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永隆帝攜后妃大臣前往永樂宮避暑。
唐非伏法月餘,相位空缺,三省令共領相銜參政,彌補疏漏。原禁衛軍統領因與唐非來往過密被視爲同黨斬首,兵部尚書代領職務,另擇統領一名交接相關事宜,兵符則被永隆帝收回。
此外,復司徒巽‘李’姓,封七襄王,追封姝太妃爲皇太妃。凡於案有功者逐一封賞。
唐非親屬年滿十五者發配邊關爲奴,在朝黨羽一律格殺。
至此,唐非案總算有了了結。
七月初三,永樂宮大擺宮宴,輕歌曼舞,酒色迷醉。永隆帝本因醍醐未能同行十分沮喪,可當宮殿響起鐘鼓之樂,舞池中央扭起一水水腰肢,兩隻眼睛當場就直了,也不管舞跳沒跳完,迫不及待拉了兩名舞姬坐到腿上,看得幾名老臣面色通紅,不忍直視。
“愛卿,來,你我君臣喝一杯。”皇帝從舞姬嘴裡叼過七分滿的酒杯向君瓏道。
君瓏坐於階下百官之首,舉了舉酒杯,一飲而盡。
此次永樂宮之行,三公只君瓏一人伴駕,明眼人都懂,唐非一死,君瓏於朝廷中的地位已然不同往日。他雖然不掌實權,但太子之師,將來亦會是輔政大臣,況且朝中許多要職皆是太師黨,前途不可限量也。
一曲舞畢,左側席中李巽迴應了各親王的恭賀之酒,再斟滿一杯道,“本王也該敬君太師。”他團雲金紋的黑衣既顯精煉又不*份,端華之氣在衆親王郡王中獨樹一幟,“此前種種,自當銘記於心。”
君瓏轉著硨磲串笑道,“襄王言重,臣不過略盡綿力。您若有心,常召臣喝酒就好。”說完,飲完杯中酒。
座後沈序附和,“陛下命人新修襄王府,想來襄王府的美酒定然不可多得。太師去時別忘了給下官捎上半壺沾沾光。”
君瓏側頭戲說,“沈中丞先把答應本師的一品甘露拿來換罷。”
李巽道,“久聞沈中丞最懂茶,但願本王也有機會見識一二。”
沈序座上拘一禮,“襄王與太師不嫌棄乃是下官榮幸。”
看似其樂融融的閒暇之語,卻叫在場衆人心知肚明,風頭尖上的襄王到底是什麼站位!
爲表彰功者,此次宮宴專留了一席之地。陸宸頗有興致的吃著小菜看著歌舞,對前頭指點道,“咱們家的阿巽不一樣了,說話有模有樣。你瞧瞧旁邊那幾個王,臉色不是發青就是發黑,尤其是旁邊那個祁王,笑比哭難看,這都不成大氣。”
祁王是坐在李巽旁邊的男子,衣飾十分招搖。仗著與皇帝是同母之親,說話張揚調高,動不動就以兄長身份搭話李巽,李巽卻不愛搭理他,引得他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漪漣一顆接一顆往嘴裡丟花生米,“那是皇家,別往自己臉上貼金。”
陸宸有意改了一嘴,“等你嫁過去,就是咱們家。”
漪漣如遭雷擊,狠狠瞪了陸宸一眼,收眼時偏巧撞上李巽的視線。兩桌距離頗遠,他的墨瞳卻格外明亮,微微的笑意在對視間漸濃,進而灼如火焰。漪漣被看得心一哆嗦,手也一哆嗦,花生米撒了一地,趕緊彎下身子低頭去撿。
“啓稟皇上,蘇將軍到了。”尷尬時,通傳太監繞過舞池拉著嗓道。除了舞姬無知,滿殿的歡聲笑語愣是卡在一刻,連最不懂氣氛的永隆帝都頓了頓酒杯。他眨了兩下眼,嘿一笑,“呦,愛卿來啦,快快請進來。”緊跟著滿場議論紛紛。
漪漣不知情,聽身側有官員的竊語,“今兒怎麼把蘇曜請來了?”
