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

瀋陽,皇宮,大政殿。

錦州之戰結束兩天時間,皇太極就得到了詳細的奏報,此時阿巴泰的奏摺尚未抵達瀋陽,不過濟爾哈朗和范文程等人已經做出了準確的分析。

皇太極臉色很不好,他萬萬沒有想到,鄭勳睿的胃口如此之大,竟然想著全殲他部署在山海關至錦州的十五萬大軍,這是何等令人恐懼的安排。

得到奏報之後,皇太極幾乎沒有猶豫,迅速給睿親王多爾袞下達命令,迅速率領進入草原作戰的十萬八旗軍將士,以最快的速度返回瀋陽。

皇太極的內心有著一種雪崩的感覺,要是駐守遼東的十五萬大軍真的被鄭家軍徹底剿滅,那麼對於大清國就是難以承受的打擊,二十四旗並舉的八旗軍,軍士總數目爲三十五萬人左右,除開駐紮在遼東的十五萬人,還有進入草原作戰的十萬人,駐紮在遼南的五萬人,以及駐紮在瀋陽和遼陽等地的五萬人。

山海關之戰後,皇太極迅速調整了八旗軍部署的情況,改變了原來分散駐紮的形式,以集中駐紮爲主,分散駐紮爲輔,遼東、遼南和草原是重兵駐紮的地方,也是大清國的命脈所在,三個地方都是不能夠有絲毫疏忽的。

相比較來說,瀋陽的情況緩和一些,雖說這裡是大清國的京城,可只要遼南、遼東和草原的情況穩定,瀋陽就穩如磐石。

現在情況發生變化了,三大支柱之一的遼東,出現了巨大的危險。

皇太極首先進行了自我檢討,那就是他沒有預料到鄭勳睿做出的如此大氣的安排,這樣的作戰部署,一般人是想不出來的。也是絕不敢輕易決定的,可是鄭勳睿不是一般人,創建鄭家軍。成爲大明王朝的皇上,這些事情豈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

皇太極清楚。在這件事情上面,范文程以及阿巴泰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范文程一直都負責收集大明朝廷的情報,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那就是得到鄭家軍的火炮,可是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得到的有關大明朝廷的情報很少,獲取火炮更是沒有蹤影的事情,此次分析鄭勳睿御駕親征的事宜。范文程在掌握情報的情況之下,沒有能夠做出分析,導致錦州城池在一天時間之內失陷。

至於說阿巴泰,更是罪責難逃,畢竟阿巴泰是遼東八旗軍的主帥,應該是時時刻刻關注遼東的局勢,想不到戰鬥廝殺才剛剛開始,阿巴泰就出現如此重大的失誤,這不禁讓皇太極想起他和濟爾哈朗之間的商議,當時的皇太極。就感覺到阿巴泰難以抵禦鄭勳睿的御駕親征。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了,埋怨和追究責任沒有任何的作用,最爲關鍵的是如何穩住遼東的局面。最壞的結果也是要求阿巴泰率領大軍撤離遼東。

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武英郡王阿濟格、穎郡王阿達禮等滿人權貴之中的精英,以及范文程等人,悉數來到了大政殿。

大政殿的氣氛很是不好,進來的衆人都是低著頭的,甚至相互之間都沒有看一眼,范文程更是站在角落裡面,獨自低著頭。

皇太極終於進入到大政殿。

皇太極已經收到了阿巴泰的奏摺,這是一份十萬火急的奏摺,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瀋陽的。看了這份奏摺之後,皇太極已經抑制不住內心的怒火。故而進入到大政殿的時候,他臉上的神情很不好看。

“文程。這是阿巴泰寫來的奏摺,你給大家念一念。”

范文程小步走上前,從親衛的手中接過了奏摺,開始念起來。

“文臣,聲音大一些,諸位都仔細聽聽,看看阿巴泰在奏摺裡面究竟說了一些什麼。”

