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

就著落日的餘暉,徐世昌望見村口站著一大幫人,其中便有唐紹儀。徐世昌心裡一動,意識到這是他的對手前來迎接了。他勒住跑得大汗淋漓的戰馬,離鞍下馬,落地的一瞬,打了個趔趄。長久的騎馬疾行,感到兩股間火辣辣地疼痛,估計已將脾肉磨破了。

徐世昌站立了片刻,這才舉步前行,猛然看見人羣中的王士珍,他剛要叫出聲,對面一個身材魁偉的青年上前幾步,抱拳行禮,“徐大人一路辛苦。”

“你是?”徐世昌將目光轉到爲首青年身上。

“我便是袁大人朝思暮想的龍謙。”青年膚色黝黑,五官英俊,一雙眼睛神采奕奕,有洞徹人心的深邃。

“龍先生,幸會,幸會。”徐世昌並未因龍謙語帶諷刺而生氣,他長於交際,尤其是對於比自己地位低的,一般不拿架子。

他注意到了龍謙的頭髮。沒有辮子,而且,額前也沒有剃掉。辮子可不是一般的物件,先不說古有明訓(其實自滿清入關已經是自欺欺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明目張膽地剃掉了辮子,不是謀反嗎?

“徐大人一定奇怪龍某爲何沒有留辮子。實是因爲龍某從海外歸國未久,不甚習慣,還望徐大人見諒。”龍謙看出了徐世昌的疑惑。

“好說,好說。”徐世昌心想,你小子都敢與官軍開戰了,哪裡還會顧及什麼辮子!也用不著拿海外的經歷說事。實際上。徐世昌一直對龍謙的經歷生疑,儘管好幾個人,包括王士珍,都這樣說過了,但徐世昌還是不太信。

“徐大人請。”龍謙側身相讓。

“好,那我們進村談。”徐世昌這才得著機會,“聘卿受驚了。”他拉住了王士珍的手,“袁大人惦記的很那。”

“慚愧之極。王某無能,連累大人了。”王士珍看上去氣色很好,不像是受了罪。徐世昌放心了。

將徐世昌一行迎進祠堂大院。分賓主落座。早有勤務兵端上茶來。

“徐大人請用茶。此地荒僻,沒有什麼好招待的,還望徐大人見諒。”

“多謝龍先生熱情接待。”徐世昌端起杯子呷了一口,味道不錯。仔細一看杯子裡漂浮的茶葉。竟然是龍井。

“好茶。”他讚了一聲。

“但不是新茶。不瞞徐大人。這是從鄭家莊土豪鄭經家裡搶來的。量不多,專供接待貴客。哈哈。”

“若是明前新茶,價格可不菲。”徐世昌打量了對方的人選。見除了龍謙,還有三個高矮不等的在場,其中一個高個子如鐵塔一般,兇氣外漏。另外兩個看上去還算斯文。

“忘了介紹。這三位都是龍謙的戰友。周毅副司令,魯山副司令,寧時俊參謀長。”龍謙一一介紹,指到誰,誰便略微點點頭。敵意明顯。

徐世昌心道,這幫土匪竟然用了司令、參謀長的稱呼。難不成這個龍謙真是從海外回來的華僑?

隨從們除了唐紹儀外都被安置在廂房奉茶休息,只有唐紹儀和王士珍陪著徐世昌,唐紹儀參加談判是事前確定的,徐世昌不好講的話,還要唐紹儀說出來。但將王士珍留下,則是徐世昌的臨時決定。王士珍在新軍的地位,不比徐世昌低多少。而看王士珍此時的情況,又不像是俘虜。徐世昌不相信王士珍會降賊,覺著留下王士珍有利無害。好在龍謙並未反對。

“我看我們還是直來直去吧,龍某是個粗人,不想像文人一般繞圈子,”龍謙不願意與徐世昌過多的寒暄,“徐大人此行要招安龍某這支隊伍,帶來了什麼條件?”

“龍先生倒是快人快語。”徐世昌一愣,隨即寬心,他不怕龍謙直來直去,就怕龍謙繞彎子。談判這東西,誰急誰吃虧。於是微笑道,“徐某此行,帶來了招攬將軍的一片赤心。卻不知龍將軍歸順朝廷,爲國效力,要什麼條件?”

“徐大人,龍謙自詡爲軍人,軍人者,保家衛國者也。方今四海板蕩,外患日甚,京畿一帶,已是炮火連天的戰場了,怕是五十年前的一幕,又復見於今日!生民遭難之際,卻正是軍人效命疆場之時。但龍謙手下二千餘兄弟,卻被袁大人視爲響馬寇賊,恨不得斬盡殺絕,方纔稱心如意。若不是局勢大變,想來袁世凱也不會請徐先生來此吧?”

