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茅山圖志》

1967年12月,前所未有的寒流席捲著這座歷來被看作天子門戶的城市,中華大地正在經歷著史無前例的浩劫,*的風暴在這一年達到了頂峰,甚至波及到了香港,已經初露端倪的上山下鄉風攪得到處人心慌慌。相比起農村,城市生活還是相當優越的,每月糧油多少有點保障,雖說吃不飽,但畢竟比鄉下的白薯面強的多,度荒(1959年-1961年,波及全國的三年自然災害,民間又稱“度荒”)的陰影在人們心頭的烙印實在太深了。

作爲校革委會的書記員,張國忠最近滿面愁容,因爲革委會交給他了一個十分不靠譜的任務,就是寫一篇批判封建迷信的文章。

張國忠是個中專老師,原來在這學校上學,後來因爲成績好,留校當老師了,別小看中專,那個年代,考上中專可比現在考清華大學難度大的多,*以前,考不上中專的人,纔去上高中,一直到改革開放中期都是如此,那時的中專畢業生,絕對算得上真材實料的知識分子。

對於畢業時語文近乎滿分的張國忠而言,一篇批判文章簡直是信手捏來,小到校長書記、大到二戰名將,只要到了張國忠筆下,絕對就成了無藥可救的人渣。但是對於眼前這本從校黨委書記家抄出的清末版《茅山圖志》卻實在無從下筆。

書裡寫的,全是一些什麼如何降妖捉鬼一類的方法,還有一些類似於武術的圖解,一些自己從來沒聽說過的植物器物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以及這些東西怪癖無比的使用方法,更讓張國忠摸不著頭腦的,就是記述著如何解決一些看似生病的人體癥狀,但方法非常匪夷所思,例如房檐下的土、喝泡著古代銅錢的香油一類的東西,完全不著邊際。

寫批判性的文章,是要有理有據的,這也是革委會的要求,你說這東西是壞的,必須說明前因後果,壞在哪裡,爲什麼壞,給羣衆帶來了什麼壞處,什麼樣的東西不壞云云。如果是批判《聊齋》這類的神化傳說,倒還好寫,但眼前這本書,看似對人沒什麼壞處,至多說這本書所寫的是假的騙人的,但欺騙和毒害完全就是兩個概念,寫成欺騙肯定交不了差,革委會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把這種東西描述成毒害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大毒瘤,但在張國忠看來這種說法壓根就無從談起啊,書裡又沒寫用活人去祭祀或者殺人放火,至多是讓人把房檐下的土沖水喝了,難道這就禍害了中華民族伍千年嗎?一想到這,張國忠便一籌莫展。

兩個禮拜過去了,張國忠始終在翻看這本《茅山圖志》,指望從中找出點破綻來,但書中內容看似不著邊際,但實際讀起來卻環環相扣無懈可擊。此時張國忠的爺爺顫顫巍巍的從閣樓上下來了,“孩子啊,那書上寫的都是真的,不信你就找個人試試。”“你這個無產階級的叛徒,我跟你沒有關係!不要干擾我的革命工作!”

自從爺爺被扣上叛徒的帽子,張國忠家裡就跟古代被抄家的大臣沒什麼區別,先是父親在廠裡被批鬥然後開除,後是自己入團受阻,自己家的玻璃也被外面人砸了,最後還是一家子人含著眼淚跟爺爺簽了斷絕關係劃清界限的字據,才勉強息事寧人。從此後張國忠的爺爺只能一個人住在四面漏風的閣樓裡,一家人雖然心疼,但也沒辦法,張家和幾個鄰居混住在當初意大利租借地的一個木質洋樓裡,他們的一舉一動鄰居都看著呢,除了半夜偷偷給爺爺塞一條棉褥子,只要白天稍微做出點親密的舉動,都面臨被鄰居舉報的危險。

