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8章 招賢與辦學

幽州改革條款一出,整個大漢天下爲之震動。人們對此議論紛紛,其中有稱讚的,自然也有詆譭的。

宇信見自己不經意間便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生怕會因此招來靈帝的猜忌,不得不連夜寫了一份奏摺送到雒陽,將改革一事向漢靈帝好好解釋了一番。

這不是宇信故意小題大做!私自改變朝廷的制度,還不主動上報,這是要出大問題的。若是被小人誣陷得逞,宇信肯定得遭受牢獄之災!

但出乎宇信意料的是,靈帝壓根沒把幽州的這些事放在心上。自從宇信離開雒陽後,靈帝又開始了他窮奢極欲的生活,哪還有閒心來管這些雜事。加上一心想拍宇信馬屁的張讓等宦官在靈帝面前大進美言,靈帝欣喜之下還特地派人傳旨勉勵了宇信一番。

宇信見靈帝沒有責問,當下放開了腳步進一步深化改革。半月後宇信在幽州又連續投出了兩枚重磅炸彈,一個就是設立招賢館,另一個就是開辦學宮。這兩件事一傳出,又讓一批不安分子**起來,紛紛上書說宇信有不臣之心。

宇信雖然知道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但是人言可畏。無奈之下只得再次上奏靈帝表明自己的忠貞之心,陳述自己設招賢館和辦學宮只是想更好地爲朝廷辦事。結果奏摺一進雒陽,立時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要說靈帝昏庸是昏庸了點,但他這個人就是認死理兒。在靈帝心裡,早把宇信當作是大漢的棟樑之才、忠貞之士。今見有人屢次上摺子彈劾宇信,不由得在朝會上大發雷霆,下令將彈劾之人或外放或投入大牢,硬是將這些對宇信不利的謠言給壓了下去。

宇信知道之後,也多次上書靈帝表示誓死效忠。在這萬急時刻,不多表示表示忠心是不行的。你必須得讓領導時刻知道你的忠誠,否則難保有一天他會起疑心。

靈帝見宇信如此尊崇自己,也是十分高興,又降旨賞宇信黃金三百兩,鼓勵宇信在邊疆好好幹。

靈帝向來嗜錢如命,如今卻獨獨願在宇信身上花錢。這並不是說靈帝變大方了,反而說明靈帝非常精明,他是在花一筆小錢來買平安。只要宇信守住了北疆,那麼靈帝就可以安安穩穩地坐享富貴。

朝中之人看到靈帝如此重賞宇信,哪還能不明白事理。這靈帝擺明了是在寵信宇信,誰要是想害宇信就是與皇帝爲敵,這不是找死是幹啥?有靈帝給宇信當靠山,一時再沒人敢貿然站出來說宇信的壞話。

當雒陽城中風起雲涌之時,幽州卻是雲淡風輕。宇信把招賢館的工作全權交由田豐主持,他自己則是偶爾過來察看。

讓宇信沒想到的是,招賢館設置不到半月時間就吸引了一位精幹壯士前來投奔。絕對的精幹,因爲他來得非常是時候,他的才能正是宇信所渴望的。

這天,田豐領著一位壯士親自來州牧府求見。一進前院,田豐就欣喜地扯著嗓門大喊道:“主公,你快出來看看,有位大將之才的壯士投奔您來了。”

府中的下人是認識田豐的,對田豐的這般叫囂也不敢制止,原因自然是田豐的能量太大了。可以說整個幽州,除了宇信就屬田豐最大,連張飛趙雲這兩位結義兄弟也得靠邊站!

宇信此刻還在後院書房看兵書。聽到田豐的叫喊,連忙丟下竹簡就往外跑,完全沒注意到自己還光著腳。

宇信邊跑邊大聲問道:“元皓,大將之才何在?快與信引見引見!”

