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不迭的趕緊放下,心頭止不住的砰砰亂跳,但是周圍幾個的動作讓我明白我莽撞的動作已經產生了後果,同一時間,耳邊便傳來了董哥的驚呼,他幾乎是同步跳起想要跳下去,但是顯然,我們腳下的沉降速度已經遠遠快過了他的速度,眼見著董哥因爲收勢不住,又踉蹌著退了回來。
這塊五個平方左右的平臺正以極快的速度向下沉降,或許剛纔,高臺也是以同樣的速度升上來的。
環顧周圍,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看,相信我自己現在也一樣,心裡忽然有一絲愧疚,畢竟是因爲我的魯莽好奇造就這個變故,但是很顯然現在道歉已經沒有意義了,正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頭頂離上方越來越遠,周圍也顯得越來越暗,不知道這個見鬼的東西會帶我們去到那裡,邊上付穎的身子緊緊的靠著我,我的心裡同樣是忐忑。
平臺還在下降,我率先打開頭燈,照亮了這個狹小的空間,殷彤緊張的拉著董哥,而老頭子則沒有例外的對我一臉憤怒神色,但是好在大家沒有對我拳腳相向。
“噌~!”一聲悠遠沉重的交疊聲響附帶著不小的震動,宣告了這古老的升降裝置已經到位,頭頂上方,開口正飛快的螺旋狀合攏,一如剛纔打開時那樣,片刻之後終於完全密閉,同時,在我們的右方,一縷光線因爲空間的昏暗而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既然已經是這樣了,唯有向前走,或許,周圍真的能找到上去的機關,但是上去了又能怎樣。
互相招呼著,走過一段不長的甬道,片刻之後,一片半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便顯露在了我們的眼前,以環形包圍狀向前方延伸,不知道最終會通到那裡,空間內壁高低起伏,線條勾勒因空間的昏暗看不大真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必定是精美的雕欄壁畫。
左右相隔十餘米便是一樽人形燭臺,一燈如豆熠熠燃燒,高度幾乎與真人無異。
此地並無人跡,如果我猜得不錯,應該又是長明燈,環顧四周竟是有十餘盞之多,相互輝映,把這個空間少少的打亮,看到這個,老頭子又激動了,自顧自的向離我們最近的一樽走過去。
“這,難道就是長明燈?”沒人能回答他,他激動也不是沒有緣由的,對現代人來講,長明燈絕對是稀罕物,一生能有幸碰到一盞已能稱之爲千古機緣,而這裡的長明燈竟是如此之多,也難怪老頭子會這樣。
之前我們在天池底下已經見識過,所以並沒覺得這種並不是人人都能碰上的稀罕物,相比長明燈,我們的注意力被眼前更讓人驚異的物事所吸引。
一片平整開闊的平臺在我們的正前方,在它的左右是兩隻線條輪廓異常柔和的鳥類造型,頂部三支翎羽直直向上挺立,整個高度大概有五、六米高,像兩片門楣一般分列兩邊,鳥頭回望,鳥尾起伏伴隨著整個環形內壁空間,同樣以環形狀態延伸,左右鳥尾和內壁之間的區域,竟然分列著大量的兵俑,看到這個,不由得讓我們面面相覷,兵馬俑此前只在秦兵俑坑有過,難不成在古秦國,是個王,兵俑就給標配?
