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26章 權鬥

皇太極絕不是省油的燈,從當初的四大貝勒當政,到後來的唯我獨尊,再到創(chuàng)建大清國,皇太極都是一步一步的打下了江山,而這個過程也是充滿了血腥味道的,被皇太極直接清除的滿人權貴人數(shù)也不少了。

其實對於二哥代善,皇太極從來沒有客氣過,儘管說代善性格還是溫和的,也是忠心耿耿的,可是從皇權的角度考慮,皇太極最爲忌憚勞苦功高的代善,時時刻刻都在想辦法打他代善,一直到代善的兩個兒子相繼去世、年老體衰之後,皇太極纔沒有繼續(xù)爲難代善。

現(xiàn)如今,皇太極新的對手出現(xiàn)了,那就是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三兄弟。

要是僅僅是這三人,皇太極不一定特別擔心,儘管說多爾袞是正白旗旗主,多鐸是鑲白旗旗主,阿濟格是鑲紅旗旗主,因爲皇太極設立了二十四旗並舉的模式,大大削弱了多爾袞等人的力量,而且滿八旗之中,皇太極直接掌控的有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和鑲藍旗,其中正藍旗的旗主是皇太極的兒子、肅親王豪格,鑲藍旗的旗主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唯一空在中間的是正紅旗旗主代善,這麼多年過去,代善也是忠於皇太極的。

可是滿人權貴之中不少人被多爾袞的勇猛折服,偏向於多爾袞,這就讓多爾袞的力量突然壯大起來,譬如說代善的兒子碩託和孫子阿達禮,若是皇太極不能夠繼續(xù)重視,最終可能釀成大禍。

在牽涉到權斗方面的事宜,皇太極絕不會心軟,高處不勝寒,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跌得粉身碎骨,這個道理皇太極很清楚。

與大明朝廷的議和事宜不能夠放下,穩(wěn)定內部更是要緊的事情。

皇太極決定兩手出擊了,他需要掌握足夠的證據(jù),藉此來打壓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等人。當然這個度必須要好好把握,不是說讓多爾袞等人從此消息,畢竟這些人都是大清國難得的驍將,將來的征伐廝殺還是要依靠這些人的。

權斗的手腕。皇太極已經是得心應手,自然知道是怎麼做的。

在代善稟報了知道的情況之後,皇太極努力讓自身冷靜下來,開始和代善商議如何與大明朝廷議和的事情,這方面大清國肯定是要做出讓步的。否則議和不可能進行。

最終皇太極決定,以遼河爲界,大清國保證不進入遼河以西任何的地方,這就預示著皇太極心甘情願的放棄義州、廣寧和西平堡等城池和城堡,在皇太極看來,這已經是他做出的最大的讓步了,若是大明朝廷或者鄭勳睿不同意,那麼大清國舉國上下唯有與鄭家軍死拼。

代善對於皇太極做出的決定,同樣感覺到吃驚,這麼多年過去了。大清國從未有過主動讓出地盤的做法,以前也曾經與大明朝廷議和,但那都是嘴上說說,實際不會做,可這一次的議和,說出來就要照做的。

代善根本沒有信心,他不知道此番前往遼東去,議和的情況究竟如何。

皇太極的意思非常明確,議和儘量爭取成功,爲大清國爭取到時間。至於說大明朝廷是不是願意議和,那不是大清國能夠決定下來的事情。

皇太極依舊不打算在滿人權貴之中公開此事,而是直接要求代善做好準備,三日之內出發(fā)前往遼東。

皇太極的決定。讓老練的代善發(fā)覺了不好的苗頭,按說這個時候,皇太極應該是公開與大明朝廷議和的事情,以壓制滿人權貴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躁動,這是有利於大清國穩(wěn)定的,爲什麼皇太極不這樣做。說到底就是皇太極有其他應對的辦法了。