宇信匆忙跑進前廳就見田豐正和一位壯士在聊天。在上下打量了一番那位壯士後,宇信心中頓時明瞭,看來田豐所言不虛。

宇信一臉笑顏地上前緊握住那位壯士的手,親切地說道:“好一位虎背熊腰的壯士!不知壯士尊姓大名,信能得壯士相投,實信之幸也。”

那壯士見宇信竟然光著腳就跑出來見自己,愛才之心可見一斑,當下感激地下拜道:“在下遼西韓當,見過將軍。”

宇信聞聽此人竟然是演義中吳國名將韓當,當下更是驚喜不已,急忙上前雙手扶起韓當:“原來壯士就是韓當韓義公啊!信久聞義公勇武之名,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韓當聽宇信直接叫出了自己的字,驚得頓時呆立當場。心中暗道難道這位少年將軍真如傳聞那樣,天縱英才,通曉觀相之術?

宇信可不管韓當心中所想,此時最重要的是想法留下這員猛將。要知道在演義中韓當戎馬一生,不僅忠勇可嘉,還通曉軍機,是個難得的將才。

爲了得到韓當的效忠,宇信當場宣佈道:“義公大將之才,可堪重用,即日起任命義公爲弓弩手副統領。另外,從州牧府庫房撥錢爲義公購置一套住宅,這件事就交元皓去辦,記住一定要快。”

嘿嘿,宇信也開始玩弄起籠絡人心這一套了。先給你韓當安排個住所,你總不好意思再走了吧?既然不走了,是不是得考慮下留下來幫我做事?

田豐聞令心中大喜,他自然明白宇信這番作爲的用意,當下立即拱手接令,保證一定會把事情儘快辦好。

宇信的任命讓剛從震驚中清醒過來的韓當又是一怔。讓韓當沒想到的是,自己剛來投靠,未立寸功卻得厚賞。原本只是抱著前來一試的想法,不料宇信一出手就封自己一個萬人隊的副統領,這是何等的信任和恩德啊!

韓當感動之餘,當即跪倒在地,淚流滿面地謝恩道:“主公知遇之恩,當誓死難報,願爲主公效死命!”

宇信聞言笑著扶起韓當,當下喚來親兵,吩咐他們領韓當去弓弩手軍營報到。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和效率,幽州現在百廢待舉,必須得抓緊時間利用人才身上的潛藏能量。

當韓當等人快出廳堂時,宇信突然來了句令韓當感動得稀里嘩啦的話:“義公啊,記得日後閒暇之時多來信府上轉轉,信請你喝酒。”

韓當聞言又一次感動得兩眼發紅,當下抱拳點頭,隨後轉身隨親兵離府而去。這一刻,韓當在心裡把宇信當作了真正的主公,即便現在宇信要他去衝鋒陷陣,他也絕無二話!

距離韓當來投又過了一月,也是快到晌午的時候。田豐又像上次一樣,大喊大叫地往宇信府裡衝,邊衝邊吆喝著:“主公,你期待的匠作大才來了。”

宇信此時正在吃飯,聞言趕忙扔掉筷子,吐出口中未咀嚼完的食物就往大廳跑。在途中,宇信就在想會是誰來了呢?自己對田豐提過的匠作大才只有鄭渾、馬鈞、劉曄和蒲元四人。

四人之中唯劉曄已經成年,難不成是劉曄前來投奔自己了?不太可能啊,這演義裡說劉曄可是個忠君之士,正宗的漢室宗親。自從曹操劫了獻帝后,他可是一心一意地圍著曹操轉悠,成了曹操集團的鐵桿擁護者。

宇信右腳剛邁入廳堂,就急忙探著腦袋詢問道:“不知來的是哪位匠作大才?元皓,快爲信引見一番。”

那人見宇信詢問自己,連忙離席躬身施禮:“草民馬鈞拜見州牧大人,匠作大才之名實不敢當。”

宇信一見此人年紀尚輕,至多隻有十五六歲,心中頓時涼了一截,心道原來來的是少年馬鈞。唉,自己怎麼忘記了他們現在都還小呢?人家現在已經找上門來了,萬一他現在還沒有什麼驚世的才幹,那該如何任用呢?