暫時不去深究,因爲在我們的眼前還有一個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東西,任誰,你也不會想到,在地下,有一艘船停在你眼前。
老頭子對著長明燈寄託了一番情感後,也張大了嘴,隨著我們的步伐靠近了眼前的大船。
船頭高聳,約有五米來寬,粗獷的外觀散發著某種無法言喻的張力,從斜面看過去,整個船身應該不會少於二十米,前後窄中間寬,流線型拱立,儀態威嚴,歷經兩千多年,竟然絲毫不見衰敗,小心的靠近船身,輕磕船體,梆梆的回聲傳回耳際,讓在場的我們個個驚異不已。
從之前的很多信息知道古秦國的技藝非比尋常,就比如被兵馬俑壓彎了兩千多年的寶劍在尋獲的一剎那回復筆直鋒利,又比如俑坑中的銅馬車蓬蓋薄至1毫米等等,無不讓我們爲之驚歎,但那些或是青銅器、或是石材,經得起歲月的侵襲,可眼前這是木材?!秦人到底用了什麼樣的工藝做到了讓木材歷經兩千餘年依然木質緻密,敲擊有聲。
老頭子掏出老花鏡藉著頭燈細細的摩挲著古戰船,雙眼在無聲的的空間發散出狂喜的光芒。
平臺很高,幾乎與船舷齊平,所以無需藉助舷梯,我們即可上到大船,只是不知道船體甲板是不是也如船體外圍一般結實,站在側面,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甲板上並沒有太多的繁複構造,一個高大的長方形船頂略帶凸起的籠罩在船體上方,同樣是木質結構,四面通透,居中有一把既像座椅又像臥榻的物事,權且當它是座椅吧,前後左右各設有兩個青銅跪俑,在船頭和船尾各有兩個船伕造型站立相對的青銅兵俑,除此之外再無他物,有一點奇怪,那就是沒有看見船帆的造型,不過想想在這個地底下,要船帆幹什麼?
“咱們,是不是可以上去看看?”董哥在一邊提議。
回頭望望老頭子,大家都有些蠢蠢欲動,不曾想老頭子竟是目不斜視的邁腿先行了,大家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了看,跟上吧!
在踏上甲板的那一刻,感受到了船體的少許晃動,心中不由一動,那不成這下面居然有水?趕緊閃過衆人走到船尾向下張望,在頭燈的照射下,果然反射出炫目的光芒,我去,真的有水!但不知道爲什麼,我總覺得有點怪怪的。
站在甲板上,先前的疑慮一掃而空,豈止是結實,這根本就是很結實,估計再上個十來個人都不會有問題。
頭燈在這一刻全部打開了,大家悄無聲息的注視著眼前的一切,這一刻,幾乎所有人都用搖頭來讚許眼前所見,在明亮的光線照射下,船體結構的精妙、座椅上玄鳥縈繞,巧奪天工的雕刻、以及前後左右細膩逼真的青銅跪俑,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向人暗示,這裡的主人絕對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有一點讓人感到奇怪。
湊到老頭子身邊,我學著付穎的語調:“那個,陳老師,我有個疑問,這船爲什麼會在這裡,這一切到底是想表達什麼意思?”
老頭子回過頭來瞟了我一眼:“古人設置的任何東西,都會有它存在的意義,考古研究,講求的是尋找一切可以尋到的線索,來論證某些歷史和事件的真實性,即便只是一個當時的普通物件,到了現在也具有無法估量的考古價值?!?
“至於你問的問題,在沒有得到確切的結果之前,我不能信口猜測,我相信,隨著我們的繼續深入,結果必然會顯現?!?
汗一個,這話說得有多專業,我算是學會了一招。
回過身來走到船頭,細細的打量著兩個面對面站立的青銅兵俑,不得不說,當時的鑄造工藝真的已經到了一個絕對的高度,靜距離觀察,竟然能看見青銅兵俑頭上的紋路,這需要一個怎樣的敬業態度啊!
順著兵俑雕像往下看,忽然發現一個奇怪的東西杵在兩個兵俑的中間,不知道用什麼詞彙來形容,因爲總感覺船上不應該有這樣的一個東西存在,如果一定要解釋的話,我想說,這更像是一跟超長的汽車換擋桿。
回頭招呼了一聲,大家馬上圍攏過來,七嘴八舌的咋呼了半天,誰也說不準這是個什麼,因爲之前的原因,我不敢再貿然動手,唯恐自己再出紕漏,卻不曾想,董哥也同樣按捺不住,一隻有力的大手輕輕的碰了碰這個東西。
“咯!”一聲輕微的機簧聲響傳來,大家再一次被嚇了一跳,船身幾無察覺的晃了一下,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結果已經有了,因爲大家都真真切切的感覺到。
大船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