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5章 爲民作主

第二天一大早,宇信第一次穿上大漢的文官官服,邀請田豐陪同自己一起前往縣衙,審理富商勾結縣令欺壓百姓的案子。作爲當事人的趙雲張飛自然也得到場聽判。

當宇信一行人來到縣衙‘門’口時,便見衙外早已擠滿了百姓。大夥見州牧大人駕到,就開始低聲議論,猜測著今日案子的結果。

不少懂政治的文士‘私’下認爲宇信會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法來解決,以便贏得當地富豪的支持。而百姓們是善良的,他們從心裡希望宇信能爲他們作主,至少做到秉公執法。

宇信聽在耳裡,記在心上,並不在公堂之外發言,只領著衆人進了縣衙。宇信打心眼兒裡覺得這種事不適合事前宣傳,因爲公事必須公開處理,務求保證它的嚴肅‘性’。

其實昨晚田豐也給宇信分析了一下這天下的形勢。自光武帝建立東漢以來,朝廷一直比較倚仗地方的士族和豪紳。幾百年下來,如今這些人的勢力可謂枝繁葉茂,不可小覷。因而田豐特別提醒宇信不要小看士族和豪強的力量,千萬不要爲了贏得一時的民心而採取過硬手段,以免引起幽州士族和豪強的集體反感。

團結是爲了鬥爭的需要!作爲堅‘挺’百姓利益至上的趙雲聽了田豐的建議後,深知‘門’閥勢力強大的他也勸說宇信要儘量避免與士族富豪結仇。

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爲趙雲畢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腦子裡還是那一套先盡忠後爲民的觀念。尤其是宇信剛紮根幽州,如果爲了一件“小事”而鬧得不可開‘交’,那絕對是不值得的。

宇信作爲一個熟知歷史的現代人,心中也知道眼下還不能和士族和豪強決裂。自己目前在幽州並未站住腳,要想在這裡順利立足,必須得依靠這幫人才行。畢竟當年漢光武帝就是靠著他們才擊敗了王莽,重建了這東漢王朝。由此可見,士族的力量非常強大。。

宇信泰然坐於堂上。田豐今天則充當起了縣衙的“師爺”,?!T’記錄案件原委和宇信的裁判決議。張飛和趙雲因爲牽涉於此案,爲了避嫌此時正站在堂前。

宇信見時候也不早了,於是一拍驚堂木,大聲喝令道:“把縣官及李家涉案人員並老大娘帶上堂來?!?

許褚聞令朝殿外一招手,自有親衛將李縣令及李家公子和糧店店主押了上來。而老大娘因爲是受害者,則是被士兵扶著進入大堂的。

李縣令等三人自知罪孽深重,剛到堂前就嚇得兩‘腿’發軟,趕緊跪下磕頭求饒,頓時讓堂外的一衆百姓大呼痛快。

李縣令也是沒有辦法啊。要是昨個兒他沒去摻合,那麼即便被牽連受審,他也有理由辯解。可是,很不幸地是,他昨天不僅到場了,還當面辱罵了宇信,這是三言兩語就能賴得掉的嗎?

李家家主李大發見兄弟和兒子都被押上了大堂,不禁暗暗著急。想起前些日子打聽來的消息,說那宇信是個油鹽不進的“蠢官”。生怕一個不慎,宇信給他倆定個重罪,那他們李家可就損失慘重了。

此時,李大發急得在堂外大叫,就差沒有在公堂之外喊出“孝敬”之事了。無奈被宇信的親兵死死擋在外面,不能踏入大堂半步。

看到李家人的慫樣,宇信心裡那個暗爽呀!將驚堂木猛地一拍,宇信厲聲喝斥道:“堂下跪著之人可知罪?”

李縣令見宇信一臉怒‘色’,心知昨日已然得罪了宇信。加上自古都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一說,當下他也不敢狡辯,趕忙磕頭認罪道:“大人饒命,下官,哦不……小人知罪了?!?