“永樂宮離落中城不過十里地,怎麼說都有位振國將軍在那裡擺著,總不能太漠視。皇上聖意大致如此。”另有官家如是說。
承載著衆人的注意力,一名輕度佝僂的布衣婦人從左邊的甬道緩緩推出一輛輪椅,徐徐踩著微顫的步子前行。實木的輪椅素簡硬朗,一如椅中男人風姿,濃眉大眼,五官英氣,頭髮束的一絲不亂,加身的墨黑錦袍在盛夏顯得厚重而壓抑。輪椅推行之中,他端然正坐,目不斜視,甚至沒有半絲遊移。
漪漣趁機看了一眼那雙眼睛,不像活人。
婦人將輪椅推到階下,恭恭敬敬雙膝下跪,鬢邊銀絲在滿堂燈火中尤爲顯眼,“民婦戚氏代振國將軍蘇曜參見陛下,願陛下萬安。”說話間,椅中男子仿若雕像,動也不動。
陸宸半玩笑道,“見了皇帝也不跪,好大的架子。”
漪漣反駁,“給你架子,你能裝成這樣?”從她的角度打量,此人於屍體無異。
陸宸用手肘碰了碰同桌的柳笙,“你瞧著這人什麼情況?”
柳笙謙虛推脫,“師弟略懂岐黃,可不通玄學,師兄別爲難我了。”他會說這話全賴身後宮女羣裡飄出一句,‘蘇將軍這是中了邪,妖魅纏身’。
許是這言論傳得廣,皇戚和百官的臉色大多不好。百餘雙眼睛盯著這位振國將軍,有嫌惡,有忌諱,亦有恐懼之人。當然也不缺永隆帝這種被酒與美色衝昏頭腦的,舉了一個蘋果大老遠的晃悠,“蘇愛卿,你可看著朕?”
蘇曜雙目瞬也不瞬。
冷場半晌,君瓏出言招呼,“瞧著蘇將軍的癥狀越發嚴重了,還未找到解法?”
戚姓老婦緩道,“主子的病頗爲複雜,尋了許多民間奇人都不曾治癒,恐還需費些周折。”
君瓏道,“蘇家數輩爲國征戰,勞苦功高,皇上常念及。此來行宮,隨侍御醫不少,待本師挑幾名真材實料的給蘇將軍送去。至於葛霖一類庸醫,朝廷一旦得了消息,必儘快給蘇家交代。”
永隆帝抱著美人附和,“對,抓到了必給蘇家一個交代。”
戚老婦跪謝,“民婦代主子謝陛下聖恩,謝太師體恤。”
在宮女的侍奉下,蘇曜被推著入席。待他坐定,滿場的風月之色又濃,鐘鼓聲後連忙迎來絲竹奏樂,舞姬換了一批新面孔來博取滿堂喝彩,衣裳越穿越薄,看得永隆帝異常歡喜,不顧嘴裡塞著油滋滋的吃食,幾乎跳上皇座吶喊。
直至夜半,永樂宮一片歡騰。
蘇曜,始終散著視線,任憑四周如何,木然不動。
永樂宮的庭院是永隆帝登基後新修,春日柳條拂風,夏日荷花滿湖,秋日丹楓如霞,冬日紅梅簇簇。假山流水,蘭亭畫閣,一步一珍,十步一景,單看是美,但一味追究奢華,妄想收納世間所有美景,層層疊疊,繁雜無序,反是弄巧成拙。
漪漣坐於亭中一青瓷桌旁吹風醒酒,好在酒喝不多,她尚有餘力能罵罵滿院的銅錢臭。
突然,一疊栗子糕從她頭頂落下,順著錦緞廣袖,是君瓏坐到身邊,“御廚做得栗子糕,你且嚐嚐可有叔府裡的好吃。”
漪漣取了一塊嘗,太甜膩,真不如太師府的伙食。左右聊勝於無,她邊吃邊道,“裡頭舞姬跳的這麼賣力,就巴望著皇帝或者君太師能看上眼。您這麼跑出來,她們哪還有勁?”
君瓏笑而不屑,“庸脂俗粉,還不懂裹嚴實,看一眼就沒勁了,不如來看侄女。”
漪漣挖苦,“得了,十年前撿了我就往陸華莊送,沒養兩天,好話倒不吝嗇。”她磕了磕碟子,“您以爲兩碟栗子糕就打發完事了?可沒您這麼當叔的。”
君瓏道,“十年而已。古話說的好,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漪漣渾身一震,急急回駁,“別以爲我讀書少,您就能隨便拿旁人的情詩來渾水摸魚。”自葉離留下一句話不辭而別,她的心情就沒安定過。
君瓏則大方,“世間情愛皆相似,侄女太過拘泥小節了。”不過該計較的還需計較,今晚他頗得興致,“且說有你這麼個大逆不道的侄女,天下沒誰受得了,叔自認這長輩做得挺好。”
漪漣較真,“說話要憑良心,我怎麼大逆不道了?”
