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82.第282章 蘇定方的遭遇戰

第282章 蘇定方的遭遇戰

“如此也算是一戰滅國了。”

劉備的語氣也變得乾巴巴的。

對於這唐的壯舉,一開始是欽佩,隨後就是咋舌。

而如今,看著一路走來的吐谷渾、薛延陀、東突厥、高昌、龜茲……

劉備的內心已經變得古井不波,正如那聞莽所說,此戰之勝,毫無疑問,理所當然。

“此戰也稱得上是奮唐太宗之餘烈了。”

孔明回頭看,雖然從戰績上來看這唐是連戰連勝,但其中兇險與機緣巧合,也難以令人忽視。

就比如這唐太宗借天可汗之名,遙控西突厥國內局勢。

拉攏弱小,共制強敵,令這西突厥兄弟鬩於牆,從而趁機插手西域之事。

他彷彿能看到一隊又一隊的唐使騎馬行在這崎嶇的路上,名不見史但卻一點點撬動了西域的局勢。

如果再回頭看,孔明也不禁更加歎服:

“這唐太宗人生匆匆五十年,平亂世、治天下、復西域、擊遼東。”

“尋常人只要完成一件便可稱偉業,其人……難怪後世對其有千古一帝之稱。”

張飛同樣也欽佩,不過更是記起:

“話說俺記得大哥年歲已……”

劉備看都不看直接截斷了三弟的話頭:

“故而我等必當效其奮勇爭先!”

“亦當效這蘇定方與李靖,年逾五十而奮發,其猶未晚!”

張飛啞然,只能跟了句:

“俺想說的就是這意思。”

劉備呵呵一笑,選擇不信。

孔明看著這一幕,撫掌大笑。

法正則是瞄了瞄蘇定方對突厥的戰法:

“看來這唐軍,不僅善馭騎兵,也善制騎兵。”

法正在返回成都與張飛同行時,問過雍涼之地的情況。

如今韓遂遠遁,據說龐統是想要將其騙到那高原……

不,應該說是想請其去高原上爲大漢前驅,盡徵西將軍之職。

雍涼只餘馬超,其人與其部下對簡雍先生頗爲信服,再加上龐統的口才,雍涼之地可稱無憂。

因此如今最大的問題便是駐守在長安的夏侯淵,以及其率領的上萬騎兵。

孔明理解了法正的想法,因此略微琢磨了一下便道:

“這蘇定方所率之兵不多,故而盡出長矛,先求不敗,再求勝機。”

“關中平原,我軍若無人數之劣,或可採用前漢擊匈奴之步陣,合唐之軍陣技法。”

“中軍布弓、弩、長矛、利刃四重,輕騎列於兩翼迎敵。”

法正微微點頭,將其記在心裡。

【唐朝對於西突厥這個老朋友可以說是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去一步步攻略蠶食。

好在最終獲得的回報也相當豐厚:收其人畜前後四十餘萬。

更大的回報當然還是領土的擴張,從西域到鹹海之間,唐朝增設蒙池都護府和昆陵都護府。

兩個都護府的分界線是楚河,這條河的名字來源正是華夏當中的楚地。

這條如今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河流,有著屬於強漢的故事。

這條河在西漢之前被稱塞河。

漢元帝初年,已經被打殘的匈奴起了內訌,呼韓邪單于向漢臣服,郅支單于向西部擴張。

郅支眼見呼韓邪入漢朝當官,秉承著“我尋思這塊領地也沒人要啊?”的想法,開始蠶食呼韓邪的地盤。

結果沒想到的是,呼韓邪很快就與漢軍一起重返西域,並將所有敢對大漢呲牙的都收拾了個遍。

郅支於是不甘心的再次遠遁,但在跑之前,他幹了件大事:

寫信賣慘讓漢元帝把他的兒子放了回來,然後或許是爲了泄憤,殺掉了漢使谷吉,然後遠遁康居。

郅支決心在此秣馬厲兵,他要安心謀發展,潛心搞建設,要一鳴驚人,要重新成爲草原雄主。

結果他等來的是大漢的懲罰。

漢元帝建昭三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帶著遠征軍直擊康居。

郅支單于本是有逃跑的機會的,但不然怎麼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呢?

“漢兵遠來,不能久攻”,這就是郅支單于的判斷。

但漢軍直接以雷霆手段破滅了郅支單于的夢想。

漢軍四面合圍,先破外城,再破內城,四面火起,鼓聲震天,郅支單于最終被逼入內廷,被軍侯代理丞杜勳斬首。

陳湯歸京城給漢元帝表功時,上書了那封銘傳千古的奏疏:

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此戰過後,陳湯令漢軍在塞河附近築城以守邊疆。 因爲遠征軍將士頗多楚人,爲了紀念家鄉,將士們將此河改名楚河。

唐朝成功再復此疆域,並將此河作爲兩個都護府的分界線。

時隔近七百年,兩大王朝在中亞地區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遙相呼應。】

劉備幾欲落淚。

而這種感情,在場之人也無不感同身受。

他們的強漢,亦不輸後輩的盛唐!