代善當然不會開口詢問,這樣的傻事他不會做。

代善離開大政殿之後,來到右邊的偏殿,碩託和阿達禮兩人很快來到了大政殿,皇太極召見,兩人不敢不來,儘管說兩人已經感覺到大事不好,可還是要硬著頭皮進入到大政殿。

碩託被帶到左邊的偏殿等候,阿達禮被帶進了大政殿。

皇太極臉色異常的嚴峻,看的阿達禮身體顫抖,不自覺的低下頭。

同樣在大政殿的濟爾哈朗,親自開口詢問了。

濟爾哈朗爲人低調,性格也是比較溫和的,在滿人權貴之中不是特別的引人注目,可誰都知道濟爾哈朗心思縝密,做事情也很是謹慎,凡是拿準的事情,都能夠做好。

濟爾哈朗開門見山,詢問阿達禮爲什麼要泄漏大清國與大明朝廷議和的事情。

阿達禮年紀不大,血氣方剛,可承受能力也有限,這是在大政殿,皇太極和鄭親王濟爾哈朗都看著他,想要耍什麼滑頭,基本不可能。

阿達禮開口,本能的說自己不知道這件事情。

代善也進入了大政殿,對著阿達禮破口大罵,說是阿達禮擅自進入他的書房,發(fā)現(xiàn)了大清國與大明朝廷議和的事宜,就在代善準備說出後面話語的時候,皇太極揮手製止了。

皇太極知道代善的意思,就是想著讓阿達禮將所有事情都說出來,代善是想著保護阿達禮,可皇太極的想法不一樣,他要阿達禮主動說出來,這能夠表現(xiàn)出來阿達禮的態(tài)度。

看見代善出現(xiàn)的時候,阿達禮有些崩潰了,其實多鐸和阿濟格當初決定誣陷代善的時候,阿達禮內心就有了很大的愧疚了,畢竟是自己的親爺爺,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到了這個時候,阿達禮沒有猶豫,將事情的所有經過都說出來了。

阿達禮沒有說出多爾袞。

皇太極已經氣的臉色發(fā)白,他從這裡面嗅到了陰謀,作爲權力場上的老手,皇太極當然能夠明確的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

阿達禮很快被護衛(wèi)押解到偏殿,代善也再次迴避了。

接下來被帶進來的是碩託。

шшш ?ttκΛ n ?C〇

對於這個碩託,皇太極不是特別重視,儘管碩託是代善的次子,可是與嶽託和薩哈璘比較起來,碩託不管是能力還是見識方面有著太大的差距。

讓皇太極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xiàn)了。

濟爾哈朗詢問碩託的時候,碩託什麼都不說,反而斥責濟爾哈朗是誣陷,要知道濟爾哈朗是大清國的親王,更是碩託的長輩,平日裡碩託見到濟爾哈朗,是需要下跪行禮的。

脾氣溫和的濟爾哈朗,也被碩託蠻橫的態(tài)度激怒了,問話也不是那麼客氣了。

碩託最終是死不認賬。

代善進入大政殿之後,碩託只是愣了一下,可態(tài)度還是沒有什麼改變,依舊是什麼都不承認,這讓代善無地自容,甚至在大政殿說出了狠話,與碩託斷絕父子關係。

面對碩託的態(tài)度,皇太極氣的臉色鐵青,他不在乎碩託,此人沒有什麼能力,可他在乎多爾袞,碩託一向是依附多爾袞的,都到了證據(jù)確鑿的時候了,碩託依舊想方設法的維護多爾袞,這對於皇太極的皇權是最大的挑戰(zhàn)。

皇太極親自開口了,詢問碩託,且明確告訴碩託,這是給他的機會。

皇太極親自開口,意味著事情已經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已經將事情有滿人權貴或者是皇室宗親之間的矛盾,演化爲謀反的高度了。

