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2章 ,舌戰(zhàn)

第122章 ,舌戰(zhàn)

次日。

府衙,墨香館、打砸文人當事人雙方,堂內(nèi)還有請來的書商,方臨跟著劉掌櫃在其中,以及其他落魄守舊文人代表。

當然,最多的還是看熱鬧的百姓,如方家人、西巷衚衕裡的人、桂花嫂、董祖誥、徐闊老等等,都來了。

“肅靜!”

蒲知府一拍驚堂木,沉聲道:“今日的斷案辯論大會,這便開始吧!你們兩方當事人先說說罷!”

墨香館、打砸文人當事人雙方,頓時開始陳述,一方說跟風售賣《忠義水滸傳》,不過是響應朝廷,實乃合情合理再正常不過之事,對方打砸鋪子犯法,要求賠償;一方說朝廷並無明文,應當按照太祖時法令,對墨香館給予嚴懲。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知府大人,我這裡有一個案例可供參考。”

落魄守舊文人代表中,代宗啓與仲宗典對視一眼,起身開口:“正德年間,有一李姓進士,因爲過失貶官服役,寫了一部《剪燈餘話》,你道這《剪燈餘話》寫的是什麼?寫的是志怪傳奇,道的是當下時政,抒的是一腔不平,豈把朝廷放在眼裡?子不語怪力亂神,果然,一經(jīng)刊行,讀書人皆以爲有辱斯文,更有人斥爲邪說異端,禍亂人心……景隆二年,李姓進士亡故,本該落葉歸根,然‘議祭於社,鄉(xiāng)人以此短之’,因一本通俗小說,連鄉(xiāng)里父老都看不起他?!?

他此言說得精妙,暗暗裹挾民意:人家李姓進士的鄉(xiāng)親父老,都因爲一本通俗小說,看不起李姓進士,在場府城百姓若是不貶低通俗小說,反而贊同,豈不是境界連那些鄉(xiāng)下農(nóng)人都比不上麼?

果然,就有府城百姓意識到這點,出言對通俗小說駁斥。

“我就覺得通俗小說不好,容易教壞小孩子?!?

“是啊,助長歪風邪氣,人心不古了都!”

“這麼一說,是不能讓通俗小說售賣??!”

……

聽到這些聲音,有書商急了,起身開口道:“也不能這麼說,通俗小說也全非全部不好,就如京師督查院、應天國子監(jiān)刊印的《忠義水滸傳》,開篇就有‘宋公明者身居水滸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詔安,專圖報國’,這不是教人忠義,又是什麼?”

“此言差矣。”

莊育清起身,他是真心反對通俗小說的,早有準備出來挑錯:“《忠義水滸傳》,書名中帶了‘忠義’二字,但我橫看豎看,上看下看,從全書中卻全然看不到忠義二字,若論忠義,怎麼也輪不到那羣反官府反朝廷的反賊?。【驼f書中李逵,動不動就說‘要去砍皇帝老兒的腦袋’,這豈是忠義之舉???”

場外百姓聽了這話,關注點卻不在忠義二字上,而是都在想‘砍皇帝老兒腦袋,這麼刺激的麼’?有些想看,卻不好說,紛紛竊竊私語。

當然,也只是竊竊私語,場中仍是以反對通俗小說的聲音爲主。但即使如此,也激怒了某人。

榮才林看到這般的‘愚民’,神情激動喝道:“豈有此理!當真豈有此理!看這歪風邪氣,將好好的百姓都帶壞了。那《忠義水滸傳》有什麼可看?你們百姓要看,就應該聽我的,去看《五倫全備記》,這纔是經(jīng)典?!?

——所謂《五倫全備記》,就是之前提過,叫人爲子看了便孝,爲臣聽了便忠,提倡愚忠愚孝,歌功頌德的小說,書中的確有五倫楷模,但語言陳腐,形象乾癟,毫無意趣可言,按方臨評價就是一坨大便。

他這話態(tài)度強硬,一時竟起到了些反效果,尤其是他張口閉口‘你們百姓’,將自己與百姓割裂開,這更激起不少場外百姓的逆反心理,讓竊竊私語聲更大了。

畢竟,你都不是百姓,都不是我們中的一員,那我們還有必要聽你指手畫腳麼?

‘不好,不能讓他們敗壞了這大好局勢?!?