“底氣倒挺足。”君瓏當場指證,把舊賬一樣樣翻出來,“陸華莊初見時,暫不論你針鋒相對,還潑了叔一身酒。可有其事?”
漪漣不樂意,“那是爲了驗火浣衣。”
君瓏再問,“那蒼梧之事又如何?”
蒼梧?漪漣思來想去,蒼梧似乎沒他啥事,戒備道,“您可別給我妄加莫須有的罪。”
君瓏收了摺扇對準她腦門一敲,“叔尚是而立之年,依你信中所言分明是笑話叔老了。如此放肆,豈是莫須有的罪。”
漪漣語塞,“我……”
君瓏繼續數落,“還有月前提審葉離進京。旁人便罷,你明知道是誰,還真有膽量給我腦袋上罩一黑布袋子!”這對他堂堂君太師可是奇恥大辱,自唐非伏法,沈序已經不知道變著法笑了多少次,說是家門不幸。
漪漣支支吾吾,“我,我……”
“你自己給說說,叔已經當到這份上了,哪裡不好,反害你抱怨?”君瓏揚眉質問。
對呀,哪不好?
漪漣眼珠子使勁轉悠,怎麼說來說去好像都是她的不是?琢磨了半晌,找不到駁詞,一拍腦門,得,又栽坑裡了。
庭院裡鬱鬱蔥蔥的幾道綠牆將喧鬧的宮樂阻隔在外,此時已是後半夜。
漪漣酒勁上頭睏意來襲,託著腦袋有一搭沒一搭的搖晃。手一下沒穩住,差點把腦門往桌上撞,順勢驚得睡意全無。打了個哈欠,側頭恰好對上君瓏一雙低笑眉目,正盯著她打量,若有所思,“平日沒個安分,打盹也不老實。”
她心頭猛跳了一下,然後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葉離的留言又浮現到眼前……
她剛要辯解,一陣古怪且規律的聲響強壓話音而來。然後有個蒼老的聲音緩緩哀嘆,“此宮邪祟大盛,人心不穩,老身這就送您出去。”
人聲不似人聲,餘音飄到後頭彷彿二胡在嗚咽。踩著尾音,戚老婦推著坐於輪椅上的蘇曜從綠蔭後頭徐徐行出,木輪子壓過碎石地面就是剛纔發出的古怪之聲,另有戚老婦連連感嘆,“冤孽呀,冤孽……”
擦身而過時,戚老婦停下腳步行了個禮,然後繼續推著輪椅向宮門走去。
不知是否漪漣錯覺,蘇曜在停下的瞬間似乎看了她一眼,那眼中是有神情的。
漪漣睡意全消,“這老婦什麼來頭?能麼夠格代將軍面聖。”
君瓏目視著兩人消失的地方,“她是前任振國將軍蘇明的乳母,後來又養大了蘇曜,地位自然不一般。據聞她還懂命理之學,在落中很是有名,城裡人都管她叫‘戚婆子’。”
“難怪看著神神叨叨。”漪漣覺得不甚新奇。亙城不缺這類人才,立一白帆,擺一小攤,街頭巷尾一抓一大把,專門哄騙外地人。長年累月也算小有名氣,慕名而來之人挺多,就爲了掏點錢聽幾段吉祥話。她特別不理解,幾枚銅板往瓦罐裡一扔能扔出什麼吉兇禍福。
“聽阿爹提過蘇明其人,說他爲國征戰是功臣,卻沒聽過蘇曜的名字。”
君瓏道,“蘇曜乃蘇明長子,是世襲將軍。蘇明死後沒多久,蘇曜便得了‘失魂癥’,久治不愈。數年來吃著公款,從未上過一次戰場。不過朝廷多得是這種無用之輩,不差他一個。”
漪漣古怪調侃,“您這話聽著倒有幾分清官的憤憤不平?”
君瓏笑得耐人尋味,“侄女竟還覺著叔是貪官?”