李家公子見自家叔叔都認罪了,他自然不敢在公堂上逞英雄耍蠻橫,也趕緊跟著磕頭伏罪:“小人們也知罪了,還望大人能夠寬恕,小的願意出錢贖罪。”

宇信一聽這些個富家子弟竟然想單純用錢來擺脫罪責,心中頓時大怒。又將驚堂木使勁一拍,嚇得堂下跪著的三人身子一歪,差點撲倒在地。

田豐見宇信面‘色’鐵青,生怕他一時氣急當堂重判,趕忙低聲提醒了一句:“主公勿惱,大漢律裡確實有以錢贖罪這一條,還望主公以大局爲重,對他們從輕發落!”

宇信雖然不太懂大漢律令,可也聽說過有贖罪這麼一條,說是隻要不是什麼謀逆大罪,犯者可以‘交’錢減免罪行。

既然國法如此,宇信也不好再說什麼。無奈之下,只得繼續問案:“既然知罪,還不將爾等的罪責一五一十地說出來。倘若有所隱瞞,本官定不輕饒!聽著,想好了再說!”

宇信這話說得很有講究,實際上已經暗示要放他們一馬了。言下之意就是隻要他們從實招來,就給他們從輕發落。

李縣令也被宇信方纔的怒容嚇了個半死,現在哪敢有半分隱瞞,當即一股腦地全吐了出來:“小人之罪乃是濫用職權欺壓百姓,還當街衝撞了大人?!?

宇信聞言滿意地點了點頭,算你還識相。這李縣令還算有腦子,只說了昨天街上濫用職權的事,沒有道出其它不法之事,這也讓宇信有理由輕判他。

當然,要是這縣官腦子不開竅,當堂把什麼偷‘雞’‘摸’狗的事都吐出來了的話,那神仙都甭想救他了。既然李縣令如此配合,那就看剩下的二人如何招供了。宇信尋思著其中的厲害,眼睛移向了李家公子和店主二人。

那李家公子雖然腦子不太好使,但總算還是個識時務的人。眼見宇信朝他望來,眼下哪還敢有半分猶豫,連忙叩首哭述道:“小人不該縱容家奴禍害百姓。小人知錯了,知錯了,請大人恕罪。”

店主本來就是個欺軟怕硬的傢伙,如今見自己的東家都認罪了,他哪敢死扛啊,趕緊識相地‘交’待了罪行:“小人之罪在指使夥計傷人。”

宇信見這三位都如此知趣,直接認罪了,倒是有些意外,沒想到頭次審案就進行得如此順利。既然他們罪也認了,那麼接下來自然得由自己來宣判對他們的懲罰。

對大漢律令並不在行的宇信立馬選擇了向田豐求助。宇信一眼望去,就見田豐揮筆如流,片刻之間就將三人的陳詞記錄了下來。

田豐放下‘毛’筆,手捧著寫有三人罪狀的紙張,走到大堂正中大聲唸了起來。這是當衆宣讀罪犯的罪行,算是給圍觀百姓一個‘交’待。

待田豐唸完,宇信又厲聲確認道:“田長史方纔所念罪狀,你三人承認嗎?”

那三人聞聽宇信問話,頓時嚇得直髮抖,哪敢再作分辨,趕忙磕頭認罪。既然都已經選擇招認了,還用得著事後耍賴麼?

宇信朝田豐一點頭,田豐便拿著罪狀往三人走去。三人倒也毫不猶豫,直接在罪狀上畫押簽字。

田豐又將罪狀呈於宇信,宇信仔細閱讀了罪狀上所寫的內容後,滿意地點了點頭。嗯,這就對了嘛,有白紙黑字在此,想來他們也不敢賴賬。

宇信擡頭看了一眼跪在堂下的三人,大聲說道:“你們雖然犯了國法,但念在你們能坦白認罪的份上,本官決定從輕處罰你們。不過,在此之前你們必須向本官保證,日後不得再欺壓百姓。否則下次再被本官拿到,必嚴懲不貸?!?