仲宗典心中暗道一聲,見李公孺謹慎並不出言,只好自己出面將局勢拉回來:“知府大人,雖然京師督查院、應天國子監(jiān)刊發(fā)《忠義水滸傳》,但朝廷現(xiàn)下並無明確開放通俗小說法令,既然沒有這般法令,那就應該遵循太祖之法判決?!?

蒲知府看了此人一眼,並未說話。

他既然讓開堂辯論,自然是有態(tài)度傾向的,傾向於開放通俗小說,爲官嘛,和朝中保持一致總沒錯。

畢竟響應中樞,就算出問題,也有京師督查院、應天國子監(jiān)在前面頂著,橫豎有功無過;反而,逆風頂上,真照著太祖律法判了墨香館,那將朝廷置於何地?中樞要不要跟著判罰京師督查院、應天國子監(jiān)?不論對錯,那種行爲都是和朝廷對著幹,不知分寸。

щшш ⊕ttκǎ n ⊕CO

‘如今形勢顯而易見,京師督查院、應天國子監(jiān)能夠刊發(fā)《忠義水滸傳》,說明覆古派處於下風,這個時候,我斷不能火中取栗?!?

何況論派系,蒲知府還和那些復古派不是一路人,自不會幹這種高風險、無收益的事情。

在這一點上,這些落魄守舊文人和蒲知府是不同的,此事若是不成,也不會清算他們這些小人物,反而成了,就有巨大名聲,說不得還能借此進入大人物視線,妥妥低風險、高收益的事情。

‘不過,眼下這形勢,我也不好親自下場,還是得找人……’

蒲知府使了個眼色,頓時有書商會意跳出來,但這些落魄文人早有準備,又在剛纔佔據(jù)先手優(yōu)勢,而書商一方並無準備,又是一盤散沙,紛紛三言兩句就被駁倒。

方臨在劉掌櫃身後,默默看著,發(fā)現(xiàn)這些文人的確厲害,能言善辯,而書商一方也的確差了些意思。

“大人,可能斷案了?”仲宗典又是駁倒一人,聲音中帶著些得意問道。

“不急,多聽聽,兼聽則明嘛!”蒲知府說著,目光掃去。

方臨見蒲知府看過來,頓時心頭一跳,果然,下一刻,自己被點到。

“那個穿青衫的少年,你叫什麼名字?”蒲知府好像真不認識方臨似的。

“大人,小子名叫方臨。”

“可曾加冠?”

“未曾?!?

“可有功名?”

“未有。”

“好,你有什麼想法大可說一說,不要怕恐衝撞了前輩,今天咱們就是要暢所欲言的嘛!”

蒲知府頓了一下,又道:“伱身無功名,代表百姓,最能聽到真實聲音;你未曾加冠,尚未成年,若有錯處,也可說得一句童言無忌,不知者無罪嘛!”

他說到這裡,看向那羣文人:“你們說,是否是這個道理?”

“不錯。”

這羣落魄守舊文人,紛紛大度點頭,臉上滿是勝券在握、讓一讓後輩的寬容笑容。

畢竟,在他們看來,一個半大少年能說出來什麼,就算是支持通俗小說的,他們也有信心,三言兩句就給對方忽悠瘸了,讓此人對通俗小說深惡痛絕。

見到這一幕,臺下一些人的反應,卻是極有意思。

桂花嫂抿了抿嘴;劉掌櫃、董祖誥也是忍著沒笑出聲,竟然有人如此輕視方臨,知道接下來有好戲看了。

方臨聽著,也是覺得蒲知府是個妙人:‘蒲知府的確有趣,不是將我拉出來,就管殺不管埋,先以無功名,將我定義爲百姓,又以未加冠,定義爲少年,童言無忌……如此瘋狂迭甲,也算是讓我可以暢所欲言了。’

“那小子就說了?”

方臨首先看向仲宗典:“小子孤陋寡聞,卻也聽聞京師督察院、應天國子監(jiān),乃是朝廷中樞,天下楷模,如何不能代表官方意見?若不能代表,我等百姓空口白牙,就能代表官方意見了麼?”

他雙手一攤:“沒這個道理嘛!小子竊以爲,朝廷袞袞諸公所做之事,必有全盤考慮,若只因爲暫無明文,就對抗朝廷,豈非是藐視朝廷,不遵法度?”