代善的臉色雪白,身體微微顫抖,看著一直低頭的碩託,此刻他恨不得掄起刀子,上去砍碩託幾刀,難道碩託不知道,死命的扛下去,家人也會跟著遭殃嗎。

或許是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也或許是覺得扛不下去了,碩託終於開口了。

碩託所說的與阿達禮說的差不多,沒有多大的區(qū)別。

碩託被押解出大政殿之後,代善準備開口,皇太極再次揮手,不願意讓代善開口,他知道代善想著爲阿達禮和碩託說情。

濟爾哈朗同樣沒有開口。

三天之後,代善離開了瀋陽,前往遼東,臨走的時候,牽心掛腸的代善,專門吩咐家人,若是瀋陽有什麼動靜,一定要派遣人員第一時間告知。

代善很清楚,皇太極肯定是要動手的,這個過程之中,阿達禮和碩託是首當其衝的,不管怎麼說,兩人一個是代善的兒子,一個是孫子,若是遭受到嚴厲的處罰,對於代善的家族來說,這絕不是什麼好事情。

代善離開瀋陽之後,皇太極迅速召集滿人權貴,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皇室宗親。

皇太極將阿達禮和碩託的事情擺在了檯面上,同時告訴諸多的滿人權貴,他已經派遣禮親王代善前往遼東,與大明朝廷議和。

豫親王多鐸和武英郡王阿濟格,都牽涉到阿達禮和碩託的事情之中,更爲嚴重的是,這四人居然想著誣陷禮親王代善,其心可誅。

皇太極沒有從阿達禮等人想著阻止議和方面出發(fā)來處置此事,而是從誣陷禮親王代善、用心險惡方面給事情定性,這就非常嚴重了。

證據(jù)全部擺在面前,包括多鐸和阿濟格等人都承認了密議的事情,其他的滿人權貴也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商議如何處置多鐸等人的時候,睿親王多爾袞始終一言不發(fā)。

多爾袞的運氣不錯,阿達禮和碩託沒有牽連到他,多鐸和阿濟格更是咬死不會牽連他,不過多爾袞很清楚,皇太極對他已經是非常的懷疑和戒備了。。

第75章 不可忍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839章 潼關之戰(zhàn)(5)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66章 發(fā)榜第565章 必須放棄第684章 誤判?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459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69章 鹿鳴宴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752章 慈悲之心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340章 戰(zhàn)與不戰(zhàn)第712章 朱仙鎮(zhèn)之戰(zhàn)(2)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182章 大度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158章 戰(zhàn)馬第174章 老軍戶第264章 不高興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zhàn)鬥(3)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95章 民有三苦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94章 會試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739章 自找的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129章 暮氣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7章 生意經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796章 心願第560章 宿命第248章 動手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467章 乾脆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95章 民有三苦第246章 抽絲剝繭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328章 抓重點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627章 不同的態(tài)度第74章 孰可忍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86章 必須改變第203章 絕密情報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388章 江湖傳說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478章 老辣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356章 穩(wěn)妥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414章 洪門的轉變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586章 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
第75章 不可忍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839章 潼關之戰(zhàn)(5)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66章 發(fā)榜第565章 必須放棄第684章 誤判?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459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69章 鹿鳴宴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752章 慈悲之心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340章 戰(zhàn)與不戰(zhàn)第712章 朱仙鎮(zhèn)之戰(zhàn)(2)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182章 大度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158章 戰(zhàn)馬第174章 老軍戶第264章 不高興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zhàn)鬥(3)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95章 民有三苦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972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94章 會試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739章 自找的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129章 暮氣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7章 生意經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796章 心願第560章 宿命第248章 動手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467章 乾脆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95章 民有三苦第246章 抽絲剝繭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328章 抓重點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627章 不同的態(tài)度第74章 孰可忍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86章 必須改變第203章 絕密情報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388章 江湖傳說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478章 老辣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356章 穩(wěn)妥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414章 洪門的轉變第399章 理清頭緒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586章 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阿图什市| 临湘市| 武乡县| 洪江市| 遂昌县| 陇西县| 富阳市| 定安县| 海伦市| 红河县| 肥城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卢氏县| 宁波市| 郧西县| 甘孜| 万荣县| 阳江市| 龙门县| 外汇| 临城县| 大洼县| 浙江省| 扎赉特旗| 深圳市| 建水县| 桑植县| 米泉市| 八宿县| 老河口市| 新化县| 乌拉特中旗| 宿州市| 沙田区| 富源县| 铜鼓县| 高阳县| 聊城市| 湘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