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23章 曲線救夫

唐子禾一句話驚得杜嫣杏眼圓睜,怔怔坐在椅子上發呆。

杜嫣的表現落在唐子禾眼裡,唐子禾靜靜一笑,嘆道:“看來姐姐其實早已察覺到了,對麼?”

杜嫣點了點頭,沉寂片刻之後,才道:“不錯,這幾日我一直覺得相公有點魂不守舍,夜裡常常輾轉反側,開始我還以爲是因爲陛下溺水之變而哀痛,現在想來,怕不僅僅於此……”

唐子禾笑道:“姐姐不涉朝堂,自是不明白其中兇險,陛下性命危在旦夕,溺水當日我便被請入豹房,全力施爲之下,我亦只能保陛下十日性命,姐姐試想,若十日後陛下駕崩,朝臣迎立新君,那時相公的聖眷隆恩還在麼?相公入朝十餘年,其勢之大,遍佈朝堂,羽翼之豐,普披天下,新君怎會容忍相公這樣的前朝權臣酣睡於臥榻之側?”

杜嫣俏臉刷地變白,顫聲道:“如此說來,相公豈不是危險至極?難怪……難怪這幾日他總是徹夜不眠,難怪他的部將和同僚故吏總是頻繁來往於府上……”

唐子禾靜靜道:“皇帝溺水,眼下京師朝堂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洶涌,相公情勢危若累卵,稍有不慎,抄家滅族即在眼前……”

“姐姐,你我這些年縱多有不合,但我們畢竟同嫁一夫,此時正是秦家危急之時,後宅的個人恩怨不妨拋卻,你我當齊心合力保相公度過這次危難纔是。”

杜嫣此時已失了主張,聞言只是慌亂點頭,這些年她被秦堪保護得太周密,根本沒見過風浪,做秦家大婦主母她合格,但若參與朝堂爭鬥。與那些混跡多年的老狐貍鬥法,她卻萬萬不是對手了。

“我只是婦道人家,相公平日從不讓我干政,這些年我只操持秦家內事。對京師朝堂一無所知。我……該如何幫相公度過這一劫?”杜嫣眼淚潸然而下。

抽噎片刻,杜嫣猛地擡頭。目光復雜地盯著唐子禾:“妹妹,自打你與相公在一起後,我讓人打聽過你,我知你絕非唐寅胞妹這麼簡單。你的來歷很不一般,你,你當年是否……”

唐子禾清冷一笑:“眼下這般時候,我也不瞞姐姐,不錯,我並不是什麼唐寅的胞妹唐氏,我與那酸書生唐寅半分關係也沒有。我的真名叫……唐子禾!”

“唐子禾!”杜嫣聞言一震,接著露出釋然的笑容:“果然是當年攪動北地三省風雲的女元帥,看來丁順李二那幫殺才並沒騙我,當年相公平天津。平霸州,給朝廷的奏疏戰報上說被你逃脫了兩次,當時我一個婦道人家還奇怪,相公對敵人向來都是趕盡殺絕,鮮少有人能逃脫,更遑論逃脫兩次,看來相公是手下留了情……”

唐子禾嘴角一勾,彷彿回憶起當年血火與硝煙中淬鍊出來的那段彌足珍貴的兒女情愫,多年過去,回想起來,笑容裡仍是滿滿的幸福。

“不錯,他確實是手下留情了,所以,十年後他逢大難,我留在他身邊與他同生共死。”

透過朦朧的淚眼,杜嫣定定看著唐子禾模糊的輪廓,眼中的仇怨不知不覺少了許多。

就爲這句“同生共死”,再大的仇怨也該恕了。

都是秦家人,感激的話說不出口,杜嫣不是蠢奔女子,於是直奔主題。

“今日你刻意避開相公,將我們三人聚集於此,想必你早有謀劃,只是不方便與相公直言,你的主意……恐怕相公一定會反對吧?”