宇信雖然心底這麼想,臉上可不敢露出半點不悅,當下只能笑著說道:“少年出英才,馬兄弟不必自謙。”

還好馬鈞是個實在人,並沒有聽出宇信說話的勉強,只是淡然地從懷中摸出一本舊書,躬身獻上:“州牧大人,此書乃草民祖上所傳,上面記載著諸多器物的造法和心得。草民聽聞大人素有愛民之心,今日願將此書獻與大人。”

宇信望著馬鈞思索了片刻,見其面色平淡,並無絲毫驚慌,不由大奇,心中暗道莫非此人真是少年英才?

沉默半晌後,宇信終於下定決心賭上一把,提前成立匠作大營,由眼前這位馬鈞來擔當大匠。事後也證明,馬鈞果然身懷絕技,發明了不少功在千秋的器物。

打定主意後,宇信邁步上前拍著馬鈞有些稚嫩的肩膀,好言寬慰道:“馬兄弟,信準備成立匠作營。馬兄弟既然通曉造物之法,信想請你來擔任這主事之人,不知馬兄弟意下如何?信向你保證,等日後你建功後定行重賞。”

宇信說這話時心裡其實也在打鼓,把如此重任交給這麼一個年輕小夥子,這壓力不小啊!萬一馬鈞沒幹好,宇信可就掉面子了!

哪知馬鈞並不以爲然,肅然抱拳領命:“州牧大人如此看重草民,草民肝腦塗地,願爲大人效犬馬之勞。”

幽州招賢館設立不久便連入二才,讓宇信欣喜不已。可有高興的事自然也就有煩惱的事,學宮開辦了已有數月,因爲幽州缺乏博學之人充當老師,所以學宮裡學子稀少,辦學這一舉措一直未能真正落實下去。

宇信心中著急,可也感到無奈。這有大學問的人還真是難找,沒有可以當教授的人,這學宮可辦不好。教學上搞不得半點假,絕不能濫竽充數。

最後宇信不得不暫時放慢推行辦學的步子,私下叮囑手下人多多留意本地有真才實學的高士。而宇信本人則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個機會把蔡邕弄到幽州來當學宮山長。只要有蔡邕坐鎮學宮,憑他當世大儒的名頭,自然能引來一大批飽學之士入學。