徐世昌咳嗽一聲,將唐紹儀準備說的話給堵了回去。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先聽聽他怎麼說吧。

“袁巡撫的窘境,龍某深知,既與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約定東南互保,當然不願出兵勤王,與西洋聯軍開戰。但不出兵呢?又怕朝廷見怪,萬一太后緩過氣來再次掌控局勢,辛苦打拼出來的一點基業或者要毀掉了。這難解之局,龍謙倒可以爲袁大人解開。”

徐世昌騰地站起來,這一驚實在是太大了!東南互保才幾天的事?怎麼他就知曉了?真是活見鬼了!究竟他們的耳目安在哪裡?又是如何快捷地傳遞消息的?

“徐大人看上去很吃驚,是龍謙胡說八道嗎?”龍謙微笑著看著瞠目結舌的徐世昌。

“龍先生,你是如何得知東南互保的?”徐世昌忍不住問出來。

唐紹儀心裡嘆氣,這句話太厲害,一下子就擊中了徐世昌的要害。東南互保一詞,連他也沒聽過。看徐世昌的表情,絕對是真的了。被對手捏住了七寸,接下來的談判怕是難了。

“秘密正是爲了傳播的。徐大人認爲我會告訴你來源嗎?”

徐世昌搖搖頭,又坐下來。

“看來我說的不錯。既然袁世凱將軍面臨難局。而蒙山軍也無意一直與他對抗下去,不妨我們就此談談。解開這個疙瘩如何?”

“喔,龍先生不妨說說看?”

“很簡單。龍某願意帶一旅孤軍,以武衛右軍的名義北上勤王。這樣一來,既不違反袁大人與南方數位手握實權的總督大人的互保約定,又不至於得罪朝廷。徐大人覺得如何啊?”

這便是徐世昌最想要的結果,沒想到對手痛快地說出來了。徐世昌喜道,“如此甚好。袁慰亭早聽說了龍先生在鄭家莊的所作所爲,與一般的響馬大有不同。不知龍先生有什麼具體的條件?”

“痛快。徐大人請用茶。”龍謙微笑著,“三個,第一。龍某率軍北上。要一個名義。而且,北上京畿,如何作戰,請袁撫臺完全放手。龍某定不會丟武衛右軍的臉。其二。此番出征。對的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洋人,袁撫臺當爲我部配齊軍服輜重槍支彈藥。其三,龍某會留下一支偏師。駐守鄭家莊周邊,用來安置保護我部家眷。袁撫臺不得以任何名義對我進行征剿。當然,龍某承諾,留守的小部隊絕不會越界一步!更不會打家劫舍,壞了官軍的名聲。”

“這,這怕是難以辦到。”徐世昌心裡高興,因爲龍謙提的這三條其實不過分。最要緊的是第三條,這傢伙顯然根本就沒有歸順之心,但鄭家莊地處沂、曹兩州交界的窮鄉僻壤,即使給他長久佔著,也沒什麼打緊。

但談判就是討價還價的過程,哪有人家一開口就全盤答應的?於是徐世昌馬上表示難以接受。

“徐大人。龍某絕非漫天要價。徐大人心裡怎麼想,龍某大致清楚。無非是還價罷了。請徐大人相信,假若龍某留守此處,袁世凱想要吃下我,他的武衛右軍的骨幹也剩不下多少了。徐大人設想一下,假若袁世凱費盡心力訓練的這支新軍與龍謙在這魯南消耗光,朝廷還會重視他?龍某之所以主動提出率部北上勤王,是因爲列強覬覦我中華已久,而朝廷不明天下大勢,又不修武備,一但敗績,割地賠款,倒黴的是我全國的百姓。徐大人認爲聯軍打敗朝廷有幾分把握?”

徐世昌情不自禁地搖搖頭。

龍謙繼續說,“我也認爲朝廷絕無勝算。龍謙遊歷天下,對於京畿地理,還有幾分瞭解。無疑,聯軍會自天津登陸,佔領天津後,一路北上打進京師,朝廷絕難取勝?最好的結果就是是割地賠款了。割的是誰的地?是我中華的土地。賠的是誰的款?是我億兆百姓的款。昔有亡國與亡天下之區別,徐大人飽讀史書,不會連這個也分不清吧?我在這裡與武衛新軍作戰,消耗的都是國家的國防力量,便宜的是對我中華虎視眈眈的洋人。所以,龍某此去京畿,絕不會避戰。就算將這支部隊打光了,也是死於國戰的戰場。幾十年後,總有人會念起龍某及麾下弟兄的愛國之心。徐大人又何必如市井之徒一般與我這幫立志投身國戰的兄弟斤斤計較?徐大人,龍某所提條件,哪一條過分了?”

