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節 西沽之戰一

西摩爾中將困守西沽武器庫已經十天有餘。因爲長途退卻產生的疲憊,缺糧及嚴重的病患損傷,西摩爾將軍在攻佔西沽武器庫並擊退了清軍聶士成部一次勇猛但魯莽的進攻後決定固守待援。這段時間裡,西沽據點外面一直有清軍活動,馬匹駛過,塵土飛揚。先前聯軍官兵對於不時逼近的清軍部隊還保持著警惕,時間久了,也就淡漠了。只要他們不逼得過近,聯軍就不會開槍。

儘管他們彈藥不缺。

六月的最後一天,清軍再次集結了上萬人的部隊,再次對西沽據點發起了一次猛烈的進攻,但如前次一樣失敗了,留下大片的屍體,初步估計超過700具。不過,此次進攻又造成了聯軍41人陣亡,70餘人負傷。傷亡主要來自清軍的炮擊,他們又一門大炮,一直在對著西沽據點轟擊,儘管他們的炮術很差,但落入據點的炮彈還是給聯軍帶來的不小的損傷。無奈的聯軍士兵將這門對他們造成嚴重威脅的大炮叫做“慈禧大炮”。

而前次負傷的兵士因爲缺少必要的治療,已陸續死去十數人。由於天氣炎熱,以及飲食習慣的不同,特別是缺少蔬菜,官兵患病日多,現在,可以依賴的戰鬥力量減至1300人以下了。缺少蔬菜黃油還好忍受,畢竟他們是軍人,是來征服敵國的軍隊,不是來旅遊的遊客。但據點周圍越來越強烈的屍臭讓聯軍官兵不堪忍受。自己陣亡的官兵都及時埋葬了,但大批倒在據點外的清軍屍體在炎熱的夏季散發出越來越濃烈的屍臭味。聯軍士兵最受不了的就是這個。他們又不能跑到外面去埋葬敵人的屍體,只能在據點裡捂著鼻子苦熬。

正是因爲這個,聯軍內部開始出現分歧和爭吵,最先提出突圍返回天津租界的是美軍部隊,但因爲他們人數少,意見不被採納。但後來,法國人和德國人也開始抱怨了,這就給西摩爾帶來了麻煩。

士氣並未因爲得到充足的食物和彈藥而提升,相反,西摩爾確定部隊的士氣在下降。6月30日的戰鬥精神明顯不如前一次堅決。好在對方的勇氣也在衰退。所以。他順利地守住了據點。但是,如果清軍調集更多的兵力呢?如果清軍集中更多的大炮呢?原先堅持固守待援的西摩爾中將開始動搖了。

爭執一直持續到7月4日中午,哨兵帶進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國人。這個被剪掉辮子的中國人說,他說他叫戴德望。是駐守天津租界的英軍上校勞倫斯先生的僕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奉勞倫斯上校之命前來送信。信已經被他吞下了肚子,因爲他被清軍捉住了,危急之下只能將信件嚼碎嚥下。

“信上講了什麼內容?”西摩爾身邊有中國翻譯。倒不慮與這個姓戴的溝通。

“信是用英文寫的,我看不懂。但上校先生有交代,如果遇到危險情況,務必毀掉信件﹍﹍”

西摩爾盯著這個看上去有些猥瑣的漢子,突然咕嚕出一串英語,戴德望眨巴著眼睛,“將軍大人,您是懷疑我是冒充的奸細嗎?”

這句話一出,西摩爾立即打消了懷疑,勞倫斯上校他是知道的,但並未見面過。此人既然說他是勞倫斯的僕人,不可能不懂得一點點簡單的英語,現在,應該沒有問題了。畢竟,在清軍中,會英語的你實在是太少了。

“上校一定交代過你什麼?”現在簡單了,西摩爾將軍可以用母語直接與這位冒死闖入據點的中國人溝通了。

“是的,上校請求將軍立即突圍。因爲,天津的戰事不利,可能沒有兵力來接應你們了﹍﹍”戴德望結結巴巴地用英語表述了這麼一句,換上了中文,讓翻譯來告訴西摩爾將軍天津的局勢。

“﹍﹍現在,已上岸的聯軍受到增援的勤王軍隊的攻擊,正在拼死保衛租界,分不出兵來了。下一批援軍什麼時候登陸,還說不準﹍﹍”

“你確信包圍我們的清軍主力調走了?”