第124章 面聖獻寶第102章 君臣起爭執第121章 快樂並痛苦著第216章 會獵洛水第146章 夏尋蘇飛第255章 白馬騎的覆滅(二)第220章 禮尚往來(一)第5章 河間揚名(二)第123章 爲情所困第107章 火燒長社第77章 臥榻之下有虎狼第121章 快樂並痛苦著第220章 禮尚往來(一)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123章 爲情所困第249章 雁門關絞肉機(二)第214章 守株待兔第192章 擒保華雄(二)第244章 火牛破胡騎(一)第121章 快樂並痛苦著第209章 血夜虎牢(一)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228章 兒女情長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187章 孫堅兵敗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215章 計降張濟第116章 再見張靈兒第247章 瘋狂的報復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152章 玉簪定情第22章 以詩見蔡邕第19章 論儒驚四座(一)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108章 梟雄本色第208章 一語道破第5章 河間揚名(二)第4章 河間揚名(一)第250章 戰爭升級第155章 靈帝託孤第42章 帝巡白馬寺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106章 火計破黃巾第60章 “虛”與“實”第25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74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三)第125章 殺或恕第22章 以詩見蔡邕第79章 初到烏桓第106章 火計破黃巾第118章 黃巾末路第122章 天牢探監第241章 轉危爲安第133章 西涼起戰禍(一)第210章 血夜虎牢(二)第257章 一敗再敗第201章 鐵騎交鋒第21章 縱橫棋盤間第160章 宮廷內鬥第81章 險地求神駒第48章 “虎癡”發威第261章 借刀殺人(二)第82章 天馬急電第170章 拯救廢帝第8章 單騎平山賊(一)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47章 預謀蛟龍第165章 欲行廢立第215章 計降張濟第196章 飛將之威(三)第275章 屍山血河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50章 王越登門第262章 劉備三哭騙人心(一)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27章 左右難逢源第263章 劉備三哭騙人心(二)第151章 東二喬第212章 裸衣大戰(一)第17章 小“虎癡”第238章 餓馬提鈴第60章 “虛”與“實”第87章 別陽澗大戰(三)第125章 殺或恕第93章 女人的膽識第216章 會獵洛水第202章 形勢逆轉第180章 曹操借刀(二)第101章 烽火四起第36章 夜襲烏桓營(一)第275章 屍山血河第174章 爾虞我詐(一)第2章 拜師學藝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29章 刑場上的挑釁(一)第152章 玉簪定情第6章 河間揚名(三)第141章 各有憂事
第124章 面聖獻寶第102章 君臣起爭執第121章 快樂並痛苦著第216章 會獵洛水第146章 夏尋蘇飛第255章 白馬騎的覆滅(二)第220章 禮尚往來(一)第5章 河間揚名(二)第123章 爲情所困第107章 火燒長社第77章 臥榻之下有虎狼第121章 快樂並痛苦著第220章 禮尚往來(一)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123章 爲情所困第249章 雁門關絞肉機(二)第214章 守株待兔第192章 擒保華雄(二)第244章 火牛破胡騎(一)第121章 快樂並痛苦著第209章 血夜虎牢(一)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228章 兒女情長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187章 孫堅兵敗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215章 計降張濟第116章 再見張靈兒第247章 瘋狂的報復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152章 玉簪定情第22章 以詩見蔡邕第19章 論儒驚四座(一)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108章 梟雄本色第208章 一語道破第5章 河間揚名(二)第4章 河間揚名(一)第250章 戰爭升級第155章 靈帝託孤第42章 帝巡白馬寺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106章 火計破黃巾第60章 “虛”與“實”第25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74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三)第125章 殺或恕第22章 以詩見蔡邕第79章 初到烏桓第106章 火計破黃巾第118章 黃巾末路第122章 天牢探監第241章 轉危爲安第133章 西涼起戰禍(一)第210章 血夜虎牢(二)第257章 一敗再敗第201章 鐵騎交鋒第21章 縱橫棋盤間第160章 宮廷內鬥第81章 險地求神駒第48章 “虎癡”發威第261章 借刀殺人(二)第82章 天馬急電第170章 拯救廢帝第8章 單騎平山賊(一)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47章 預謀蛟龍第165章 欲行廢立第215章 計降張濟第196章 飛將之威(三)第275章 屍山血河第64章 新三英結義第50章 王越登門第262章 劉備三哭騙人心(一)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27章 左右難逢源第263章 劉備三哭騙人心(二)第151章 東二喬第212章 裸衣大戰(一)第17章 小“虎癡”第238章 餓馬提鈴第60章 “虛”與“實”第87章 別陽澗大戰(三)第125章 殺或恕第93章 女人的膽識第216章 會獵洛水第202章 形勢逆轉第180章 曹操借刀(二)第101章 烽火四起第36章 夜襲烏桓營(一)第275章 屍山血河第174章 爾虞我詐(一)第2章 拜師學藝第144章 南陽文聘(一)第129章 刑場上的挑釁(一)第152章 玉簪定情第6章 河間揚名(三)第141章 各有憂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长沙市| 普兰县| 同仁县| 奉贤区| 新余市| 沅陵县| 贡嘎县| 东乡| 磐安县| 武宁县| 义乌市| 淮阳县| 清新县| 盐边县| 平果县| 灵川县| 江安县| 枣阳市| 高州市| 安仁县| 当雄县| 甘泉县| 榆林市| 衡山县| 祁阳县| 吕梁市| 洛川县| 永春县| 宁武县| 日照市| 城步| 尉犁县| 吉安市| 昌平区| 会东县| 亚东县| 襄汾县| 兴国县| 九龙坡区|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