徐世昌騰地站起來,“龍將軍,”他沒有注意到自己不自覺地改了稱呼,“龍將軍大義凜然,徐某慚愧。好,這三條,徐某答應了。不過,徐某想知道,將軍此去勤王,既然明知難以取勝,爲何又原意前往呢?”

“事有可爲,有不可爲。若是都知道事情不能辦就不去辦,國家就亡了。龍謙自詡所部戰力,會給聯軍一個教訓。好讓他們也知道,堂堂中華並非無人。對國家,對民族,龍謙也就心安了。”

這些大話,徐世昌不想琢磨,他關心的是龍謙能出兵多少,何時出兵。於是將這關鍵的問題,問了出來。

龍謙肅穆道,“徐大人,你既答應龍某的條件,龍謙絕不會讓你爲難。兩千精兵,第二日即可開拔。”

蒙山軍可以出兵兩千嗎?“不瞞龍將軍,此事撫臺大人授我全權,換句話說,這件事上,徐某可以做袁撫臺的主。你所要求的,徐某答應了就算數。你明日即可出兵嗎?”那一瞬間,徐世昌確有被打動的感覺,慷慨赴死?至少這位令袁慰亭頭痛不已的匪首不是想象中的土匪。而是有著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徐大人請跟我來。”龍謙站起身,做了個請的手勢。徐世昌不明所以,跟著出了祠堂,眼前的情景,立即讓他大吃一驚。

不知何時,祠堂外的空地上已經列滿了蒙山軍部隊,火把照耀下,三個荷槍實彈的方陣,已排列的整整齊齊,每個方陣看上去就是一個步隊的編制。更爲難得的是。剛纔竟然沒有聽到一點聲息。

徐世昌久在軍旅,對於部隊那點事情還是明瞭的。眼前這肅穆無聲的隊列,蘊藏著什麼樣的力量,徐世昌看幾眼隊列就清楚了。他忍不住走下臺階。像是跟著袁世凱閱兵似的。在三個方陣前走了一遍。

“龍將軍練的好兵!難怪王聘卿讚不絕口!”

“徐大人。這是我軍的前鋒步營,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只待我一聲令下。”龍謙冷眼去看徐世昌,見他依舊注視著一動不動的隊列。

“哦?”徐世昌徐徐轉過身來。

“不瞞徐大人。蒙山軍後續主力,業已做好遠征準備。”

“龍先生,你還有什麼具體的條件?”

“徐大人真是明白人。我們還是回去談吧。”龍謙再次將徐世昌拽回了屋子,剛纔三條,不過是大的原則,龍謙一定會提出具體的條件。

回到屋裡的徐世昌也顧不上疲勞和飢餓了,跟龍謙開始討價還價。不過還算痛快,只用了一個時辰,雙方便達成了一致。

一,蒙山軍不再保留現在的名字,以武衛右軍勤王支隊名義出征。兵力爲四個步營。龍謙爲支隊司令,周毅、魯山爲副司令,寧時俊爲參謀長。支隊比照新軍標的編制,龍謙“享受”標統待遇,正式的官職,待山東巡撫衙門呈請兵部後授予。下級官佐,請龍謙開列名單和職務,一併解決。所部軍官待遇可參照新軍,也可自定。

二,兗州駐軍提供1500套軍服,300支好槍,15萬發子彈。接收物資的地點設於鄒縣,相關物質的補充在四天內完成。出征部隊沿途經過的城鎮,由官府通知各地提供糧秣給養。

三,支付出徵部隊三個月軍餉及開拔費二十萬兩。目前先支付十萬,剩餘的在一個月內交蒙山軍留守部隊。

四,允許蒙山軍在鄭家莊等十四個村莊留守不超過一個營的部隊。官軍不進入上列地區,留守部隊未經許可,不得擅出該地區,如需增援京畿,需經撫臺衙門同意。

五、關於被俘官軍,不論職銜高低,除自願加入蒙山軍者,一律在半個月內無條件釋放。對於自願參加蒙山軍之官軍,山東官府不追究其過責。

六、限勤王支隊十五日內進入京畿戰場,接受兵部的指揮。具體作戰行動,山東方面不做遙制。但戰況需及時報告濟南。

七、山東巡撫衙門派出唐紹儀爲代表,帶領一支不超過十人的小隊隨同蒙山軍赴京勤王。

最後一條,是在龍謙否決了徐世昌提出的派一支小部隊隨行的建議後,唐紹儀主動提出願跟隨赴京。龍謙哈哈大笑,“徐大人,如果派監軍,少川先生實是最佳人選了。我爲少川先生的勇決表示由衷的敬意。只要龍謙在,決少不了少川先生一根毫毛。”

