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3章 面聖

單獨被皇上召見,這是第一次,不過鄭勳睿到翰林院當值不足三個月的時間,就有了這樣的機會,說起來是很不錯了,再說宮裡的太監,他一點都不熟悉,平日裡也沒有什麼交集,所以說想著單獨見到皇上,幾乎是沒有機會的。

進入乾清宮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空蕩蕩的,乾清宮裡沒有其他人,以前每次來的時候,這裡面都很是熱鬧,唯獨這一次非常的安靜。

皇上坐在御輦上面,正在低頭看奏摺,要說工作狂,非這位崇禎皇上莫屬,可惜如此的拼命做事情,最終還是成爲了大明的末代皇帝。

“臣翰林修撰鄭勳睿,拜見皇上。”

“鄭愛卿平身。”

等到鄭勳睿站起來之後,皇上接著開口了。

“想必朕找你來,你也知道是什麼事情了,朕也沒有想到,消息傳播如此之快啊,京城各部門都知曉了,殿試狀元,影響還是頗大的,此事對諸多的新科進士,是很大的震動啊。”

鄭勳睿低著頭沒有說話,皇上這是感慨,不需要他開口說話。

“內閣商議,決定讓你到山西延安府出任知府,朕想著聽聽你有什麼意見。”

“臣遵旨,沒有其他的意見,不過臣斗膽了,要提出要求。”

“哦,你居然同意到延安府去,看來朕是想錯了,也罷,說說你有什麼要求。”

“第一條,懇請皇上免去延安府三年的賦稅,同時讓延安府不必承擔軍需糧草,陝西延安、西安和慶陽三地,乃是流寇最爲猖獗的地方,朝廷在這裡剿滅流寇,大軍必然需要一些糧草,也必定是地方上供給,據臣所知,延安府之所以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剿滅流寇,蓋因地方上連年遭遇災荒,土地上甚至是顆粒無收,去歲年底,延綏災荒,朝廷派遣了吳甡大人前去賑災,據說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這等的情形是觸目驚心的。”

“若是延安府繼續供給大軍的糧草,必定是官府從百姓的家裡收取,百姓自顧不暇,哪裡還有糧草上繳,這會導致更多的百姓變成流民,爲了活命加入到流寇的大軍之中,前面剿滅,後面爲流寇增加了兵源,如此緣木求魚的做法,實在不妥,故而臣肯定皇上恩準。”

皇上稍稍思索了一下,開口說話了。

“這一條朕準了。”

“臣謝皇上恩典,臣的第二個要求,是讓臣能夠有足夠的權力,能夠節制延安府所屬的州縣官吏,若是有魚肉百姓者,胡亂作爲者,臣有臨機專斷的權力。”

“臣記得內閣首輔周大人曾經因爲錦州軍隊譁變的時候,提出過自力更生的策略,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臣也是這個想法,儘管延安府遭遇到了災荒,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這是流寇出現的最大問題,可臣以爲,延安府部分官吏罪不可贖,既然發現了災荒,爲何不能夠迅速穩定人心,依舊還是徵收賦稅,這豈不是逼著百姓造反,若是各級的官吏能夠盡心盡職,至少能夠安撫絕大部分的百姓,讓流寇不可能如此的猖獗。”

“臣斗膽提出來這一點,就是害怕那些胡亂作爲的官吏,依靠著諸多的關係,不將臣放在眼裡,不遵從政令,各行其是,臣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辦法署理政務。”

這一次,皇上思索了好一會,才慢慢開口。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你的想法是不錯的,朕準了。”

“臣謝皇上恩典,臣還有第三個要求。”

這一次,還沒有等到鄭勳睿開口,皇上就開口了。

“鄭愛卿,你怎麼如此之多的要求,若是朕對每一個到地方的官員,都做出諸多的承諾,這說的過去嗎。”

“臣明白,臣之所以提出這些要求,就是想著延安府大治,皇上答應了臣的請求,臣自然也要做出承諾,這和軍中的軍令狀是沒有區別的,臣若是做不到,任憑皇上處置,相反,若是臣什麼要求都沒有,那就是準備到延安府去混日子了,其他的大人能夠做到的事情,臣憑什麼做不到,臣斗膽了,想必在皇上面前立下軍令狀的人不多。”

皇上的臉色稍微陰沉了一下。

鄭勳睿的心也跳動了一下,他知道有人在皇上面前立過軍令狀,可惜根本就沒有做到,後來還被磔殺了,這個人就是袁崇煥,保證五年之內剿滅後金韃子的。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鄭勳睿也沒有辦法了,要求必須要提出來,否則按照朝廷的規矩,到延安府去了,被捆住了手腳,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夠是眼睜睜看著。

“朕知道了,你說第三個要求。”

“第三個要求,就是懇請朝廷撥付一定的糧草和銀子,臣若是兩手空空去上任,沒有辦法變出來糧食,更是變不出來銀子,臣也知道朝廷很是困難,不過好鋼用在刀刃上,皇上能夠給臣一些糧草和銀子,臣能夠讓延安府在三年時間之內大治。”

這一次提出來要求,皇上好長時間沒有開口說話,或許是想到了其他的什麼事情。

乾清宮很是安靜,鄭勳睿努力讓自己鎮定,這一次到延安府去,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他需要做出諸多的準備,至於說提出要求,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前面的兩個要求,皇上已經答應了,就算是很不錯了,最後一個要求,不過是附帶的,這就好比是討錢一樣,要不到也無所謂,反正就是站開嘴說說的事情。

皇上終於開口了。

“前面的兩個要求,朕可以答應你,不過這第三個要求,朕不能夠答應,朕已經免去延綏今歲的賦稅,你的要求,無非是想著多兩年的時間,這也是銀子。”

