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8章 賊在御座

讓劉翰略微有些欣慰的是,官家對趙相公的譏誚直言也並未出言責備。

趙匡胤低頭撞上劉翰滿眼寫著“官家大度”的神色也一時失言。

但好像現在拽著劉翰說這趙構乃是晉王后代所出,與他並無干係,怎麼想也同樣都有一點弔詭。

於是趙宋官家只能選擇囫圇過去道:

“若要避此禍倒也簡單,劉奉御當藉此…仙機,學其醫道而精進,自可造福於宋使我宋子民後代免遭此禍。”

趙匡胤想的很簡單,只要自己兩年後並未暴崩,那自可騰出手來慢慢對外收拾北漢契丹黨項回鶻等禍,對內整頓吏治嘗試解決冗軍之弊。

畢竟後世說的清楚明白,遍數青史,宋之繁榮頗多可取之處,如此只需補上武德,那不就又是一個能比肩盛唐之世?

劉翰拱手受命,但又不太清楚官家這說的是個什麼意思,而且說的免遭此禍……這禍害說的是趙構還是那金國?

爲那唾手可得的千秋之業就此消散而惜嘆。

要說憤怒,反而並沒有太多,蓋因從許久之前看來,衆人對這趙構的不可救藥之態早就心有預期。

對這話張飛簡直不能同意太多,當即小聲嗶嗶賴賴道:

“要俺說還不如綁了那趙構送給那金兀朮,願殺便殺去,也省得在南處礙眼……“

眼見夫君唉聲嘆氣,長孫皇后乾脆笑言開解道:

反之若是從北南下,便能借助水路漕運飛速緩解後勤壓力,騰出更多的人手用以征戰,更易也。

爲那郾城臨穎潁昌朱仙鎮一路連捷皆作白功而惜嘆。

急詔還京,哭南北訴衷腸,社稷難興虜脫困,功敗垂成。

更是爲那太原殉國之軍民,河北奮戰之義軍,開封爲奴十二載之百姓,皆白白身死受苦而惜嘆。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劉備語氣淡然道:

“賊在中樞端坐於御座之上。”

“這南宋之患,不在西夏不在遼金,不在靖康之恥不在搜山檢海之辱。”

“自此爾後,南北分矣。”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倒也無怪乎後世經常調侃孫侯難越合肥了,畢竟藉助江南的水路不管是運兵運糧,皆可稱安逸。

“昏君奸佞,偏安於江南繁錦。”

中間還去江東做過使者,故而如今也算是將南北風光看了個遍,這其中便是更能明白“北伐”兩字的分量。 無論是荊南還是益州皆可稱水路遍佈能得漕運之利,發大小舟船譴一二部士卒便可輸送大軍所需之糧草。

最終脫離之後畢十年之功終練就強軍,卻又面臨著朝廷與血仇之敵茍合。

“這趙構之罪,雖刀斧加身,亦不足贖也。”

讀《三國志》和《華陽國志》時怎從未見過相關記載呢?

不過劉翰倒是隱隱想起今日早時官家問他可知張仲景孫思邈之言。

爲那小商橋死戰不退之猛將,爲那朱仙鎮興嘆直搗黃龍之豪言,而惜嘆。

……

但旋即劉翰也有點疑惑:

上首的劉備心中惜嘆之意更甚,也是搖頭:“若是能與這嶽武穆共事當何其幸也?”

“若是此光幕有那明帝同觀之,說不得要作多少惡言也。”

若是放任金人於河南地來去自如熟悉漕運摸索造船,即便和談也不過是與虎謀皮之言。

“仁人志士,駢死於北伐之土。”

此前光幕後世曾相當慎重漫談過南北之分,彼時雖能明白一二,但未嘗不覺得有小題大做之嫌,但現在眼看著這宋廷不顧百姓生死強行召將止北伐,貞觀文武便都懂了一些。

醫聖張仲景曾爲昭烈皇帝效力過?

話說孔明這些年先是在南陽躬耕,隨後跟著玄德公南下荊南,又西入益州,最終復又北上過漢中到了關中。

這些細處所增加的成本最終累積到一起便足以左右戰局之勝負,故而由南向北而伐是愈來愈難之局面。

北伐之途,跨越江河之後,能借漕運之地便會驟減,軍中便需分出相當一部分人手作輸送押運糧草之用,且士卒行軍相較南方乘船也要更加辛苦。

張飛一聲怒嘆,一拳捶地,引得將軍府內衆人皆心有慼慼焉。

“這趙構真氣煞俺老張!”

好不容易又抓住機會北伐締功,卻又被十二道金牌生生抹煞,難怪會寫出師表爲自己壯行。

也是因此,在孔明看來,此次北伐至少也須將金人趕回黃河以南,至少纔能有一些對峙的資格。

這南宋君臣負了北地百姓多少次了?

淪陷十二年尚可南忘王師,那五十年呢?一百年呢?

即便這些遭了災的人記得自己漢兒血統,那在金人治下長大的子嗣又如何能記得鄉音歸於何處呢?