衆(zhòng)人聽著紛紛點頭,的確是這麼個道理,當下大夏朝廷還是極有公信力的。

仲宗典怎敢背上‘藐視朝廷,不遵法度’這口大鍋,更不可能堂而皇之說朝廷袞袞諸公遭奸人矇蔽,若是公開說,那真是前途無亮了,只能顧左右而言他:“小兄弟,你卻是不知,開國初年,太祖明文禁止,言‘除神仙道扮、義夫節(jié)婦、孝子順孫、勸人爲善及歡樂太平不禁外,餘者皆禁,但有非所該載者,交有司論處’?!?

“此一時彼一時也?!?

方臨駁斥道:“開國初年,百廢待興,當時時代背景下,太祖自然要禁絕娛樂,讓百姓專心生產(chǎn)……如今,在陛下、朝廷袞袞諸公領導下,已然臻至盛世,情形大爲不同。足下可是對陛下、朝廷袞袞諸公信不過,以爲放開通俗小說,就會壞了這煌煌盛世?”

仲宗典自不敢說‘對陛下、朝廷袞袞諸公信不過’,只能道:“自然不是,只是……只是……” 只是如何,磕磕絆絆,一時卻是有些說不下去了。

“哼,小兒詭辯?!鼻f育清站出來:“這是太祖之法,祖宗之法不可廢!”

“哦?”

方臨向莊育清看去:“京師督查院、應天國子監(jiān),乃是朝廷口舌,代表陛下意思,閣下忽略世情變化,只是一口堅稱祖宗之法不可廢,是欲陷陛下於不義乎?”

這口鍋更大,莊育清自不敢接,訥訥無言。

方臨駁倒此人,又主動看向下一人——代宗啓:“閣下說的《剪燈餘話》,小子不才也曾讀過,其中有一篇《長安夜行錄》,說的是小販妻子被寧王強搶霸佔,其中卻有一幫御用文人,爲主子粉飾罪行,以此欺壓平民,掩蓋事實,致使顛倒黑白,是非不分,豈不荒唐?”

“我曾聽聞,貪官官官相護,閣下以此書舉例,輕之賤之……唉!”

他沒說下去,只是搖搖頭。

對方之前裹挾民意,此刻方臨同樣在裹挾民意,百姓對貪官恨之入骨,聽了《長安夜行錄》故事,自然對爲惡人張目的書生深惡痛絕,此時代宗啓還沒說話,就被罵聲淹沒。

“此人必然是被戳中心聲,正是書中那般只知文過飾非、歌功頌德的讀書人?!?

“是啊,要不然怎麼會說《剪燈餘話》的壞話?在我看來,此人心思惡毒,就是想禁絕這類書,好讓咱們都只能去看他歌功頌德的屁話?!?

“如此說來,通俗小說還真是不能禁?!?

……

場外聲音開始反轉了!

方臨氣勢如虹,繼續(xù)看向下一人:“閣下說《忠義水滸傳》並不可看,只有《五倫全備記》,纔是經(jīng)典?”

“是。”榮才林昂首挺胸,承認道。

“我卻也讀過閣下作品,對其中一篇,至今記憶猶新?!狈脚R突然道。

“哦?竟還讀過我的書,你這小兒……不錯。”榮才林居高臨下淡淡點頭,評價道。

“閣下《忠孝節(jié)義傳》一書中第十二篇,講的是一個父親得了痔瘡,兒子爲之舔舐,這日,舔舐之時,父親放了個屁,兒子不以爲意,深吸一口,曰‘此乃五穀之香也’……”

方臨還沒有說完,場外已然是嘔聲一片。

“嘔~噁心死我了!”

“可不是,沒想到這個濃眉大眼的,竟然寫出來這種噁心人的書?”

“可不能禁通俗小說啊,不然,咱們以後就只能看這種東西了?!?

……

“你你……”榮才林聽到這些聲音,差點沒氣暈過去,激動之下,口吃毛病都出來了:“此至純至孝,豈是你、你這小兒可懂?”

“是麼?我只覺匪夷所思,思之令人發(fā)笑。父母得病,有病看病,尋醫(yī)問藥就是,舔舐之舉,豈非耽誤病情?我實是不懂,此是純孝之舉,還是以孝之名,沽名買直?”