那三人一聽宇信不會重懲他們,急忙賭咒發誓再也不敢魚‘肉’百姓了。智商爆發的李家公子說著說著,立馬帶頭轉過身去給老大娘磕頭賠禮,態度之好讓堂外聽審衆人大跌眼鏡。

愣了半刻神後,堂外觀看的百姓才醒過神來,一時都歡呼不已,這當官的有錢的給普通百姓磕頭那是多難得的事。

宇信顯然對他們三人的表現非常滿意,微笑著點了點頭:“現在本官親自宣讀證詞,李縣令所犯之罪爲濫用職權,包庇縱容親戚犯罪;李家公子縱容家奴毆打百姓,擾‘亂’社會治安;糧店店主唆使夥計當街鬧事,意圖敲詐傷害無辜百姓。三人所犯之罪本應重處,但念其坦誠認罪,本官本著仁義的原則,當給他們一次悔過自新的機會,特判決如下。”

宇信念到這裡故意停下來瞧了瞧跪著的三人,見他們都不由自主地跪直了身子,正豎起耳朵在聽自己的宣判,心中頓時十分得意,接著宣判道:“即日起免去李大財縣令一職,並罰金一百兩充入府庫;李家公子並糧店店主當街唆使下人行兇,嚴重擾‘亂’了地方治安,所判如下,由李家賠償街道商家受損設施的修補費,並處罰金五百兩收入府庫,行兇家奴每人另杖責三十,以示懲戒。本官方纔的判決你等心服口服嗎?”

雖然宇信所處的罰金甚高,但那三人都是頗有家財之徒。一聽不會被丟進大牢,哪還敢再作爭辯,連忙磕頭認罰:“小人等心服口服,願意領罰?!?

宇信聞言轉過頭去,對老大娘說道:“老大娘年事已高,想必昨日受了些驚嚇。這樣吧,本官裁定從剛纔所處的罰金中拿出五十兩黃金‘交’給老大娘,就算作是他們對您的補償!”

嚯!五十兩黃金的賠償費,這是何等的高昂!圍觀百姓不由紛紛咋舌,有這等好事,他們也想被李家惡奴欺負一番。輕輕鬆鬆得上這麼一筆錢財,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雖然宇信沒有重處那三人,但堂外衆人見宇信一心護民也是十分滿意,都跪下齊贊宇信是爲民作主的好官。