爺爺笑了一下,扶著牆一步一拐的下樓去了,不過爺爺的話倒是給張國忠提了很大的醒,“是啊,我找個跟書上描寫的有同樣癥狀的人,用書上的方法試試,倘若不靈,那這套東西不就不攻自破了嗎!”說實話,這時的張國忠對書上這些匪夷所思的內容,還是半點都不信的。

可是,書上描寫的癥狀實在是不太好找。拿著革委會的介紹信,張國忠在一個禮拜裡走訪了幾百戶人家,都沒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正當張國忠準備放棄這種大海撈針般的尋找,另闢蹊徑時,一個消息傳到了張國忠的耳朵裡。

這天早晨,革委會的小劉跑到張國忠家,告訴張國忠,學校黨委書記魏老二死了(凡是被批鬥的人,都要被去掉尊稱,起個外號,批林批孔的時候,連孔老夫子都被安上了孔老二的外號,就更別提這個名不見經也不傳的書記了),是畏罪自殺,他媳婦瘋了,但神智很清醒,只不過不時的胡言亂語,說的全時魏老二年輕時的事,革委會認爲他媳婦想給魏老二翻供,讓張國忠一起去審魏老二他媳婦,然後寫一份批鬥書。

著個消息,讓張國忠心中一動,因爲這魏老二媳婦的癥狀,似乎與《茅山圖志》中描寫一些癥狀十分吻合,“只要我用書中的方法試試,無效的話,那論據就有了。”想罷,張國忠把家裡的醋瓶子踹在了包裡,戴上紙筆和事先找好的柚子葉,和小劉出發了。

到了魏老二家,張國忠不禁一陣心酸。說實話,魏書記生前爲人很和善,而且博學多才,親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很長一段時間裡張國忠曾經很崇拜魏書記,但此時的魏書記家,跟幾十年沒有香火的破廟沒什麼區別,到處是打砸搶過後的狼藉,只有魏書記的妻子一個人躺在牀上,嘴裡流著口水,胡言亂語個不停,在牀邊,站著幾個滿臉嚴肅的年輕學生和老師。

張國忠從找了張破報紙直接坐在了地上,仔細的觀察著魏書記的妻子,認真聽著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我怎麼可能是叛徒呢?我38歲入黨,天津解放的時候我是校糾察隊的隊長,還抓過特務,立了功,我檔案上都有,你們說的都是誣陷!”說這些話時,魏書記的妻子目光呆滯卻語氣激烈,整個屋子裡充滿了奇怪的氣氛。

“你說他到底是真的精神病,還是裝病想替魏老二開託啊?他說的抓特務記錄,確實是真的,真是怪了,這事魏老二生前也沒提過,就連陳校長都不知道還有這麼檔子事。”小劉偷偷跟張國忠嘀咕。“噓,別說話,聽聽她還想說什麼!”