“你……我……”榮才林氣得說不出話。

可卻阻擋不了方臨繼續(xù)說下去:“若是前者,我只能說此人愚蠢,其情可憫;若是後者,那此人就是爲名聲,置父母不顧,如此不忠不孝,說實話,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你你……?。 睒s才林指著方臨,既不能承認自己是蠢貨,更不能承認自己是不忠不孝厚顏無恥之人,激動之下,兩眼一翻,竟然暈了過去,被擡走。

“小友過了,榮兄《忠孝節(jié)義傳》倡議忠孝,教人向善,流傳甚廣,功德無數(shù)……”看著隊友一個個被駁倒,李公孺儘管謹慎,也只能起身出言。

“如《忠孝節(jié)義傳》那般作品,倡導愚忠愚孝,不知變通,好心也成了壞事,難道這也值得提倡?不過是流傳愈廣,荼毒愈深,大害我大夏百姓?!?

方臨說到這裡,頓了一下,看向場外:“小子竊以爲,百姓自有分辯作品好壞的能力,一部通過億萬黎民百姓檢閱,流傳後世的作品,纔是真正傳世佳作,至於那些不管多麼荒唐,只管以文爲刀,助紂爲虐,爲一己私利,閉著眼睛歌功頌德、粉飾太平之作品,終究會被歷史掃進垃圾堆。”

“對此,我只有一句話相送。”

他目光在那些落魄守舊文人身上一一掃過,陽光下,清越開口:“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此言振聾發(fā)聵,全場寂靜一瞬後,隨即爆發(fā)歡呼。

“好!”

“這小少年說得好??!”

“對,一本書好不好,咱們還不會自己評判麼?要讓這些人來指手畫腳?!?

……

“那是我兒子!”方父、方母激動地對身邊人連聲道,收穫大片羨慕目光。

田萱雙頰紅彤彤的,望著臺上一眨不眨,看著方臨彷彿在閃閃發(fā)光。

……

‘此子不錯,很是不錯,這次我可是欠他個人情了。’

蒲知府想到一開始,點名方臨,不過是想挽回頹勢,沒想到,竟能得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

“好小子!”劉掌櫃那麼大年紀,也是被說得熱血沸騰,跟著周圍書商一同拍手叫好。

……

“方兄,恭喜了??!”

董祖誥看向堂上的方臨,暗道:‘錐處囊中,其末立現(xiàn),今日這一場舌辯羣儒,可真是精彩!’

……

“過癮!痛快!”徐闊老狠狠一拍巴掌,尤其是最後那個環(huán)顧一圈,說出‘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簡直太他娘俊了。

……

辯論結束,勝負瞭然,蒲知府順勢宣佈結果:“打砸墨香館文人,對墨香館掌櫃賠償,自今日起,城中允許售賣通俗小說,再有打砸阻撓者嚴懲不貸!”

百姓聽聞無不叫好。

……

這場辯論的影響,至此還遠未散去,茶餘飯後爲城中百姓津津樂道,一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將榮才林罵暈,一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讓那些文人羞慚無地自容,不知爲多少人反覆提及。

尤其是,在不久後的將來《三國演義》面世,書中情節(jié)聯(lián)繫今日場景,舌戰(zhàn)羣儒等等名場面,更是跟隨《三國演義》流傳出去,傳出淮安府,爲時人津津樂道,爲史書所記,在青史上留下一段趣談。