唐子禾這時纔對杜嫣有種刮目相看的感覺,奇異地看了她一眼。

杜嫣嘆道:“我雖是婦道人家,畢竟也是國公府正室誥命夫人,大風大浪沒見過,世事人情多少還能揣摩幾分的。”

唐子禾抿了抿脣,聲音不覺放低:“不錯,我確有主意,前幾日也對相公故意漏過一絲風聲,相公勃然大怒,我便不敢在他面前提了,但是姐姐,相公是秦家的天,是咱們的頂樑柱,咱們可以死,他不能死,秦家兩位小公子和小小姐更不能死……”

杜嫣聞言連連點頭,就連一旁不通世故的塔娜也毫無異議。

唐子禾的聲音愈發低沉:“皇帝溺水,性命殆危,迎立新君已是必然之局,若欲保相公性命,兵戎相見怕是免不了了……”

杜嫣身軀大震,兩眼迅速泛上驚恐,失聲道:“你的意思是……造反?”

“當今天下承平,朝綱清朗,年內皇帝借應州之捷創下赫赫威名,正是聲名鼎盛之時,若欲造反談何容易,我們要做的不是造反,而是自保……”

“怎樣自保?”

唐子禾的聲音彷彿從幽冥中傳來:“記得去年皇帝北征之前便提過朝議,欲將邊鎮外四家軍與京師十二團營換防,若是能將此事促成,相公便算掙得一線生機……”

杜嫣滿頭霧水:“朝堂之事我向來不懂,如何能將此事促成?此事促成之後,相公怎會有生機?”

唐子禾有些頭疼,碰到這麼一位政治小白,解釋起來太費勁了。

“此事促成,我自有辦法,至於相公的生機,可就要著落在二位身上,這也是我今日請姐姐和塔娜來此的目的……”

杜嫣和塔娜大吃一驚:“這……我們能有什麼法子?”

唐子禾嘴角勾出嫵媚的弧線,悄聲道:“塔娜的孃家是朵顏部,昔年永樂借朵顏三千鐵騎,終成靖難大業,朵顏騎兵之勇,不必贅言……”

杜嫣愕然道:“那我呢?”

“聽說……遼東總督葉近泉,是姐姐的師叔?葉近泉起於草莽,全託相公扶持栽培,這些年從京師源源不斷送去各式火器火炮,成就了他鎮國名將的威名,葉近泉……也是外四家軍之一。”

秦堪渾然不知膽大包天的唐子禾曲線救夫,將自己家裡兩個沒見過世面的單純傻婆娘忽悠得一楞一楞的。

朱厚照仍躺在冰冷的豹房內。僅存聲息,形若死人。

內閣,司禮監,都察院和六部尚書等人的第一次廷議不了了之。朝中的氣氛卻愈發恐慌。

朱厚照溺水這幾日。最慌亂的莫過於司禮監的張永,谷大用等一干當權大太監。這幾日京師四門大開,東西二廠無數番子,宦官騎著快馬行色匆匆,手持令牌旁若無人從四門內進出。北直隸周邊但凡稍微有點名氣的大夫全部被番子們鎖拿進京,嚴令他們爲朱厚照診病,大夫們稍有推諉番子二話不說一刀砍倒,爲了朱厚照的性命,也爲了張永等人自己的性命,東西二廠已陷入一種癲狂的狀態。

不僅是名醫,北直隸各府縣的珍稀名藥也被番子們蒐羅了不少。不管對不對朱厚照的癥狀,弄到手再說,先是好言好語花錢買,遇到不識擡舉的人。番子便露出了猙獰的嘴臉,搶了再殺,從不手軟。

因爲朱厚照的昏迷,北直隸各府縣無論官衙還是民間,皆已一片恐慌。

…………

…………

安陸州,位於湖廣以北,洪武九年,太祖改安陸府治爲州治,後爲大明曆代興王封地。

上代興王恰在正德十四年逝去,當時朱厚照仍在應州鏖戰,回京之後纔給興王上了諡號,諡曰“獻”,牌位配享太廟,新任興王由其次子朱厚熜所繼,按時間算,朱厚熜任興王尚不足兩個月。