“包圍攻擊你們的是武衛前軍聶士成部,他們大部分的兵都去天津了。我們在直隸總督那邊有耳目,命令是直隸總督裕祿下達的,可能認爲登陸的聯軍更危險。或許是來自朝廷的命令也說不準﹍﹍”

這倒是跟偵察的情況差不多,西沽外的清軍確實不多。西摩爾不是擔心突圍,而是擔心接下來的幾十里路程,畢竟是在敵國的土地上,四處都潛伏著危險﹍﹍

戴德望帶來的消息立即傳遍了全軍,軍官們的意見出奇地一致,立即殺迴天津去!這個該死的地方早就待夠了!

軍議很快結束,幾乎沒有人願意留在這裡等待援軍。十幾天了,援軍如果沒有遇到麻煩,早該到了。

於是,決定於次日凌晨出發,戴德望自然承擔引路的重任。西摩爾承諾,只要部隊返回天津,將對這個忠心、勇敢且不缺機智的中國人予以重賞。

晚上無事,做好突圍準備的聯軍士兵們其實沒有很好地休息,陣亡同伴的屍體已經埋葬於營中的空地,關鍵是他們要帶著足有三百人的傷病號,其中有近百人是不能自行行走的重傷(病)號,原先可是沒想著自己走,就是等援軍了。一個晚上準備擔架繩索,夠忙的了。

不過部隊因爲要離開這個該死的地方,士氣高漲起來。西沽的武器彈藥很多,帶不走了,西摩爾決定銷燬掉。一直跟在西摩爾身邊的戴德望說,最好不要那樣做,因爲會驚動敵人。西摩爾認爲很對,便取消了這道命令,他很滿意戴德望嘴裡說出的敵人正是他的祖國,如果中國多一些戴德望。征服這個國家就容易多了﹍﹍

用過簡單的早飯,大約在凌晨六點左右,天已經亮了。

本來決定五點鐘爲突圍的時間,實際行動延遲了一個小時。都是因爲該死的傷病號。但情況不允許丟下一名病患,這是涉及士氣的大問題,留下傷病號無疑是殺死他們。

西摩爾以英軍爲前鋒,離開了西沽據點。德軍擔負殿後的任務,畢竟這是他統帥的聯軍中實力最強大的兩支部隊。俄軍、美軍居於兩側警戒,擺出一個桶形的陣型,保護著攜帶了大量傷病號的中軍。開始他們最後的行軍。

部隊不是朝南。而是朝東而去的。這是戴德望的建議,他說服了聯軍的將校們——清軍在南面的兵多,而東面很少——他就是從東面進來的嘛。

出發不久,便被清軍發現了。但對方沒有發起攻擊。只是用稀疏的火力攔阻。跟在英軍隊尾靠著美軍部隊的西摩爾將軍騎在馬上用單筒望遠鏡觀察。看到對方稀疏的騎兵,愈發斷定了戴德望所說的沒錯。嗯,只要轉一個圈子。多走幾步路,就可以平安地返回天津了。

西摩爾斷定,到了這一步,大英帝國以及其他國家,絕不會與清廷善罷甘休了。也好,就在這片遼闊但愚昧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功勳吧。接下來的戰事,自己還會出力,不知道能不能繼續擔任聯軍的司令官﹍﹍他想到,確實很難,自己是海軍中將,不是陸軍將領﹍﹍

整個上午,除掉幾股微不足道的騷擾性質的騎兵給兩翼的警戒部隊帶來一些麻煩,其他還算順利。最大的麻煩來自後面,有一股清軍的騎兵一直不遠不近地綴在斷後的德軍後面,給德軍帶來了麻煩。當德軍停下反擊時,清軍的騎兵們便撤退了,德軍啓程,清軍騎兵又粘了上來,騎兵們的槍法不錯,給德軍帶來了二死五傷的後果,讓德軍指揮官博爾克少校異常惱怒,未請示西摩爾將軍,便組織發起了一次戰術反擊,德國人的反擊,給縮成一團的聯軍撤退部隊造成了前後脫節的後果。德國人與西摩爾大隊間的距離不斷拉大了。不過,走在前面的英軍大隊以及中間的俄、法、美、日、意、奧等國侵略軍都沒有在意德軍的麻煩,僅僅是麻煩而已,事前就猜測到了,騷擾是不可能沒有的。現在一切都算順利,已經走出了二十多裡,沒有遇到敵人強有力的攔截,這就很好。走在前面的英軍部隊甚至可以聽到天津方向的炮聲了。無論如何,今天是一定可以回到租界了。

前鋒部隊在這個目標的鼓舞下,不知不覺地加快了行軍速度,帶動著中間的聯軍也加快了步伐,將後衛的約四百德國兵甩開越來越大的距離的同時,前鋒部隊與中軍的距離也拉大了,差不多出現二百米的空隙,畢竟,擡著擔架的聯軍總不好比只攜帶武器的士兵。