……

第210章 ,後續(xù)第189章 ,四品第138章 ,傳回第41章 ,救人第162章 ,歸去第82章 ,報應第107章 ,送別第239章 ,生死第141章 ,說書第222章 ,奇人第179章 ,暴雨第44章 ,道歉第214章 ,大夢第110章 ,過年第216章 ,五年第8章 ,鬧糧第108章 ,臘八第159章 ,往來第90章 ,爲母第211章 ,搬家第176章 ,再婚第50章 ,熱鬧第93章 ,信來第147章 ,公案第23章 ,生病第191章 ,果蔬第34章 ,到達第16章 ,爆發(fā)第68章 ,豪奢第8章 ,鬧糧第193章 ,盛宴第169章 ,聖聞第183章 ,售賣第104章 ,連環(huán)第30章 ,晴了第163章 ,回城第204章 ,履任第54章 ,夫子第68章 ,豪奢第48章 ,分別第128章 ,插曲第117章 ,囤糧第38章 ,後悔第105章 ,陰影番外1,大夏共和國!中滿海戰(zhàn)!第53章 ,惡鄰第75章 ,請客第37章 ,回扣第187章 ,生產(chǎn)第71章 ,離開第50章 ,熱鬧第27章 ,再病第109章 ,放假第17章 ,算計第92章 ,變化(二合一)第126章 ,蹭名第231章 ,查抄第23章 ,生病第106章 ,誅心第201章 ,三遇第123章 ,碰撞第69章 ,勸告第136章 ,聲望第215章 ,種子第127章 ,七夕第35章 ,交規(guī)第128章 ,插曲第136章 ,聲望第77章 ,讖言第112章 ,盛世第39章 ,軒墨第239章 ,生死第168章 ,開售第175章 ,海外第100章 ,大幕第167章 ,預售第206章 ,開始第20章 ,矛盾第86章 ,賭狗第121章 ,辯會第245章 ,渾水第204章 ,履任第39章 ,軒墨第229章 ,決堤第162章 ,歸去第27章 ,再病第210章 ,後續(xù)第127章 ,七夕第184章 ,反響第3章 ,皆苦第25章 ,遭竊第177章 ,轟動第195章 ,死鬥第156章 ,返鄉(xiāng)第12章 ,望梅第222章 ,奇人第54章 ,夫子第197章 ,人間第106章 ,誅心第149章 ,日常
第210章 ,後續(xù)第189章 ,四品第138章 ,傳回第41章 ,救人第162章 ,歸去第82章 ,報應第107章 ,送別第239章 ,生死第141章 ,說書第222章 ,奇人第179章 ,暴雨第44章 ,道歉第214章 ,大夢第110章 ,過年第216章 ,五年第8章 ,鬧糧第108章 ,臘八第159章 ,往來第90章 ,爲母第211章 ,搬家第176章 ,再婚第50章 ,熱鬧第93章 ,信來第147章 ,公案第23章 ,生病第191章 ,果蔬第34章 ,到達第16章 ,爆發(fā)第68章 ,豪奢第8章 ,鬧糧第193章 ,盛宴第169章 ,聖聞第183章 ,售賣第104章 ,連環(huán)第30章 ,晴了第163章 ,回城第204章 ,履任第54章 ,夫子第68章 ,豪奢第48章 ,分別第128章 ,插曲第117章 ,囤糧第38章 ,後悔第105章 ,陰影番外1,大夏共和國!中滿海戰(zhàn)!第53章 ,惡鄰第75章 ,請客第37章 ,回扣第187章 ,生產(chǎn)第71章 ,離開第50章 ,熱鬧第27章 ,再病第109章 ,放假第17章 ,算計第92章 ,變化(二合一)第126章 ,蹭名第231章 ,查抄第23章 ,生病第106章 ,誅心第201章 ,三遇第123章 ,碰撞第69章 ,勸告第136章 ,聲望第215章 ,種子第127章 ,七夕第35章 ,交規(guī)第128章 ,插曲第136章 ,聲望第77章 ,讖言第112章 ,盛世第39章 ,軒墨第239章 ,生死第168章 ,開售第175章 ,海外第100章 ,大幕第167章 ,預售第206章 ,開始第20章 ,矛盾第86章 ,賭狗第121章 ,辯會第245章 ,渾水第204章 ,履任第39章 ,軒墨第229章 ,決堤第162章 ,歸去第27章 ,再病第210章 ,後續(xù)第127章 ,七夕第184章 ,反響第3章 ,皆苦第25章 ,遭竊第177章 ,轟動第195章 ,死鬥第156章 ,返鄉(xiāng)第12章 ,望梅第222章 ,奇人第54章 ,夫子第197章 ,人間第106章 ,誅心第149章 ,日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格里拉县| 秦皇岛市| 尼木县| 堆龙德庆县| 五指山市| 新闻| 奉化市| 张家界市| 安塞县| 房产| 迁安市| 沙河市| 美姑县| 江油市| 德令哈市| 蓝山县| 新沂市| 中江县| 阿尔山市| 防城港市| 龙游县| 东光县| 内江市| 吉水县| 甘谷县| 奉新县| 阳山县| 苏尼特右旗| 云阳县| 景谷| 吴堡县| 大渡口区| 祁门县| 贵德县| 海兴县| 隆林| 嵊泗县| 长宁区| 章丘市| 长顺县|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