於是,雙方在擬好的協議上簽字畫押。

這可能是徐世昌做出的最快的重大決定了。算的上是急就章了。雙方簽字畫押後,龍謙催促上酒菜以示慶祝,不過,酒菜未免粗疏了。好在徐世昌並不在意這些。

使命完成的很好,很爽快。答應龍謙的條件,根本不算過分。讓人家去戰場送死,哪能不出點血呢?不知爲什麼,徐世昌卻沒有完成使命的快樂,酒過三巡,他還是將心底的疑惑問出來了。

“龍標統,你是不是早已做好了出兵京畿的準備?”他刻意換了稱呼。

龍謙微笑著反問,“如果談判不成,官軍會攔阻北上勤王的我軍嗎?”

“當然。”徐世昌脫口而出,“曹仲珊如何會讓你們通過防區?”他不等龍謙接話,“龍將軍,現在咱們已經站在一條船上了,能否實言相告徐某,你這樣做,究竟爲什麼?”

“蒙山軍以救國救民爲己任,決不願看著洋人橫行於國土。龍某已經講過了,徐大人爲什麼不信?”

徐世昌愕然。他當然不信龍謙的話,事已至此,也容不得他反悔,他也沒有反悔。蒙山軍出征是無疑的了,這已解決了袁世凱的大難題。他們會不會藉著赴京勤王另做打算?這個念頭只是一閃念間,他沒有說出來,那太愚蠢了。徐世昌覺得不太可能,主力遠征,留下家眷一大攤子,就不怕官軍收拾他們的後方?何況,還有“監軍”相伴呢。

第二天一早,早已做好出徵一切準備的蒙山軍騎兵連在唐紹儀陪同下便向鄒縣開進。上午,由魯山率領的駐張前村第一營葉延冰部隨即出發,前往鄒縣接收服裝糧彈給養。

真是雷厲風行。

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7節 這一仗一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32節 大勢一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12節 這一仗六第16節 王明遠第2節 召見第9節 英國特使第3節 總統府第16節 肅奸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9節 兗州行三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1節 伍廷芳第5節 白瑞庭第13節 平叛三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3節 國會三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9節 國慶日二第25節 新生活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6節 戰火重燃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30節 戰長沙三第7節 許思一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1節 這一仗五第11節 這一仗五第25節 變化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2節 出征二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3節 動員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32節 驚變第2節 陛辭第7節 意外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34節 清廷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3節 喀山二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32節 變化八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5節 演習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25節 俘虜們二第27節 軍械組第7節 武昌二第8節 陳家崖第6節 家事國事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4節 文尼察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2節 中樞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節 抗洪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8節 北洋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4節 國會四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5節 突圍二
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7節 這一仗一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32節 大勢一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12節 這一仗六第16節 王明遠第2節 召見第9節 英國特使第3節 總統府第16節 肅奸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9節 兗州行三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1節 伍廷芳第5節 白瑞庭第13節 平叛三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3節 國會三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9節 國慶日二第25節 新生活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6節 戰火重燃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30節 戰長沙三第7節 許思一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1節 這一仗五第11節 這一仗五第25節 變化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2節 出征二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3節 動員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32節 驚變第2節 陛辭第7節 意外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34節 清廷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3節 喀山二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32節 變化八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5節 演習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25節 俘虜們二第27節 軍械組第7節 武昌二第8節 陳家崖第6節 家事國事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4節 文尼察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2節 中樞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節 抗洪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8節 北洋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4節 國會四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5節 突圍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嘉黎县| 夏河县| 昌江| 桓台县| 晋州市| 通山县| 沿河| 金溪县| 梁河县| 彝良县| 南安市| 盖州市| 鄂尔多斯市| 交城县| 上饶县| 三穗县| 山阳县| 衢州市| 东至县| 青神县| 永兴县| 卢龙县| 古交市| 文昌市| 清涧县| 六安市| 平武县| 呈贡县| 师宗县| 德格县| 英超| 大兴区| 大余县| 谢通门县| 林口县| 馆陶县| 永善县| 库车县| 东兴市|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