第237章 故技重施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38章 請君入甕第24章 殿前顯神通(二)第242章 因糧於敵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29章 刑場上的挑釁(一)第48章 “虎癡”發威第255章 白馬騎的覆滅(二)第176章 鬼才出山第228章 兒女情長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218章 董卓“大出血”(二)第104章 劍聖闖營第169章 助紂爲虐第232章 百姓爲重第89章 載譽而歸第199章 箭射諸侯旗第179章 曹操借刀(一)第207章 陷陣雄風(二)第82章 天馬急電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260章 借刀殺人(一)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100章 京師血案(二)第145章 南陽文聘(二)第264章 “公平”交易(一)第199章 箭射諸侯旗第26章 才女的刁難第140章 董卓二掛帥(二)第165章 欲行廢立第79章 初到烏桓第160章 宮廷內鬥第51章 內憂外患第238章 餓馬提鈴第99章 京師血案(一)第170章 拯救廢帝第250章 戰爭升級第263章 劉備三哭騙人心(二)第113章 設伏誘張樑第240章 草木皆兵第34章 至友與宿敵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125章 殺或恕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158章 明爭暗鬥第245章 火牛破胡騎(二)第214章 守株待兔第128章 傷不起的劉皇叔第4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73章 鴻門宴第71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201章 鐵騎交鋒第141章 各有憂事第225章 羣英會(三)第106章 火計破黃巾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173章 鴻門宴第78章 風吹草低見牛羊第243章 約戰王庭第151章 東二喬第176章 鬼才出山第220章 禮尚往來(一)第276章 火海無涯第117章 張角病逝第255章 白馬騎的覆滅(二)第250章 戰爭升級第60章 “虛”與“實”第234章 火燒雲中(一)第239章 力奪王旗第227章 君心難測第107章 火燒長社第276章 火海無涯第101章 烽火四起第155章 靈帝託孤第269章 計死人活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83章 敵軍圍困萬千重第185章 諸侯會盟第109章 東路黃巾敗亡第125章 殺或恕第199章 箭射諸侯旗第254章 白馬騎的覆滅(一)第9章 單騎平山賊(二)第92章 甄脫髮飆第226章 新的危機第150章 攜美來降第261章 借刀殺人(二)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258章 劉備的心計第108章 梟雄本色第183章 陳宮棄曹第200章 斷旗激袁紹第205章 斷後人選第66章 全面改革第52章 福禍相倚第208章 一語道破第68章 招賢與辦學第170章 拯救廢帝
第237章 故技重施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38章 請君入甕第24章 殿前顯神通(二)第242章 因糧於敵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29章 刑場上的挑釁(一)第48章 “虎癡”發威第255章 白馬騎的覆滅(二)第176章 鬼才出山第228章 兒女情長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218章 董卓“大出血”(二)第104章 劍聖闖營第169章 助紂爲虐第232章 百姓爲重第89章 載譽而歸第199章 箭射諸侯旗第179章 曹操借刀(一)第207章 陷陣雄風(二)第82章 天馬急電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260章 借刀殺人(一)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100章 京師血案(二)第145章 南陽文聘(二)第264章 “公平”交易(一)第199章 箭射諸侯旗第26章 才女的刁難第140章 董卓二掛帥(二)第165章 欲行廢立第79章 初到烏桓第160章 宮廷內鬥第51章 內憂外患第238章 餓馬提鈴第99章 京師血案(一)第170章 拯救廢帝第250章 戰爭升級第263章 劉備三哭騙人心(二)第113章 設伏誘張樑第240章 草木皆兵第34章 至友與宿敵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125章 殺或恕第112章 一戰功成第158章 明爭暗鬥第245章 火牛破胡騎(二)第214章 守株待兔第128章 傷不起的劉皇叔第4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73章 鴻門宴第71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第201章 鐵騎交鋒第141章 各有憂事第225章 羣英會(三)第106章 火計破黃巾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173章 鴻門宴第78章 風吹草低見牛羊第243章 約戰王庭第151章 東二喬第176章 鬼才出山第220章 禮尚往來(一)第276章 火海無涯第117章 張角病逝第255章 白馬騎的覆滅(二)第250章 戰爭升級第60章 “虛”與“實”第234章 火燒雲中(一)第239章 力奪王旗第227章 君心難測第107章 火燒長社第276章 火海無涯第101章 烽火四起第155章 靈帝託孤第269章 計死人活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83章 敵軍圍困萬千重第185章 諸侯會盟第109章 東路黃巾敗亡第125章 殺或恕第199章 箭射諸侯旗第254章 白馬騎的覆滅(一)第9章 單騎平山賊(二)第92章 甄脫髮飆第226章 新的危機第150章 攜美來降第261章 借刀殺人(二)第266章 “公平”交易(三)第258章 劉備的心計第108章 梟雄本色第183章 陳宮棄曹第200章 斷旗激袁紹第205章 斷後人選第66章 全面改革第52章 福禍相倚第208章 一語道破第68章 招賢與辦學第170章 拯救廢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株洲县| 徐闻县| 郓城县| 邳州市| 塘沽区| 谢通门县| 鹤峰县| 夏津县| 密山市| 兴安县| 连山| 东丽区| 伊金霍洛旗| 桑植县| 吴堡县| 蓬安县| 安宁市| 梁山县| 洪江市| 临江市| 栖霞市| 阳信县| 醴陵市| 四子王旗| 莆田市| 成安县| 贞丰县| 年辖:市辖区| 明溪县| 鲁甸县| 石河子市| 建昌县| 舟山市| 广河县| 乐陵市| 湖南省| 常山县| 常州市| 万源市|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