誰都沒料到朱厚熜的八字竟生得這般巧,藩王的位子還沒坐熱,馬上有一場潑天的富貴砸到他頭上。

朱厚熜今年才十二歲,論輩分,他是朱厚照的堂弟,興王一脈本是憲宗皇帝傳下來的,大明的藩王日子過得並不幸福,地位雖然尊高,但自從永樂皇帝靖難成功之後,一想到朱家藩王裡出了他自己這樣一個反面教材,不由寢食難安,於是痛定思痛之後,永樂皇帝決定不準給藩王們任何機會,畢竟他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也絕對不容許任何人複製,所以永樂登基不久便給藩王們下了死命令,諸藩王只準圈養於封地城池,擁兵絕不準超過三衛。

所以這一百多年裡,大明境內不缺造反的藩王,你方唱罷我再登場,但沒有一個成功的,不得不說,永樂皇帝的小心眼還是很有必要的,給後代少添了多少堵,當然,人無完人,永樂皇帝也有思慮不周的時候,比如他親手弄出來的大學士制度,卻令他的後代們生不如死。

十二歲的朱厚熜並不快樂,哪怕當上藩王了,他也不快樂。

他父親的一生他都看在眼裡,其實根本就是一隻被朝廷奉養,只管混吃等死的豬,若無朝廷詔令,他連這座安陸府都出不去,只能在這小小的城池裡稱王稱霸。

而他新繼王爵看似風光無限,細細思來,頂多也只是一隻小乳豬,不論大豬還是小豬,都只是一個出不得圈地的命運。

縱然錦衣玉食,可人生最起碼的自由都沒有,這樣的藩王,做起來有什麼意思?遙遠的京師裡,那個高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相比之下便風光許多,從朱厚熜出生到現在,耳聞目睹的皆是皇帝如何昏庸,如何離經叛道,時常喬裝出巡,甚至擅自調動邊軍與韃子作戰……

這樣的經歷,或許才真的叫不虛此生吧。

朱厚熜心裡又羨又嫉,能做的卻只是在自己王府裡幽然一嘆。

十二歲的少年郎,嘆息猶如看破紅塵的滄桑老僧。

門庭梧桐又飄下一片綠葉,伴隨著嘆息聲落入塵埃,聲盡,一隻白色的信鴿撲扇著翅膀,悄然降落在王府前庭內。

ps:成都之行很圓滿,沒怎麼吆喝竟也有幾十位書友來捧場,其中甚至有不少女讀者,真讓我受寵若驚啊,關於籤售過程以及紀念品和主題曲這些事兒,我會開個單章好好跟大夥兒彙報一下。