范文程提高了聲音,大聲念著阿巴泰的奏摺,不過在念奏摺的過程之中,他的身體開始微微的顫抖,額頭上面也冒出了大量的汗珠子。

小半個時辰之後,范文程唸完了阿巴泰的奏摺。

大政殿裡面鴉雀無聲,沒有誰開口說話。

鄭勳睿御駕親征、鄭家軍突然進攻錦州城池的事宜,衆人都是知曉的,只是沒有得到具體的戰報,現如今阿巴泰的戰報來了,而且在奏摺之中說到了錦州之戰的慘重損失,這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衆人也從阿巴泰的奏摺之中,看到了鄭勳睿張開的獠牙,看樣子鄭勳睿這一次是想著滅掉大清國了。

“怎麼,都啞巴了,奏摺上面的內容,諸位都聽清楚了,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全部都說出來,朕今日給諸位機會,盡情的說,不要有絲毫的遮掩,今日不管說什麼,朕都聽著。”

過了好一會,濟爾哈朗開口了。

“皇上,臣有罪,當初皇上認爲阿巴泰無法抵禦鄭家軍,臣沒有多考慮,導致瞭如今的局面,臣願意接受任何的責罰。。。”

皇太極揮揮手,阻止濟爾哈朗繼續說。

“這不是你的責任,阿巴泰長時間駐紮在遼東寧遠,鄭家軍突然展開對遼東的進攻,如此關鍵時刻,朕怎麼可能換帥,派遣譚泰、索尼和洪承疇前去,就是協助阿巴泰的,朕想不到阿巴泰如此的疏忽,竟然連遼東各地出現了鄭家軍都沒有引發重視,錦州城池的陷落,阿巴泰有主要的責任,好了,這些事情今後再說,朕想知道,下一步遼東的局勢如何穩定。”

皇太極召集衆人前來,目的是爲了找尋解決遼東困境的辦法,不是想著責罰誰的,再說濟爾哈朗是他的左膀右臂,不管懲罰誰,也輪不到濟爾哈朗的頭上。

聽見皇太極如此說,濟爾哈朗低下頭,他明白了皇太極的意思,不過他之所以首先站出來承擔責任,也是有原因的,這些年過去,滿人權貴對於皇太極是有些怨言和不滿的,特別是八旗軍佔領了山海關,把握了進攻中原的大好時機,卻主動撤離了,讓鄭家軍佔領了山海關,此事在滿人權貴之中引發了很大的爭論,多爾袞等人主動站出來,才穩住局面。

代善一直都是低著頭,什麼話都不說,彷彿眼前的一切事情與他沒有關係,多鐸和阿濟格也是低著頭,看不清臉上的表情,至於說阿達禮,暫時沒有說話的權力。

范文程一直都低著頭,不敢看皇太極。

看見這樣的情形,皇太極更加的憤怒,錦州失守,鄭勳睿表現出來強大的雄心,這已經讓皇太極異常的焦慮了,如此緊要時刻,這些滿人權貴之中的精英,低著頭一句話都不說,好像大清國所有的事情都是他皇太極個人的事情。

“怎麼,朕說的話語,諸位沒有聽見嗎。”

皇太極加重了語氣,已經表現出來了不滿。

代善終於擡頭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遼東之地位至關重要,還是要守住,至少要保住廣寧等地,讓鄭家軍無法靠近遼河。。。”

代善侃侃而談,話是說了不少,可是都是無用的話語,誰不知道遼東的重要,誰不知道不能夠讓鄭家軍靠近遼河,那樣瀋陽就危險了。

皇太極怒擊而笑,卻無可奈何,這個時候他總不能直接對代善發脾氣,要知道代善是五大親王之首,也是曾經的四大貝勒之一,更是先皇的二兒子,公開的場合,皇太極還是要顧全代善面子的。

代善說完之後,濟爾哈朗再次的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阿巴泰的奏摺需要馬上回復,臣的建議是,遼東若是可守,或者說是守得住,那麼阿巴泰就可以堅持,若是守不住,就要拋卻一切的想法,率領大軍迅速朝著廣寧的方向撤離,如此危急的時刻,保存實力是最爲重要的事宜。”