西摩爾將軍並沒有認識到已經暴露的問題。走在美軍隊前、英軍隊後的他叫來一直走在最前面帶路的戴德望,問了道路情況,戴德望說,只要過了前面那條小河,就可以望見天津城了,估計還有十里左右的樣子了。

“很好,等回了天津,我會重賞你的。可愛的年輕人!”中將再次表述了對於這個心向聯軍的中國人的讚賞。

英軍已走到了河邊,這條小河連嚮導戴德望也不知道名字。天津周圍河流縱橫,估計是某一條大河,如海河或者潮白河的支流。河兩岸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地貌,長著濃密的莊稼,高大的喬木倒是不多。

英軍先鋒部隊在河邊停了下來,戴德望率先跳入了河水,朝對岸趟去。河水不深,英國人河水只到見個子不高的中國嚮導腰部,都放了心,帶隊的英軍上尉看見嚮導笨拙地爬上了河岸,朝他們揮揮手,示意他們可以渡河了。

上尉喊了一聲,英軍士兵脫下了鞋子,用鞋帶將兩隻皮鞋系在一起,掛在脖子上,舉著步槍,沿著戴德望開闢的道路開始涉渡,登上對岸的嚮導已經進入莊稼地中失去了蹤影,而打頭的幾個英軍也已經上岸了,一切正常,上尉冷漠地揮揮手,更多的英軍士兵跳下了河水,朝著對岸而去。

就在這時,槍聲響了,距離是那麼近,似乎就在跟前。上尉下意識地縮了下脖子,看見率先登上河岸的士兵已經有人中彈了,一個士兵骨碌著掉下了河岸,騰起一片浪花,直接沉了底——落水前已經被打死了! шшш?тtκan?co

有預謀的伏擊!上尉大喊了一聲,就勢爬倒在河岸上,登岸的十幾個士兵紛紛往回跑,不斷有人中彈倒地或滾落河中,河水開始泛起成片的血沫子。)

第18節 平叛之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5節 白瑞庭第37節 起步第17節 王士珍一第32節 情報處二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2節 回國三第19節 北京九第3節 黑溝臺一第11節 這一仗五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3節 抗洪三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3節 黑溝臺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13節 橡膠危機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4節 陳豪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12節 北京二第6節 袁世凱第14節 文尼察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6節 逆襲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6節 末日三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4節 平叛四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9節 第十鎮第5節 事與願違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8節 許思二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11節 戰後四第25節 寧時俊二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8節 末日五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20節 中興實業第26節 風波一第22節 貪腐案一第32節 驚變第9節 秘子第3節 蒙山第8節 戰後一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43節 陳淑第2節 袁克定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8節 兗州行二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18節 北洋第5節 狄文父子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8節 階級第12節 阻擊五第4節 見面禮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26節 風波一第36節 大勢五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19節 北京九第32節 大勢一第33節 大勢二第6節 就職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23節 北京十三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32節 變化八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2節 美國特使第8節 國慶日一第4節 南京一第9節 沈旦堡一第33節 變化九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25節 新生活第6節 武昌
第18節 平叛之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5節 白瑞庭第37節 起步第17節 王士珍一第32節 情報處二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2節 回國三第19節 北京九第3節 黑溝臺一第11節 這一仗五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3節 抗洪三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3節 黑溝臺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13節 橡膠危機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4節 陳豪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12節 北京二第6節 袁世凱第14節 文尼察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6節 逆襲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6節 末日三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4節 平叛四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9節 第十鎮第5節 事與願違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8節 許思二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11節 戰後四第25節 寧時俊二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8節 末日五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20節 中興實業第26節 風波一第22節 貪腐案一第32節 驚變第9節 秘子第3節 蒙山第8節 戰後一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43節 陳淑第2節 袁克定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8節 兗州行二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18節 北洋第5節 狄文父子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8節 階級第12節 阻擊五第4節 見面禮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26節 風波一第36節 大勢五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19節 北京九第32節 大勢一第33節 大勢二第6節 就職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23節 北京十三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32節 變化八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2節 美國特使第8節 國慶日一第4節 南京一第9節 沈旦堡一第33節 變化九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25節 新生活第6節 武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东市| 云安县| 新余市| 通榆县| 麦盖提县| 贵州省| 西贡区| 高州市| 常州市| 临漳县| 徐闻县| 长春市| 屏山县| 曲周县| 浦北县| 米泉市| 桐城市| 六盘水市| 阜城县| 微山县| 靖州| 寻乌县| 安阳市| 衡南县| 英吉沙县| 望城县| 琼海市| 清原| 盖州市| 淳安县| 蓝田县| 东兰县| 洪湖市| 怀来县| 吉木乃县| 曲阳县| 南郑县| 伽师县| 威远县| 宾阳县|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