漪漣抿嘴一笑,“叔,您貪不貪與我沒關係,只千萬記著尋芳齋裡有我一樣寶貝。”大理寺的隨口玩笑她可記著。反正太師府錢多,不在乎被人惦記。
君瓏聽罷,玩笑道,“若非我的兄長無所出,真懷疑你是叔的親侄女。”
又閒聊一炷香的時間,永樂殿裡依舊歡聲笑語。漪漣抵不住睡意來襲起身準備回房,突然聽見李巽叫她的名字,手裡拿著一封被拆開的信件匆匆踏著小道而來。當看見瓷桌旁同在的君瓏時,神情即刻暗淡了三分,“……君太師也在。”
君瓏從容洞悉,“聽襄王的意思倒不像來送信的。”
信不過是藉口,李巽心裡比誰都明白,他不過是想趁機會甩掉煩人的大臣來見他最想見的人,所以君瓏的存在讓他感到不快。可礙於現在處境尷尬,他總不能明說什麼。只注視著漪漣,體貼遞上書信,“師父來信,驛丞剛送到。”
漪漣眸子清亮,“阿爹?!”
李巽噙著微笑,“是。”
漪漣迫切拿過一看,被拆開的信箋是給李巽的,恭賀他與姝妃沉冤得雪,重歸皇室。另有諸多囑咐,足足寫了三頁紙,可見不論身份幾何,他是真心待這個徒弟。
信封裡還有一小封未拆的信箋,陸書雲幹勁的筆跡寫著‘阿漣親啓’四字,漪漣一見心裡頭就暖洋洋。打開一看,裡頭如此寫道:
‘許久未見吾女,甚爲思念,念及你初入世事,不免掛心。然你生性機靈,又喜新奇,此去想必能多增見聞,爲父亦感欣慰。奈何世事無常,獨身在外必要小心周全,靜心處事,莫要過急過燥。切記,切記!爲父胸無大志,但求吾兒吾女一世長樂,一世長安。’
‘聽聞你與君太師陪同皇帝前往長樂宮,皇家之地,行事更要謹慎。日前爲父收悉蘇家信函,有一事或需你代爲周全……’
閱信其間,漪漣的表情從動容到疑惑,李巽頗爲奇怪,“師父信中提及何事?”
君瓏道,“瞧你的模樣似有要事?”
漪漣不解的擡眼,看看君瓏,又看看李巽,“……阿爹讓我去蘇家爲蘇曜診脈。”
君瓏瞇起眼,若有深意,忽而一笑,“前頭才說起此人,倒巧。不過就你那三腳貓的功夫還能治病不成?”
漪漣心知自己道行不足,犯起嘀咕,“存岐堂雖懂醫術,但江湖門派總不及皇宮御醫,蘇家這是病糊塗了。莫不是以爲我這種三腳貓的功夫專克疑難雜癥?”
這句把君瓏逗樂了,“你本身就是個疑難雜癥,陸書雲這招‘以毒攻毒’實然不錯。”
漪漣不服氣,鼓起臉。
李巽放心不下,“師父行事定然有考量,可這蘇曜……”他搖頭,“此人難以捉摸。聽聞蘇明與前莊主曾是故交,但已有數年互不往來,如今突然來函總讓人不安心。不知是否因爲你略懂醫術,又是莊主獨女,更顯鄭重。”
君瓏道,“推測沒道理。依王爺的意思,陸少主豈不更加適合?況且——”
漪漣催促,“說話別說一半,憋得慌。”
君瓏低眉打開摺扇輕搖,“我倒好奇,這究竟是蘇家的意思,還是陸書雲個人的安排。差此一言,兩者動機恐差了十萬八千里。”
難道里頭還有其他深意?李巽擔憂,“阿漣,我陪你同去可好?”
漪漣聽來聽去好像很複雜,一時拿不定主意。
君瓏道,“丫頭既是頂著陸華莊的名義,大可放心前往,量誰也不敢造次。且蘇家來函光明正大,旁人去反而不妥。雖然王爺也是莊中之人,但如今王爺便是王爺,還是拿捏好分寸纔是。”
李巽心不悅,冷亦聲,“若是皇兄體恤良臣,要本王前往慰問又當如何。”
“那也該領著太醫前往。”君瓏略爲難,“可此行的幾位太醫還未安頓好,爲保龍體無恙,恐一時調派不出人手。王爺不如等兩日,屆時與微臣同去如何?”
李巽盯著君瓏,沉聲道,“原是太師另有打算。”
君瓏不加言明,只對漪漣道,“丫頭,叔瞧著不如帶你柳師兄同去,他既是陸華莊門下,又是存岐堂的高徒,診脈一事缺他不得。”
漪漣覺得有理。
李巽心頭疑雲籠聚,無聲擰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