濟爾哈朗提出了實實在在的意見建議。

皇太極稍稍感覺到欣慰。

不過濟爾哈朗剛剛說完,代善跟著開口了。

“鄭親王之建議的確很好,不過臣以爲,在睿親王的大軍回到瀋陽之前,阿巴泰是絕不能夠輕易撤兵的,若是阿巴泰整體退往廣寧,那麼鄭家軍就可以傾巢出動發動進攻,若是阿巴泰不能夠抵禦,則鄭家軍能夠很快的渡過遼河,到了那個時候,瀋陽和遼陽等地就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而且遼南駐紮的鄭家軍也趁著這個時候發動進攻,八旗軍就首尾難以兼顧了,真的出現那樣的局面,大清國承受不住。。。”

代善說完之後,多鐸和阿濟格跟著開口,他們支持代善的建議,阿巴泰可以撤軍,但必須等到多爾袞率領的大軍回到瀋陽的周邊。

討論的意見慢慢一致,皇太極內心也有了定奪。

衆人退出大政殿,唯有范文程留下來了。

“文程,今日你一直都沒有開口說話,朕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如此緊要關頭,朕需要你的幫助,過去的事情就不要想那麼多的,給阿巴泰的旨意,由你來負責起草,朕的意思,讓阿巴泰做兩手準備,一方面派遣大軍對錦州城池展開進攻,要不惜一切代價收復錦州城池,另外一方面,若是鄭家軍的進攻過於的猛烈,難以抵禦,則要及早的率領大軍撤離遼東,至於說多爾袞是不是率領大軍回到瀋陽,這不重要,朕相信鄭勳睿不敢輕易渡過遼河。”(。)

第324章 山陰幫第369章 絕不退縮(1)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89章 心病難醫第233章 規矩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50章 壯士(1)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681章 興辦義學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777章 閃電戰(7)第840章 局勢的反轉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23章 秦淮河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316章 親戚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140章 宿命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456章 閃電戰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7章 生意經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689章 焦灼(1)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655章 攪局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233章 規矩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98章 會試會元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784章 閃電戰(14)第49章 徐州第97章 吉榜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362章 撤兵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82章 無奈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362章 撤兵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571章 京城故事(5)第8章 縣學第5章 父子長談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776章 閃電戰(6)第902章 草原異動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646章 微服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562章 天助(1)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135章 家底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651章 露崢嶸第777章 閃電戰(7)第130章 上任第450章 出征
第324章 山陰幫第369章 絕不退縮(1)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89章 心病難醫第233章 規矩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50章 壯士(1)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681章 興辦義學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777章 閃電戰(7)第840章 局勢的反轉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23章 秦淮河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316章 親戚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822章 精準的掌控第140章 宿命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456章 閃電戰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894章 皇家政策理論研究院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7章 生意經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689章 焦灼(1)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655章 攪局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233章 規矩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98章 會試會元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784章 閃電戰(14)第49章 徐州第97章 吉榜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362章 撤兵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82章 無奈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362章 撤兵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571章 京城故事(5)第8章 縣學第5章 父子長談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776章 閃電戰(6)第902章 草原異動第192章 沒有那麼好奇第646章 微服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562章 天助(1)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135章 家底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651章 露崢嶸第777章 閃電戰(7)第130章 上任第450章 出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白城市| 灵石县| 平谷区| 七台河市| 长沙县| 达尔| 淅川县| 靖西县| 东丽区| 垣曲县| 孝义市| 宣武区| 东城区| 疏附县| 襄樊市| 广宁县| 聂拉木县| 右玉县| 台南县| 吴川市| 泉州市| 扬中市| 拜城县| 资兴市| 牡丹江市| 酉阳| 三亚市| 辉南县| 永宁县| 焦作市| 衡南县| 周至县| 呼玛县| 全州县| 屏东县| 逊克县| 罗山县| 澄城县| 建昌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