺得自己能夠做這些事情。

這個要求讓鄭勳睿有些爲難,他沒有答應,不過他已經想到讓朱徽娖做什麼事情,文曼珊和朱徽娖都在皇家銀行做事情,這對於提升皇家銀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不過皇家銀行的地位太高了,也不是好事情,到時候都察院都不好監督了。。

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7章 生意經第357章 血戰(1)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714章 朱仙鎮之戰(4)第60章 儒學教授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415章 上下同心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765章 明智的選擇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641章 不甘心第732章 開封陷落(2)第594章 自我陶醉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4章 退婚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3)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785章 閃電戰(15)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852章 山傾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709章 朱仙鎮第870章 終於明白了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8章 縣學第69章 鹿鳴宴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580章 講武堂第99章 神秘來信第6章 鄭錦宏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6章 鄭錦宏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33章 讓你選擇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515章 慘敗(4)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704章 大戰的前夕第242章 失去方向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131章 第一件事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425章 一見如故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70章 護院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62章 道不同(2)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617章 賭贏了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335章 洪門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562章 天助(1)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
第3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7章 生意經第357章 血戰(1)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714章 朱仙鎮之戰(4)第60章 儒學教授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415章 上下同心第698章 收復襄陽府城(2)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765章 明智的選擇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641章 不甘心第732章 開封陷落(2)第594章 自我陶醉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319章 文坤其人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4章 退婚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3)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785章 閃電戰(15)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852章 山傾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709章 朱仙鎮第870章 終於明白了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8章 縣學第69章 鹿鳴宴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580章 講武堂第99章 神秘來信第6章 鄭錦宏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6章 鄭錦宏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333章 讓你選擇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515章 慘敗(4)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704章 大戰的前夕第242章 失去方向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131章 第一件事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425章 一見如故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70章 護院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708章 不是一條心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62章 道不同(2)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617章 賭贏了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335章 洪門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562章 天助(1)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樊市| 两当县| 扎兰屯市| 阿拉尔市| 股票| 大化| 南岸区| 池州市| 措勤县| 许昌市| 西峡县| 平舆县| 航空| 屯昌县| 宾川县| 苍山县| 资溪县| 安龙县| 莱州市| 道孚县| 武定县| 华蓥市| 禄丰县| 安阳县| 东阳市| 米林县| 满城县| 喀喇沁旗| 青海省| 同江市| 江油市| 昔阳县| 巨野县| 思茅市| 连南| 巴彦县| 光山县| 浏阳市| 闵行区| 化隆|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