第42章 癘子病第45章 雙乳山第27章 旁嗣第63章 觀音像第45章 分工第23章 誤國之謊第48章 點蒼山藏經洞第19章 真相大白第5章 羊皮地第62章 瓶子第9章 阿皮範第34章 喇叭翁第21章 守株待兔第33章 三兄弟第32章 物歸原主第9章 健民診所第4章 巧合第19章 圈套第37章 以毒攻毒第41章 失而復得第21章 守株待兔序深夜造訪第56章 七星連珠第17章 盲點第37章 慶泰劍第69章 洞徹殄文第22章 封卦第32章 保鏢第48章 《天荒衍典》第41章 失而復得第47章 無名神劍第65章 圭鬼第42章 神助第46章 十米生死第20章 歪打正著第47章 無名神劍第24章 港商第10章 鬼媒第53章 夜守趙宅第58章 三畝薄田第33章 再上娘娘山第41章 生死素骱位第37章 鉅款之嫌第18章 墮落之井序深夜造訪第31章 深夜來電第17章 水下祭壇第28章 虎毒不食子第8章 神經性窒息第16章 萬事俱備第59章 鬧子第20章 馬糞紙第28章 賣國第44章 9分35秒第59章 鬧子第36章 羅美惠第22章 丁神相第18章 天破第60章 濟北雙塔陣(上)第9章 燒屍第32章 物歸原主第8章 馬真人第10章 長生殿第38章 再探寒骨洞第10章 亮子之死第61章 濟北雙塔陣(中)第54章 雷池第35章 釋艮陣第43章 入 口第12章 衝身第37章 杜氏遺札第55章 強弩之末第20章 馬糞紙第2章 白玉瓦第27章 石臺第17章 借陽第7章 稚殂第12章 火熾局第19章 七竅赤流第55章 黃老漢第37章 以毒攻毒第7章 盜墓者之顱第46章 拍賣會第34章 陔位第3章 撞客第14章 字屍第6章 半個腳印第12章 代得夫拉之死第15章 生死關頭第1章 《茅山圖志》第34章 喇叭翁第2章 貴人第23章 惡鬥第4章 符第52章 莫名康復第42章 盜魘第13章 過敏第16章 小朱的武裝第30章 迫不及待
第42章 癘子病第45章 雙乳山第27章 旁嗣第63章 觀音像第45章 分工第23章 誤國之謊第48章 點蒼山藏經洞第19章 真相大白第5章 羊皮地第62章 瓶子第9章 阿皮範第34章 喇叭翁第21章 守株待兔第33章 三兄弟第32章 物歸原主第9章 健民診所第4章 巧合第19章 圈套第37章 以毒攻毒第41章 失而復得第21章 守株待兔序深夜造訪第56章 七星連珠第17章 盲點第37章 慶泰劍第69章 洞徹殄文第22章 封卦第32章 保鏢第48章 《天荒衍典》第41章 失而復得第47章 無名神劍第65章 圭鬼第42章 神助第46章 十米生死第20章 歪打正著第47章 無名神劍第24章 港商第10章 鬼媒第53章 夜守趙宅第58章 三畝薄田第33章 再上娘娘山第41章 生死素骱位第37章 鉅款之嫌第18章 墮落之井序深夜造訪第31章 深夜來電第17章 水下祭壇第28章 虎毒不食子第8章 神經性窒息第16章 萬事俱備第59章 鬧子第20章 馬糞紙第28章 賣國第44章 9分35秒第59章 鬧子第36章 羅美惠第22章 丁神相第18章 天破第60章 濟北雙塔陣(上)第9章 燒屍第32章 物歸原主第8章 馬真人第10章 長生殿第38章 再探寒骨洞第10章 亮子之死第61章 濟北雙塔陣(中)第54章 雷池第35章 釋艮陣第43章 入 口第12章 衝身第37章 杜氏遺札第55章 強弩之末第20章 馬糞紙第2章 白玉瓦第27章 石臺第17章 借陽第7章 稚殂第12章 火熾局第19章 七竅赤流第55章 黃老漢第37章 以毒攻毒第7章 盜墓者之顱第46章 拍賣會第34章 陔位第3章 撞客第14章 字屍第6章 半個腳印第12章 代得夫拉之死第15章 生死關頭第1章 《茅山圖志》第34章 喇叭翁第2章 貴人第23章 惡鬥第4章 符第52章 莫名康復第42章 盜魘第13章 過敏第16章 小朱的武裝第30章 迫不及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玉树县| 玉龙| 黄骅市| 黔西| 皮山县| 台北县| 天水市| 新乐市| 贡山| 永寿县| 长白| 伊川县| 芮城县| 康乐县| 奉贤区| 礼泉县| 手游| 资兴市| 抚顺县| 山丹县| 涞水县| 大渡口区| 五原县| 汝南县| 白河县| 余干县| 周至县| 阳江市| 苏尼特右旗| 兴隆县| 定兴县| 阳原县| 无棣县| 德保县| 苍溪县| 花垣县| 贵州省| 伊宁县| 华坪县| 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