“臣謝皇上隆恩。”

“至於說你的軍令狀,也不用說那麼多,朕想看到的是行動,嘴上說的多沒有什麼作用,誰都能夠在朕的面前做出承諾,可最終有幾人能夠做到,朕也不是那種薄情寡義的人,大臣有什麼沒有做好的,就大肆懲罰,讓你去陝西,朕仔細想想,也是不錯的,今日你的態度,讓朕感覺到欣慰,你沒有不願去陝西的想法。”

皇上默默的站起身來,看著鄭勳睿,一字一頓的開口了。

“你到陝西,肩負重任,朕希望你自知,朕更希望你做出成績來。”

鄭勳睿退出乾清宮的時候,額頭上出了冷汗。

他對皇上不是很瞭解,所有的理解都是從史料裡面得知的,不過對朱由檢的評價是很多的,各說各的道理,誰也不能夠說服他人,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朱由檢是亡國之君。

其實他也有些懷疑,朱由檢登基的時候,不過十八歲的年紀,心智不可能是那麼成熟的,驟然承擔這麼大的職責,想要找到依靠是很正常的,不過朝中的大臣,偏偏難以依靠,說大話的一大堆,真正做到的寥寥無幾,如此的情況之下,朱由檢的心裡不發生變化,那簡直是奇蹟了。

當年袁崇煥在朱由檢面前表態,是得益於天啓六年的寧遠大捷,袁崇煥率領兩萬軍士守衛寧遠城,前有來敵,後無援兵,硬生生的抵抗住十幾萬後金韃子的進攻,哪一戰讓後金大漢**哈赤感覺到了羞辱,寧遠大戰結束不久就去世了,這對於後金是重大的打擊。

也是因爲這樣的原因,朱由檢非常信任袁崇煥,登基之後接連提拔袁崇煥,讓袁崇煥以閣臣的身份出任薊遼督師,總理遼東所有的事宜,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萬萬想不到的是,袁崇煥於崇禎二年六月擅自斬殺了鎮守皮島的大明右都督毛文龍,讓後金韃子失去了後顧之憂,當年十月,後金隨即大舉入關,橫掃北直隸,一直到大軍抵達京郊,讓京師戒嚴,身爲薊遼督師的袁崇煥,居然不知道任何的消息,倉促的率領山海關的守軍,前來增援。

這件事情給朱由檢內心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其實這個時候,袁崇煥的死期已經到了。

這一段的歷史,鄭勳睿是非常熟悉的,每次看到的時候都是唏噓不已的,關鍵是袁崇煥在朱由檢的面前誇下海口,保證五年時間剿滅後金韃子,可人家後金韃子都要端掉大明京城了,駐守山海關一帶的袁崇煥居然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不容饒恕的失誤。

慢慢朝著翰林院走去的時候,鄭勳睿心思翻轉,其實他已經不需要到翰林院去了,聖旨很快就會下來,這份聖旨裡面,一定有他提出來的要求,也是他上任之後的尚方寶劍,到翰林院沒有什麼意義了,再說諸多的庶吉士,看向他的眼光也是不一般的。

正走在路上,一個身著素服的中年人站在了面前。

“請問是翰林修撰鄭大人嗎。”

“正是,請問閣下是誰,有什麼事情嗎。”

“在下奉命,請鄭大人移步,我家老爺有請。”

鄭勳睿有些疑惑,看中年人也是有些氣度的,他家老爺是誰。

“鄭大人放心就是,我家老爺是內閣徐大人。”

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834章 讓你無話可說第516章 慘敗(5)第297章 決定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50章 壯士(1)第871章 歸宿(1)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641章 不甘心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527章 羣英會(2)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13章 當嫁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238章 真正的聯合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515章 慘敗(4)第49章 徐州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516章 慘敗(5)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345章 蓬萊閣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901章 對外貿易司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450章 出征第171章 家人團聚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273章 明智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245章 安心發展第356章 穩妥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188章 計謀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265章 亂攤子第575章 警告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650章 風輕雲淡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360章 慘勝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617章 賭贏了第650章 風輕雲淡第742章 難得的決心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259章 圍城打援第56章 古今融合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3章 黑子第635章 發難第21章 從容淡定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555章 覈查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57章 奧妙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655章 攪局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188章 計謀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926章 權鬥
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834章 讓你無話可說第516章 慘敗(5)第297章 決定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50章 壯士(1)第871章 歸宿(1)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641章 不甘心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527章 羣英會(2)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13章 當嫁第177章 暗中拉攏第238章 真正的聯合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515章 慘敗(4)第49章 徐州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516章 慘敗(5)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345章 蓬萊閣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901章 對外貿易司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450章 出征第171章 家人團聚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273章 明智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245章 安心發展第356章 穩妥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188章 計謀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265章 亂攤子第575章 警告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650章 風輕雲淡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360章 慘勝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617章 賭贏了第650章 風輕雲淡第742章 難得的決心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259章 圍城打援第56章 古今融合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3章 黑子第635章 發難第21章 從容淡定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555章 覈查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57章 奧妙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655章 攪局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188章 計謀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926章 權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承德县| 苗栗市| 成武县| 安达市| 兴城市| 社会| 柏乡县| 大埔区| 曲周县| 通化县| 高密市| 旺苍县| 阿勒泰市| 靖安县| 化州市| 郧西县| 鸡泽县| 罗江县| 小金县| 东海县| 泰安市| 紫金县| 盘锦市| 贺兰县| 桐梓县| 莲花县| 平遥县| 巴中市| 仁寿县| 昌黎县| 墨玉县| 辽阳市| 柳河县| 商城县| 韶山市| 墨竹工卡县| 兴和县| 望谟县| 鲜城|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