而再想到那光幕中出現的昭烈皇帝與唐太宗之名,劉翰心裡頓時難以遏制的萌生了出了猜測,莫非……

隨即也扭頭道:“想來那岳飛便是此次北伐之前,手書《出師表》爲己壯行。”

因此充斥心間更多的還是可惜。

衆人頓時慨然,想想這麼一位農家子,母親在金人佔據家鄉的情況下依舊堅持送子參軍抗金,而這個少年人歷見官軍種種失德之舉甚至還要給掘黃河造就彌天之禍的貪鄙之人作副將,可謂盡遇不順。

……

李世民也懶得在趙構這等爛人身上浪費口水,只是興嘆了一句道:

這般十二道金牌急召救金國於水火之態,雖然離譜,但若是這完顏構似乎就又合理起來了。

就連龐統臉上也失了笑意,低聲與旁邊的南陽老友道:

“孔明你那五丈原尚且可說是蒼天厚彼薄此,雖多無奈但也能推爲天意。”

孔明只當聽不見,只是換了個角度述道:

“北伐之事何其難也?這岳飛能畢十歲練兵之功而敗金軍得勝績可謂出其不意,如此班師即便爾後要戰,也必也頗多不易也。”

“這岳飛本能中興,最終因一人置萬千百姓生計不顧而詔退兵,全因這趙構而生事,可謂人禍也。”

以日爲歲,念官軍思夏言,故疆漸復虜奔逃,終脫左衽。

李世民摸著下巴想起來此前那趙匡胤言說弟弟奪權之禍已解,再聯想到自己與諸葛武侯同觀光幕以及趙匡胤出現的時機,心中也頓時有了猜測:

“若是這趙大動作能快點的話。”

“恐怕吾等見明天子之日,不遠矣。“

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第59章 仗義死節麋子方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第637章 打光就打光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770章 畫眉第653章 最終解釋權歸大萌所有第74章 朽木212.第212章 一歲除310.第310章 大唐宰相與美婦348.第348章 益州盡平第35章 正旦(續)387.第386章 太平道298.第298章 薛仁貴進京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497章 再見玄德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第419章 升級咯第770章 畫眉第743章 寧有種乎第462章 相見不如不見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631章 清脆巴掌第458章 權限關閉第818章 《太學傳抄》396.第395章 宋之弱誰之禍137.第137章 涿州第513章 驢車天子第794章 事發開端第100章 湯姆曹丕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536章 北宋與政治正確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632章 搖搖擺擺173.第173章 妃子笑第66章 兼職武聖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403章 百萬曹公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第617章 三祭三逃第572章 戰事爲重124.第124章 子午谷奇謀第612章 也就還行第429章 這都是一派胡言!第684章 丞相,時代變了第515章 金匱之盟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第614章 伴生之患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791章 病死善終第47章 武廟傳世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第569章 天地當爭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453章 小民尊嚴第584章 環環相扣248.第248章 三辭三請劉玄德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第97章 協同作戰第638章 知易行難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775章 馬球治國第566章 制詔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第445章 穩健的李隆基第469章 鐵騎第745章 最像太宗第757章 談判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459章 酸鹼中和第442章 衆愛卿爲何發綠?第808章 人情窠臼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573章 南洋國公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752章 子龍賢弟第49章 農家少閒月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第570章 江寧堅城第566章 制詔第490章 勒名悠悠衆口第531章 船臨飛鳥第653章 最終解釋權歸大萌所有
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第59章 仗義死節麋子方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第637章 打光就打光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770章 畫眉第653章 最終解釋權歸大萌所有第74章 朽木212.第212章 一歲除310.第310章 大唐宰相與美婦348.第348章 益州盡平第35章 正旦(續)387.第386章 太平道298.第298章 薛仁貴進京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497章 再見玄德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第419章 升級咯第770章 畫眉第743章 寧有種乎第462章 相見不如不見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631章 清脆巴掌第458章 權限關閉第818章 《太學傳抄》396.第395章 宋之弱誰之禍137.第137章 涿州第513章 驢車天子第794章 事發開端第100章 湯姆曹丕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536章 北宋與政治正確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632章 搖搖擺擺173.第173章 妃子笑第66章 兼職武聖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403章 百萬曹公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第617章 三祭三逃第572章 戰事爲重124.第124章 子午谷奇謀第612章 也就還行第429章 這都是一派胡言!第684章 丞相,時代變了第515章 金匱之盟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第614章 伴生之患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791章 病死善終第47章 武廟傳世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第569章 天地當爭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453章 小民尊嚴第584章 環環相扣248.第248章 三辭三請劉玄德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第97章 協同作戰第638章 知易行難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775章 馬球治國第566章 制詔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第445章 穩健的李隆基第469章 鐵騎第745章 最像太宗第757章 談判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459章 酸鹼中和第442章 衆愛卿爲何發綠?第808章 人情窠臼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573章 南洋國公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752章 子龍賢弟第49章 農家少閒月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第570章 江寧堅城第566章 制詔第490章 勒名悠悠衆口第531章 船臨飛鳥第653章 最終解釋權歸大萌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扶绥县| 七台河市| 玛沁县| 策勒县| 安图县| 绥宁县| 柳州市| 武隆县| 仲巴县| 宁强县| 阜南县| 六枝特区| 沙河市| 皋兰县| 攀枝花市| 志丹县| 西林县| 宣恩县| 榆中县| 鹤峰县| 惠州市| 阜康市| 天峻县| 福泉市| 山阴县| 鄯善县| 高州市| 逊克县| 磐安县| 门源| 鄢陵县| 康保县| 凯里市| 嵩明县| 麦盖提县| 金溪县| 错那县| 洞头县| 南漳县| 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