不過成都之行也著實讓我遭了大罪,回程時身體便有點不舒服,回到家就病倒了,重感冒39度,直到今天才恢復了一點,趕緊爬起來碼一章再說。。。

第406章 必攻必救第176章 詔獄大亂第259章 漸生仇隙(上)第745章 天津除奸第172章 奔走求援(上)第598章 親征之爭第140章 千戶很忙第5章 遊衙驚夢第427章 恩威並濟第463張 氣數已盡第389章 君臣共苦第636章 冷漠京師第669章 因勢而合(上)第152章 各自張網第140章 千戶很忙第655章 風暴來臨(上)第502章 喜堂喋血(下)第120章 太子認錯第700章 天家子嗣第206章 拿人錢財第17章 化解危局(下)第132章 少年雄心第152章 各自張網第552章 隱而不發第435章 平定天津(下一)第673章 陰差陽錯第168章 秦府新年第331章 經營遼東第191章 水落石出(中)第578章 意欲離京第111章 朝堂風浪(上)第382章 國事家事第411章 靜待佳時第537章 開拔霸州第8章 白手起家(下)第517章 最後生機第665章 無可調和第675章 亂花迷眼第577章 晉爵之喜第121章 意外刺殺第355章 推新不易第415章 蕭牆之內第361章 察覺蹊蹺第503章 正德削權第654章 我已入局第371章 宴請劉瑾第304章 收集籌碼第491章 不棄天下第495章 廷議平叛(上)第88章 囑咐提點第354章 嚴嵩投靠第454章 張永搶炮第62章 權力慾望第62章 權力慾望第30章 吃貨權貴第6章 運蹇時乖第64章 驟然升官第698章 十年荏苒第684章 使團進京第35章 戶部亂戰第82章 岳母王氏第366章 決意出宮第22章 知縣相聘第75章 才盡其用第479章 無聲挑撥第741章 宮門驚變第268章 復開西廠第656章 風暴來臨(下)第228章 私訪夏後(上)第510章 決戰金殿(下二)第250章 朝霞如血第419章 民心已定第216章 改元正德第169章 岳父有難第172章 奔走求援(上)第117章 有人有燈第425章 不拖不欠第706章 正德選妃(上)第705章 父子謀職第285章 正德大婚(中)第161章 灌輸野心第8章 白手起家(下)第126章 子夜示警第358章 侯爺設局(上)第248章 轉守爲攻(上)第276章 營救聖人(中)第609章 絕處無生第535章 叛亂根源第355章 推新不易第741章 宮門驚變第538章 各斬情絲第212章 秦堪升官第368章 復開弘文第347章 再募少年第732章 三請三辭第557章 二男爭女(上)第146章 弘治之託第5章 遊衙驚夢第77章 以德服人
第406章 必攻必救第176章 詔獄大亂第259章 漸生仇隙(上)第745章 天津除奸第172章 奔走求援(上)第598章 親征之爭第140章 千戶很忙第5章 遊衙驚夢第427章 恩威並濟第463張 氣數已盡第389章 君臣共苦第636章 冷漠京師第669章 因勢而合(上)第152章 各自張網第140章 千戶很忙第655章 風暴來臨(上)第502章 喜堂喋血(下)第120章 太子認錯第700章 天家子嗣第206章 拿人錢財第17章 化解危局(下)第132章 少年雄心第152章 各自張網第552章 隱而不發第435章 平定天津(下一)第673章 陰差陽錯第168章 秦府新年第331章 經營遼東第191章 水落石出(中)第578章 意欲離京第111章 朝堂風浪(上)第382章 國事家事第411章 靜待佳時第537章 開拔霸州第8章 白手起家(下)第517章 最後生機第665章 無可調和第675章 亂花迷眼第577章 晉爵之喜第121章 意外刺殺第355章 推新不易第415章 蕭牆之內第361章 察覺蹊蹺第503章 正德削權第654章 我已入局第371章 宴請劉瑾第304章 收集籌碼第491章 不棄天下第495章 廷議平叛(上)第88章 囑咐提點第354章 嚴嵩投靠第454章 張永搶炮第62章 權力慾望第62章 權力慾望第30章 吃貨權貴第6章 運蹇時乖第64章 驟然升官第698章 十年荏苒第684章 使團進京第35章 戶部亂戰第82章 岳母王氏第366章 決意出宮第22章 知縣相聘第75章 才盡其用第479章 無聲挑撥第741章 宮門驚變第268章 復開西廠第656章 風暴來臨(下)第228章 私訪夏後(上)第510章 決戰金殿(下二)第250章 朝霞如血第419章 民心已定第216章 改元正德第169章 岳父有難第172章 奔走求援(上)第117章 有人有燈第425章 不拖不欠第706章 正德選妃(上)第705章 父子謀職第285章 正德大婚(中)第161章 灌輸野心第8章 白手起家(下)第126章 子夜示警第358章 侯爺設局(上)第248章 轉守爲攻(上)第276章 營救聖人(中)第609章 絕處無生第535章 叛亂根源第355章 推新不易第741章 宮門驚變第538章 各斬情絲第212章 秦堪升官第368章 復開弘文第347章 再募少年第732章 三請三辭第557章 二男爭女(上)第146章 弘治之託第5章 遊衙驚夢第77章 以德服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恩平市| 宁陵县| 耒阳市| 东至县| 芜湖县| 睢宁县| 建宁县| 望都县| 贺州市| 二连浩特市| 沙坪坝区| 龙川县| 行唐县| 惠水县| 三河市| 佛学| 祁门县| 乐陵市| 深泽县| 阿巴嘎旗| 静海县| 交口县| 铁岭县| 连江县| 京山县| 太保市| 讷河市| 萨迦县| 章丘市| 佛山市| 深州市| 太保市| 黄大仙区| 旅游| 雷山县| 浦东新区| 宜春市| 于田县| 漳平市|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