而他們一干等人齊聚於此,既因如此強漢,亦是爲了如此強漢!

張飛揮了揮拳,對自己的目標有了清晰的認知:

就算一時間不能將疆域復至此,怎麼著也得領兵去此地看看,找兩個不開眼的見見血,祭奠一下這些先人!

孔明對此事知曉的清楚明白,回憶了一下,無奈笑道:

“認真說來,甘延壽與陳湯兩人亦是使者。”

劉備收拾了下情緒,緩緩道:

“彼時,兩人率護軍出使西域,陳湯見郅支單于,便建言趁其不備,調屯田戍邊兵卒,徵西域藩屬國之兵馬,行奇襲之舉動。”

“甘延壽認可陳湯的建議,但堅持要上表朝廷,陳湯認爲戰機稍縱即逝,不能如此刻板。”

法正接著道:

“嘿,結果沒想到兩人還沒爭論出個結果呢,甘延壽先病倒了。”

“陳子公是個果斷的,假傳聖命,僞託甘延壽之名,徵召屯卒及烏孫車師等國,聚四萬之兵,一戰滅了郅支單于。”

法正搖頭歎服,對陳湯的膽略佩服異常。

關於這種行非常之事,法正不好評價,畢竟那崔寔還批評孝元皇帝是漢室基禍之主呢。

不過法正還是佩服孝元皇帝對此事的寬容的:

下詔免除二人矯詔之罪,甘延壽封義成侯,拜長水校尉;陳湯賜爵關內侯,拜射聲校尉。

並且各賞食邑三百,黃金百斤。

“惟憾後世沒將此河納入……”

劉備話剛出口,隨即就頓住,搖了搖頭道:

“歷這宋之偏安,蒙古之入,河西走廊凋零,難以強求。”

畢竟這聞莽說的明白,到了明時,這河西都成荒漠了。

無田無水,生存都是問題了,更遑論要守此疆土,未免太過強人所難。

因此更是下定了決心:

“如今河西尚且水草豐茂,我等絕不甘於人後!”

衆人轟然稱諾。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走背運,蘇定方就是如此。

658年西突厥被滅之後,次年蘇定方就收到消息:

蔥嶺那邊又有人造反了!

於是看完小魯第二次當男一號之後,蘇定方就再次坐不住了。

而此時在李治心裡,蘇定方那也是相當的靠譜,於是君臣一拍即合。

命蘇定方統一萬馬步兵,以及三千騎兵,皆爲精銳,兵發西域。

寫作平亂,實爲滅國,蘇定方可以說是興沖沖的出發了。

結果沒想到的是,半路走到青海的時候,跟吐蕃人打了個照面。

此時的吐蕃跟唐朝關係早就不復以往了,畢竟松贊干布和李世民這對翁婿都已經死了好幾年了。

吐蕃這邊的劇本咱們簡直太熟悉了,松贊干布死的突然,兒子不大,於是理所當然的,國相噶爾.東贊域鬆操持國政,他還有個咱們更耳熟能詳的名字:祿東贊。

祿東讚的野心人盡皆知,吞併白蘭羌,侵佔吐谷渾,都是在他的主導下吐蕃悄悄做的事情。

656年祿東贊率十二萬軍將白蘭羌徹底吞併後,就在如今青海境內的積石山屯兵,準備對滅國後留下的吐谷渾部落磨刀霍霍了。

這種事情當然是不可能也不會知會唐朝的,而蘇定方爲了急行軍,恰好走的就是這裡。

於是雙方在烏海(今青海湖南龍羊峽附近)遭遇,彼此雙方都嚇了一跳。

吐蕃這邊領軍的人是亞相達延莽布支,將八萬吐蕃駐軍。

大唐這邊是蘇定方親自領軍,一萬三的精銳。

被嚇了一跳的蘇定方幾個穿插將對方蹂躪了一遍,毫無懸念的大破之後,就急匆匆的朝著西域而去,他還要趕著平叛去呢。

此戰在唐史就留下了短短一句話記錄:

在烏海以少勝多,大敗吐蕃。

甚至連斬獲如何都懶得寫,因爲很可能蘇定方自己也不清楚。

反而是吐蕃這邊記錄的很詳細,因爲這一戰在吐蕃國內造成了不小的動盪:

達延莽布支當場戰死,祿東贊因此被追責,以年老爲由被罷相,倭美岱類贊成了吐蕃的新國相。

不過這個倒黴蛋不久就遭遇了刺殺,祿東贊重新掌權,屬於吐蕃的重大政治事件了。

而蘇定方對此渾不在意,被閒置了半生的這位名將一心只想完成KPI,再也不想坐冷板凳了。

這種迫切的心情驅使著蘇定方發動了急行軍,日夜兼程,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地。

於是造反的思結闕俟斤都曼就驚喜的發現:一覺起來,唐軍已經圍城了。

這個都曼倒也光棍,自縛出城投降,堪稱是蘇定方打過的最輕鬆的一場滅國戰。】

(本章完)

392.第391章 人類根深蒂固之疾176.第176章 巨弩強勁364.第363章 兩州四地皆死戰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744章 略懂一二第757章 談判第562章 脫胡歸漢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565章 飲酒而亡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第486章 最好吃的朋友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第507章 什麼叫兄友弟恭109.第109章 上架感謝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639章 幸災樂禍第414章 爛攤子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318.第318章 滅倭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第74章 朽木第82章 玄武負洲遨於洋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765章 欺君之罪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449章 父慈子孝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717章 還是甭問第660章 蜀中不忘靖海事第553章 渡河,北伐第422章 各自的戰場第590章 抗金奇俠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703章 宋亡於賈似道第413章 橫江起濤波318.第318章 滅倭279.第279章 蘇定方:有演員第787章 嶺北轉折第12章 劃水的士燮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756章 諸多交代166.第166章 糖衣炮彈第472章 擊鼓唱捷第612章 也就還行第91章 漢失鳳雛第628章 關雲長單刀劈關平第467章 平地好作歸魂鄉132.第132章 破滅的三興之火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557章 南歸猶念黃龍府第61章 二千斤266.第266章 以死正軍紀第502章 新長安第492章 燈火神龍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112.第112章 南中半策197.第19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634章 唯死戰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第78章 真名世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650章 最好的事第23章 馬老五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784章 留個體面299.第299章 天策上將不發威?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624章 優勢絕對在我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417章 儀表堂堂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第68章 蒼梧之謀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第803章 奉天靖難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第692章 要講證據146.第146章 臥龍張議潮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585章 舊都洛陽第783章 創業黃金期第480章 小年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643章 理學興衰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第784章 留個體面
392.第391章 人類根深蒂固之疾176.第176章 巨弩強勁364.第363章 兩州四地皆死戰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744章 略懂一二第757章 談判第562章 脫胡歸漢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565章 飲酒而亡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第486章 最好吃的朋友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第507章 什麼叫兄友弟恭109.第109章 上架感謝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639章 幸災樂禍第414章 爛攤子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318.第318章 滅倭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第74章 朽木第82章 玄武負洲遨於洋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765章 欺君之罪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449章 父慈子孝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717章 還是甭問第660章 蜀中不忘靖海事第553章 渡河,北伐第422章 各自的戰場第590章 抗金奇俠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703章 宋亡於賈似道第413章 橫江起濤波318.第318章 滅倭279.第279章 蘇定方:有演員第787章 嶺北轉折第12章 劃水的士燮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756章 諸多交代166.第166章 糖衣炮彈第472章 擊鼓唱捷第612章 也就還行第91章 漢失鳳雛第628章 關雲長單刀劈關平第467章 平地好作歸魂鄉132.第132章 破滅的三興之火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557章 南歸猶念黃龍府第61章 二千斤266.第266章 以死正軍紀第502章 新長安第492章 燈火神龍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112.第112章 南中半策197.第19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634章 唯死戰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第78章 真名世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650章 最好的事第23章 馬老五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784章 留個體面299.第299章 天策上將不發威?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624章 優勢絕對在我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417章 儀表堂堂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第68章 蒼梧之謀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第803章 奉天靖難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第692章 要講證據146.第146章 臥龍張議潮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585章 舊都洛陽第783章 創業黃金期第480章 小年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643章 理學興衰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第784章 留個體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门市| 马边| 清苑县| 马关县| 洪泽县| 奇台县| 正安县| 东丰县| 灵武市| 措美县| 威信县| 长寿区| 莫力| 府谷县| 金华市| 定边县| 四平市| 庆云县| 崇信县| 牡丹江市| 荔波县| 青河县| 温州市| 澄江县| 扶余县| 彭山县| 连城县| 云安县| 合阳县| 台东县| 科技| 左权县| 开平市| 肇庆市| 三台县| 修水县| 石首市| 大英县| 安化县| 道孚县| 九龙坡区|